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九十八章 劲儿大

顽贼 第四百九十八章 劲儿大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洪承畴确实转移了,但他不是为了躲避刘承宗。

说起来洪老爷冤啊,他总觉得自己再不转移,凉州百姓会弄死他。

尽管南路进攻受挫,北路杨嘉谟兵败身死,南攻北守的战略彻底告破,甘肃局势败坏到前所未有,但洪承畴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的关键不在山丹、永昌、镇番,而在凉州。

因为那三卫守不住了。

不可能守住的,这三卫确实都有兵,虽然都不是满编卫所,但算上堡垒守军,里里外外还能有一万多旗军,这是因为田地广袤,甘肃东部的卫所都很注意勾军,没有勾到足够旗军就无法耕田。

但陕西平叛的战役打了五年,各卫善战之将、精锐之兵早就调入陕西,即使百战余生也编入其他军队,如今留在卫所的旗军都是经过几轮筛选,依然没被选上的老弱病残。

何况数不清的城堡,更是被白莲教徒渗透的像筛子一样,对洪承畴来说,指望这些地方的防守刘承宗,还不如磕头让老天爷降个雷把刘狮子劈死。

杨嘉谟已经向洪承畴证明了,在战场上用军事手段很难正面解决刘承宗。

刘承宗身上的正面增益太多了。

别看洪承畴是朝廷官员,不论公文还是私下,对陕西起兵的首领张口闭口都是贼,但任职陕西这么久,他其实比那些起兵的首领更清楚他们为啥做贼。

正因洪承畴清楚地知道这些,所以才更清楚刘承宗这样的异类有多可怕。

官军剿贼,凭的是什么?大义。

大义是什么?大义是流贼抢掠地方嘛。

流贼抢不抢地方,杀不杀人父母,夺不夺人妻女?抢啊,杀啊,夺啊!

这就够了,别管贼是怎么来的,抢、杀、夺,就是不行,所以官军剿贼才无往不利。

官军也都是普通人家的娃娃啊,一颗心也都是肉长的,将领一声令下,让士兵不管对面是谁,该冲锋冲锋、该放铳炮放铳炮,那是将领束伍节制精明,不是士兵狼心狗肺只认升官发财。

可那刘承宗是啥怪东西?

他抢掠地方吗?不抢;他杀人父母吗?不杀;他夺人妻女吗?不夺。

就连对付富贵人家,他都秉承着一个不像生于乱世的慈悲心肠,把人家的地、财没收,除了少数作恶的判斩,其他能放的都放了,还祸不及家人。

哪怕跟他对阵的士兵,战场上打个生死,打完了兵甲一扒,愿意投降的投降,不愿投降的直接礼送,甚至只要身上带钱,还会给人家路费。

单就一个,刘承宗的经过的城池,就没有残破的。

甚至进了青海把还自己搞成了英雄,弃守百年的哈密叫他收复了,北虏北虏大汗死在他的地盘,海贼海贼被他撵进了乌斯藏。

跟他打仗,能像杨嘉谟那样带着客军死战,都算有甘州兵的仇恨在先,少之又少;正常军队能跟他对阵就不坏,哪怕败了溃了,像李鸿嗣那样夹着尾巴跑回来,在洪承畴看来——良将!

刘承宗就是陕西大旱里饥军饿民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明主,哪怕没有任何瑕疵的忠臣良将,往他对面一站就是戏文里的丑角。

这让官军怎么剿?让官军怎么打?

在这种情况下,早在刘承宗还顿兵高台城下跟杨嘉谟对峙的时候,洪承畴就已经做出预判,甘肃守不住。

但更糟糕的情况是,甘肃可以输,甘肃跟河湟不能连成一片,连成一片丢掉的不光是甘肃了。

如果打进甘肃的真是鞑子大汗倒没啥可怕的,无非是封锁黄河找机会再夺回来罢了,但打进甘肃的是刘承宗,这家伙在西边算背井离乡,十成本事只能用出一半,一旦重回陕西,区区陇山可锁不住他。

到时候恐怕边境就是山西的黄河岸边了。

洪承畴根本就不指望能把刘承宗打回去,所以他给皇帝写了封信。

信里对甘肃可能兵败的情况并不避讳,只是如实地说明了目前面临的情况,和他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打算。

他的意图是今年竭力把刘承宗留在河西,并为大明在甘肃保下最后一座城池——凉州。

同时希望五省总督陈奇瑜趁此时机,把被元帅府吸引到秦岭西段的十万叛军统统剿灭,预计调宁夏、榆林四万边军,争取在来年春季在甘肃再打一次,胜率很高。

崇祯皇帝给他的回信没有责难,全是鼓励。

原因很简单,崇祯非常认同洪承畴对不能让刘狮子回陕西的看法……今年啊,是个好年份,对崇祯皇帝来说是绝对的好年份。

从过了年进入春天开始,陕西各地向朝廷奏报,不是这儿下了小雨,就是那下了小雨;到了年中,更是陕西处处下了小雨。

这些地方依然是旱,但旱灾的情况在今年得到了显着缓解。

真正要命的大旱,就四个地方。

第一是刘承宗占领并正在攻打的河湟、青海、甘肃及兰州一带;第二个是天津卫,今年是滴雨未下,收成全完蛋了;第三个是山西南部,旱灾比去年还严重;第四则是云南。

还有三个地方则是要命的大涝。

第一是十万农民军汇聚的汉中一带;第二是山东兖州;第三……第三跟崇祯皇帝没啥关系,沈阳。

今年这个闹灾的局势,让崇祯心情好的不得了啊,他看见熬过荒年的希望曙光了,当然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军事压力更大,黄台吉、刘承宗还有各路反王都要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崇祯能分清轻重缓急,洪承畴的书信让他认识到西北成气候的刘承宗才是心腹之患,相较而言关外的黄台吉也得往后稍稍。

天底下敢奔袭三千里跑进大明腹地,跟明军重兵集团对垒的疯狗只有刘承宗一条,黄台吉就干不来这事。

这俩家伙完全不是一个路数,黄台吉如果毁边墙入寇,满洲兵自然越战越勇,输了回大涝的老家是死、留在大明就凭肩膀上头的秃瓢脑袋也是个死,留不住。

哪怕占下一座城,城里老百姓都要拿着火铳崩一子儿呢,就算没火铳也想法子给井里下毒,毒死一个赚一个。

刘承宗可不一样,进了大明腹地叫富贵还乡,打了胜仗直接就能把败兵收编,这叫在关外干下大事业,招乡党前来受用呢。

明军跟他打一仗,是逃跑的比战死的多,投降的比逃跑的多,收编的城池百姓也无非觉得这个老陕要回家,过好日子别惹他就完事了。

甚至哪怕打输了,随手立个旗子,又是几千农民军。

你让这个玩意儿回了陕西,那就出大事了。

这才是心腹之患。

所以崇祯对洪承畴的建议全盘接收,放手去办,只要不让刘承宗拿下甘肃全境,不让南北连成一片,饿他一冬天,明年年景好了,天底下没有刘承宗的容身之处,整军修武就灭了他。

只要陕西农业稍有恢复,内乱平息,区区甘肃,以一隅抗一国,这不翻手之间就能覆灭的事儿?

洪承畴得了皇上鼓励,又听闻杨嘉谟在高台举火**的消息,当即就严肃认真地准备起凉州的防务。

这场战役胜负的关键,就是凉州,准确的说,不是凉州这座城,而是城外的农田。

洪承畴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陕西督粮参议出身,对军事运粮非常熟悉,尽管刘承宗一路势如破竹,但是在洪承畴眼里,刘狮子每东进一步,都离兵败更近一步。

他算着刘承宗的兵力、辎重、招募降军、占领土地、治下人口和田地产粮呢,人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胃您导航。

哪怕刘承宗在战场上胜一万次,哪怕刘承宗在农时发动的战争对酒泉、张掖两块绿洲的农业没有影响,哪怕他在甘肃内部运粮没有路耗。

只要拿不到凉州今年的秋粮,他的兵粮就是不够,不管怎么算,都不够。

洪承畴有啥办法能让刘承宗得不到凉州秋粮?没有办法。

所以他根本没有在山丹、永昌建立第二道防线来阻拦刘承宗,而是直接对武威绿洲上的百姓下令,提前十余日抢收麦子,同时在方圆百里的武威绿洲坚壁清野,就是要把山丹、永昌两卫及周边堡垒的老弱病残送给刘承宗。

凉州嘛,主要农作物就是这茬麦子,俗话说小暑大麦黄,大暑大麦扬,在北方别的地方,小暑基本上麦子都收完了,但凉州的抢收时间就是六月前后。

提前收十天,比正常收减产不少。

洪承畴的坚壁清野非常着急,因为他对山丹、永昌二卫根本没有信心,算的就是一座卫城,拖延刘承宗两天时间;沿途四十余座堡垒,拖延四天时间;最后五天行军,抵达凉州城下。

他就赶在这个时间,进行坚壁清野、转移百姓、布置守城,把凉州城搞得固若金汤。

洪承畴的守城,计划得是万无一失。

他首先在武威绿洲上命令每家百姓都做了家牌,上面都写着本家某姓某人,年龄多少岁,面色红黄黑白,疤麻残缺,家里男、女,孙各几口人,凉州卫的骑兵奔赴各地,查验无误,收上家牌给予官票,约定等到事近,由四门进城。

住在东关外,就只能从东门进;住在西关外,就只能从西门进,同时要把家拆了,能烧火用的运入城、不能烧火的就地拆毁,并将粮食、柴草、牲口、家火、箱柜、石料,尽数搬入城中。

除此之外,城内居住的除了各家家人以及深信仆役,三年内来的流氓、仆役、要人照顾的老幼已全部逐出城外,愿意走的就一块走,跟城外没有过冬粮食的百姓一道,向松山、宁夏中卫等地迁徙。

而且城内官仓的粮食,也定了规矩,不开仓,救死不救饥;富贵人家,有人需要借粮,除留自家食用以外,多余粮食必须全部借出;贫穷人家,官府保证借到粮,但明年秋天必须还,借十还十三,不还的官府双倍追偿。

城内防守的器械、守军也万事俱备,每个城垛都在内侧写定人名,分一名战兵、两名民壮防守,其中民壮每五十人选出两名巡警,专查守城违乱纪律的。

城下的伙食也准备好,守城的必须饱暖,妇人家小能活着就行,分二十人一灶,早上吃面食、下午吃干饭、三更吃面食。

还有余下杂事,洪承畴也都做好了准备,编撰成册分发守军,事无巨细,要的就是一个凉州城攻不下。

到时候方圆百里无粮,北边是沙漠、南边也是缺水干旱的荒山秃岭,要么从百里外运送粮草、攻城器械,要么就只能退回甘州,总不能顿兵坚城之下过冬吧?

往南走也不可能,古浪峡那地方狭窄,刘承宗赶走,洪承畴就敢截他后路断他粮道;过了凉州往东走也是一样的道理。

再加上山丹、永昌那一万多张嘴,洪承畴特别期待刘承宗过来,看见凉州一片白地是什么表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不是总标榜自己爱兵如子关心百姓,搞的我们这些朝廷正统官员像反面丑角一样吗?

好,没有粮,我看你今年冬天怎么演。

不论是顾兵不顾民,还是顾民不顾兵,亦或二者都顾不上,不论如何,刘承宗百战百胜的人心基石就被摧毁了,明年春天饿个面黄肌瘦,今年有点收成的宁夏、榆林边军再调过来,到时候刘承宗要么死在甘肃,要么乖乖出塞当大王。

洪承畴算得事无巨细,非常精妙,万万没想到……刘承宗在士气正旺的时候,硬生生压着军队在甘州蹲了整整十五天。

洪老爷心说:他怎么敢的呀?

他仔仔细细算着粮草,刘承宗今年冬天的粮是不够吃的,而且河湟在那扔着,他就真一点不慌吗?他应该火急火燎率军打凉州才对。

洪承畴把啥都算的清清楚楚,就是漏了刘承宗不进军这件事。

这十五天,原本就是他计算里刘承宗的军队抵达凉州卫的时间。

现在倒好,十五天到了,刘承宗还在甘州蹲着下蛋呢,仅仅是派了个车营收编了山丹卫。

城外百姓都把田地提前收割完了,房子院子都扒了,口粮家什牲口都运进城内,秸秆也一把火烧了,大家一鼓作气只等着守城了——你不来。

你不来,我他妈怎么跟百姓交代?

洪承畴不怕刘承宗,真的,对这个纵横西北骁勇善战的军头儿,别人怕,他是一点都不怕,因为就算他输了、被俘了,刘承宗会怎么对他?

咱都不用点头投降,他就得礼贤下士,还得找人劝咱,对不对?

好吃好喝招待着,我洪亨九可没有做过坏事,我是大才,三边总督,坏事都是白广恩和曹文诏俩坏种干的。

那曹文诏杀降,他在山西就那样,那会还没到我手底下做事;白广恩就更别说了,他被曹文诏带坏了,何况那是你们流……你们义军内部矛盾,跟我可没啥关系。

说到底,刘承宗没脸贴脸揍过他,而且洪承畴也断定刘承宗不会揍他……刘承宗这个人他很了解啊,儒将、仁义,从不滥杀无辜。

那有啥好怕的?不怕。

但他害怕愤怒的百姓,因为延安府的愤怒百姓是真揍过他,一听要征税,土炮架在衙门外,杨彦昌都拦不住,补子官袍被扯成墩布,妈的官帽儿都给扇飞了,斯文扫地!

现在凉州城因为提前收麦十天蒙受损失的农民,在正经该收麦子的时节看见刘承宗没来,各个是又恼又怒,多年前延安府城里那个熟悉的气氛又来了。

其实跟民风淳朴的延安府相比,凉州没有那个家家户户土枪土炮、热情好客的氛围,但洪总督顾不了那么多,老祖宗怎么说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官帽落地,可以。

但官帽是万万不能再被泥腿子一巴掌扇飞了,庄稼人手劲儿太大!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