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六百三十三章 疯狗

顽贼 第六百三十三章 疯狗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5 07:03:08 来源:总裁文学

宽阔的鄂毕河上。

六条桨帆船、二十一条平底船组成庞大而密集的哥萨克船队,向北顺流航线,朝托木斯克直扑而去。

这支船队的首领,是库兹涅茨克堡的骠骑百夫长莱万多。

自从九天前收到托木斯克遭遇围攻的消息,莱万多就启程驰援,沿途征召三支远征队,集结了足有四百八十人的船队,前去为托木斯克解围。

尽管警报的消息,是托木斯克被数千敌军围攻,但莱万多对解围信心十足。

他的船员都是西伯利亚最常见的哥萨克和猎人,携带野战小铁炮四门,长短火枪六百多条、一百三十三匹马以及二百多斤火药,足够在水上应付任何数量的鞑靼人。

莫斯科公国的西伯利亚远征队,在手枪和长火枪的装备方面,尤其是燧发手枪,放眼世界都是独一档。

尽管燧发枪最早出现在法国、因战争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是西班牙,但在这一时期,使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是莫斯科公国。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莫斯科公国的火枪制造能力非常一般,最大的兵工厂一年才只能产两千支火枪,而且是火绳枪,约等于大明一个卫的军器局。

他们火枪多靠的是每年进口,单单在崇祯四年,莫斯科就从欧洲进口了各式火枪一万九千支。

进口的火枪种类就多了,别管是西班牙殖民者在一百年前用过的老枪,还是瑞典最新打造出来的燧发枪,莫斯科来者不拒,只要你敢卖,我就一定买回去。

买回去也很少装备部队,各个正规营的射击军列装的还是大量笨重耐用的皮硝火绳枪。

进口的火枪,基本上都卖掉了。

最大的受众就是西伯利亚远征队,他们最喜欢燧发手枪。

几乎每个进入西伯利亚的哥萨克和猎人,都会配上一支,有些骑兵出身的人还会配上两支。

反倒是别管火绳发火还是燧发枪机,远征队里没多少人使用长枪,用长火枪的都是沙皇派过来支援西伯利亚的射击军。

因为没有药池盖的火绳枪以及机构复杂的簧轮枪,都不适用于西伯利亚寒冷、潮湿的环境,只有燧发枪才合适。

而在燧发枪方面,一方面是哥萨克和猎人都用不上长枪,另一方面则是燧发短枪的质量更好、更精准。

这是有原因的。

一般来说是长枪制作更难、工时更高、射程更远,自然也更加精准。

但沙俄大量进口火枪,这也不是工业革命后的时代,各**需本就供不应求,军火是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别管哪个国家,只要你敢卖,我就敢买。

谁也不敢保证,买到的火枪究竟出自王室军械所,还是某个山村不知名的老铁匠之手。

即使是新枪,质量也参差不齐,更别说进口来的老枪了。

所以短枪比长枪更可靠。

而燧发结构大量装备,也就是这一二十年的事儿,买到新枪的概率更大,哪怕是火绳枪重新改装的枪机,至少也说明枪管子还比较好。

火绳的长枪就不一定了,他们甚至能买到西班牙一百年前造的重火枪。

这是火枪的来源。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西伯利亚独特的经济基础,给远征队创造了这样的条件。

貂皮。

貂皮在世界范围都很贵重,大明一副由三四十张貂皮制成的貂裘,早年能贩到二十两银子的高价。

因为辽东战争的进程影响产地,如今一副这样的貂裘已经涨到六十两银子的天价。

欧洲的价格更高。

乌拉尔山以西的貂基本都灭绝了,西伯利亚贩往欧洲的貂皮原料,在各个堡垒根据质量定价,每张的价值在一到两卢布之间。

大约是白银二到四两。

只是原材料,而且是西伯利亚税务衙门对原材料的剪刀差定价,就已经和大明涨价后的成品貂裘价格差不多了。

说是软黄金也不为过。

而一个从西边过来的沙俄猎人,在叶尼塞河流域一个狩猎季,就能弄到一百二十张最上等的紫貂皮,至少值一百二十卢布。

他们要在要塞每十张取出一张最上等毛皮完税,买卖时再交百分之十,除此之外还有要塞的居住税、离境税等等苛捐杂税。

可即便如此,剩下的收获依然能让他们带着普通欧洲百姓二十年的积蓄,回到莫斯科公国的郊外。

这笔钱足够买下五十俄亩也就是八百亩地加上五匹马、二十头牛、二十只羊、几十只鸡子鸭子,娶个老婆雇一群农奴,翻身做地主。

巨额的收益,决定了不仅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还需要巨量的投资。

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真正的穷鬼只能莫斯科公国本土当农奴、填壕沟,西伯利亚不缺冰雕,无情的冷空气从来不欢迎光屁溜子的穷鬼。

远征队门槛很高,普通百姓很难负担得起进入西伯利亚的成本,每个百人远征队的探险装备成本,都高达六百卢布以上。

装备贵重程度,不亚于刘承宗麾下三大营的百总大队,甚至还要更高一点。

这也很正常,远征军队本来就比正规军对物资的要求更高。

在元帅府,成本最高的部队,也是各种皮袄、绒甲、裘袍往身上套的天山军。

这样的经济、环境基础,决定了哥萨克和猎人每人都有一支燧发手枪,除此之外接近五百人的大部队还有一百多杆火绳长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种格外重视单兵火力的装备编制,在整个世界都是独一份。

毕竟在东欧平原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敢全端着火枪。

这就不是打仗的编制。

打崩他们比放个屁还容易。

但这里是河道纵横的西伯利亚。

沙俄东进西伯利亚五十年,丰富经验为莱万多带来勇气,在这片冻土冰原上,只要不离开河流,哥萨克天下无敌!

准确的说,莱万多就没打算长久靠岸,托木斯克是座临河城寨,他的计划是依靠船只和火枪,对岸边的鞑靼人发动扰袭。

就像最早进入西伯利亚的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一样,就连睡觉都要在河中浅滩,这才是他们对阵鞑靼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库兹涅茨克堡距托木斯克足有七百里远。

花了九天时间,莱万多拥有大小二十七条船的船队才驶入托木河,半天后就能远远看见右岸陷入重围的托木斯克。

他将船队隐藏在河道的沙洲之间,带两条平底小船前去探查,得到的情报有好有坏。

托木斯克城外的密林与沼泽之间,遍地都是鞑靼人百八十骑聚集的小营地,像这样的营地足足有几十处。

敌军庞大的兵力,令人生畏。

好消息则是,鞑靼人尽管兵力雄厚,却似乎对托木斯克城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在密林中伐木取材、赶制攻城器械。

而托木斯克的模样虽然看上去不太好,外围栅墙到处被熏得黢黑,但实际上防御能力依然顽强。

让莱万多感到不解的地方是,守军居然在棚楼箭塔外加装了木板……按理说鞑靼人的弓箭不能可突破棚楼。

他觉得托木斯克的督军伊万该退休了,胆小鬼,完全是多此一举。

当夜幕降临,莱万多更是离开岸边,让几名士兵潜伏到围城营地外围的山坡,花了一天时间弄清楚敌军的兵力构成。

他自己则驾着小船,在托木河上来回游曳,寻找鞑靼人可能在河里埋下的倒桩木刺。

抵达托木斯克外围的两天之后,莱万多总结了敌军的情况:这只是一股仓促聚集,为劫掠而来的乌合之众。

尽管他们当中有超过两千人,都是卫拉特标志性的铠装骑兵,都部署在托木斯克东南方向农田里。

俄国人又不是傻子,如果这里是有利于骑兵冲突的平原,他们就不可能在这修建堡垒。

托木斯克附近方圆二百里大部分都是山丘、沼泽地,平坦的地方则是茂密的树林。

而卫拉特人也不是傻子,他们的铠装骑兵只有部署于东南方向的田野,才能避免一开打就挂在树上的窘境。

至于围城营地的北部的沼泽和南部和林地,则由装备、组织较差的吉尔吉斯人负责,他们以猎人居多,马匹较少,能适应步战格斗。

但这些情报对莱万多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消息。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在托木河上,找到任何一根蒙古人事先埋下的倒桩木刺,也没见到任何拦江索。

这无疑是最令其振奋的好消息。

沙俄探险队最大的优势,是借助河流快速机动,以人手一杆的火枪在岸边密集射击,快打快走,令围城敌军防不胜防,只能无奈撤围。

而他们最怕的,自然就是鞑靼人在河流两岸布防埋伏。

叶尔马克袭击西伯利亚汗国时,就曾依靠河上作战,把一个偌大汗国打到迁徙,却也因为被库楚汗两岸埋伏,于河道埋下拦江索,让其损失惨重。

以往卫拉特、吉尔吉斯人在围攻堡寨时也会使用拦江索阻拦沙俄援军。

有财力就用绞盘铁索甚至坠石,让他们整个夏季不能通航。

没财力就用绞盘绳索,配合埋进河床的倒桩木刺,作为一次性埋伏,把船只阻拦,甚至两岸同时拉起,使平底船翻覆相撞。

不过这次鞑靼人显然围城匆忙,没能做出那么多准备。

这对莱万多来说,是莫大的好消息。

当然,即使有水下倒桩和拦江索,也并不意味着莱万多就束手无策了。

沙俄对西伯利亚的侵袭持续这么多年,经验非常丰富,对付水下倒桩,可以在岸边砍树,用原木冲断绳索和倒桩;对付拦江铁锁,则可以把炉子搬到船上,把铁锁烧红砍断。

只是要冒更大的风险罢了。

欣喜异常的莱万多当即决定,夜晚上岸,用火枪将围城军队打个措手不及。

他做了周密的计划,将四百八十名部下分为五个分队,袭击的目标,是围城南部的三个吉尔吉斯人的营地,那里大概有三五百敌人。

待到夜幕降临,五个哥萨克分队靠岸下船,摸进林间,三个分队直扑三处营地。

另外两个分队则潜伏下来,一个关注外围,准备阻击闻声来援的敌军;另一个则由莱万多率领,跟在三个主攻分队之后,等待时机加入战局。

三个分队各自有远征队的百夫长率领,一开始还列队摸向营地,等到借着夜色将距离缩短至一百到二百步,都惊动了吉尔吉斯人的夜哨,干脆就各处呐喊冲了起来。

最先接近营地的总是分队中的射击军小队,十到二十人,他们出身沙俄正规军,胳膊上燃烧的火绳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般耀眼,持长斧架火枪,以非常稳重的方式向营地内篝火照耀到的鞑靼人射击。

更多的哥萨克战士和猎人,则在射击军完成打放之后,以散兵游勇的形式加入战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黑夜中的哥萨克像一群疯狗,持手枪冲入营地,在二三十步的距离下,以手枪击毙最近的敌人,随即拔出刀斧开始砍杀,根本不给吉尔吉斯人结阵的机会。

极短的时间里,仓促遇袭的三座营地,纷纷因哥萨克所装备大量手枪,一个照面就被打得溃不成军,牧兵纷纷抢马向东逃窜。

附近闻声赶来支援的吉尔吉斯人援军小队,也被守株待兔的哥萨克分队阻击,当场被打得抱头鼠窜。

对莱万多来说,这次夜袭如果在这戛然而止,那么经过他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英勇的指挥,可谓大获全胜。

可惜,由于吉尔吉斯人败得太快,他麾下有个百夫长认为鞑靼人不堪一击,在攻下的营地连吃带抢,揣了大包小包仍不满足,重新装弹整军,随即带兵继续向东。

然后这位爷就没了。

留在岸边等他回来的莱万多,只听见东边雷鸣般的呐喊与马蹄声。

当夜晚重归平静,那个分队和想象中的鞑靼军队都没有出现在岸边。

哥萨克们将船只停在岸边,惊疑不定地等了整整两个时辰,才终于在黎明的第一道微光照耀进白桦林与河畔的芦苇荡时,看见一个跌跌撞撞的身影。

一个分队九十八个人,只回来了一个,在拷问中被削了头发、切了耳朵、割了鼻子,随后上药包扎,得到良好照顾,放了回来。

他说自己能活着,是因为出身土尔扈特部,分队的其他人,不是被战马踩死,就是被楚琥尔的兵用长矛戳死在田野里,全都死了。

他告诉莱万多,楚琥尔让他回来,是传话的。

“他说他是太师的将军,很快你就会知道太师的军队会如何报复,而你会把太师的威名传遍整个斡鲁思。”

莱万多对楚琥尔的凶狠感到发怵,但对面前这个倒霉蛋的言语难以理解:“太师?那不就是卫拉特的贵族?”

“不,不是卫拉特,楚琥尔说是契丹汗国的可汗,也称太师,他说我们最好现在就逃跑。”

莱万多对此不以为然,尽管遭受损失,但夜晚袭击的胜利至少说明他的战术没错。

只要不去田野里就可以了。

“我们掌握河流,我们掌握船只,我们掌握火枪,不管他是什么卫拉特的太师还是契丹的太师,要报复的话……”

莱万多大笑着摇头:“有本事就骑着马到河里试试看!”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