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一百四十章 卖队友

仙官 第一百四十章 卖队友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唐师偃还有师父?众人闻言愕然,最近一直传说唐师偃是在江中遇仙,这才得到大学问,怎么从唐师偃口里又冒出个老师?莫非这才是真相不成?

虽然潘大热播每次召见唐师偃时,他都只是云山雾罩的说些高屋建瓴的话,但细细思索后,便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深意。

所以潘大人还是认为唐师偃有真才实学,只是一直都不肯尽展所长而已,这样的大贤居然还有师父,那该如何了得?

想至此处,潘大人心中大喜,急道:“尊师又是哪一位老先生?便请金师爷去......本官亲自去请!”

他原本想着要金师爷去请这位老先生来救命,但想起唐师偃都要三顾茅庐才肯出山,他师父自然是架子更大,非得自己去一趟不可。希望此人念在如今民生危急,受自己感动后能够欣然出山。

老先生?唐师偃苦笑,这位可不是老先生,而是“小”先生。三顾茅庐这场戏,只怕也不可能再演一次了,可一不可二啊,不然就不是结恩而是结怨了。

而且他也明白,叶行远之所以推自己出来,是叶行远自己不想太高调,故而便劝阻道:“大人不必如此,吾师非是旁人,正是大人在汉江会馆中见过的叶行远。”

叶行远?潘藩台与金师爷面面相觑,一众幕僚也是愣神。真正的大贤,就是那个在会馆之中擦肩而过,说了两句话的叶行远?

就是那个在归阳县领导士子,驱赶县令,逼走按察使司分巡道,惹出好大风波,连累整个省城官场的叶行远?这怎么看都不科学啊!

唐师偃停了停,给了别人缓冲时间,然后又道:“叶贤弟不愿抛头露面,但值此为难之际,只有他能够力挽狂澜了。我这便去请他过来。大人先不要大肆宣扬。”

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暗暗想道,唐师偃在布政使衙门绝对不敢信口雌黄,而且此事一试便知。根本没有胡吹的可能。如此说来,当初桃花文会上叶行远所做文章,也是他自己的构思了?

金师爷想深了一层,叶行远想低调的逻辑也是能说通的。叶行远在县中惹出大事,省城官僚颇有不少恨得他牙痒痒。他要是乖觉,必然会低调行事。如果他真有经世济民之才,那在桃花文会上无心展露之后,确实也会选择隐匿,让唐师偃来为他挡枪。

此人既然能够以秀才之身,对抗七品知县,又有诗才闻名府城,也是县、府两试案首,为人行事不拘一格,说不定还真有几分本事。是少年天才之流人物!

想到这里,金师爷当机立断向藩台进言,“东家可依唐先生所请,将叶行远暗中请来!”

无论是对于藩台来说,还是对于叶行远来说,低调些都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叶行远并不像唐师偃吹嘘的那么厉害,潘藩台也有转圜的余地。如果叶行远真有这本事,那就更须小心招揽,不可让他被别人盯上。

潘藩台本有些犹豫,但见金师爷使眼色后。也想明白了。这时候已经到了十万火急,不管是什么救命稻草,总得先抓过来试试。

唐师偃看他们信了自己的话,只觉得如释重负。从今天开始,“大贤”这顶帽子可不用自己一直顶在头上了,这实在太累了,苦不堪言。

接下来的工作,就让叶行远头疼去吧!卖完队友的唐师偃自告奋勇,辞了潘大人。领了将叶行远请过来这个任务。

唐师偃知道时间不等人,也算利索,疾步进了汉江会馆,口中直喊:“贤弟!叶贤弟!”

叶行远施施然坐在庭间,面前放着一盏新煮的白茶,换了一袭新的青衫,闲散品茗。笑看唐师偃进来,点头道:“前辈何事如此焦急?且坐用茶。”

“哪里还有空喝什么茶!”唐师偃心急如焚,一把扯住了叶行远,一边告饶一边解释道:“贤弟莫要怪我,今日情况紧急,我在藩台大人面前将你捅了出来。如今大人要请你共商大计,快随我去吧!”

他虽然也是一番好意,但是叶行远曾经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可泄漏,如今难免有些心虚。叶行远果然勃然变色道:“我千叮嘱万嘱咐,唐兄你竟然还是出卖我,此为交友之道乎?”

唐师偃惴惴不安,长揖到地,“贤弟休要动怒,都是愚兄的错,任凭贤兄处置!实在不行,愚兄将家中珍藏先贤字画奉上赔偿!”

“好!”叶行远一口答应。

唐师偃狐疑的抬起头来,忽然感到不对劲,以叶行远的性子,怎么原谅的如此痛快?却见叶行远悠闲的稳坐钓鱼台,唐师偃突然醒悟到什么,跳起来指着叶行远叫道:“贤弟竟然使诈!”

叶行远漫不经心的轻抿了一口茶水,顾左右而言他道:“前辈此举,也在我意料之中,送我一幅先贤字画就算是给你个嘴巴不牢靠的教训,已经很轻了。”

不出事就罢了,唐师偃还能装得住,但若出了事,涉及到具体事务,又被藩台盯着不放,唐师偃那半瓶子水肯定扛不住。

毕竟人算不如天算,叶行远有心低调,奈何又遇上了这种尴尬局面,只能再随机应变了。无论如何,能弥补一下和省城官场的关系也不算坏事。

“你对潘大人是怎么说的?”叶行远也能猜到几分,不过还是要细细问清楚。唐师偃也不隐瞒,一五一十把自己吹捧叶行远的话又说了一遍,叶行远听着都有些汗颜,不过他知道唐师偃就是这么个脾气,事到如今,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贤弟应该有解决之法吧?”唐师偃偷眼看着叶行远的脸色,只见他面无表情,猜不透心里在想些什么,担忧的问了一句。

叶行远本领大,原富十三篇博大精深,唐师偃研究得欲仙欲死。何况叶行远虽然年少,却总有有诡异莫测之处,无论是在府城县城,风波如何险恶,他终究如履平地。

这一次流民难局。别人没有破解之道,叶行远必然有之。唐师偃正是出于这一点信心,才敢在潘藩台面前大吹特吹,要是叶行远现在告诉他一句无能为力。他可就羞惭欲死了。

“此刻还说不清楚,先去布政使司衙门看看。”叶行远一抖青衫站起身来。避无可避,总要知己知彼,才好对症下药。

对于流民,藩台是个什么态度?他的幕僚团队又有何计较?而省内其他官员。又是如何打算。这些都将是应对流民需要考量的前置因素,叶行远胸中虽有腹稿,却也不能在这时候打包票。

此后叶行远随着唐师偃,再折返回布政使衙门,金师爷早就等在门口,一见两人便引了进去。此时后衙之中,却是沸反盈天,一众幕僚已经争得耳红脖子粗。

金师爷悄悄鄙夷道:“争胜可有百策,实务却无一言。叶公子不必参与,等东家垂询之时。还要请叶公子坦然直言。”

叶行远听那些幕僚议论,果然都是些废话。有人说要例行禁绝,遣返流民,但这无全省配合,布政使一个民政官员,如何能够做得到?

又有人说要以工代赈,救济灾民,以全圣人仁道。但是这钱粮从何而来?就算是朝廷肯开这个口子,也绝不可能从别处调拨钱粮过来,那这番议论又是空中楼阁。

他们互相驳斥。无非只是想显示自己的见识比别人更加高明罢了,反正空谈无罪,无论藩台采取哪一派的意见,成功了自然是他们见解深刻。失败了背黑锅的也是藩台本人。

这种幕僚,有不如无。叶行远心中哂笑,低调的跟着金师爷入内,就在下首站着,也不急着插言。

潘大人第一时间就看见了叶行远,却也没有像见到唐师偃那样直接招呼。而是蹙眉沉思,暗中观察,那些幕僚争执之言如过耳旁风罢了。

这已经是潘藩台第三次见到这个少年,前两次都是在汉江会馆之中。第一次叶行远只是告诉他唐师偃不在,为避嫌疑,潘藩台转身就走,甚至没有仔细看他。

第二次是潘藩台失却耐心的时候,叶行远出来告诉他这并非怠慢,而是送一份“大礼”,如今江州城中哄传潘藩台礼贤下士,他的官声倒是好了不少,但门下也多了好几个吃闲饭的。

这是第三次,也是潘藩台第一次正眼瞧他。其实仔细想来,排除掉先入为主的成见,叶行远这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身上光环不少,首先是县、府两级的案首,虽然只是秀才,但前途无量。

然后诗才无与伦比,那九首出塞,即使是诗词拙劣的潘藩台看着也觉得胸腔有英雄气,恨不得拍案叫绝。再说他在府城独占花魁,听说擅长算数、书法,足以当少年才子。

若是没有归阳县内那一桩事,诸位省城大佬纵然不会折节下交,至少也要派子侄辈招揽亲近。可惜叶行远犯了官场的大忌讳,又哪有人肯给他青眼。

但没想到的是叶行远今日竟然还是站在了自己的后衙,虽然尚未开口,但潘大人隐隐预感到,今日局势有没有救,说不定就要听听这个少年人意见。其他人已经全然束手无策!

看着叶行远沉稳淡然的表情,潘藩台都仿佛多了几分信心。他等了半天,期待叶行远能够主动开口,但底下幕僚一直吵扰不休,叶行远仿佛也不着急,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就站在下首养神。

潘大人终于先按捺不住,毕竟最着急的人是他,不是叶行远。所以潘大人轻咳一声,众幕僚立刻肃静。

他们都是人精,知道这是东家要说话了。再说争了这么久也有些口渴,却又分不出个高下来,正好也借此歇口气,听听上司的口风再作打算。

但潘大人并不是要做结论,而是很认真的向叶行远询问。他捻须良久,涩声开口道:“若非唐先生方才说出真相,本官还被你叶公子蒙在鼓中。如今乱局你已尽知,贤生既然愿意踏入布政使司衙门,必有所教我。”

无论如何,潘藩台都不可能像对待唐师偃一样对待叶行远,他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已是极限。

叶行远尚未开口,潘藩台又决绝道:“贤生只要能够拿得出方法来,省城之事,本官一力为公子扛下!贤生休要有所顾虑,只管为定湖省万民着想!”(未完待续。)

PS: 昨晚11点半才回来,连夜加凌晨码字,先补一章,现在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