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分类 男生 女生 书库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_百度网盘 > 第四章 红楼与曹先生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_百度网盘 第四章 红楼与曹先生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5 14:43:29 来源:奇书网

牙刷是生活的必需品,李承乾已有三五天没有刷牙了,早起多是用布擦一擦牙齿。

宁儿让人寻来了山羊毛与獾毛,两种毛发可以软硬互补。

关中又一次下起了大雪,李承乾盘腿坐在殿门前手拿着一根牛骨棒,正在做着牙刷。

六个宫女坐在一旁,她们看着殿下双手的动作也在学着制作牙刷,东宫每个人都是要有牙刷的。

这是一门手艺,若是学好了多一门活计也说不定呢。

等牙刷完工,还多了许多山羊毛与马毛。

李承乾将这些多余的毛做成了刷子,又道:“宁儿,你将两支牙刷送给父皇与母后。”

宁儿将两只牙刷放入盒子中,道:“殿下以后可以用玉石做牙刷。”

“玉石啊?”李承乾揣着手回道:“玉石就太名贵了,父皇时常说要节俭的,孤也要有表率才好。”

“就用孤交代的话语回复母后。”

“奴婢明白,殿下放心。”

宁儿对现在的殿下越来越满意了,莞尔一笑,捧着装着两支牙刷的木盒子匆匆离开东宫。

关中又一次下起了大雪,这场严冬风雪不断,令人不安,立政殿内。

殿内有宫女正在书写着,她们将宁儿送来的太子起居注中所写的红楼故事记下来,用另外的书卷记录,而后放在皇后的面前。

长孙皇后手里还端着一卷正在看着。

宫女见到皇后脸上的笑容,也是懂事地站到一旁,没有言语。

到目前为止,太子李承乾讲述的红楼故事一共有三卷,从黛玉丧母一直到了宝玉睡在秦可卿的卧房。

皇后看得津津有味,从未看过这么有意思的故事。

其实自从宁儿断断续续将这个故事写下来交给皇后,皇后又分给了宫里的其他妃子,这個故事早就在后宫中大放光彩。

“皇后,宁儿姐来了。”

长孙皇后的目光还在手中的这卷红楼上,点头道:“让她进来。”

宁儿穿着布鞋,迈着步子走入殿内,双手奉上一个盒子,道:“皇后,这是殿下让奴婢送来的。”

长孙皇后放下手中的竹简,宫里也不是没有纸,可这两年宫里用度紧张,纸是稀缺物又太昂贵,多数时候还是用竹简的。

看到盒子中的两支牙刷,长孙皇后疑惑道:“这是什么?”

说着话,宁儿用手示范了一下。

长孙皇后当即明白了,道:“原来有这等妙用。”

宁儿接着道:“殿下还说了,刷牙很重要,最好早晚都要刷。”

“本宫知道了。”长孙皇后将盒子放在一旁的小桌上,而后拉着宁儿的手,让她在一旁坐下,问询道:“承乾的身体如何了?”

宁儿回道:“已好很多了,殿下现在也不咳了。”

长孙皇后接着问道:“也没见他出东宫走动,是恢复得不好吗?”

“回皇后。”宁儿先是欠身一礼,道:“殿下是觉得现在病情刚痊愈,需要巩固巩固,稳定病情,打算再调养一段时日。”

嘴上说着,宁儿也不知道近来殿下为何不出东宫,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别的,面对皇后她愿意为殿下找个理由遮掩过去。

长孙皇后点头道:“也好,就是苦了你了。”

宁儿眯眼笑着,“殿下对宁儿,还有东宫姐妹们都很好。”

“承乾……”话语顿了顿,长孙皇后再问道:“他近来都在做什么?”

“殿下时常看书,看的是《齐民要术》说是牙刷就从中得来,不过奴婢看过几遍,没见过书中有这些记载。”

“他还看了什么书?”

宁儿又回忆了一番,解释道:“听殿下说起过一个人,是殿下很崇拜的人,只是偶尔说过一句,奴婢记下了,好像是姓马的人,叫可思……”

长孙皇后轻拍着记录着红楼的竹简,笑道:“红楼的故事不是出自承乾的手?”

“殿下说是一位曹先生所写。”

“承乾什么时候结识了这些人?”

“听殿下说这是很久远的事了。”

长孙皇后想起了当初,那时候陛下还是秦王,当初长安城的一切都很混乱。

那时候确实也疏忽了对承乾这孩子的看管,好在这孩子懂事。

“你先回去,红楼的故事不论谁问起,就说是出自东宫的曹先生。”

“奴婢明白了。”

宁儿躬身行礼,小步走出了立政殿,走在风雪中,她想着皇后的话语,东宫其实没有曹先生。

皇后不希望红楼是出自殿下之手,因红楼中所含沙射影的那些,迟早会招来麻烦。

其实殿下就是曹先生,曹先生就是殿下。

不过是个名字而已。

那就让它成为东宫的一个谜团,至于外人会怎么想都不重要了。

雪中的长安城显得很静谧,长安城内的一处府邸,这座府邸是新建的,许多人都知道皇帝是偏心的。

东宫一直没有得到修建,皇帝却下令给年龄更小的儿子,越王李泰修建宅邸。

越王李泰就比太子小一岁,却得到了皇帝许多照拂。

又有谁家当爹的不偏心呢。

李泰坐在自己的府邸中,十三岁的他同样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只不过这位越王看起来更健康,除了胖一点。

此刻一群越王府邸的侍从纷纷跪在地上。

李泰满眼血丝地看着眼前的书卷,这红楼是从宫里出来的,因此李泰看了一天一夜反反复复地看。

看到兴头上这个故事竟戛然而止,之后呢?

贾瑞到底有没有被害死?

这世上怎么会有王熙凤这么歹毒的人。

心里想着红楼中的人物,李泰忽重重一拍桌案,怒骂道:“岂有此理!”

吓得侍从们浑身一哆嗦,纷纷低着头噤声。

李泰喝问道:“东宫还没将之后的故事送出来吗?”

“还……还没。”

侍从支支吾吾回道。

李泰来回踱步,气愤地来回走着,“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东宫怎么能如此行事。”

侍从低声道:“小人已让人满长安城找了,说不定很快就会有消息。”

又有侍从匆匆跑来,那人连忙道:“越王殿下,有消息了!”

李泰顿时来了精神,问道:“什么消息!”

“说是东宫的宫女今日去见了皇后,立政殿的人说那位曹先生就在东宫。”

“果然!果然!”李泰双手背负,继续来回踱步,脚步越来越快,多半是被气得。

这位曹先生到底是何等人物,竟然能写出令人如此牵肠挂肚的故事。

红楼的故事已在后宫中人尽皆知,就连当今陛下也是时常品读。

曹先生就在东宫,东宫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号人物。

夜里,李泰咬牙切齿,翻来覆去彻夜难眠。

翌日,早晨,李承乾坐在东宫的寝殿门前,正在刷着牙。

与太子殿下一起刷牙的还有一群宫女。

“殿下,这是什么?”刚刷了牙的宁儿好奇地端着一个物件。

“这是毽子。”李承乾笑道:“会踢毽子吗?”

见宁儿摇头,他当即示范了一遍。

起初宁儿能够笨拙地踢个三两下,毽子便掉落在了地上。

女孩子似乎对踢毽子这种游戏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几次失败之后,她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

而后,宁儿便能踢出各种花样,还与东宫其他的宫女一起踢着毽子。

李承乾从寝殿走到前殿,看着书架上满目琳琅的书。

不多时,宁儿也走到殿下身侧,因踢毽子后脸颊还有些红,关中女孩子的脸果然还是红彤彤的更好看。

李承乾坐下来道:“昨天见过母后之后,可有交代的话语?”

宁儿回道:“皇后说了,既然红楼就是曹先生所写的,那就只能是曹先生所写。”

“嗯,这样也挺好的。”

“殿下也请放心,已和姑娘们都说好了,她们不会将此事说出去,就是不知殿下什么时候再讲红楼的故事?”

李承乾思量片刻,缓缓道:“之后再说吧,今天还有其他事要办。”

宁儿欣喜道:“殿下是要出东宫吗?”

李承乾摇头道:“我想将东宫那几间破落的屋子拆了,多余的木料与石料可以修补一番其他屋子,你们的偏房再设一个炉子,多半要三五天才能完工。”

“嗯,奴婢这就去拆了。”

“我来吧。”

“这种脏活累活让奴婢们来做就好。”

“就当是给我锻炼身体了。”

殿下的命令是一定要听的,就如殿下说过人一定要喝开水,饭前饭后一定要洗手。

东宫的人也一直按照着这个规矩生活着。

用殿下的话来说,在东宫要守规矩,就算是以后不在东宫,走出去之后,也要按照这个规矩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许多益处。

说起离开东宫,宁儿苦涩一笑,作为宫女要去什么地方从来不是她们自己说了算的。

再者说,东宫这一隅小天地,如此地美好,谁又会想着离开,想尽办法要留下来还巴不得。

去哪里去寻殿下这么善良,又待奴婢们好的人。

李承乾带着宫女们开始了修缮计划,姑娘们也看着殿下爬到屋顶,将残破的瓦片拆下来,再将老旧但还完整的好瓦片换上。

这两天红楼的故事戛然而止,也没有后续的故事传出来。

今天,李泰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打算亲自去东宫问,可到了东宫门口,又举步维艰。

十三岁的李泰穿着一身厚实的衣袄,在东宫外来回踱步走着。

不多时有三个宫女推着木车而来,木车上装着的都是泥沙与砖石。

宫女们见到李泰,一齐欠身行礼。

见状,他连忙问道:“那位曹先生可在东宫?”

“越王殿下说的是哪位曹先生?”

李泰强调道:“就是写红楼的那位。”

两个宫女相互看了一眼,小声道:“曹先生乃是太子宾客,现在殿下正在给曹先生修房子。”

“原来如此。”李泰勉强一笑,有些安慰,又长出了一口气。

眼前的宫女一阵无言。

心中牵挂得紧,李泰又问:“既然是给曹先生修建房子,不知还缺什么?”

“这要问了曹先生才知道。”

李泰不住点头,“那你们快去问,本王就在这里等着。”

“喏。”

宫女推着车,在李泰如炬的目光下走入东宫。

李承乾正与一群宫女一起吃着饭,今天吃的面条,拉面条的手艺有些生疏了,还算是能够应付。

“殿下。”回来的宫女道:“越王殿下就在东宫外。”

“嗯。”李承乾点着头应声,对这番话充耳不闻,又道:“赶紧洗手洗脸,吃饭。”

听到吃饭二字,像是命令一般的话语,却让人心头一暖。

她们又道:“还说如果曹先生需要什么,就与他说。”

李承乾了然点头,吃了碗中的面条,便让宁儿写了一堆所需要的物料。

按说给东宫修房子,拆了旧房子之后,再由母后那边借来的砖石与泥沙,修两个取暖用的炉子,做个暖炕足够。

倒也不是真缺什么。

宁儿让宫女小福将写了物料的布绢交给越王。

李泰站在东宫外,距离东宫还有四五十步得距离,就这么眼巴巴地望着。

小福是个十三岁的丫头,她也是东宫中年龄最小的,因长得有福相,所以叫小福,她走上前将布绢递上,“这是曹先生所需的。”

李泰连忙拿过来,仔细看着,不由得念出声,“米面一石,小羊一头,盐一斗,木料,布绢……”

看罢,又有些犯难,李泰啧舌道:“要的真不少。”

好在这些年父皇赏赐得多,李泰也不是拿不出,再问道:“这些也是用来修房子的吗?”

小福道:“都是曹先生需要的,若越王殿下困难,太子殿下也可以……”

“可以!”李泰当即答应下来,“这就去准备,冒昧多问一句,准备好了这些曹先生就可以接着写红楼了吗?”

小福没有回话,而是一脸很高兴地回去了。

李泰还站在原地,终于回去了,一路上走着他自语道:“想来曹先生一定是个脾性古怪的人。”

大唐继承汉魏,南北两朝与前隋朝。

只不过在这缺少故事书的大唐,为红楼牵肠挂肚的又岂止李泰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