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五百零九章 盔枪

顽贼 第五百零九章 盔枪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六月二十三日清晨。

古浪峡腹地巍峨的铁柜山对面,坐落于古浪河之上的就是香林寺。

这个地方不是一座寺庙,而是一个以禅院为中心,包括寺、庙、观、庵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的集会之地。

这里以咆哮的古浪河为中心,河西为禅院,河东为道观、山上是供奉关帝、土地、二郎、龙王、道神、三官等民间信仰的庙宇。

不论经堂禅舍还是道馆殿堂,俱是白墙红瓦,外围则被这里生长的山杨黄刺、桦树松柏与灌木包围。

往常这个时间,寺院道馆一片钟声相应,偏偏今日却被杀气腾腾的炮声取代。

早在数日前,明军大举进驻古浪峡,修营设寨,香林寺左近的僧侣、道士、庙祝就已经转移进庄浪卫,眼下这里只剩下数不清的军兵。

铁柜山的老君庙门前,刘承宗端着望远镜看向山下,在乌鞘岭大山的褶皱里,一队队明军与元帅军往来冲杀,禅寺院墙,一门门灭虏炮争相放响。

而在山间松林,一挺挺抬枪喷出枪火;更远的亭台上,几门元帅军的千斤重炮依次打放,硝烟喷吐间,凉亭顶上经年积累的尘土腐叶一蓬蓬震荡而起。

在大军推进的掩护下,刘承宗最终还是把炮拉进了古浪峡,整整十门千斤炮、三十门狮子炮,一门不少,统统被他拉了过来。

至于在甘肃铸造的四门五千七百斤的威武大将军,那玩意儿平地行走都费劲,拉上山实在非人力所能及,仅在山下冯瓤处车营留了一门,另外三门和炮弹都让高应登拉到甘州给曹耀了。

刘承宗所在的位置能总览整片战场。

虎贲营夺取了山间凉亭,构筑出六门千斤炮的炮兵阵地,借助高度优势,方圆三里内的明军据点都在重炮的威胁范围之内。

极短的时间里,丁国栋和米剌印率领的肃州营就分散开来,拔除了寺外北面的多个据点,兵锋直逼山门。

另一边的蜂尾针也同样率领甘州营军士上前,作为攻克香林寺的主力。

这样的兵力安排,是因为肃州营的兵源本来就不错,又经历高台一战,军心稳定士气高昂,已经是一支隶属于元帅府的正常军队。

而甘州营不论是士兵素质还是军心,都远不如肃州营,尽管甘州营的将领们倒是挺想承担攻坚任务,可刘承宗根本就不敢让他们把军队散开,在林间与明军作战。

他就是明军基层士兵出身,十分了解底层士兵的思想动态,就甘州营这些个卫所世袭军官出身的千总、把总、百总。

别看现在都跟他嗷嗷叫着请战,一旦真让他们散开了带兵在林间作战,打一仗连一半都回不来,绝对有扭头往敌营跑、或者被自己带的兵从背后打死的。

当然也有很大可能被己方士兵正面围殴致死的。

就刘承宗当选锋那会,榆林镇的老总兵吴自勉要是敢把刘承宗、刘承祖、曹耀这帮人拉个五十人小队,还往林子里钻,他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得给他一箭。

现在甘州营正是思想混乱的时候,这帮跟他请战的世袭卫官根本就不知道,是军队的组织救了他们。

至少得正常打过一仗,让士兵见着赏钱,把心定了,才能说正常指挥。

正当刘承宗心里想着战后对参战士兵赏赐问题,目光看着山下战场,就看见北边山道的塘骑交替退来,随后山下背插黄色靠旗的传令兵便向上山跑来。

传令兵很快抵达山顶,拜倒报告道:“大帅,东路磨盘岭被三百敌军攻陷,西路磙子沟、大小冰沟亦有敌军行迹,塘兵不能抵挡。”

刘承宗缓缓颔首,返身进了老君庙。

在老君庙正殿老子塑像前的供桌前,几名虎贲营的军官正对照舆图推演己方兵力进军情况,刘承宗上前道:“东路磨盘岭、西路磙子沟、大小冰沟,叫敌军夺了。”

很快,军官们就标明三条山道的位置,刘承宗看了看,转头对传令兵道:“告诉马千总,集中塘兵,务必迟滞大小冰沟、磨盘岭的敌军,放开磙子沟的敌军;将情报告知冯将军,准备接敌,尽快歼灭磙子沟的敌军。”

这遭遇敌军的一岭三沟都在古浪峡主道路附近,元帅军的张天琳与魏迁儿两路大营进军路线要远得多,四路敌军同时突破,会给冯瓤带来很大压力。

因为西路突破方向是柳条河,东路则会从山地直接突破到古浪堡。

这确实是刘狮子所没料到的情况,他事先想到了明军会从边路山道突破,但是照他的想法,明军应该会集结兵力从一路突破。

这是明军惯用战法,兵分五哨,包抄合围。

但兵分四路的包抄合围,就有点突破刘承宗的想象力了。

实际上是五路。

刘承宗走出老君庙,看见山下香林寺的攻坚已接近尾声,香林寺附近所有据点已被拔除,甘肃二营的兵力已推进至香林寺正面,凉亭上的火炮也正在下山。

攻陷香林寺,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这时,铁柜山上响起元帅军号炮,数支起火发出尖啸冲天而起。

刘承宗循声望去,南边山坡与河谷相连的农田上,此起彼伏的号角声里,一支明军大队列出松散阵线,从松林边缘向北快速行来。

一个千总部,列出的阵型是标准的阵中有阵,整个千总部是一个分散的整体,分左右两把总司,两个把总司之下的五个百总大队以前二后三的队形排列,整个军阵形成凹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像一只螃蟹,挥舞着两只大钳子向香林寺奔来。

明军的援兵比刘承宗想象中来得快,但他并不惊慌,恰恰相反,看见这支援军的第一时间,他就露出了凶狠又欣慰的复杂笑容。

战争期间,军队调动就是指挥官表达战争意志最直接的方式。

这支援军,在这个时间,抵达这块战场,就是敌将清楚地表达出一个意志:大明在甘肃还有敢战的军队,你的所向披靡,到香林寺为止。

刘承宗本能地向南方河谷尽头望去,明军驻扎于古浪河的主将应该就在那,而他认为这员敌将表现出的胆气,应该是老熟人曹文诏。

不过这支军队表现出的模样,倒不像是曹文诏的风格,虽是援军,却也不急躁,步步压迫非常稳重。

刘狮子寻思,兴许是曹文诏被自己揍过一顿,转性了?

不论如何,战场上的赢家只能有一个,意志也从来不是单方面表达,而是灌输,互相灌输,最终就像战场一样,也只会有一个赢家。

随山顶令旗招展,一道道命令传达至香林寺左近,正在接敌的肃州参将丁国栋收到消息,转头对副将米剌印道:“援军来了。”

米剌印随即登高,抽出望远镜向南了望,片刻后面色阴沉地走向丁国栋,正赶上移动至山脚的十门千斤炮已经扎下阵地,依次向香林寺的山门与院墙轰击而去。

重重炮声里,米剌印的眉头拧着,对丁国栋道:“冤家路窄,你猜来的是谁?”

丁国栋听见冤家路窄四个字,心里对这支援军的来路已有明悟,脱口而出道:“总兵标营?”

米剌印重重点头:“我看见杨思仁了。”

杨思仁是杨嘉谟的标营千总,对别人来说,甘肃的总兵标营到香林寺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丁国栋和米剌印来说,这帮人不论是过来干嘛,对他们来说都只有一个目的。

丁国栋眯起眼来:“杨总兵的鬼魂,来找你我索命了。”

“那得看谁的八字硬!”

米剌印说罢,对身后军兵吩咐一通,转头对丁国栋抱拳道:“我去拦住他们,将军攻破香林寺后再同我汇合,千把号人就敢来找我们索命,不自量力!”

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开,带兵去和总兵标营拼命,丁国栋却摇了摇头,抬手敲了敲自己的头盔:“还留着吧?”

米剌印楞了一下,随后缓缓点头。

他知道,丁国栋指的是属于明军的盔缨和盔旗。

丁国栋用下巴朝香林寺努了努:“那里有六百明军,援军也是一千多,我们两个营有五千军队,拦住他们不难,不如吃掉他们。”

二人已经配合了几个月,还都经历高台攻坚,很多事情不必说得太清楚,就已经心照不宣。

片刻之后,一支千人队带着明军盔枪盔旗,借助桦林掩护向南退去,随后包围香林寺的肃州营余部配合甘州营发起总攻。

十门千斤炮齐齐向院墙轰去,七斤实心铁弹摧枯拉朽地将禅院白墙砸出一个个孔洞,转眼院墙坍塌出一个个缺口,蜂尾针率军自缺口鱼贯攻入。

在这过程中,扼守香林寺南面的元帅军却悄悄撤围,寺院中负隅顽抗的明军很快由南面缺口退入林中。

山顶上的刘承宗对一切尽收眼底,他是眼睁睁看着密林中又出现了一支散开的明军,随即丁国栋部撤围,香林寺败兵随即自缺口撤出。

与此同时,因炮声愈烈,南边的明军援兵也加快了驰援步伐,一步快过一步地向前推进。

另一边的甘州营也从攻陷的香林寺撤出,于寺庙南面集结出同样两边厚、中间薄的阵线。

不过由于地形原因,蜂尾针的侧翼兵将只能在松林中以小队推进,只有中军推着三十门一字排开的狮子炮,在农田与道路上向南迎去。

号角、腰鼓、唢呐与锣铩声此起彼伏,山林道路之间处处军旗飘扬,一个跑、一个撵、一个迎,败兵与援兵转眼就连成一片。

然后在刘承宗的视野里,就发生了非常有趣的一幕。

援兵将领是个很有一套的人物,远远看见败兵奔来,为防止其冲乱阵型,专门派遣军兵在军阵之前数百步喊话,接应败兵自军阵两侧退后,到其阵后重整队形。

败兵也确实很听话,在田地、山林的连接处就像穿过山巅的风,向两侧鱼贯而去,随后援军稳固了阵线。

军旗迎风招展,军乐此起彼伏,一个个小队按着涌珠、虎蹲、灭虏等小口径野炮置于阵前,做好了迎击准备。

他们面前的元帅府甘州营与肃州营余部姗姗来迟,明军是没有携重炮驰援,元帅军也同样来不及在追击中推运千斤炮,而狮子炮的最大射程都不到一里地,正常使用的射程更是只有二百步,显然一场短兵相接即将上演。

偏偏这个时候,明军援兵的军阵后面乱了。

援军只有一个千总部,已经把古浪河西侧官道附近的农田站了个满满当当,驻守香林寺的明军也只有一个把总司,按理来说他们现在站的位置,应该正好给明军援兵带来一支预备队。

可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

甘肃总兵标营千总杨思仁听见阵后骚乱,立在马背上向南看去,他发现这股溃兵不是有点多,而是兵力接近他的两倍。

这时候别说他了,就连他带的兵都已经察觉到事情不对,军阵偏后的各级副军官已经统统下令,让士兵举着兵器朝向背后。

后边站着的败兵对这种情况也傻了,他们本来就是一路溃逃过来的,别说把总一级,就连百总一级都没有办法维持建制,如今勉强留有编制的只不过是什长和小队长。

重整队形,大家毫无疑问会自动寻找长官,自己的长官找不到、就越级寻找长官的长官……他们在编制上只是一个把总司,不同级别装束不同,一看就能认出来。

而此时在总兵标营援军后面,级别最高的人毫无疑问——是原明军肃州营千总,米剌印。

米剌印在后面把收拢败兵的活儿干的得心应手,就好像他没有身处敌阵,而是在己方军阵中收拢溃兵一样。

香林寺撤下来的败兵虽然迷迷糊糊,却也都接受了这种设定,把米剌印的身份脑补为援军千总,专门在阵后给他们重整队形的,直到他们发现,人有点儿多。

他们被重新整编之后,不但不认识率领自己的管队,就连整编后的什长同僚,都素不相识,身边的士兵更是不认识几个……他们被彻底打散了。

援军和败兵都傻了。

就在这时,蜂尾针的狮子炮发出咆哮,三十颗一斤炮弹曳着尖啸砸进援军阵地,而在援军身后重新整编的败兵阵地上,同样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米剌印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全军,拔盔枪!”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