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829.829:海外良种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829.829:海外良种

作者:宝妆成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4-07 21:40:26 来源:八一

程慧惦记着的高产粮种,直到新启六年才寻到。

红薯是海商们从吕宋国偷偷夹带出来的,吕宋国得此粮种不愿意公开,任何人都不能将红薯带出国境,一筐红薯,海商用了与红薯等重的银子贿赂吕宋官员才带上了船。

因为朝廷寻海外良种,这两年主动进献“良种”的人不少,但一些不过是些花草种子,唯一让程卿有点小惊喜的大概是被当成盆栽进献的辣椒。

海商找到了红薯,先在当地偷偷试种了一季,确认在吕宋能种的粮食到了大魏没有水土不服,才将红薯献上。

吕宋对大魏来说就是蛮夷番邦,所以海商进献时称之为“番薯”,其实红薯在吕宋国被称之为“甘薯”。这东西种植容易,藤蔓压插都能活,产量比一般粮食高,吃多了还容易胀气,自然高贵不起来,实在难登王公贵族的大雅之堂。

但正因为它低贱好种活,遇到饥荒才是救命的宝贝。

当老百姓都饿到要去啃树皮挖草根的程度,哪还管红薯是否胀气?

胀气总比吃观音土强,吃观音土的饥民会肚大如球,最终因为吃下去的土消化不了又拉不出来活活撑死。

红薯的推广没有遇到太大阻力,这玩意儿无需占用良田,随便找点土地种下去都能活,就算老百姓自己不吃,还能种来喂牲畜。

土豆则是新启八年找到的。

红薯由海商找到,土豆是出海的萧云烨找到。

土豆的产量不比红薯低,却比红薯更适合当主粮。

红薯推广时,西北的萧云庭感受还不深,等萧云烨给孟怀谨献上了土豆,萧云庭都忍不住对同样出海的萧云沛大骂废物。

辛苦赚银子的萧云沛:“……”

在海上风吹日晒,日渐黝黑干瘦的萧云沛很想掀船不干了。

有本事自己上啊,就知道瞎比比!

萧云沛忍了。

因为萧云庭至今还没娶亲,膝下并无一儿半女,看这样子是打算永远都不成家了。萧云庭再怎么头脑聪明有城府,他还没脱离凡人范畴,是人就会老会死,邺王府需要人传承,萧云沛现在如此听话肯干,就是在等着接替萧云庭的王位——打又打不过,还没人家聪明,只要拼谁活得更久了!

萧云庭为什么不娶妻,外界是有猜测的,有人说他是当质子时中了暗算,难以人道……这种话当然没人敢当面说,但不妨碍大家天马行空乱想。

萧云沛知道不是因为这个。

萧云庭纯粹就是自恋。

好像天下女子都没有能配得上他的,他不中意也不肯为了传承香火而委屈自己,愣是不娶妻不纳妾。

萧云沛要受萧云庭的气,是馋萧云庭的王位,也是不服气,毕竟与他同辈还有邺王府两个庶子,萧云庭执掌西北后,这两个庶子也在替萧云庭效力。

以萧云庭的脾气,很难保证一定会把王位传给嫡亲的弟弟,没准儿就扔给了庶出的。

其实萧云庭不娶妻,大家虽然暗地里猜测原因,却也不是十分震惊。

登基九年的当今天子,同样也没有成亲啊!

一开始是守孝加西北战事。

然后是遴选女官。

再然后就是开海禁,为了开海禁内阁大臣都换了两三个,首辅都致仕了,大魏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朝臣们从未如此充实过,想要反对吧,到了新启八年,六部都有了孟怀谨选出来的年轻官员,老臣子不愿意干的活,新人抢着干,做官是很难失业,却会被边缘化……在这种质疑、拉锯再妥协的斗争中,朝臣们自顾不暇,除了御史,没几个朝臣有空关心皇帝的后宫。

新启八年,孟怀谨从宗室子弟中选了数人接进皇宫教养,小的不过三岁,大的不超过六岁。

无子的皇帝都会这样操作,孟怀谨只是比一些皇帝打算更早,与其等着要死了才随便选个人过继,不如自己早早培养。

孟怀谨这边,倒没人怀疑皇帝不能人道,他们怀疑皇帝有龙阳之癖。

最值得怀疑的人就是程尚书。

是的,新启八年,程卿从礼部侍郎升了礼部尚书,并且入了内阁!

少年时期,程尚书男生女相是俊秀,如今二十好几的人了,身形还是那么单薄,就有点过于文弱。

当然,谁要因为程尚书的文弱就小瞧她,一定会死的很惨。

有人说程尚书和皇帝关系非比寻常,又有人说程尚书与俞总兵……最荒诞的就是有人说程尚书是女人!

前两种传言都有人信,最后一种肯定是政敌的污蔑。

女人是怎么参加科考的?

女人能压下一众学子,六元及第?

简直是荒谬!

这种流言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传到程卿耳朵里,程卿一笑了之,不生气亦不辩解。

别人觉得她大度,其实她是不在意了。

就算程知远死而复活,将她的秘密捅破,她难道就怕了?她当着礼部尚书,干着的不仅是礼部尚书的活,程家一门两尚书,是何等的显赫!

因为中枢有程卿和程六老爷在,程知绪丁忧后起复,连吏部侍郎都不想干了,赶在皇帝开口前,直接申请外放了,显然不想留在京城和程卿同朝为官,上了朝会还比侄子官位低,对程知绪来说亦是一种折磨。

程知绪外放是对的,他不主动退一步,朝臣们不会允许他再入吏部。

工部有程六老爷,礼部有程卿,户部还有皇帝倚重的钱粮管家崔彦,吏部再是程家人,那朝堂是不是要改姓程?

吏部,程氏是不能再染指了。

程六老爷如今年龄渐大,等程卿再稳两年,程六老爷也打算致仕了。

只有程六老爷退了,程卿才能掌更大的权。

在这种事上,朝臣们态度比反对开海禁还坚决。

程卿不怕暴露,是她的能力和程家的显赫,再者也因为孟怀谨的皇位越来越稳了。

因为没有子嗣,宗室反而全力拥护着孟怀谨,甚至暗搓搓盼望着他一辈子没子嗣,那自家子弟才有继承皇位的希望呀!

为此,孟怀谨喊他们各家出海,他们都很积极,一点都不和孟怀谨唱反调。

这些人都觉得自己是为了美好未来在忍,殊不知身体上跪久了,精神上很难再站起来,次次都听孟怀谨命令,时间一长他们都有了服从性。

何况不一定要出海。

在前几代帝王在位时,宗室被圈养的越来越废,到了本朝,孟怀谨允许他们入朝为官,有正事干了,谁还每天盯着皇帝的私人生活不放?

新启八年,不仅找到了土豆,孟怀谨选出来的第一批女官们经过几年的历练和蛰伏,终于露出了争权的獠牙。

她们中有人从后宫走到了前朝,从以前隐晦参与前朝正事,到现在光明正大上奏,牝鸡司晨,这大魏的天真的要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