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三百二十四章

仙官 第三百二十四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听说一向镇定的司礼监王仁,看到这份奏章的时候也不由手发抖。叶行远上书是按照惯例,一份循正常路径逐级上报一直到内阁,另一份走锦衣卫秘折的渠道,直接递到司礼监。两份上书的内容却一模一样。

王仁仔细的看这份奏章,期间命小太监给他添了三次水,他平日最喜的明前雪尖都泡得如白水一般没了香味。他照样咕咚咕咚往肚子里面灌,小太监们都不由为之侧目。

叶行远要干什么?王仁蹙紧眉头思索着。从夺刀还刀事件之后,王仁虽然没有正式与叶行远见过面,但是通过文书的过往,这位“隐相”与年轻官员建立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只要王仁见到叶行远的上书,大致就能猜得到他的目的,但这一次却让久历风波屹立不摇的司礼监大太监都有些吃不准。

叶行远的文辞犀利,全然不似平日的委婉,几乎是撕破面皮在攻讦剑门省所有的同僚上司。至于西凤关诸将,更是被他骂得一文不值。

他是因为过于愤怒,而失去了计较,是真心希望这些人受到惩罚?还是另有所图?如果是前者,作为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确实可以体谅,但与以前的叶行远相比,未免显得有些太嫩。

这种范围太广的面攻击在官场上没有太大的意义,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太明显的战果,就算情况属实,朝廷也不太不可能因此而大面积的处分官员。

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叶行远只咬住一人--比如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剑门提督蔡令文,说不定可以将其扳倒,但把矛头指向所有人实属不智。

尤其是不仅仅弹劾了确实有错的剑门省官员,连西凤关守军都骂了进去。由于妖蛮的威胁,边军系统与朝廷官僚之间一直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而这次西凤关放弃救援,也有其明面上的理由。

叶行远这野狗一般的乱咬,必然引起西军诸人的不快。原本赵老将军对他颇有好感,西军才按捺住未对琼关县有什么报复,这样一来,也必疏远关系。

剑门省是叶行远的直属上司,西凤关是叶行远最接近的军事重镇,他把这两者都得罪完了,然后在朝中又无奥援--这位年轻状元可是与大学士们闹翻了才出走西北--这真是四面树敌!

“他想要做孤臣么?”思来想去,王仁只有这样的结论。叶行远唯一能得到的是皇帝的支持。隆平帝对他极为宠幸,尤其是琼关围城之后,多次在朝堂上大发雷霆,责怪地方上救援不力。

反正也难以讨得其它势力的好感,干脆一口气将所有人都得罪完,将自己放在只能依赖皇帝的地位上。那么隆平帝就会对他更加信任,日后也可能委以重任。

如果叶行远是想重点在锦衣卫路线上发展的话,这并不能说是一种策略上的错误。但王仁总觉得有点不对。

叶行远是科举出来的状元,几乎是时所公认的奇才,有宰相之才。他要是将来只做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固然也能权倾朝野,但未免太过大材小用,他自己也绝不会只选这条路。

但无论王仁怎么再看奏章,都实在猜不出叶行远有什么其它的意图。只能叹息而罢,轻轻将奏章掷在案前。这小子经历了生死一劫之后,更加深不可测了。

与此同时,华盖殿大学士严秉璋府邸之中,几人也在密谈叶行远的奏章。白衣大儒宇文经在围城失败后呕血数升,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京师,正好赶在叶行远奏章抵达前一天到达。

他一到京城便来拜见首辅老大人,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耽误了返程的时间而道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一起商量对策。当初宇文经是答应过九月返回,但因为围城日急,便多等了一个月,他知道必然会影响首辅的大计安排。

严秉璋倒并不在意,只微微颔首道:“无妨,世上无急事,晚上一个月也无妨。”

半年多的时光对这位古稀老翁并未有什么影响,他安坐于太师椅上,就像是从未移动过一样。斜阳从窗格上照进来,洒在首辅的脚前。

宇文经黑瘦了不少,风尘仆仆,脸上也带着几分憔悴之色。但仍旧保留着从容的风度,只是神情比之以往更坚决了些。

他躬身道:“学生这次匆匆回京,便是料到叶行远必有动作。昨日已见其奏章,不知大人有何看法?”

严秉璋半晌无言,与其说是在思索,不如说是发呆,良久才慢吞吞道:“剑门诸官行事不力,西凤关守军愚蒙,便是罪之也不为过。然则法不责众,亦可从轻处置。”

宇文经苦笑,首辅大人的回答在他意料之中,他从来只会提供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没有人能猜透老大人心中到底是如何想法。即使是他这样的心腹,也是如此。

叶行远的奏章宇文经逐字逐句看了,几乎冷汗涔涔。他料到叶行远必然会寻衅反击,但也绝对想不到他会破釜沉舟。

在宇文经看来,叶行远此人行事最讲究一个“真”字。他既然上书弹劾,就是玩真的,绝不是虚晃一枪,也不是声东击西,他是真的想要让一省官员加上西凤关守将统统付出代价。

叶行远本身人微言轻,五品爵位,六品官员,纵然处在众人关注的焦点。想要借力打力,扳倒一省官员,还是显得有些渺小,但他却义无反顾的做了。

那么,他一定有所倚仗。宇文经是这么理解的。经过围城一役,宇文经对叶行远的评价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他的畏惧也是发自内心。

宇文经斟酌许久,方才开口道:“叶行远此人并非量大宽宏之人。此次学生功亏一篑,未能将其解决,只怕已经结下了冤仇,他此次上书,必有敲山震虎之意。”

严首辅半闭双目,淡然道:“山既不动,虎又何惊?”

严秉璋稳坐钓鱼台数十年,从来是谋定而后动,经过多少大风大浪?便是家国剧变,他都能视作等闲,何况只是一个叶行远?

叶行远不过区区从六品的知县,一次弹劾这么多人。就算本朝没有“反坐”之法,读书人尽可上书言事,但所触动的利益何等庞大,会遭到何等的反扑?

他既然不可能扳倒这么多人一起下台,那对于高居上位的诸位阁老来说,就连癣疥之患都算不上,这封上书甚至不需要纳入考量。

对此宇文经却有不同考量,他轻叹道:“若是真有猛士开山,引动山崩,纵是山中之王,只怕也要受狼狈之苦。”

严首辅这才慢慢抬起眼皮,“他有何开山之策?”

叶行远深受皇帝宠信是不争的事实,等他资历熬上去以后,就凭他状元之才和实打实的军功爵位,绝对会是朝堂上的麻烦人物,但那是将来。

如今的他终究还处于官僚阶层的下级序列,或许由于他的名望何关系,上位者不能轻易将他拔除。但他想做什么事,几乎不需要刻意阻拦,便能让其消除的无影无踪。

所以以严首辅的老成之见,是根本不需要主动去对付叶行远,只要让他无声无息,自然也就湮没在人海之中。他之所以同意宇文经去西北,无非也是想给这个心腹谋主一个小小的教训。

果然叶行远将危机变为转机,这实际上就是宇文经与内阁诸位大学士给他创造了一个舞台。如果没有人想要对付他,叶行远也就不会有功绩。

严首辅以为宇文经会懂,但从西北回来之后,他仿佛变得更加执着。严首辅之能叹一口气,再轻轻的点一点这位看好的后辈。

宇文经摇头,这只是他的直觉,也还没想清楚叶行远的策略。

严首辅不动声色,只淡淡的“嗯”了一声。他安坐椅上,似是懒得再讲话,手扶着靠椅,脑袋轻轻的一点一点,不知不觉又打起了瞌睡。

宇文经知道今日首辅要说的话已毕,虽然仍旧是任他施为,但也不会再给什么资源上的支持。严首辅行事,素来都是这般留一线余地,也很少主动表态。

只可惜他们毕竟不曾与叶行远深入接触,不明白这个年轻人的可怕!宇文经心中暗叹,只能暂且罢了,恭敬告辞出来,闷闷的径直回返家中。

李宗儒之死对他的精神冲击极大,若非他早成大儒,体内灵力生生不息,只怕这一路奔波便会染病。如今虽然并未卧床不起,但也是精神蔫蔫,断无昔日纵横捭阖的风采。

宇文经现在只能期望严首辅消极的应对是正确方法,事实上叶行远的奏章上来之后,确实并未一石激起千层浪。反而因为其过分的言辞,引起了有些老好人的不满。

有人道:“剑门一地官员虽然未能及时施以援手,但边境之地情况纷乱,终究有其原因。叶行远居功自傲,如此横加指责官场前辈。更对军队布置指手画脚,这未免太过年轻狂悖了!”

京师官场上的舆论,大致便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