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靖难攻略 > 第497章 兄友弟恭

靖难攻略 第497章 兄友弟恭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1 14:06:03 来源:言情小说阁www.xianqihaotianmi.org最新

“听说这次阅兵有十万人呢。”

“这么多人?我们能排到队吗?”

“这个不知道,反正跟着过去看看就行。”

“哈哈,好不容易回来,一回来就遇到这种事情!”

北京东站,在嘈杂热闹的火车站里,朱瞻壑的耳边不乏众人对阅兵典礼的讨论。

“瞻壑,走慢点,你大伯我这身子可跟不上你。”

朱瞻壑的脚步因为身后传来的声音而停顿,他回身看去,果然看到了自家那个脸色煞白,走起路来气喘吁吁的大伯。

顶着二百多斤的体重,朱高炽整个人虽说在这个时代也算高的,但总归因为当年不运动而气喘吁吁。

站在他身旁的朱瞻基等人扶着他,跟在身后的朱高燧则是走上来乐呵呵笑道:“老大,你这些年没少在女人肚皮上耗费精力吧。”

“哥哥不如你,听说你有好几個妃嫔,你二哥送你的那个乐班都快成你的内院了。”

朱高炽虽然很累,但怼起人来战斗力依旧很高。

“二位叔伯,都少吵闹些吧。”

朱瞻壑瞧着这两个活宝,哭笑不得的安慰二人,并与朱瞻基一同将朱高炽扶着走出了火车站

火车站外,十几辆四轮马车翘首以盼,当看到朱瞻壑他们走出来的时候,当即上前将他们接上车,并给朱高炽准备了扇子。

“这北方还是凉快啊,比云南凉快多了。”

放松下来的朱高炽这般说着,旁边年纪最小的朱瞻埏则是拿着扇子不断为他扇风。

“我们是先去看伱爷爷还是去哪啊?”

朱高炽询问同乘一车的朱瞻壑,朱瞻壑摇头道:“爷爷吩咐了,让先去十王坊休息,明早去大明宫用膳就行。”

“也好,累死了……”朱高炽气喘吁吁,瞧他那模样,总感觉要不了多久就会背过气去一样。

“大伯,您这可得减肥了,昆明的医生都说了,再胖下去真就药石难医了。”

朱瞻壑好心提醒,朱高炽却摆摆手道:“那些都是骗人的,这口腹之欲怎么是人能抵挡住的呢?能抵达住还叫口腹之欲?”

不让朱高炽吃吃喝喝,这与杀了他没有什么区别。

尽管张氏一直管着朱高炽,但这厮偷吃的办法也五花八门,渐渐地,张氏也管不住朱高炽,只能让人弄些不容易吃胖的东西给朱高炽。

这件事情在去年还传到了宫里,朱高煦听后,也主动询问了汉王府的食谱,随后亲自编写了一本食谱,叫人送往了昆明府给朱高炽。

朱高炽给朱高煦的回奏是正在按照食谱来吃,但实际上朱高炽依旧我行我素。

虽然只是藩王,但朱高炽的饭桌可比朱棣和朱高煦都精彩得多。

就去年来说,朱高炽一个人就消耗了十六牛肉、二十二只羊、五头驴、一百二十四头猪,另外还有从北方高价买去云南的十二只狍、三头鹿、三百多只野雉、一百多只野兔……

此外,还有从交趾命人加急送往昆明的海鲜,以及云南的山肴野蔌等。

单是一份主食,朱高炽也要求要有蒸香稻、蒸糯米、蒸稷粟、稻粥、薏苡粥、西梁米粥等。

面食要有鲜花、木樨、果馅、油糖,并细分为发面、烫面、澄面等做法。

哪怕朱元璋、马皇后、徐皇后的忌日这几天需要吃素,朱高炽也十分挑剔。

小菜只吃野生的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龙须菜、蒜薹、匏瓠、苦瓜、齑芹、野薤等。

小食有稷黍枣豆糕、仓粟小米糕、稗子、高粱、艾汁、杂豆、苜蓿、榆钱等。

除此之外,每个月王府的人都要在云南各地采买各类水果,凡是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蔬菜水果也都要由他亲自品尝,好吃的就洒在山上,总之吃就得吃野生的。

他明明如此挑剔,却依旧能吃到这般肥胖,可见他摄入量有多大。

“这北边虽然凉快,但还是不如云南丰富,来到这里想吃点野菜野果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山珍海味了。”

坐在马车上,明明在火车上才狂炫了几斤水果的朱高炽又开始念叨着吃吃喝喝。

朱瞻基坐在一旁汗颜,朱瞻壑也劝导道:“您还是少说些吧,若是爷爷瞧见您……”

“不就是挨骂嘛……”朱高炽倒是也心知肚明,他摸摸自己的肚皮:

“我告诉你们,这做人啊脸皮得厚,你看老爷子脸皮多厚,这五次北征每次都是他要去,可这民间都在说是陛下逼着他去的,你们说说,老爷子这脸皮……”

朱高炽啧啧几声,同时也夸赞自己道:“被骂也没事,你们明天看着吧,老爷子肯定拿我当涮嘴来骂。”

“可惜,我这心态好,你爷爷只要还能骂人,那我就高兴,恨不得他能多骂我几年,一直骂到他一百岁去。”

他乐呵呵笑着,心里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兴许对于朱瞻壑、朱瞻基他们来说,他们着实不理解为什么会愿意被人骂,可对于朱高炽来说,如果朱棣能骂他骂到一百岁,那他反而很高兴。

能骂到一百岁,就能活到一百岁。

对于朱高炽来说,他每日担心的除了吃什么外,剩下的便是朱棣的身体。

朱棣已经六十六岁了,这次召朱高炽前来,朱高炽也想劝劝他别北征,他很担心朱棣北征出了什么事情,导致父子二人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他也知道自己拦不住,可他还是得说。

“殿下,陛下召汉王殿下和赵王殿下入宫。”

忽的,马车外响起一道声音,朱瞻壑闻言也看向朱高炽。

朱高炽点了点头,朱瞻壑便回应道:“知道了,改道吧。”

“是!”闻言,马车开始改道向西华门走去。

这时朱高炽打开了车窗,车窗外是北京城宽阔的道路,以及那人声鼎沸的热闹与繁华。

“这北京现在有多少人了?”

“差不多七十六万了。”

朱高炽询问,朱瞻壑回答,而得出的数目让朱高炽忍不住啧啧几声。

“听说父亲准备扩建北京城,不过这次不再修建城墙,而是以房屋为城墙,周长约一百二十里,比南京略小。”

“另外,听说这次还要修建一条绕行整个北京城的铁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朱瞻壑将北京扩建的消息说了出来,朱高炽闻言啧啧道:“你爹还真是有钱,不过我不是听说国库没什么钱了吗?”

“只是我爹不舍得动用金库罢了。”朱瞻壑轻笑回应,朱高炽闻言也不再多说什么,改换话题与朱瞻壑聊起了他在陇川的趣事。

当他得知陇川那边可以种植甘蔗与榴莲的时候,他当即便开始流起了口水。

从郑和带回榴莲算起已经有二十年历史,对于这种水果,民间喜欢吃的人并不多,可朱高炽正好是为数不多的那群人。

故此在听到这消息后,朱高炽便对朱瞻基说道:“瞻基,你得替爹记着,回去之后让人去陇川弄点榴莲来吃。”

“交趾不是也有吗?”朱瞻壑好奇询问,朱高炽闻言则是笑道:

“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一个味,我到时候尝尝陇川和交趾、南洋榴莲的区别。”

如此说着,朱高炽也不免期待起来。

在他期待的时候,马车也缓缓停了下来,而这也代表他们来到了紫禁城的西华门。

两大家子十几号人先后下车,虽说朱高燧好色,但他的子嗣却比较少。

十六个小子中,有十三个都是朱高炽所生,剩下三个才是朱高燧所生。

此外,朱高燧所生的三个儿子都有些体弱多病,去年一场风寒,差点要了十五岁的赵世子朱瞻坺性命。

如果不是朱高煦为赵王府配备了医术精湛的医生,估计朱瞻坺已经去世了。

正因如此,赵王府的朱瞻坺、朱瞻塙、朱瞻培三人都十分消瘦,似乎风一吹就会倒下一样。

朱高燧这次来北京,除了参加家宴,其次便是想请朱高煦派御医为自己这三个儿子诊断。

众人一下车,便见到了数百人站在十几个步舆旁等待他们。

“陛下有旨,请诸位殿下上步舆!”

外廷太监洪保唱声,朱高炽等人见状也只能硬着头皮乘坐步舆。

数百人担着他们前往了紫禁城内,并经过绕行前往了武英殿。

由于小孩子居多,故此有些吵闹。

武英殿内的王回听到嘈杂的吵闹声,不由得皱了皱眉。

待他起身看向殿外,瞧见十余名乘坐步舆而来的时候,他这才坐下与四周的徐硕、杨荣等人开口道:“太子、汉王与赵王殿下来了。”

闻言,五位殿阁阁臣纷纷起身,等待朱瞻壑他们下步舆走入殿内后行礼道:“臣等,参见殿下……”

由于不是太子就是亲王、郡王,故此一声殿下倒也足够称呼了。

“好大的宫殿啊!”

“上面那个大位置看上去好气派!”

“诶诶诶,那可不能随便议论,那是陛下才能坐的。”

瞧着儿子们这模样,朱高炽连忙交代起来。

“都收声!”朱瞻基皱眉开口,瞬间十几个弟弟便都闭上了嘴巴。

一时间,武英殿内安静了下来,而偏殿内也响起了脚步声。

只是呼吸间,一道人影绕过了偏殿的屏风,直接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臣等,参见陛下……”

霎时间,众人纷纷躬身作揖。

朱高煦身着一身银白色的圆领袍,头上没有戴着翼善冠,而是简单的用玉冠束着。

“平身!”

他的声音低沉有威严,整个人高大挺拔,饶是汉王府那群娃娃首次见到他都不免收起了声音。

“老大,你怎么胖成这样?”

朱高煦一开口,朱高炽就忍不住在心底翻了一个白眼,心想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开始这么说我了。

只是面上,朱高炽还是尴尬笑道:“这昆明是个好地方,四季瓜果蔬菜都有,不免就吃胖了些。”

“爹瞧见你这样,恐怕你又得挨骂了。”朱高煦无奈摇头,一看就知道朱高炽没有按照自己给他的食谱吃。

“先入偏殿坐下吧,我叫了太医院的人来为你们听诊。”

朱高煦示意他们前往对面的偏殿,那里是他让人特意收拾出来,暂时招待这两大家子人的地方。

他率先走向那偏殿,朱高炽与朱高燧也带着各自家里的娃娃紧跟他的脚步。

待他们走入殿中,杨荣不免唏嘘道:“这才就藩多少年,居然都有这么多子嗣了。”

“无碍,宗禄早已改制,生多生少也与朝廷无关。”杨溥收回目光,王回等人也同样纷纷收回目光坐下,继续处理起了那堆积如山的奏疏。

在他们安静处理奏疏的时候,偏殿之中座无虚席,朱高煦将目光看向朱瞻坺等赵王府的三个王子。

三人的情况,饶是他浅薄的医术水平都能看出有先天性的疾病缠身,不然不会如此消瘦。

不过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与朱高炽等人聊道:“现在居住昆明、长沙可还习惯?”

“昆明挺好的,就藩已经习惯了。”朱高炽乐呵呵笑着,对于他来说,四季都有水果野菜和山珍美味吃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长沙太闷热,那湘江也经常泛滥,就连我的赵王府都被淹了一次。”

相比较朱高炽,朱高燧就对自己的就藩地有些不满了。

不过对此,朱高煦也安抚道:“这湘江已经在治理,用不了几年就能安稳下来,至于闷热,那便只能多在王府的冰库中存冰了。”

虽说古代没有冰箱,但汉人夏季用兵的历史却很漫长,到了宋明时期,更是有专门卖冰的商人,以及制作冰饮的小摊贩。

他们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取冰,随后运送到指定的冰库,用黄泥和砖石之类直接封死冰库。

因为春天是用不到冰的,所以要等到夏天最热的几天再开窖取冰。

开库之后,冰库里的冰会迅速卖光,哪怕贱卖也得卖光,因为冰库外面的空气在进入冰库后,冰库之中的冰会化的越来越快,如果不在短时间内用完,那这些冰就全变成水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皇帝在夏天总是要给大臣赏赐冰块,因为皇家冰库存的冰太多了,皇帝也用不完几万斤冰块,所以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朱高煦倒是很少给大臣们赏赐冰块,因为水泥出现后,修建一个冰库便没有以前那么昂贵了。

花个几贯钱,就足够在自家修建个足够容纳几万斤的冰库。

“我听说辽东和北直隶、山东那边有人卖冰块去国外,这是不是真的?”

朱高炽突然开口询问朱高煦,这个问题好似天方夜谭,但却是真实的事情。

当由于冰库开始普及,所以冬季采冰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人甚至做起了远洋的冰块生意。

几十万斤冰块从冬季存放到夏季,然后在夜间被运上船,漂洋过海几千里运往朝鲜、日本、南洋、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的国家。

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存在于历史上。

历史上的美国在国家建立之初,就靠着远洋贩卖冰块来赚取外汇。

由于欧洲那时已经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许多河流都被污染,所以欧洲的许多国家从美国进口冰块。

他们认为美国的湖水无污染,并且比较纯净,所以宁愿购买远洋冰块,也不会购买本国采冰工人贩卖的冰块。

在蒸汽轮船还没普及前,美国就已经将北美的冰块运往了欧洲、中东和印度。

其中运往印度的三吨冰块,最后只融化了不到三分之一。

“确实是真的,一块百斤冰块在北直隶售价不过二百文,贩卖到朝鲜就是三百文,日本四百文,南洋六百文,天竺和河中、波斯地区的价格更高。”

朱高煦点头承认,朱高燧闻言却道:“朝廷不是不准大明在东洋和南洋做生意吗?”

他这话一出,朱瞻基便看向了自家父亲,却见朱高炽闭口不谈,显然他已经猜到了自家二叔准备干嘛。

“呵呵,总归得给他们一些活路。”朱高煦轻笑道。

虽说大明不准许百姓在东洋和南洋做生意,但他们通常用货船需要配重,不然空船抵挡不了大风浪为借口来贩卖冰块。

对于这件事情,朱高煦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经过十几年海上贸易发展,现在活下来的民营商帮只剩下了十六家,因此他们贩卖什么商品,大明很容易就能查到并处罚。

卖冰块没有什么,可一旦卖了一些与朝廷财政息息相关的商品,那就得面临剥夺贸易资格的结局了。

在朝廷强势的这个时期,还没有什么商帮敢做这种事情。

甚至可以说,朱高煦让他们卖冰块,本就是在钓鱼。

一旦他们觉得卖冰块不会被朝廷发现,转而贩卖其它商品的时候,那就是朱高煦出手的时候。

这十六家大商帮,一家少说都有上百万贯的财富,都足够朱棣在北边打两个月了,都够自己修建一条二百多里的铁路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都希望这群人胆子大一些。

他的想法,在朱高燧询问出问题的时候,便被朱高炽猜到了,但他选择装傻充愣不说话。

展现一定的政治能力,这对于他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渤海诸将没对他下手可不是因为仁慈,而是因为他识趣。

如果他在当初展露一些政治才能,做出要和朱高煦争储的事情,那他估计都活不到永乐年间。

装傻充愣,是他能活到现在还那么滋润的保命手段。

“其实要按照这么说,那这冰块也能卖到西北去?”

朱高燧眼神闪烁,朱高炽见状便猜到了他的心思,连忙打断道:“哈哈,这冰块能卖也是朝廷的事情,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朱高燧依旧政治头脑为零,甚至因为多年的安逸生活而丧失了警惕的心理。

他似乎忘记了当年朱高煦的那一脚,居然开口道:“二哥,我能不能做做这贩卖冰块的生意?”

“你想做?”朱高煦笑着看向他,朱高燧居然还点了点头。

“些许俸禄确实不够花,虽说二哥你给的足够多,但现在不是不准购置田地,只能管朝廷发给的庄田。”

“那几千亩庄田每年也就一千多贯的收入,维持王府都做不到。”

瞧着朱高燧居然敢谈条件,朱高炽只觉得这厮脑袋里塞了大便。

朱高煦对宗室的管控是很严格的,虽说他似乎很少对宗室出手,但一出手就让人无法抵抗。

楚王朱桢病死后没多久,他手中的护卫就被朱高煦削的只剩下了一个。

除此之外,秦王和晋王的护卫也被他以各种理由给削了。

朱济熺和朱尚炳或许不畏惧朱棣,但他们一定畏惧朱高煦,毕竟在大本堂时没少被朱高煦按在地上锤。

面对朱高煦要对付他们的局面,他们也很难有什么抵抗的手段,显然已经对朱高煦有心理阴影了。

故此相比较朱棣在历史上收拾秦晋一波三折,朱高煦收拾他们可谓是一波带走。

现在朱济熺和朱尚炳在西安和太原老实的不行,生怕惹出点什么事情就被朱高煦下旨改藩,亦或者直接废为庶人。

就连在朱棣治理天下时不服的齐王朱榑,在挨了朱高煦派下去的几十板子后,现在也老实的不行。

可以说,朱高煦当上皇帝,除了平头百姓和性子比较直的官员高兴外,其余人都不是很高兴,但他们没办法。

眼看朱高煦干的越来越好,那种滋味比杀了他们都还难受。

他们现在似乎只剩下了熬死朱高煦,或者被朱高煦熬死这一种选择。

“其实我这几年也在考虑,感觉给你们的俸禄虽然高,但你们繁衍子嗣的速度也很快,所以我在想,要不要放开一些事情来让你们做。”

“二哥,还得是你!”

朱高煦一开口,朱高燧便连忙拍马屁,朱高炽则是被他这番话给震惊到了。

以他对自家二弟的熟悉程度,但凡有口好吃的他都是自己吃,他对藩王的态度跟对百官的态度完全一样,怎么会让藩王吃口好的?

“我近来在昆仑洲的地图中看山点矿,因此发现了一处规模比较大的金矿矿脉。”

“故此,我在想要不要让诸藩去昆仑洲开采金矿……”

朱高煦一开口,朱高炽便平复了心情,果然老二还是那个老二,这东西在万里之外的土里,想吃到嘴里就得花钱,自家二弟估计是想让藩王去开荒,然后直接接手。

“不行,自家可不能做这个冤大头……”

想到这里,朱高炽笑道:“这件事自然是好的,不过我体弱多病,瞻基也得照看我,所以这事情我们就不掺和了。”

“我干!”朱高燧脑袋一热,心想老大真是傻子,有金矿都不去争取。

“呵呵……”朱高煦轻笑,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老大,随后才继续道:

“这件事情的章程我会拟好,能不能办还是得诸多叔叔和兄弟同不同意。”

“应该不会耽搁太久,也就是这两年罢了。”

话音落下,朱高煦还没继续往下说,便见班值太监在偏殿门口作揖道:

“陛下,太医院的御医来了。”

“宣!”朱高煦回应了一声,随后看向朱高炽和朱高燧:

“行了,先看病吧,我看你们俩脸色都不对劲,看看御医检查检查也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