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_百度网盘 > 第十三章 耿耿于怀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_百度网盘 第十三章 耿耿于怀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5 14:43:29 来源:奇书网

鸿胪寺内,三两官吏来来往往很忙碌,招待外使的酒菜也很简单,一碟切得很大块的羊肉,一碟豆芽菜,还有一壶酒水。

李承乾对眼前的饭菜没兴致,也没有动筷子,羊肉没有煮透内部还带着许多血丝。

自去年冬季豆芽菜作为大唐的一道新菜肴之后,这种种植简单的,培育条件要求不多的蔬菜很快成了宫廷朝野,坊间百姓们热衷的菜肴。

禄东赞吃下一口羊肉,而后又饮下一口酒水。

李承乾揣着手端坐着没有动筷子。

“嗯。”禄东赞嘴里嚼着稍稍点头,道:“唐人的酒水好喝,赞普常说有朝一日要和天可汗共饮。”

李承乾笑道:“松赞干布雄心壮志,孤很欣赏他。”

禄东赞稍稍皱眉,低声道:“外臣带了一些青稞酒。”

说着话,他将一个水囊递上。

李百药接过青稞酒,放在了殿下的案前。

打开装有青稞酒水囊的木塞,李承乾仔细闻了闻,酒香不算浓郁,带着一些青稞的麦香。

“孤会好好珍藏,如有一日松赞干布来大唐了,孤会拿出此酒来宴请他。”

闻言,禄东赞神色一振,神色端庄地行礼,“外臣会将殿下的话语如实告知赞普。”

现在吐蕃的赞普,也就是吐蕃的国君松赞干布,正在积蓄实力,对大唐跃跃欲试。

吐蕃与大唐之间的恩怨要从武德年间说起,当年李渊向边关增兵之后,教训了吐蕃一顿。

鸿胪寺内,太子殿下与吐蕃使者禄东赞还在谈着。

而三两官吏就站在鸿胪寺外,照理说现在大唐最关注的应该是突厥与漠北,又或者是现在西北的关隘外的吐谷浑人,或者是西域高昌人。

怎么也没想到殿下会对吐蕃人这么热情。

鸿胪寺的谈话又进行了片刻,禄东赞已不胜酒力要告辞。

李承乾拿着禄东赞送给自己的这一囊酒水,笑着道:“等下次大朝会相见,孤也送你一样礼物。”

禄东赞作揖道:“那就约定了。”

送走了禄东赞,李承乾这才走回东宫。

一直等在鸿胪寺外的宁儿,她匆匆跟上殿下的脚步。

这些天对朝堂的了解,包括现在的于志宁,他们都觉得如今的吐蕃不足为惧,甚至还不如眼下的吐谷浑与西域诸国。

只不过现在谁也不知道,在以后大唐与吐蕃的恩怨持续两百多年,战争断断续续也进行了两百多年。

这是个很强劲的对手。

李丽质的婚事延后了一年,这些天她的笑容也更多了。

十二岁的孩子应该是这个年纪最天真烂漫的时候。

包括弟弟妹妹也都是。

天气乍暖还寒,三两天的暖意让地里的草长了出来,可殊不知春季还未到,三天后关中又迎来了一阵寒风。

刚冒头,刚长出来的青草只能面对着寒风,又一次枯萎了。

东宫很温暖,因太子建设暖炕,太医署的大夫们意外地发现,东宫竟然没有人生病,没有人染上风寒。

以往年幼的皇子公主们还会时常肚子疼,现在已有一個月没有出现腹痛的迹象了。

今天,东宫给弟弟妹妹们放了假,她们也终于可以回立政殿。

这些天李世民常关注边关的情况,李承乾这些天的举动倒也正常,只不过是接见了一个叫做禄东赞的吐蕃使者,看着鸿胪寺的谈话记录,问道:“你皇兄似乎很欣赏松赞干布。”

李丽质拿着一个小算盘,帮母后算着后宫的账目,盘腿坐在案上,道:“倒是没有听皇兄说起过这个人。”

李世民皱眉看去,见到李丽质拨动一些珠子,好奇道:“这是什么?”

李丽质回道:“这个是算盘,皇兄教我的,用这个来算账会更方便。”

“嗯?”

仔细看着丽质使用这个算盘,李世民又收回了目光,又道:“你皇兄这些天在做什么?”

李丽质回道:“皇兄说是去踏春。”

李世民低声道:“还未入春,他踏什么春?”

又见李丽质不说话了,李世民招手叫来了李治。

按说平时李治也是个听话的孩子,可现在的这些孩子包括李治都很怠慢朕。

李世民道:“稚奴,这些天都在学什么?”

李治吃着柿子慢吞吞走上前道:“皇兄这些天教我们数术。”

李世民沉声道:“最近怎么了,你皇兄都没有文章送来了?”

“皇兄已很久没有讲思品课了,就讲了三次。”李治思量了片刻又道:“父皇若是想看皇兄的文章,可以来东宫听课。”

“呵呵,让朕听他的课?”李世民手中看着一卷竹简,冷哼一声扭头说了一句,便又自顾自躺着了。

李治坐在一旁安静地吃着。

只是就这么卧着,过了半个时辰,李世民又坐不住了。

看不见东宫后续的文章,李世民总有一种坐立难安的感觉,那些关于生产与财富的论述,看了之后很是牵肠挂肚。

很想知道生产关系后续的观点,李世民快步走出立政殿,对殿外的侍卫吩咐道:“去将承乾唤来。”

“喏。”

话音刚落,李世民又叫住侍卫,“罢了,不用去叫他。”

侍卫又一脸疑惑地走了回来,这陛下这两天是怎么了?心里有困惑也不敢问,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长孙皇后看着如今陛下的状态长叹一口气。

李世民很想知道生产关系后续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洞悉生产力财富的钥匙究竟是什么?

看出了陛下心思,长孙皇后道:“恪儿从军中回来了,等他见过杨妃,过两天将青雀也召来,他们兄弟三个也很久没有聚了。”

李世民颔首点头,“观音婢,你来安排。”

长孙皇后笑着点头。

其实陛下还是很牵挂东宫的文章,只是嘴上说不出口,又拉不下脸去东宫请教自己的儿子。

还要皇后给陛下台阶下。

长安外,一驾马车缓缓前行着,李承乾就坐在马车内,掀开车帘看着外面的景色。

宁儿穿着一身男装,坐在车辕上,帮着太子赶马,又道:“殿下应该多出来走走看看的。”

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冷风,李承乾揣着手悠闲地看着外面的风光,又道:“孤其实想骑马的。”

宁儿低声道:“不如现在就去领军卫,听说那边近日采买了一些小母马,很是温和。”

“算了。”李承乾依着马车,皱眉道:“以后再说吧。”

“好。”宁儿笑着点头。

走到了官道上,这里来来往往的行人就更多了,也可以看到一些番邦人,正值大唐的大朝会就要开始了,外来的使者也越来越多。

唐人是彪悍的,面对这些番邦人,唐人颐指气使。

得益于当年阴山一战大胜后,这些番邦人纷纷也不敢顶嘴。

一匹黑色的大宛马嘶鸣着而来,马背上的是个意气风发,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是靠着双腿做交通工具,信息传递也全靠嗓门来吼,不是谁家都能买得起马匹的。

那马背上的少年也注意到了李承乾的目光,提起缰绳往马车看了看,又欣喜一笑。

宁儿低声道:“这是蜀王殿下。”

李承乾皱眉道:“蜀王李恪?”

宁儿解释道:“蜀王殿下这些天一直都在军中,平日里很少在长安走动,今日就要大朝会了,这被陛下召回来。”

说话间,那少年骑着马儿已到了面前。

李承乾打量着这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他的皮肤显黑,倒是眉宇间很像李世民,这也难怪,都是父皇的孩子。

“皇兄!”李恪翻身下马,笑着行礼道:“没想到皇兄会在官道上等着弟弟。”

李承乾忽然一笑,看着他直率又纯真的笑容,又道:“许久不见了,差点就认不出来了。”

李恪咧嘴憨憨地笑着,“弟弟从这么远,就一眼认出了皇兄。”

“嗯。”

李承乾微笑着点头。

李恪走上前,走到马车边上小声问道:“皇兄,这些天李泰没有来刁难皇兄吧。”

李承乾摆手道:“那倒没有。”

李恪接着道:“那李泰有没有在父皇身边说皇兄坏话。”

李承乾思量了半晌,“多半没有吧,孤又怎么会知道。”

“也对!”李恪双手背负,一脸愤愤不平地道:“得知皇兄病重,弟弟很是牵挂,可身在军中一切要按军规行事,弟弟也不能私自离开,就怕那李泰趁着皇兄病重处处作妖,弟弟定要将他打得满地找牙!”

李承乾走下马车,与他一起看着官道上的风景,再看看这高大的大宛马,马儿打了一个响鼻。

多看了一会儿,又不觉得羡慕了。

李承乾揣着手问道:“这一次回来有什么打算?”

李恪道:“想请父皇旨意,领兵出征边塞!”

李承乾颔首点头道:“嗯,男儿当该如此的。”

“皇兄呢?往后有何打算?”

“孤还能有什么打算。”李承乾错愕一笑,又道:“论文学才识,孤比不过青雀,论武功兵法孤还不如你呢。”

李恪愣神半晌,道:“李大亮将军常说我学得不好,兵法韬略只懂一些皮毛。”

李承乾重重拍了拍他的后背,又道:“伱已经很厉害了,其实皇兄很羡慕你。”

闻言,李恪尴尬一笑,羞愧地挠了挠头,道:“都说皇兄一场重病之后,人也不一样了,还真是……”

“什么不一样了。”李承乾忽然反问道,只不过脸上还带着温和的笑容。

“一样!都一样的,怎么会一样。”李恪的语气坚定了几分。

李承乾揣着手道:“天色不早了,你也回宫去看看你的母妃,她一定很牵挂你。”

“对。”李恪忽然醒悟过来,抬头看了看天色,又道:“时辰也不早了,确实该去了。”

说罢,他又翻身上马,匆匆朝着长安城而去。

父皇的孩子中,弟弟妹妹也都认识得差不多了,现在连李恪都见到了。

宁儿道:“殿下,现在想要去何处?”

李承乾道:“到处走走吧。”

“喏。”

李承乾坐回马车内,让宁儿赶着马车漫无目的地走着,马车走动并不快,它还能时不时地头嗅着地面,看看能否有些草吃。

时隔一千多年的时光,如今看着关中,这八百里秦川的风光很美丽。

现在关中的水土环境还没有后世这么糟糕,这里的水系充沛,土地肥沃,虽说还未入春已可以见到远处的植被。

当然了,如果连年加大开垦力度或者不节制地放牧,关中的水土贫瘠又像是注定的。

虽没有亲眼去看,李承乾这些天看过河西走廊送来的文书,现在的河西走廊乃至祁连山,那都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所在,牛羊成群,更是一片上好的养马场。

当年霍去病主张将河西走廊建设成大汉的养马场,并且屯兵河西走廊,如今这个战略方针从汉武帝时期,一直延续到了大唐至今。

中原失去河西走廊已很多年了,隋末大乱之后吐谷浑借机吞并了河西走廊,直到现在。

李世民与满朝将领,他们看着河西走廊双眼放光放红,恨不得现在就出兵将吐谷浑拿下,把河西走廊夺回来。

出兵也要师出有名嘛,缺少一个时机和一个正义出兵的理由。

再看如今的关中环境,黄土高原的荒漠化并不严重,建设大西北又是一个很复杂的议题。

夕阳正在从地平线缓缓落下,虽看不见大漠孤烟直的风光,现在也算是亲眼见到了长河落日的景色。

宁儿低声道:“殿下,时辰不早了。”

李承乾气馁道:“那就现在回去吧。”

“喏。”宁儿坐上车辕,让马儿扭头朝着长安城而去,她又问道:“明天殿下还要讲课吗?”

李承乾坐在马车内,斜靠着目光看着车外,低声道:“给她们一段时间放假,孤也好清闲几天。”

“嗯。”宁儿应声点头。

马车到了长安城东门的春明门,将马车交还给这里的守卫,而后在城头守卫的护送下回东宫。

回宫时,天色已入夜了。

宁儿忽然问道:“殿下是不是还对徐孝德不带她女儿来东宫的事耿耿于怀。”

李承乾揣着手,一路走着低声道:“孤只是对这个小姑娘很好奇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当然了,若换作是武则天,那就更好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