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极品小村姑 > 第一百七十九章:功德碑的作用

极品小村姑 第一百七十九章:功德碑的作用

作者:青溪半里桥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6:08:34 来源:笔趣阁VIP

第一百七十九章 功德碑的作用

韩正清 “这么说来收了今年的黍米再种麦子也不晚。”

常三 “不晚不晚,只不过收了麦子再种黍米就晚了,我正跟姐夫商量收了麦子种什么呢?其实种什么都是白捡的。”

韩正清 “这倒是,不过青州历来都种黍米这忽的改成麦子,老百姓心里没底,只怕愿意。”

葛先生 “青州地少人多,都指望着地里的收成糊口呢,要是真不成,一家子没了口粮就得饿死,关乎一家子的性命,不愿意改也在情理之中。”

三娘 “若不改倒是能饿不死了,可是得穷死。”

葛先生 “穷死总比饿死的好。”

韩正清 “这种了好几辈子黍米乍一改谁心里也没底,我想了,若实在不成只能慢慢来。”

三娘急道 “不行。”

一桌子人都看向她,三娘咳嗽了一声 “那个,我是说师兄这一任也就三年,如今可都过去一年了,还有两年,慢慢来可来不及,而且等师兄升迁,长平县还不知来个什么样儿的知县呢,要是跟以前那些一样混日子的糊涂官,长平的老百姓不是连点儿指望都没了吗,所以这件事儿不能慢,慢了就做不成了。”

葛先生 “可是如今老百姓不想改能怎么着?”

三娘 “我倒是有个法子,乡亲们不是怕没了收成饿肚子吗,只要让他们安心不就好了。”

韩正清 “如何安心?”

三娘看向常三 “小舅,咱长平县最好的地种黍米的一亩地能有多少收成?”

常三 “最好的地种黍米的话,一亩能收四十斗黍米。”

三娘 “一斗是十斤,十斗是一百斤,四十斗也就是四百斤。”

常三 “这是最好的地,寻常地能收二十斗就不错了,这还得赶上年景好不闹灾,才有这些收成,要是雨水差些,最好的地也就收二十斗,寻常的就更少了,所以咱庄稼人最怕的就是年景不好,年景不好没了收成,一家子就得挨饿,前些年到了冬底下冻死饿死的哪个村里都得有几个呢,你这丫头问这个做干?”

三娘 “小舅您等会儿就知道了。”说着又看向韩正清 “师兄,那咱长平县有多少户人家?每户人家大约有多少地?”

韩正清 “长平是个小县,有四十个村子,加上县城共有两千六百户人家,地有多有少,多的有上百亩,少的也有十几亩的。”

三娘 “长平县就没有富户吗?”

韩正清看向先生 “有,据我所知,长平县最大富户便是老师家,后因长平县闹旱灾,散尽家产捐地捐银挖了将军河,有了将军河的水,收成好了起来,老百姓才能填饱肚子。”

葛先生喝了一口酒 “若是没有大将军,就算我父亲散尽家产也修不了将军河。”

三娘 “先生我知道您为善不欲人知,但这可不止是善事,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功德,立碑立传都应该。”

葛先生 “百年之后都归于黄土,要这些虚名做甚?”

三娘 “先生您这话就错了,不是为了虚名而是给子孙后代做榜样,就好像咱们看那些历朝历代的功德碑一样,看着那些功德碑就会想若是有能力了也跟这些人一样,为百姓为子孙后代做些事。”

葛先生暗暗沉吟,忽觉这丫头的话倒有几分道理。

三娘 “小舅,等以后咱常记发了财,头一件事就是把将军河扩宽,打通南北水道,到了那时候咱长平可就厉害了,要是有人给小舅您立碑,就叫他们立在将军河边儿上,再盖个亭子,我写碑文把小舅您的事迹都写在上头。”

小舅一口酒喷了出来 “三丫头还是饶了你小舅吧,就算发了财你小舅也是庄稼汉,那立碑的可都是圣人,把你小舅写上去还不笑掉人的大牙啊,咱可丢不起这人。”

三娘 “谁敢笑话,我把他丢将军河里头去。”

葛先生 “就你那字好意思往上写啊。”

三娘 “先生不说字是靠练的吗,我从明儿开始认真练,等常记发大财的时候,怎么也得有点儿长进吧。”

葛先生 “有长进也不成,没说外甥女给舅舅写碑文的。”

三娘眨了眨眼 “还真是,这让人家一看显得不大光明磊落。”侧头看向韩正清 “那师兄写不就好了,师兄是长平知县,最为适合。”

四宝 “三姐,那什时候立碑啊。”

三娘 “这个,估摸还得几年,得等常记做大了才行。”

四宝 “那常记啥时候做大。”

三娘点了点他 “你怎么刨根问底儿呢,三姐又不是神仙能掐会算,我怎么知道啥时候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