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_百度网盘 > 第四十一章 大胜而归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_百度网盘 第四十一章 大胜而归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5 14:43:29 来源:奇书网

李孝恭吸溜着面条,大眼瞧着李承乾往一个空碗中放了几片干叶子,目光盯着没动,嘴里说着,“其实陛下也不容易,一宿没睡现在肯定很困,还要被魏征骂皇帝彻夜打牌,再这么下去朝政早晚荒废。”

李承乾将开水倒入碗中,赞同地点头。

“也不知道今天会有多少宫女,太监被赶出宫。”

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又道:“以后这种事皇叔就不用在东宫提了。”

李孝恭实在是忍不住好奇,放下手中的碗筷,问道:“这是什么?”

李承乾颔首道:“茶叶。”

“茶叶?”

“嗯。”李承乾又泡了一杯,放在他面前,道:“这是江南东道那边送来的茶叶,炒制之后冲泡就可饮用,困倦的时候,喝一口能够提神。”

李孝恭刚端起茶碗。

李承乾又补充道:“饭后可以适当来一碗,夜里就别喝了,提神醒脑容易睡不着。”

李孝恭抿了一口茶水,忽又惊愕地看着这个侄儿,而后神色了然又喝一口茶水。

入口时有些涩,李孝恭啧吧啧吧嘴,放下了茶碗,道:“不好喝。”

“习惯了这种味道就好。”

李孝恭忽然觉得有些坐立难安,低声道:“刚刚说陛下睡不着,你不知道?”

“皇叔呀,父皇怎么喝得就不清楚了,跟茶叶多半没关系。”

“对对对……”李孝恭看了看四下,又道:“魏征再骂,也不会来东宫骂的。”

关中到了十月,入秋了,各县都在忙着储备粮食,天空飘着雨水令人烦心。

华西秋雨时节,这时候的雨水下得断断续续,时大时小,是蓄水的好时候。

西征吐谷浑的兵马也在这个月回来了。

绝大多数将领都回来了,侯君集与段志玄留在了吐谷浑,还有些扫尾的事要办。

大军在入关的时候就散开了。

现在走在官道上的都是一众将领,还有一支一千人的兵马跟着。

李靖穿着甲胄,走在最前方。

李道宗与牛进达策马跟在一旁,沉默不言。

李道彦先是看了一眼后方囚车中的吐谷浑伏允可汗,又看看在前方的李道宗,问道:“是一开始就知道伏允会往乌海跑?”

牛进达道:“这头功被你抢了,这年轻人心头不好受,一路上都问了多少遍了。”

见李道宗不回话,牛进达策马凑近再问:“这兵法要略某家也读,怎么就被你先一步看到乌海要道了?”

李靖策马在前方依旧是沉默不语,带着凉意的秋雨吹过,这位统领全军的大将军坐在马背上依旧如一座山。

李道宗拉着缰绳,夹了马腹让马儿走得快一些,神色上都是苦恼。

行军快到泾阳了,就见有一個人戴着斗笠,牵着马站在路边。

等兵马行进得近了一些,那戴着斗笠的人才抬头,道:“众将士大胜而归!大唐万胜!”

李靖住马看着路边这人,缓缓道:“河间郡王等在这里做什么?”

李孝恭笑道,抬着下巴示意李道宗。

见状,李道宗连忙向李靖抱拳道:“将军,末将与他说两句。”

都是当年一起南征北战的将领,多少还有些情义。

只不过面对李靖这铁面神色,李孝恭还是有些犯怵。

李靖颔首沉默,带着队伍继续前进。

李道宗看了看四下,翻身下马。

等李靖走远了,李孝恭扶着一旁的树这才长出一口气,缓了缓神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李靖的脸真是越来越吓人了。”

李道宗叹道:“以前大将军还是个能与我们谈笑风生的人。”

李孝恭往嘴里放了一颗枣子,一边嚼着道:“身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以前多么洒脱的人,现在也变了。”

“嗯,这次回了长安,李靖大将军多半又要闭门不出。”

“从大业年到如今,功劳太高了,李靖扛到现在也不容易。”

两兄弟站在官道边评论了一番李靖,看着远处的兵马,齐齐一声叹息。

再看眼前,李孝恭拍了拍这个弟弟的肩膀,大手掌又拍了拍他胸前的甲胄,道:“听说这一次你立了头功,生擒了伏允可汗?”

李道宗点头,“嗯。”

“一个人拿着这份头功不好受吧,这么多将领出征,就被你一个人抢先了。”

李道宗苦笑着,道:“兄长说得不错,这一路上没少被他们编排,打算某家回了长安之后,就也闭门不见客了。”

李孝恭爽朗一笑,道:“手脚健全的回来就好,也不用闭门谢客,可惜了就是会遭几句闲话。”

李道宗低着头还有些惭愧。

“这么多将领一起出兵,最后的大功劳被你拿了,出兵在外看各家本事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骂个三两句就罢了,以后还是能坐在一起喝酒的老兄弟。”李孝恭低声说着话,宽慰着这个堂弟,又从怀中拿出一块肥皂丢给他。

李道宗伸手接住,迟疑道:“肥皂?”

李孝恭拿起挂在腰间的水囊,“喝口酒?”

李道宗回道:“等回了长安城卸甲后再饮酒。”

这话都在意料中,李孝恭笑了笑,道:“当年老夫与天下英雄驰骋中原,伱还是个跟在陛下身边的裨将,这么多年了,你小子还是这么不灵醒。”

“弟弟自小愚钝,当初就不该与太子说西征吐谷浑的行军方略,让兄长见笑了,但军法森严,还是不能饮酒。”

李孝恭又带着责怪地重重拍了拍他的甲胄。

李道宗被这力道拍得后退两步。

“酒可以不喝,这肥皂你就别推脱了。”

“弟弟记得这肥皂是名贵之物,只有陛下与皇后的赏赐才有。”

李孝恭后背挨着树,揣着手端坐在官道边,铜铃大眼看着官道上来往的行人,低声道:“你看看肥皂上印着的字。”

闻言,李道宗将手中的肥皂翻过来,看到了肥皂上印着“泾阳”二字,而且是正楷字。

“这是泾阳造的肥皂,去长安就能买到,你手中这块是薄荷味的,要五十钱。”

李道宗将这块肥皂收入怀中,而后郑重抱拳表示谢意,又翻身上马,赶着时辰要追上大军朝着长安而去。

等人走远,许敬宗从后方走了出来,道:“这肥皂河间郡王可还满意?”

瞧了眼对方,李孝恭缓缓道:“你们泾阳造出来的纸张,什么时候可以印红楼。”

许敬宗作揖行礼道:“说笑了,红楼是士林大儒口中的**,就算是不是红楼,这泾阳的纸岂敢用来印书。”

“难道你们泾阳就留着纸张,不卖也不用吗?”

“东宫自有安排。”

这许敬宗说话一板一眼,言语中多有应付之意,李孝恭又道:“又不是什么讨贼檄文,你怕什么。”

许敬宗依旧作揖不语。

李孝恭板着脸,又厌烦地看了眼漫天的雨水,也朝着长安城走去了。

秋雨又大了几分,雨水拍在脸上还觉得有些疼,许敬宗走入泾阳县的县衙内。

上官仪穿着一身青衫,正在帮着批复文书,见人回来了,刚想开口,看到许敬宗黑着一张脸。

泾阳县的县衙没几个人,除了许敬宗,上官仪自己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包括两个平时都不在这里的门吏,还有一个打扫的老妇人,只有五个人。

稍坐片刻,许敬宗怒得一拍桌案,道:“用得着你李孝恭这个老狗来试探某家对东宫的忠心!”

一声怒喝,上官仪惊得手中的笔一抖,这下可好,刚批复的文书,哗啦出长长一条。

只得长叹一口气,上官仪只好重新抄录一份,再作批复。

许敬宗又怒道:“欺人太甚!”

上官仪干脆搁下笔,尽量心平气和道:“许县丞,下官给你批阅文书呢。”

许敬宗咬牙切齿,感受到自己的人品遭到莫大的羞辱,又道:“你说作坊里那些纸张能随意用来印书吗?”

上官仪迟疑地回道:“多半是……不可以的。”

话音刚落,他又抬头看向正在漏雨的屋顶,泾阳还是很穷的,这县衙的屋顶漏雨成这样也没修缮过。

上官仪只好挪了挪自己的桌子,漏雨就漏雨吧,只要不湿了文书就好。

“娘的,许某还想多活几年,真当某家是个不晓事的混账?”

这个许敬宗给东宫办事还是很得力,在他安排下这泾阳也正在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改变着,坎儿井算是建成了,等秋雨结束之后就可以放水,来年就能用来灌溉。

不过许敬宗是个脾气不好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投机的人。

上官仪心里不想成为许敬宗,如今算是拜在杜荷家门下,至于太子殿下,或许都不知道有我这个人。

有了应国公武士彟,还有杨恭仁的举荐,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弘文馆的直学士。

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了,应国公是当年武德一朝的皇帝李渊看重的人,而现在追随天可汗李世民的人越来越多。

反而如应国公这样的人,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或者是尉迟恭等人面前显得黯淡。

更不要说当年的武士彟祖上都是经商起家的。

许敬宗刚发完脾气,见上官仪站起身,道:“去做什么?”

上官仪将一份份文书放入包袱中,慵懒道:“去门下省递交文书,顺路去长安看望应国公,听说他昨天就到了。”

留下还在看着漏雨屋顶发呆的许敬宗,上官仪脚步匆匆地走入雨中。

长安,李承乾与李恪站在城头上,目光所及皆是满城的长安居民站在朱雀大街两侧,迎接着大胜而归的李靖大将军。

唐军出征不灭一两个国,都显得对不起出征的成本。

宁儿手提着一柄自制的竹伞,站在殿下身后,遮挡着雨水,不让这些烦人秋雨落在殿下身上。

李恪指着队伍中的一个囚车,道:“那就是伏允可汗!”

何止伏允可汗,大唐这一战攻打吐谷浑得到的财宝都用一驾驾马车装着。

此战大胜,还给大唐带来数不清的牛群与羊群,河西走廊都快养不下了。

更不止如此,大唐还拿回了祁连山与河西走廊西端这个咽喉之地。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走在最前方的李靖大将军,史书上这是大将军为大唐出征的最后一战。

李恪低声道:“军报上说,李道彦与段志玄一路从赤水源杀到了大非川,一路上尸骸遍野,都快将吐谷浑人杀绝了。”

“你很向往带兵出征?”

“皇兄有所不知,弟弟做梦都想。”

李承乾伸手扶在湿漉漉的城墙砖石上,缓缓道:“打仗是最苦最累的。”

李恪朗声道:“岂能怕苦怕累,皇兄说笑了。”

这孩子志向一如既往地单纯,李承乾在秋雨中一声叹息,走下了城墙,又对一旁的宁儿叮嘱道:“宁儿姐,东宫咸鸭蛋应该能吃了。”

宁儿笑道:“今晚要庆贺大胜。”

“本来想吃茶叶蛋的。”李承乾揣着手惆怅道:“奈何留下来的茶叶不多了,省着点喝还要留在来年的春天。”

大军得胜而归,最涨大唐的心气,不由得感觉精气神都高了几分。

简朴地庆贺一下,东宫的咸鸭蛋留了有些时日,现在不吃还要留到何时?

太极殿,群臣都在殿内,一群西征得胜的将领正站在殿外,准备依次入殿。

走入承天门的时候,李承乾望了眼太极殿。

宁儿低声道:“正式的封赏,还要等到明天早朝。”

“嗯,现在的父皇一定很高兴。”

“此番大胜震慑了西域,大唐万胜。”宁儿稍稍躬身行礼,手还要高高举着伞。

一直到了夜里,雨水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李承乾站在东宫楼台的窗前,从这里能够看到雨幕中的太极殿依旧是灯火通明。

李承乾吩咐道:“晚饭每人一只咸鸭蛋,一定要将蛋吃完。”

李丽质刚收拾完一堆文章,点头道:“这就和弟弟妹妹们说。”

深夜时分,宁儿去了一趟立政殿,回来时带了一个消息。

“殿下,皇后说陛下命人去修缮骊山行宫,准备今年的秋猎。”

李承乾用木夹子将油灯的灯芯拔高,让火光更亮一些。

晃动的火光照在这个太子冷峻的脸上,“大军得胜而归,心气正高的父皇要去秋猎?多半要一直在骊山住到隆冬时节,孤身为太子是要留守长安,监理朝政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