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五百零八章 上山

顽贼 第五百零八章 上山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崇祯七年六月二十二日,立秋。

三日之内,刘承宗从武威绿洲调动的万余军队陆续抵达古浪堡,一时间两万余大军云集古浪,狭窄的古浪山口处处营盘,炊烟遮云蔽日,旌旗满山满谷。

随着张天琳、魏迁儿两个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大营抵达,更多塘兵加入到遮蔽战场的压迫推进当中。

古浪堡外的中军大营。

一份由虎贲营军官汇总前线塘兵简图,整理而出的舆图摆在刘承宗面前。

整个舆图绘制了南北长二十里、东西宽五十里的战场地带,在这片战场上,密布着三十四条南北贯通的山脊谷道,以及一条由古浪驿到黑松驿的交通要道,并且完全被松林、杉林、白桦林所覆盖。

除了舆图西北角的柳条河沿岸,以及东南角的黄羊川沿岸,道路之间几乎没有可供营级单位展开列阵交战的地形,即使最宽的交通要道,也只有二三百步宽度。

这样的细碎的地形地块,决定了刘承宗在兵力部署上必须考虑小队作战,而小队作战,塘骑就是这场战役的关键。

“马祥,抽调各部塘兵,组成二十四路塘骑营,分东西两路,西路沿柳条河铺开,向南直扑乌鞘岭;东路沿山道展开,把敌军压在黄羊川。”

听到这个命令,中军塘骑千总马祥面上犯难,道:“大帅,我们没这么多塘兵啊。”

塘兵编制是每塘五骑,二十四塘组成一路,刘承宗张嘴就要二十四路塘兵,这个庞大编制需要两千八百八十人。

马祥心说,他手底下原本有十二路塘兵,在甘州建立三大营之后分走了六路,眼下庄浪河只有两个大营,也就说全军加一块才十路塘兵。

就算你是大元帅,也不能开口就是二十四路塘兵,孙猴子来了,塘兵都不是说变就能变出来的。

“我知道,以十路塘兵为基,另从大营、车营抽调三司正兵,尽量给每个塘兵都配上弓手和火器。”

营兵编制是营、部、司、局,对应长官分别为参将、千总、把总、百总,三司正兵,意思就是抽调三个把总带兵,基本上给每个塘兵都配俩人。

其实这个兵力,每塘十五人,也就跟明代南方的塘兵基本编制差不多,南方水网密布,不利于塘骑,塘兵下马就需要更多人力。

此时刘承宗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山间林地,同样不便乘马,只有给塘兵配属更多兵力,才方便展开工作。

小队作战本身就容易让军队编制造成混乱,因此对刘承宗来说,必须在这片战场上调派更多塘兵,至少让被击退的士兵能很方便地找到塘兵,然后再重新集结整队。

刘承宗抬手点向舆图那条战线正中间,沿弯曲路线向南,道:“香林寺、黑松驿、安远堡、岔口驿,正兵要在这四处据点层层推进,东西两路塘兵要尽量压迫敌军侧翼,为我军在大战场上的迂回包抄创造条件——几位兄长。”

“末将在!”

冯瓤等人本来听得聚精会神,突然见刘承宗看向他们,赶忙一个个站起身来。

刘承宗指着古浪山口道:“冯瓤部驻扎古浪,骑兵负责巡逻东西五十里,车营扎在山口,务必拦住各处山道突围敌军,若正兵攻坚不力,你部做预备队。”

“是!”

“两个大营,一东一西你们俩挑吧。”

刘承宗看向魏迁儿和张天琳,指着舆图道:“东路山道众多,能走马,出山道是能展开兵力的黄羊川,如明军撤退,则会自黄羊川撤往东边的石峡关,因此东路使命是两日内,也就是二十四日夜间抵达黄羊川,自侧翼截断退路。”

随后他的手继续从中路的香林寺向南:“当中军正兵攻陷香林寺,东路需自黄羊川向西驱赶敌军,迫使其撤向黑松驿,同时继续自东路南进,威胁敌军侧翼。”

“西路的山道较少,路程都差不多是四十里地,这边不好骑马,因此西路务必于二十六日上午抵达岔口驿,截断敌军退路。”

说罢,他看向张天琳和魏迁儿,严肃道:“不论哪路,你们看见明军就把他们撞散冲垮,务必按时抵达预定位置。”

这两个活儿的难度都不小,主要在于跨越地形难度较大,有限的时间里紧急进军,过程中兵力难免会出现意外减员。

他们要围歼敌军,这意味着不论在哪个方向,都有可能遭遇两倍甚至三倍敌军的进攻,打得好了就是一场犁庭扫穴,打不好就是一场萨尔浒。

魏迁儿看了张天琳一眼,微微抬手道:“张将军先选。”

“我去东路。”张天琳轻笑一声:“敌军能在黄羊川展开,易于马兵冲杀逐剿。”

魏迁儿点头接受了这样的安排,道:“我手里有不少涌珠炮,山地混战能派上用场。”

“那东西两路就交给你们了,至于中路攻坚的正军,就要靠丁兄与张兄的本事了。”

刘承宗说着朝肃州营参将丁国栋、甘州营参将张振拱手,道:“两日,攻陷香林寺;三日打到黑松驿,你们只管野战,我率炮队押后,攻坚拔寨,统统交给我。”

丁国栋与蜂尾针抱拳道:“末将领命!”

随各部使命确定,古浪堡三声炮响,浩浩荡荡的塘骑队带着步兵沿柳条河鱼贯西行,沿山谷、山脊铺开。

短短半个时辰之后,在塘兵旗令招展之下,沿柳条河谷向东直到东路山地,一字排开的塘兵队伍纷纷扑向山道,仅仅片刻,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便处处枪火闪烁,山间林地顿时一片硝烟弥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承宗在古浪堡上端着望远镜,厚重密林让他看不清就近几座山岭的战况,但他心里十分清楚,两军塘兵交上手了。

只不过据守在山道间的丁绍胤和白广恩,在接到前线塘兵对于爆发冲突的回报之后,都不认为跟他们交手的是塘兵——因为明军塘兵认为元帅军是在以散阵发起总攻。

元帅军的塘骑不正经啊!

表明上看起来,路中间只有孤零零的塘骑,一手握三角旗矛,一手提三眼铳,可实际上路边林子里还钻着俩人。

明军塘骑还没冲到放三眼铳的距离呢,先被左边林子里重铳打来的冷枪吓一跳,正关注左边呢,右边林子里又嗖嗖嗖地放冷箭。

根本看不见人,只能听见林子里哗啦啦的闹动静,跟进了野猪似的。

就这闹鬼的架势,还压迫战场呢?明军塘骑直接打马扭头摇着旗矛就走了,呼叫援军吧。

好不容易一塘骑兵凑齐,咱这边五个人了,不怕他们在林子里打出的冷枪冷箭了,对面塘骑也压上来了,林子里砰砰打出了更加密集的冷枪。

这肯定是正军发起进攻了,谁家塘骑扛大口径鹰铳出门啊?

一条条山道谷道,都向黑松驿的丁绍胤和白广恩传达这样的情报,每一路塘兵都说他们遇上的是元帅军小队。

在黑松驿堡的守备署里,丁绍胤吩咐家丁取来几幅舆图,让他们提笔在图上标注各个山道出现的敌军,稍一汇总,周围七条山道统统遇袭,而且都被压了三四里路才把情报传回来。

有的说遭遇敌军数十,有的则说敌军上百,但谁也看不清究竟有多少敌人,即使减半计算,七条山道的敌军先头兵力也超过三百。

丁绍胤的兵力有限,在周围十七条小路派遣塘兵,其中派兵控制的只有十二条路。

这些道路要么是路况较好,能容骑兵、车辆通行;要么是视野较好的山梁,要么就是地势险要,则派遣管队或百总带兵前去扎营设卡,掘壕断路。

这种部署本意就是为了防范塘骑渗透、遮蔽战场。

在收到情报的第一时间,丁绍胤就指着舆图对白广恩道:“这是佯攻。”

丁绍胤分析了刘承宗攻破嘉峪关以来的作战习惯,刘承宗一贯试图从防守薄弱处进行突破,尤其厌烦攻坚,即使做出超远距离机动也在所不惜。

刘承宗率军走戈壁出现在嘉峪关,本身就是他厌烦攻坚不愿强攻古浪峡的表现。

如果说这几天塘骑的骚扰,给明军带来的感觉是有一些可怕的东西要上山了,那么对丁绍胤来说,刘承宗就是上山的东西里最可怕的一个。

因为他很难推测,这个为避免攻坚而做出远征三千里的家伙,这一次为避免攻坚又会绕路多远。

这种前科让丁绍胤断定,即使刘承宗要强攻古浪峡,也大概率会试图袭击他们的后路。

所以他昨天夜里本来跟白广恩闲聊,聊着聊着就下令让白广恩的副将鲁允昌领一个千总部去防守庄浪卫,就是害怕刘承宗绕永泰城走松山南路,突然出现在庄浪卫城下。

只不过这次,刘承宗真的是在攻坚,整个两万大军散布于方圆五十里山地,他根本没打算绕到丁绍胤想象中的大后方,他要攻打的后方,只是丁绍胤的中军。

很快,从初次交锋开始还不到两个时辰,另外几条山道的塘兵情报也都传回来了——包括山梁上的三座小寨在内,全面遇袭。

在前线据点香林寺东北十五里的营盘岭上,驻守在那边的标营百总冒死突围,带回了元帅军前线军队的编制样貌。

“将军,确实是塘兵。”

百总先是跑到了香林寺,驻守在香林寺的千总对情报不敢按下,立刻又让他跑到后方的黑松驿,抵达黑松驿时已至傍晚。

丁绍胤看着这百总的模样就心疼,头顶钵胄不知去了哪里,发巾也掉了,披头散发,布面铁甲上扎着两支折去箭身的断箭,布面被烧出好几块破洞,赤色布面被熏得染了一层乌黑。

“你都看见什么,如实说来。”

百总道:“上午,营盘岭东西两路山谷就传出火器枪响,但树林遮蔽看不清战况;到了正午,岭上山路北边看见塘骑,是一骑两步,在山道上并行,他们手上有鹰铳。”

“怎么确定是鹰铳?”

“他们隔百十步站定,向寨子前二十步的栅门放了几铳,我兵在箭楼上放涌珠炮将其逼走,卑职看了嵌在木栅上的铅弹,剜出来有八钱重。”

“后来呢?”

“后来他们的塘兵就越来越多,在山梁道集结,栅门外的山路仅容五六人并行,但七八杆鹰铳齐射将炮手打死,随后就占了箭楼,反向卑职寨中放铳,他们还有火油。”

“箭楼离小寨太近,若没这箭楼倒也不怕,他们爬到箭楼上向小寨投火油罐子,山梁风大,助了火势把帐子烧得一干二净。”

百总说着,仿佛想起烟熏火燎的遭遇,一脸晦气道:“扎寨在山岭上,修寨时也没想到会站在卑职的箭楼上往寨子扔火油,卑职率兵冲杀数次,被鹰铳毙倒数人也没把箭楼夺回来,火势越凶,后边的兵都跑了,只好从山梁撤退。”

丁绍胤捕捉到一个很关键的信息:“他们没带炮?”

百总瞪大眼睛,看样子想反问谁家塘骑带炮这件事,但压住了自己的表达**,摇头道:“没有,都是轻装。”

听到这个回答,丁绍胤这才终于相信,攻打各处小路的确实不是刘承宗的主力,还真是塘骑。

“反攻回去。”

安排逃回来的百总下去休息,丁绍胤召集麾下千总们通报了军情,对众人道:“敌军主力此时应该正在迂回我军侧翼,塘兵挤压之下形势对我等殊为不利,必须反攻回去,让塘兵重新占领山梁。”

他必须要知道刘承宗主力的动向,那几座被元帅军夺下的山梁就变得尤为重要,尽管那些地方看不见小股突破的敌军,却能通过林间飞鸟扬尘来探明大队行军的声势。

只有知道敌军主力的行军路线,才能知道如何逐个击破。

既然塘兵打不过配属优势兵力的元帅军塘兵,那么就用正兵去打。

当天夜里,丁绍胤就对原本属于柴时华部下的两名千总下令,以四个把总司分别出兵,夺回周围四路山梁。

偏偏也就是在这个夜晚,刘承宗的主力找上了他。

高举火把的传令骑兵沿古浪河一路狂奔至黑松驿,在驿城外翻身下马拜倒,朝城头抱拳高声道:“将军,香林寺遇袭,敌军数千人马,拖拽火炮上了山道!”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