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靖难攻略 > 第292章 对日市舶

靖难攻略 第292章 对日市舶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9 19:25:59 来源:蚂蚁文学

“我并不觉得大明只是为了市舶而来,我们应该召集各国守护的兵马,等待备战!”

“没错!市舶根本不需要两万人,大明一定是举全国之力而来,目的和当年的元寇一样!”

“必须要做足准备,万一他们若狭湾登陆,那京都能调动的兵马,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

“不可能,大明没有必要入侵,而且他们与我们隔着朝鲜,出兵的代价太大。”

“如果大明真的只是想来开设长期市舶,那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二十个勘合资格能让我们进一步掌控更多藩主。”

“你们摄津(大阪)是做生意做得脑子都是铜钱吗?现在是国家危难的时刻!”

“是你们杞人忧天了,如果市舶成功,全国都会受益!”

金阁究竟顶内,当吵闹声在贴满金箔的殿内响起,足利义满坐在繧繝绿图案的榻榻米上,饶有兴致的看着众人吵闹,根本没有打断他们的想法。

吵闹声持续了半个时辰才渐渐停下,足利义满见状也在他们彻底安静后开口:“都说完了吗?”

见众人不开口,足利义满将自己的目光放到了此刻担任将军职位的足利义持身上。

足利义持是足利义满的长子,由于足利义满的正室和继室都没有生下儿子,因此他将足利义持立为嗣子,并让继室收他为养子。

七年前,足利义满将将军之位让给了只有九岁的他,而足利义满却转任太政大臣,仍掌握幕府实权,足利义持没有参与政务的权力。

事实证明,在权力面前哪怕是父子也会闹出矛盾,足利义满与足利义持也一样。

伴随着足利义持不断成长,如今十六岁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他也从自家弟弟身上感受到了威胁。

相较于自己,自家父亲更宠爱自己的弟弟义嗣,因此两兄弟的关系并不好。

在长期的兄弟关系中,足利义满的偏爱使得足利义持对自家父亲也渐渐不满,对于自家父亲的政见,足利义持也常常持反对态度。

正如当下,他清楚知道自家父亲是渴望获得大明支持和认可的,可他并不认为与明朝贸易能让幕府直接获得太多利益。

“义持,你觉得我们应该接受大明的市舶请求吗?”

足利义满看着这个渐渐长大,却始终与自己合不来的孩子,询问起了他的意见。

“回太政……”十六岁的足利义持毕恭毕敬行礼,随后开口道:

“与大明的贸易确实可以为我们增加数量可观的财政收入,但眼下我们的收入来源于三大税种。”

“况且我们在地方受制于守护大名,所以大明在隐歧和佐渡建立市舶司后,我们除了能收取那数额无法确定的租金外,无法直接插手“市舶勘合贸易”并直接获利,只能将“勘合”发给靠近大明和朝鲜的关西守护大名。”

“如此一来,关西守护大名们只要有了勘合符,便能自己进行勘合贸易赚钱,而我们只能再从关西守护大名的贸易利润中提成。”

“这样一来,勘合贸易中的利润就会被关西的强力守护大名们垄断,我们的收益反而非常有限。”

“这样的勘合贸易不仅会削弱我们的实力,我们还要为此背“二臣贼子”的骂名。”

“因此在下以为,这样的贸易对我们害大于利!”

足利义持虽然只有十六岁,但他的分析却并不差,他能看清勘合贸易的利害,因此赢得了大量反对大明介入日本的贵族认可。

只是他的观念对于足利义满来说却并不正确,因为在足利义满看来,如果幕府无法从隐歧和佐渡岛获得来自大明的利益,那完全可以让大明在幕府控制下的部分地区开设市舶司,而不是拒绝大明市舶进入日本。

“我们可以开放伊豆七岛之中的其中一个给大明,这样关东地区就能获利了。”

“不行,伊豆七岛的硫磺产出并不低,这是我们为数不多能从大明手中赚钱的货品,不能让他们掌握这个地方。”

“没错,硫磺必须握在手里!”

当一名贵族开口想要在伊豆七岛设置一个地方给大明开办市舶司时,立马就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硫磺是日本对明贸易中为数不多能产生贸易顺差的商品,由于日本是个岛国,且火山繁多,因此国内硫磺价格每斤在六文左右。

这样廉价的硫磺如果出售到大明的江南地区,则是能以数百文的价格售出,哪怕大明已经准备在日本开设市舶司,但对日硫磺的收购价格依旧达到了七十文。

这种情况下,在伊豆七岛之中挑选一个给明朝设置市舶司,绝对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万一明朝日后进一步控制伊豆七岛,那硫磺价格肯定要下降。

“这样如何……”足利义满眼看群臣吵了半天也吵不出结果,加上关东地区确实与日本的硫磺商品息息相关,无法让出岛屿给大明开设市舶司,因此他准备换个思路。

“关东地区没有合适的岛屿,那就按照大明的想法,让出隐歧和佐渡,大明也可以在岛上收税,不过税收的一半需要交给我们与京极氏分配,另外必须限制他们驻扎的兵马。”

足利义满的想法很简单,反正隐歧是京极氏的地方,尽管他们从来没有管过那里,但给他们一点好处也无妨。

至于海贸,这本来就是被关西和九州商人垄断的贸易,现在大明来到隐歧和佐渡,那幕府也可以组织官营贸易去与他们贸易获利。

此外,大明也承诺会教给他们一种让银矿和铜矿产量更好的冶炼技术,这绝对是惠利幕府和大部分国中有矿山守护的条件。

佐渡岛和隐歧岛没什么价值,如果能让出它们来使得幕府获利,那绝对是利大于弊的选项。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明军驻扎的数量。

在国书中,大明希望在隐歧驻扎三千人,在佐渡驻扎两千人。

这么算起来就是五千人,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为了京都的安全,必须酌情削减,最好控制在三千人以内。

“这个……”

面对足利义满提出的想法,其实贵族们并不同意,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让大明在隐歧和佐渡站稳脚跟,那日本就始终多出一分威胁,尽管隐歧和佐渡的土地贫瘠,无法养活驻军,但他们依旧警惕。

不过他们也很清楚,足利义满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条件,是因为他太渴望从大明获取认同感。

只要加入了大明的朝贡贸易,那足利幕府也就获得了被诸国承认的地位,更别提大明国书之中将他称为日本国王了。

有了大明和朝贡诸国的支持,他兴许能将自己的计划更进一步,将足利氏扶持为新的天皇一脉。

他的野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毕竟早在七年前,他就让已经预定出家儿子足利义嗣还俗,并策划“童殿上”。

所谓的“童殿上”,便是让未成年的公卿子弟上朝侍奉天皇,而这次的主角便是足利义嗣。

在足利义满的操作下,足利义嗣不断上位,最终以亲王之礼在宫中举行了成人仪式,随后加封为从三位参议。

在短短的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足利义嗣成功跻身公家顶尖行列。

眼下已经过去七年时间,但据说足利义满打算让足利义嗣成为贞成亲王的养子。

如果这件事情真的成功,那他完全可以再逼迫后小松天皇让位,以此让足利义嗣成为未来的天皇。

他的野心,许多人都已经猜到,因此许多守护与贵族并不希望他得逞。

只是现在足利义满似乎想要利用大明的认可,以及大明市舶贸易对关西、九州等地守护的利益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在天皇和自家利益面前,关西等地守护会如何选择,这让许多人忐忑了起来。

“国书我已经写好了,现在可以送回筑前了,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从京极家手中拿回隐歧诸岛,看看京极家族是否愿意。”

足利义满其实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询问贵族与家臣,无非就是试探他们的心思到底是偏向天皇还是偏向自己。

现在他已经试探出来了,日后再动手慢慢清理就可以。

眼下他要做的事情,是促成大明对日市舶贸易,同时获取大明认可。

毕竟大明对幕府投入越大,就越不希望天皇派上位,这很符合足利义满的想法。

“是!”

眼见自己中了圈套,贵族们都显得有些焦急,他们可以笃定,关西的守护们不会拒绝这份从天而降的大礼。

当然,他们接受的前提是他们必须获得勘合符,能够参与到勘合贸易中。

很快,等待许久的福冈经义就拿到了足利义满所写的国书,并且足利义满还派出了二百名骑兵跟随他南下,准备一路向南去通知关西诸地守护,并让京极氏调走隐歧诸岛上生活的隐歧家。

生活在隐歧诸岛的隐歧家只有两三千人口,满负荷动员四百人都成问题。

只要给予他们一些小利,想让他们迁徙并不困难。

在足利义满的授意下,很快福冈经义开始与足利家的武士南下,并沿途告知了大明将在隐歧和佐渡开设市舶贸易的消息。

对于大明在隐歧和佐渡开设市舶贸易,即便是大体支持的关西守护们,实际上也各持己见。

毕竟这两处贸易的市舶司能惠利的家族并不多,而勘合符又只有二十枚。

如果想要获得勘合符,那肯定就得与足利幕府拉拢关系,这是他们之中许多人不愿意的。

相较于他们,京极家主的京极高光反倒是迅速接受了幕府的条件。

隐歧诸岛虽然是火山群岛,但并不盛产硫磺,加上当地土地不太适合耕作,孤悬本州岛外,发展比较迟缓,自古以来便是罪人的流放之地,因此不大可能对本州大局有何影响,而出云的局势却对此地有着很大影响。

一旦大明在隐歧诸岛设置市舶司,那大明驻军所需的粮食、水和蔬菜都必然得从距离最近的出云国获取,而京极家族正是出云国守护。

仅此一笔,京极家就能获利不少,更别说足利义满也承诺会发放给他们勘合符,并且岛上税收将会有两成交给京极家。

对于治下只有不到二十万人口,税收不到十三万石的京极家族来说,只要大明的市舶司成功落地隐歧,那京极家族的税收起码能翻一倍,他们不可能拒绝。

眼看京极家族同意,并开始着手迁徙隐歧诸岛上的三千多人口,关西等地守护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承认了这一事实。

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勘合符发放的问题,但这并不在郑和的考虑中。

六月初五,经历了大半个月的等待后,郑和终于拿到了足利义满的国书。

【日本准三后源道义上书上明皇帝陛下……】

“这个足利义满居然自称日本准三后源道义,看来殿下给的消息果然没错,他确实想当日本国王。”

能古岛上,站在刚刚修葺不久的码头上,郑和笑着调侃起了足利义满,在他身后的杨展、杨俅等人也纷纷轻笑。

“好在他同意了将隐歧和金银岛给我们,这么一来殿下下发的任务就完成了,唯一有点问题的就是他们有些贪心。”

郑和将目光放到了足利义满想要佐渡、隐歧商税的条件上。

如果按照大明十税一的商税,那么隐歧和佐渡每年对日贸易起码能收税二十万贯,甚至更多。

分出一半的话,那起码是十万贯,这数额比起朱高煦所说的三万贯高出太多。

就足利义满的胃口来看,只是三万贯肯定满足不了他,但十万贯是肯定不能给的,所以只能折中。

“收税多少是我们的问题,到时候只要固定控制给他们四五万贯就足够。”

郑和折中了自家殿下与足利义满的条件,因为他并不想破坏这刚刚促成的市舶机会。

反正账目是他们来做,到时候每年多给幕府一两万贯就行,获得了税收权的市舶司并不亏。

“我们何时出发?”

杨展上前一步询问,郑和闻言也眺望北方:“明日出发隐歧,按照足利幕府的国书内容,他们恐怕已经派出使臣在隐歧等着我们了。”

“好!”闻言杨展开始下令准备开拔,同时让黄维去福冈告知少贰贞赖舰队开拔的消息。

少贰贞赖早就知道有这一天,因此趁着这个机会最后向舰队赠送了五百石粮食和一万斤蔬菜。

毕竟日后能古岛的市舶就是少贰氏的重要支柱,讨好大明对他来说是无比重要的政治任务。

当然,郑和也没有占他便宜,而是让人赠送了一对青花瓷瓶给他。

仅是这一对青花瓷瓶的价值,就足够他多养上百足轻。

六月初六,下东洋舰队驶出博多湾,向着东北方向的隐歧进发。

他们没有停靠在距离他们更近的出云,这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因此当他们出现在隐歧诸岛西南边的时候,展望台上的武士立马敲响了警钟。

“铛…铛…铛……”

小小的铜钟声音并不大,但足够警报。

足利义满的弟弟足利满诠与京极家主的京极高光已经在隐歧后岛布置了接待郑和临时围帐,并让人准备了日本贵族所吃的国宴。

他们曾经幻想过亲眼见到下东洋舰队时的情景,可在他们的世界观里,所谓的庞大舰队,应该也就是上百艘四五百料战船所组成的舰船罢了,而少贰氏所称的两万兵马也不过是夸大其词罢了。

因此面对下东洋的到来,他们准备充足且十分镇定。

只是当下东洋舰队真正靠近隐歧后岛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呼吸沉重。

上百艘三千料以上的大船进入了隐歧诸岛的海域,遮天蔽日的威势简直要把隐歧后岛给包围。

“真的假的,居然真的有那么大的船!”

“而且数量好多……”

“这样的船队,或许真的能装下两万人。”

“那是当然了!”

四周的嘈杂声让作为正使的足利满诠,与作为副使的京极高光十分紧张。

他们之所以选择在隐岐诸岛面见郑和,也有展示力量的考虑,因此在隐岐后岛的码头上足有三十多艘二百料的战船,岛上甚至有两千足轻和四百骑兵。

在他们一开始看来,这样的力量已经足够展示力量了。

可现在看来,他们自认为的力量在大明的绝对实力面前,显得那么的可笑。

“呜呜呜——”

“铛…铛…铛……”

号角声与钟声传来,几乎笼罩整片海域,即便在数里之外的后岛上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很快,十艘沙船被放下,黄维作为使臣带着二百海军前往后岛。

当他们抵达,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已经没有了先前的自信和沉稳,心里充满了忐忑。

在二百明军登陆后,他们更是止不住的心虚起来。

那明晃晃的铁札甲,以及那高大挺拔的身材让后岛之上的所有日本人自形惭秽。

黄维穿着常服登陆码头,并用日语对幕府军为首的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开口并作揖:

“我是正使派来的副使,正使请二位前往舰队的坐船会晤。”

说到此处,黄维也一脸无奈:“请二位谅解,毕竟贵国的南朝曾经做出了伤害使臣的事情。”

“是…我们能够体谅。”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忐忑的点头回应,一时间仿佛他们才是客,而大明是主人。

他们被准许带领一百护卫前往坐船,一开始他们还只是忐忑,可伴随着沙船越来越接近舰队,他们的心情开始产生恐惧。

四百料的沙船放在日本已经算是中等的战船了,可当沙船带着他们进入舰队范围的时候,他们所有人都必须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甲板上低头俯视他们的明军。

从外围的三千料战船到中心的五千料宝船,长达十八丈的宝船让人望而生畏。

它们在海上犹如一堵堵墙,根本无法攀上。

面对他们,乘坐沙船的一百幕府军就好像湖泽落叶上的蝼蚁。

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无法想象,如果大明的意图是派遣军队来进攻日本,那他们应该如何防御。

当然,这样的武力展示,也让他们相信大明是真心来谈市舶贸易的,不然以这支舰队的实力,恐怕九州岛已经毫无防备的沦陷了。

“到了,请二位带领护卫登上船梯,注意脚下。”

当黄维开口,被震慑住的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才反应过来。

原来沙船已经停下,而旁边一艘高达二三丈的战船也放下了木质的船梯。

船梯有扶手,十分沉重,但造船的船工们却巧妙的用机关将它收纳在甲板一侧,随时可以使用。

扶着扶手,感受着战船那轻微的摇晃,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心里满是震撼。

跟着黄维,他们走上了甲板,并见到了数百名身高五尺余,身披铁札甲的明军。

更致命的是,他们居然还在船上见到了战马,那战马高大,起码比他们的战马高出二尺。

他们无法相信,这样的骑兵在平原上,将会带给步兵怎样的冲击力。

身为贵族,他们还能镇定,可后续登陆甲板的上百名武士就被吓得动弹不得了。

倍觉丢脸的二人只能硬着头皮跟随黄维走向前方,并见到了五名坐在椅子上的官员。

为首的一人皮肤蜡黄无须,深目高鼻的样貌引人注目,但同时更引人瞩目的是他身上那绣有精美刺绣的衣服。

在这人左右各自坐着两名穿着同样华贵的人,整个甲板上除了足利满诠他们以外,根本没有低于五尺的人,这才是让他们最为震撼的。

“赐座!”

郑和开口,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也在黄维的安抚下入座。

他们两人虽然坐下了,可由于明军椅子都是按照正常身高打造的,因此他们根本不敢往里坐,只能屁股贴着椅子,远看就好像蹲着高马步一般好笑。

《明太宗实录》:“日本准三后源道义上书上明皇帝陛下。”

“日本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于上邦。道义幸秉国钧,海内无虞。今闻上邦开市舶于日本国,道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市舶隐歧、佐渡之事,道义感激非凡,然日本国小民寡,财力不足,特此上书上邦,奏请市舶商税过半赐予道义,以此使国民安泰,海内无忧,道义顿首再顿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