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憋不住了

仙官 第一百三十九章 憋不住了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唐师偃实在推辞不过,只能暂时答应了布政使潘大人的邀请。不过他按照叶行远的吩咐,借口对省内的情形不熟,先要了不少公文案卷回来研读。先摸清情况,再决定他能掺合到哪一步。

藩台大约是真急了,几日间让金师爷送来了许多文书副本,唐师偃硬着头皮研读,求着叶行远帮他一起参详。

叶行远倒没什么不乐意,科举之途走完后便是做官,到那时不可能不接触实务,现在就当是提前实习罢了。

不过不看便罢,一看就感到触目惊心。原本以为当今太平盛世,应该到处歌舞升平,但是在站在布政使司的角度来看,至少在本省和附近几省却像是处处有窟窿,几乎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由此叶行远这才知道,当今形式的严峻了。堪称是问题多多,足以让最勤政的能吏也头大如斗。

不过危机大都潜伏在暗处,并未爆发出来,如果只打算混日子,庸官似乎也能过得下去。不过在智者看来,这却是最危险的时候。

灾荒不断,财政吃紧,流民四起,盗匪啸聚,内有妖族蠢蠢欲动,外有蛮族狼子野心。虽然到现在为止,还不曾有不可收拾的情形出现,但这乱糟糟的局面,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叶行远又敏锐的发现,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天地元气的减少。这一点在雨水量的变化上最为明显。

从历年的邸报来看,最近十年的雨水总量持续下降,作为天下粮仓之一的定湖省粮产量也是逐年下降,已经到了一条危险的红线上。

以往都是定湖省向外大量输送粮食,但现在却要考虑自给自足问题,向外输送粮食不及顶峰时一半,而其余省份状况不言而喻。

正是因为天地元气总量的减少,纵然读书人有呼风唤雨、祈禳避灾之能,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地灾荒频发。百姓日子自然是水生火热。

活不下去才会背井离乡,才会沦为盗匪,也正是因为中原上国这种内忧,所以才会有不安分的野心家开始动作。妖怪周知县的行径便是一例典型。

如果能够解决天地元气的问题,那纲举目张,后面一连串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可惜这天机流转,变化之道,就连文圣都只能言“畏天命”三字而已。叶行远是绝对没有办法干涉的。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天地元气减少的趋势还会不会持续下去。这天地元气变化,自有定数,一甲子为一变,从上升到下降,本是寻常,但最近几年却未免降得太厉害些。

要知道改朝换代,乱世起时,往往也就是从天地元气的变化开始。不过本朝方才享国三百余年,如今众正盈朝。也未听说当今皇帝有什么昏君言行,按说不至于有末世之兆。

“若不是到了省城,又因缘际会看到这许多机要,我也不知局面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唐师偃向着叶行远长叹,“如今想来,在汉江府醉生梦死,却像是在炉中迷梦,让人愧甚。”

汉江府相对富庶,唐师偃虽然平时常常无钱,但他一副字画也值得几文。又是秀才身份,从来没有真正为生计担忧。而起他不曾为官,只管吃酒作乐,又哪里知道外界的萧条?

“怪不得入省城之后。见街边巷尾的乞丐都多了许多。”叶行远也是感慨,现在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外地逃荒来的。进了省城乞讨的其实只是零星,后面还有大批人被阻挡在定湖省境之外。

一股悲天悯人的感觉又从叶行远胸腔之中涌了出来,他没法强迫自己当睁眼瞎子,在这种情形之下。总难免生出点救世济民的雄心。

奈何在这个最大规则就是天机的世界里,他能够拿出来的方法实在不多,或许只能做个缝缝补补的补锅匠罢了。

不,要赶紧遏制这种感觉才是!叶行远忽然醒悟过来,现在虽然天命被他识海之中的剑灵所承载,但是天命陷阱对他似乎还有影响,不然为何突然又产生了这种崇高的情怀?

看如今情势,应该还有几十年太平,自己不必想得太多,免得又一脚踩进天命的大坑里面。现如今尽量置身事外,等科举成功,得了官位再谋其政。

叶行远先为唐师偃着想,议论道:“藩台如今最担心的,应该就是流民入境的问题。于今之计,只能从保定湖一省安宁入手,无论如何也得将荆楚流民挡于省境之外。一旦大量流民涌入,那就难以应付了。”

这想法有些残忍,但就是很客观,荆楚流民是荆楚的问题,若涌入定湖省,那就连带着定湖一起倒霉。以现在本省现状,没有多余财力接纳这些流民。

“那我就这般向藩台进言?会不会太苛酷了些?”唐师偃有些犹豫,但他实在是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叶行远点了点头,“事到如今,只能如此。只要省内官吏团结一心,严防死守,就能够顺利渡过这次危机,但只怕不遂人愿。”

他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见金师爷疾步走进来,一把扯住唐师偃,同时叫道,“唐先生!速速随我去藩台衙门,共同商议大计。”

唐师偃被带着走了两步,惊讶道:“何事如此情急?难不成...流民进定湖省了么?”他又忍不住看了叶行远一眼,他这乌鸦嘴竟然成真了?

金师爷肃然起敬,“唐先生果然神机妙算,这都能够料到。快随我去,此时藩台心急如焚,你若有良策尽管献上,千万不能藏拙了!”

流民真的进定湖省了?唐师偃目瞪口呆,等他醒悟到金师爷来意,正想偷偷摸摸向叶行远请教时,金师爷却等不及了。

只见金师爷拖着唐师偃就向外走,叶行远都没来得及阻拦,只能暗自叹息,继续想流民问题。

如果定湖省官场能够铁板一块,各守其土,至少能做到不让大部分荆楚流民入境。这虽然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至少是让定湖省置身事外,暂时不会为流民所苦。

但定湖省官场怎么可能铁板一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官场又是杀人不见血的最大倾轧之地。

在这种关键时刻,本省巡抚回京述职,故意迟迟未归;按察使臬台大人与布政使藩台貌似不睦,各方官吏更是各为其主,一盘散沙。

这一次流民进定湖省,布政使潘大人如果不能够漂亮解决,只怕无论如何也得背下这个黑锅。叶行远怀疑,很可能有人给他挖坑。

有胆量给布政使挖坑的人,只怕也没几个,早该想到这点啊!叶行远拍了拍脑袋,其实慢慢思考,他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毕竟还未曾处于官场第一线,反应就难免迟钝了些。

如此一来,布政使潘大人肯定会抓住一切看着像救命稻草的东西。唐师偃这个被三顾茅庐的大贤,自然就被指望拿出主意来。

叶行远胡思乱想的同时,唐师偃已经到了藩台衙门,看见布政使司几个大字,他的腿肚子就开始打颤转筋。今天金师爷来的仓促,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向叶行远请教,肚子里完全空空如也。

这次可是真材实料的考验,自己这个冒牌大贤只怕再糊弄不过去,所以唐师偃又琢磨着,应该怎么用个缓兵之计,

“我突然有些内急,先去方便一下。金师爷先进去知会大人,我去去便回。”唐师偃站住了不肯动,想借尿遁闪人。

金师爷岂容唐师偃走人,只道唐师偃还想推脱装低调,硬拉住不放,苦口婆心劝道:“唐贤弟何必如此?你固有大才,便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此次固然是纷扰繁杂的局面,但唯有依贤弟之才,方可挽狂澜于既倒,这种机会对于你来说也是百年难求!

若是唐贤弟能够解决当务燃眉之急,得到东家的由衷感激,就算以后科举不力,也不是没有出人头地之路,还请贤弟尽力而为,不要再推脱了。”

这等大事只要能够解决,藩台必是感激涕零,能够解决此事之人,也必将得到赏识和提拔,这可是一条青云之路。

唐师偃有苦说不出来,有心想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又哪里说得出口?但他听金师爷这几句话之后,忽然好像是想明白了什么,整个人也松弛下来,哈哈一笑道:“金兄所言甚是,是我想差了。”

其后唐师偃随着金师爷一路走入后衙,却见潘藩台当中而坐,一众幕宾都是愁眉苦脸,无人发言,可见都是束手无策。

见唐师偃来了,潘藩台强笑道:“唐先生终于来了!今日难局,吾等一筹莫展,正要请先生教我!”

流民渡江,已抵定湖省境,这数十万饥民一路而下,岂不是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潘藩台急得鼻子上都出了个疖子,鬓边白发更是分明。

唐师偃强打精神,答道:“藩台大人,请恕学生直言,我虽对经济之道略知一二,但不过只是皮毛,这些学识,皆由一位经天纬地的大才所传授。今日之局面,学生无能为力,但若是请出我文章之师,以他胸中韬略必有解决之道!”

到了这个时候,唐师偃终于忍不住说了真话!没错,他就是想把装低调的叶行远卖出来了。

不是唐师偃有心想要出卖叶行远,实在是因为两个缘故。第一,自己快撑不住了,实在无法与藩台对答实务;第二,这对于叶行远本人来说,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利大于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