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三百三十章

仙官 第三百三十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看到叶行远的上书,见多识广的青妃也吃惊非小,她甚至于不经召唤白日现身,神神秘秘的找叶行远询问,“你说三年可以一县之地支应三边,这难道是真的?”

叶行远白了她一眼,淡然道:“这当然是吹牛。不过三年之后,谁来问我?”

青妃无语,她还没怎么见识过叶行远的惫懒,实在不能接受他将吹牛说得如此理直气壮。叶行远却振振有词道:“越是国难之时,越需要给人信心,你牛吹得越大,得到的资源和授权就越多。

如今妖族在东北崛起,你要是敢吹三年平辽,那就是拿尚方宝剑宰了北军将门几个总兵的脑袋都没事。至于秋后算账,那是以后的事,到时候万一天下大乱,还有谁在乎这个?”

当然如果牛皮吹破,或者吹的时机太早,又没有合理的解释,那自然有可能会反陷自身。但一来特区如果发展起来,虽然不可能真的供应三边,产出也必极为惊人,看到这种成绩绝对没人能够挑刺。

二来三年之内叶行远应该有办法谋调他处,到时候还真不见得有人来翻出三年前的牛逼较真。

青妃懒得听他的歪论,不耐道:“你上书之后,朝中如何反应?只怕一开始是没人支持的。”

叶行远笑道:“这你可料错了,我上书刚到内阁,便有两位皇子点赞。七皇子更是为我摇旗呐喊,说若能三年粮足,妖蛮何足道哉?愿亲自挂帅,北上伐蛮。”

叶行远提出的是新事物,文官们当然要权衡利弊,确定利益之后再作结论,但对于皇子们来说,却只是一个政治投机的机会。

七皇子好歹与叶行远有些交情,虽然未能招揽,但他光脚不怕穿鞋的,干脆高调支持示好。反正叶行远若能成功,他就可沾光,若不成功--关他什么事?

倒是二皇子的支持出乎意料,太子被废之后,他本是最受期待的皇子人选,但这一次居然也随着七皇子一起投机,大约是感觉到了危机。

说起来二皇子与叶行远只有一面之缘,便是随着东阁大学士沈孝前往吏部为新进士授官,双方没有私下的交往。

青妃奇道:“你什么时候与皇子们勾结上的?以你层次似乎还不适合介入立嫡之争。”

立嫡之争叶行远当然是敬谢不敏,他现在也远没有资格介入这个层次的争斗。不过有皇子无偿帮他吆喝,他也并不介意,反正现在谁都知道他远在边疆。

秦县丞和方典史两人已经在收拾包袱准备走人,他们能混到这次高升的机会当然快活,但又有些依依不舍。听闻叶行远的上书之后更是跳脚,埋怨这等好事叶行远不想着他们。

特区仍然是县级的编制,若是他们两人留在此地未必能立地升级,但他们都有相当的政治敏感性。要是这特区真做起来,那可是升官直通车。

毕竟这是全国都会关注的重点,在特区工作一段时间绝对会是值得夸耀的资历。

叶行远只能劝慰道:“此事尚未有定论,朝中还将有一番争论,万一不成,你们留在琼关县只是耽搁了前程。日后若有机会,我自当为你们争取。”

秦县丞愁眉苦脸道:“如今大人将省里的上司得罪了个遍,我们调出去为官只怕是任人拿捏,还是跟随大人来得爽快。”

方典史嚷嚷道:“正是,老秦脾气软,只合当个二当家,此去为主官,人生地不熟,只怕是会被人欺负。”

叶行远知道他们的心思,固有忧虑,但一半还是装出来的。毕竟升官人人爱,他们不可能放弃升官的机会,此时不过是在表忠心而已。

便笑道:“省内早晚会有变化,你们安心熬几天资历,待机会合适,我自当为两位运作。班子搭档还是熟人好办事,咱们也算是共过患难,日后当然要同富贵。”

秦县丞与方典史这才心满意足,不过他们还是坚持等过年以后再离开琼关县赴任,先看看奏请建设特区的结果。

此事在朝中沉淀了两三日后,陡然迸发出一场始料未及的剧烈争斗。五名内阁大学士分裂为两派,对此议题争执不休。

隆平帝悄悄与安公公吐槽,“那小猴子远在边疆,却每一季必要在京中闹一次,真是阴魂不散啊。那几位老先生恨得牙痒痒,终是无可奈何。”

叶行远去了琼关县,消息在京里却没断过,一会儿是为了亲修县学而受伤,一会儿是要补助要到了皇帝内库。这些倒也罢了,半年前的阿清案引动朝野纷争,差点让大多数读书人都精神分裂,要不是叶行远最后巧妙的证明了那蛮人并非阿清之夫,只怕吵到今日该怎么判都不会有结论。

然后就是琼关攻防战,在雄关背后一座小县城居然被数千蛮骑整整围攻了一个月,这本身就是天方夜谭。结果叶行远还创造了奇迹,竟然靠着一群老弱残兵守住了孤城,简直可算是子衍第二。

要不是那些厚颜无耻的内阁老先生硬把功劳分给死去的李宗儒与李成,叶行远的名声还要再响亮一倍。

然后消停了没几天,叶行远又放了个大卫星。隆平帝现在觉得这小子不在身边一点儿都不寂寞了,因为隔三差五就能听这个名字听到耳朵出老茧。

而特区这个奇思妙想,不但令隆平帝动容,也轻而易举的将朝中诸位重臣分出了派别。

以严首辅为首的江南派系、清流是完全反对这个提案,楚党的章裕也难得的复议,大约是绝对此事有违圣人之教,万万不可。

但奚明生的闽党与沈孝的浙党却破天荒的联起手来,对建立边境特区大为支持,甚至表示应该大干快干,除西北外,在东北与南方沿海,再开四个特区。

欧阳圃作为唯一的北方人,居然也难得的放弃了左右逢源的态度,旗帜鲜明的支持特区建设。他很明白这一行径对于北方经济的意义。

如今朝廷虽立都于北方京兆府,但经济和文化重心却在南面。尤其江南丝织业发达,几乎户户养桑,收入不菲,原本以鱼米之乡闻名的江南,如今却遍地蚕桑。

而闽浙之地,经商之风大盛,豪商们在海外贸易上赚足了蛮人的金银,他们虽然缺乏底蕴,但正在用金钱的力量渐渐影响朝政。

荆湖熟,天下足,产粮区已经挪到了楚地,就是靠着这几个省的高产粮食,才能勉强养活一个帝国。章裕正是出自此处。

五名内阁大学士中,除欧阳圃以外的四人正好是士农工商的代表,而欧阳圃之所以能跻身其中,主要原因是地域因素,无论如何北方也得放一个人在内阁当中,但其实底气身为不足。

所以欧阳圃好好先生,都是有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决定的。

他们几个占据高位,虽然未必英明神武,但当然都有自己的一套本事。叶行远不提出来特区之意,被圣人之道桎梏的这几位老先生未必能主动想到,但是一经提出,略一思考,他们当然就明白这所谓“经济特区”的价值。

边贸亦是最赚钱,不知道多少商人甘冒奇险,往来交易,便是为了赚这百倍的利润。

如果经济特区建设成功,显然就能够滚雪球一般建立起一个自由的交易区,这里会不断的吸引各地商人前来,最后成为一个庞大的吸血怪物。

在这里收获的利润,虽然未必能如叶行远吹嘘的那样足供三边,但那也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至少,可以说是成为贫瘠北方的新经济亮点--光这一点,就由不得欧阳圃不支持。当然他也可以考虑其它设点位置,但经过通盘考虑,居然发现琼关县至少在北方是个最合适的地方。

闽党、浙党拿出来陪绑的东北三交口之地,虽然亦是自发形成的互市,但这里的地理位置远不如琼关,货物的线路只有一条,交易的内容也甚为单一。

更严重的是如今东北妖族蠢蠢欲动,准备立国,随时会有一场持续大规模的战争。这与琼关这地方不一样,虽然打也有可能打,但是绝不会大打,而一旦互市建立完善之后,甚至小打的危险都能消弭许多。

相应的又必然为三边省下许多经费,这也是不得不纳入考量的问题。

当然,从全国的角度来看,闽浙、江南的几处港口也很适合作为特区进行建设。但这是北方士绅不愿意看到的,这必然导致南北的进一步不平衡,所以他们拼死都会抵制。

而作为江南一系代表的严首辅等人,他们更重视教化的作用,特区虽好,但不能坏了民风,江南读书风气才是他们立身之本,但要是将特区让给闽浙,他们又都不愿意。

这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提案与反对意见,每个人都被身后的利益推动着,身不由己的提出自己的需求。

至于特区到底是否符合圣人之教,反而没有人认真的去考虑--或者说考虑之后,决定先闭口不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