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九十七章 望风

顽贼 第四百九十七章 望风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山丹卫开城献降,跟别人关系不大,主要是朱侯己工作做得好。

朱侯己决定投降,不是因为畏惧,而是刘承宗碰巧用对了劝降方法。

朱侯己是个瞻前顾后的人,瞻前顾后的性格,潜在心理是希望周全。

能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做出决定叫深思熟虑;收集不到足够信息,不能做出决定,就叫优柔寡断。

说白了就是贪,希望做的每个决定都十全十美,都能利益最大化。

如果没有外部影响,他可能到冯瓤发起攻城都还停留在下决定那一步,因为不管他怎么做,站在指挥使这个位置上守城,就不可能周全。

但大明在那一天一夜里没给他任何有用的信息,而刘狮子的劝降信给他指了条明路,帮他删掉了多余的信息,只留下这场战役他需要考虑的事。

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降。

做选择简单多了,因为这本身不是个问题,丁国栋在嘉峪关没守住、赵之瑞在肃州没守住、李鸿嗣在甘州没守住、杨嘉谟在高台也没守住,他朱侯己凭什么在这个时候守得住山丹卫?

高台之役为甘肃明军带来最坏的影响,并非甘肃籍大将杨嘉谟的阵亡,让人们意识到刘承宗不可战胜。

而是在甘肃东部的军官兵弁意识到这样的情形之后,凉州方向没有在短时间内组织甘州以东的山丹卫、永昌卫周围七八十座堡垒要塞,没有建立甘州之后的第二道防线。

换句话说,这里的明军既没有被组织防御,也没有被告知命令……因为整个甘肃,都随着杨嘉谟阵亡、李鸿嗣溃败、王性善被俘而吓破胆了。

所有人脑子里都有一个共识,元帅军自嘉峪关外势如破竹,仅仅三个月推进至甘州一线,那么当镇守大将统统阵亡,刘承宗的进军速度只会更快不会更慢……半个月足够推进到凉州城下了。

他们的军队甚至跑得比明军的传令兵还快,根本不需要再在甘州东边构置什么一冲就破的二道防线,直接在凉州布置防线就够了。

就连洪承畴,都没想到刘承宗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却被降兵带来的组织退化拖在甘州整整半个月。

在他的规划里,以山丹卫、永昌卫为中心覆盖的甘东堡垒要塞群,能在杨嘉谟阵亡后拖住刘承宗十五天就烧高香了。

他做梦都想不到刘承宗会在这种时候,趴在甘州一蹲就是十五天。

这段时间对元帅军来说挺充实,三个三千多人的标营重新整编为三个五千多人的大营,装备得到加强,补给也有了新的章程,独立作战的能力变强了,整体上作战编制还没有变化。

张天琳、高应登、魏迁儿这三个大营参将是摩拳擦掌,他们的刀子已经磨利了,只等着大元帅发兵向东,看看谁能从大明身上再砍下一块肉来。

余下几名参将也没气馁,没编到战兵营的降兵还多,都被扔到甘州诸卫屯田去了,后头立了功,他们也能把手下标准营的编制整合成大营。

尽管战事封赏要等到平定甘肃以后了,但目前明眼人谁都能看得出来,这大营的参将在官衔上肯定要比标营高。

但是对甘州以东的三座城来说,就有点提心吊胆了,李鸿嗣的溃军一窝蜂地往东跑,把兵败消息传得哪儿都是,势如破竹的元帅军就像一把刀子悬在头顶。

诸卫守将夜不能寐,一连半个月,整个甘肃东部的军兵没人能睡个好觉,生怕睡熟了,到时候刘承宗的军队像潮水一样涌来,把他们淹个尸骨无存。

就在这个时候,山丹卫开城献降,仅仅三天,冯瓤跟刘承宗的书信传了两个来回,先是冯瓤派人告知山丹开城的消息,刘承宗传送回信,安抚朱侯己初降的惊惧心思,告诉他准备一份开城前夜立下功勋的名单,等他过去予以封赏。

其实山丹卫对刘承宗来说,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山丹卫的军官是可信的,因为朱侯己办事滴水不漏,开城前夜把卫内七名不愿投降的将官及家眷统统送往凉州,留在城里的基本上都是对投降没异议的军官。

但站在刘承宗的角度上,山丹卫的舆情很难办。

对他来说,新降军队没什么信任不信任的,确保万无一失就行了,这个时候他不缺军队,把旗军留在山丹卫很简单。

只需要把兵器甲胄战马驴骡统统调入甘州,留下农具耕牛,在甘州留驻哪怕两个千总部,就能保证后顾无忧。

但问题是,归降的山丹卫在三天里已是烈火烹油,冯瓤和朱侯己……压不住。

单就是冯瓤代刘承宗宣布山丹卫一切照旧、大元帅要旗军做好秋收准备的消息,就闹得满城哗然。

城里有四兄弟,哥哥是没实授的千户,叫李逢吉;老二是有实授的百户,叫李开肇;三弟是山丹卫学的武学生,叫李从谦;老小是没实授的百户,叫李从训。

朱侯己开城投降的时候,这兄弟四个就冲在最前面,他们要么没实授职务、要么是基层军官,历来跟底层旗军关系很好,山丹卫改旗易帜,他们这种人最兴奋。

但冯瓤一说刘承宗打算让山丹卫好好种地,兄弟四个就被旗军推举出来闹得厉害,跟着大明就种地受累,跟着大帅还他妈种地受累,那这大帅不是白来了吗?战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们要战争!

就要丁国栋、米剌印攻打高台那种战争,打下一座城池,所有战利四分之三都归这支军队活着和死了的所有人的战争。

打哪里不重要,他们只要大帅指一个方向,山丹卫的穷丘八要为自己而战,要打就打黑承印那种第一个登上城头,被打个半死,救下来就直升指挥使的仗。

刘承宗看着冯瓤的信,整个人表情就像地铁头儿看手机……旗军要为自己而战很正常,这是他在高台颁布赏格时就想到的后果。

因为甘肃不是陕西,陕西的兵是饿够了,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跟着谁;甘肃的兵则生活要好一些,要求也更高一些,谁能让他们过上好生活,他们才会跟着谁。

真正让他表情复杂的是这兄弟四个的名字。

逢吉开肇,从谦从训。

啥爹会给娃儿取这样的名字啊,整个从残唐五代蹦出来的一家子,逢吉,逢凶化吉,武夫专用,非常刚强;开肇,肇是击打、谋划、疆域的意思,这个名字基本上就是李建国。

从训是四兄弟里最婉约的名字了,从谦则是最狂放的。

刘承宗对四兄弟不太感兴趣,让他感兴趣的是这四兄弟的父亲,啥样的爹,需要让儿子不要太狂、要谦虚;不要不听话、要守规矩;逢凶化吉就算了,还要开疆辟土。

一打听四兄弟的老爹叫李克嗣,刘承宗就明白了,这个问题的根子没在他们父辈,是他们的爷爷喜欢这种满是武夫气息的名字。

很凶猛,刘承宗觉得挺好,正好三个营也整编完了,他便一封书信送到嘉峪关,命黄胜宵留下一个千总部镇守肃州嘉峪关,然后带兵到甘州来。

甘州这地方,刘承宗任命曹耀为甘肃都督,把黄胜宵的炮营、肃州卫的宋贤、甘州卫的黑承印划在他标下,镇守甘肃地方,供应军需辎重、规划甘肃分田,料理军队赏赐。

随后大军启程继续向东,同时向冯瓤发出书信,告诉他既然山丹卫的旗军想要跟着打仗,军心可用那就选拔精壮,编出一个千总部,剩下的人留在山丹准备秋收。

刘承宗身边正好空着一个甘州营的编制,如今肃州营通过高台之战证明了是一支可战之师,蜂尾针这个监军也不用在那呆着,便由营副将升参将,调到甘州营当参将。

同时肃州营也有人事变动,胡志深被调至甘肃都司做佥事,丁国栋升参将、米剌印升副将,营下辖两名千总都是从外边调来的。

一个叫齐双全,关中兵出身,艾穆做延安参将时的老延安营百总,文安驿兵败后被朝廷免了官,投奔姐夫马茂官,给朝廷运银子,哪知道运的是空箱子,就投了刘狮子,一直跟着打仗没立下啥功勋,早前还是个把总,他这个算升职。

另一个千总则是平调,名叫冯大奎,属于屡立战功的骑兵将领,最早是陕北农民军,杨耀练兵马营的百总,河湟大战冲翻了官军董学礼,后来给张天琳做千总。

刘承宗兵行山丹,根本就没进城休整,只是在城外扎营,召集山丹卫全体军官旗军进行训话,算见了一面。

山丹卫旗军列阵,是分列两阵,被冯瓤选出的八百精兵为一阵、没选上的三千四百旗军为一阵。

刘承宗在城外见了朱侯己,也见到了山丹卫的李氏四兄弟,生得谈不上一表人才,但确实个个孔武有力。

看上去倒不是胡志深那种废物小点心,至少卫所世袭军官的武艺没拉下,随口问几句军法条例也能接的上来。

倒是冯瓤在山丹卫沙汰老弱选出来这八百精兵,并未达到刘狮子的标准。

山丹卫不像肃州或甘州,肃州是边境,尽管未曾经历战事,日常训练很充足;甘州则是甘肃都司所在,军官平时也很上心。

这里则属于甘肃腹里,旗军平日要务就俩,一个屯田、一个放马,军事相当松懈。

但此时军心可用,说实话这也是刘承宗第一次知道把攻陷城池战利全部赏出去,对听到这种消息的旗军能有大多激励。

其实他攻陷高台的收益并不大,因为高台本就没多少百姓,但哪怕就那点东西,就已经能让整个山丹卫沸腾了,旗军的眼珠子里看见的不是财货,而是希望——是出多少力就拿多少钱的希望。

李氏四兄弟这次算站队成功,四个人,拿下了八百精兵里一个千总、三个百总的官职,被并入蜂尾针的甘州营,成为新的打手。

刘承宗带兵久了,向来不跟军人说文绉绉那套,让两营列阵,他训话简单易懂:“选上的进了元帅军就跟着我好好干,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只要你们守军法、听军令、出死力,我刘承宗丘八出身,往后就是你们的靠山,战利赏赐应有尽有。”

两营四千多人,他就算把嗓子喊破了也没法让所有人都听见,好在朱侯己是个非常懂事的人,列队格外讲究,三十八个百户带兵列的都是二龙出水的长队,确保每个百户队都有人能听见。

“兵以义动,大义在我,朝廷解决不了天下沉疴痼疾,宗室藩王地方豪强贪官污吏,天下亿兆生民苦其久矣,我们这帮当兵的就依靠武力把他们统统掀翻,所以你们不仅是为我刘承宗而战,也是为你们自己而战,更是为天下而战。”

“没被挑上的也不要气馁,今后战时多的是,你们在卫所好好屯田、吃饭、操练、生娃,没人能贪你们的军田了,练了好武艺,下次再随我出征。”

山丹卫的旗军轰然应下,刘承宗便点了千总李逢吉率部并入甘州营,随他一同发兵向东,朝永昌卫进军。

不过随着大军启程,让甘州营李逢吉部失望的事就来了。

先是边墙内的新开坝、杨家坝堡、暖泉堡,守堡把总与守备前来投降;随后边墙外的骟马湖墩同样派人前来投诚,花寨堡倒是没派人来,但那里头的守军早在十日之前就跑光了。

塘骑报告,现在占据花寨堡的是四十二只羊……它们的羊倌在看见塘骑的第一时间就跑了。

再向东走,沿着边墙的新河堡、丰城铺、石峡口驿等地,同样不是投降就是逃跑,还有几座堡垒则是直接插上了三劫会的白莲北斗旗,等他们临近牧羊川,更是来了个大的。

永昌卫经历了一场内讧,幸存下来的指挥同知戈进携永昌布防图直交到了刘承宗驾前,甚至还给他带来了一个非常重磅的消息。

洪承畴跑了。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