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靖难攻略 > 第284章 谋划安南

靖难攻略 第284章 谋划安南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9 19:25:59 来源:蚂蚁文学

“铛…铛…铛……”

九月,当清晨的晨钟作响,朱高煦却已经在郭琰和宫女们的服侍下穿好了常服。

感受着眼皮的酸涩,他不免开口道:“有时候倒是觉得能睡一个懒觉十分不容易。”

“那是因为殿下每日处理公务太晚了。”郭琰为朱高煦整理好边角,抬头笑着看着他。

“我也无奈。”朱高煦叹了一口气:“我与父亲,始终还是没有爷爷那份精力,而且需要管的事情太多,比爷爷那个时候的国政繁杂太多。”

“国防大学的事情,你上点心,偶尔回家催催岳祖父,让他把事情早早办下来。”

朱高煦交代郭琰,现在的郭琰就是朱高煦与淮西武勋沟通的桥梁。

好在郭琰也做的不错,至少在她到了的这两个月时间里,东宫与燕府的关系变好了不少。

“明日吧,今日我已经请了舅母和几位国公夫人,若是有枕边风吹着,下面的人倒也不至于那么大怨气。”

郭琰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朱高煦在外处理国政,她就要沟通好勋贵们的后府,不至于让矛盾激化。

“辛苦了。”搂住郭琰捏了捏她肩膀,朱高煦便笑着走出了春和殿。

瞧着他离去,旁边伺候了他多年的婢女,眼下的春和殿女官也不由开口道:“殿下比起以前,好像更自信了。”

“这不是件好事……”郭琰眼里有几分担忧,她只觉得朱高煦现在有些过于自信和自大了。

曾经的他居安思危,每日吾日三省吾身,可现在……

“稍许把傅让都督的夫人也请来吧。”

郭琰交代了女官一句,便不再看朱高煦背影。

同时,朱高煦也三点一线的参加了早朝,随后跟随朱棣返回了武英殿内。

父子二人坐下后,朱棣便看着朱高煦,不知道该说他什么。

不多时,一份奏疏送到了他的面前,那是经过朱高煦处理的六军都督府奏疏,其中内容是关于山东卫所裁撤的事情。

朱棣瞥了一眼奏疏内容,然后才开口道:“山东的卫所裁撤倒是容易,可这让其它各都司如何看待?”

“只要给予足够的屯田,基层军户不闹起来就足够。”朱高煦自信开口,可在朱棣看来,却有些自信过头了。

“基层军户想要获取消息,还是得通过地方武官获取,这些武官常年在当地带兵打仗,早就有了自己的人。”

“你派一支兵马过去,就想要把他们解决,未免有些太过自信了。”

相比较郭琰,朱棣就直接多了,毕竟他和朱高煦说过,他们两父子最好不要藏着掖着。

至于朱高煦的自信,朱棣也能理解。

谁还没有过这种时候,当年他突袭乃儿不花时,年纪比朱高煦现在还要大些,恨不得把下巴抬到天上去。

好在有徐氏的开解,他才渐渐恢复了平静。

现在看来,朱高煦虽然做事情老成,但心性终归不行。

朱棣谆谆劝导,可在朱高煦听来,却一时间摸不住朱棣是想要敲打自己,还是自己真的自信。

“为君者不要太高傲。”朱棣又开口劝导一句,这会儿朱高煦却是听清了,朱棣是真的觉得他有些自信了。

“自己自信吗?”朱高煦一时间都不自觉自我质疑了起来。

或者说,他将自信换成了自傲也是一样。

“今日你就暂时不要处理朝政了,闲着没事去拜访拜访以前的故人吧。”

朱棣开口劝解朱高煦,并不忘提起一件正事:“俺想给伱四舅和傅让拔擢爵位,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你刚好去找傅让说说这件事,也算安抚他。”

“是……”朱高煦还沉浸在朱棣说自己自信过头的事情上,起身作揖回礼后,便走出武英殿,乘坐车舆往宫外走去。

坐在车舆上,朱高煦许久没有开口,直到快要驶出宫城,他才对驾车的亦失哈询问道:“亦失哈,你觉得我有什么变化吗?”

他的询问突如其来,亦失哈听后却沉吟片刻,没有着急回答。

直到车舆停下,朱高煦即将换乘马车的时候,借着搀扶的机会,亦失哈才开口道:

“殿下,确实不如以前待人温和了,多了几分凌厉。”

“……”见亦失哈都这么说,朱高煦这才皱眉回想起自己抵达京城这几个月的所作所为。

确实,自朱允炆死后,他那种居安思危的心思就淡了许多。

靖难之役的成功,给了他充足的自信,而太子之位,以及朱高炽的退走云南也让他没了后顾之忧。

因为他抓住了朱棣不会杀亲儿子的缺点,所以他开始有恃无恐。

只是如朱棣所说一样,自己兴许真的有些自信了。

“去鸡鸣寺吧。”

朱高煦改了去向,亦失哈听后也没有询问,而是驾车送着他前往了鸡鸣寺。

马车走在京城之中,尤其是在离开宫城范围后,可见的是百姓们的生活情况。

他们与靖难之役前的生活情况一样,没有提高,也没有下降,但对于朱高煦来说,这样的没变化就是最响亮的耳光。

他不是自认为自己执政就会做出比朱元璋和朱允炆强得多的政绩,让百姓安居乐业吗?

可就在他眼皮底下的京城百姓都没有什么生活变化,他还指望更远的地方吗?

现在的他,与被困在宫城的朱棣有什么区别,目光无非都是被局限在京城内罢了。

远离京城的事情,他真的能分辨清楚,看得到吗?

“召胡纶来鸡鸣寺。”

朱高煦深吸一口气,吩咐的同时,也在车舆和骑兵的护卫下抵达了鸡鸣寺。

这里是朱棣刚到京城落脚的地方,而现在他是一个人的居所。

抬腿走上鸡鸣寺,在寺庙之中小沙弥的引导下,朱高煦成功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

他背对自己坐在蒲团上,手里盘算佛珠,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诵读经文。

走到他面前,朱高煦盘腿坐在蒲团上。

那动静响起,引得姚广孝缓缓睁开了眼睛。

见到来人是朱高煦,他诧异片刻就恢复了平静。

“殿下有事情要找贫僧吗?”

姚广孝平淡开口,朱高煦闻言也颔首,而后才缓缓开口道:“我年少成名,如今得了太子位,却是有些忘乎所以了。”

“这并不出奇。”姚广孝明白了朱高煦来鸡鸣寺的原因,因此开导道:

“当年秦王李世民初登大宝,何尝不是忘乎所以?”

“只是一场渭水之盟,让他明了了一切,但即便到了晚年,依旧开始骄傲自满。”

姚广孝说着,亦失哈也搬来了矮几放在两人中间,摆上了茶具,为二人泡茶。

“少师拿我与唐太宗相比,却是高看我了。”

朱高煦确实骄傲自满,但如果搬出李世民、朱元璋、朱棣这群人,他自认为还是能力不足的。

他比这群人多的,只有从后世带来的历史教训和经验罢了。

“贫僧想说的是,古往今来,许多帝王都善于伪装,不同的是有人一装到底,而有的人年纪大了便压制不住贪念。”

“他们有的追求长生,还有的追求肉欲……”

“相比较之下,殿下的骄傲自满算什么?”

“您真正应该警惕的,是这些东西才对……”

姚广孝的想法很阴暗,他觉得所有帝王都在伪装,只是有的装到底,有的没成功。

“我不求长生,至于肉欲,即便贪求,也不会影响天下。”

朱高煦对自己还是有自信的,长生这玩意他根本不信,他顶多就是贪求些美色,但绝不会为了女人去做得罪天下的事情。

必要时刻,他连郭琰都能放弃,更不要说其它女人。

“若是如此,那才是最恐怖之事。”

姚广孝淡然开口,朱高煦略皱眉头:“不为长生与女**及天下,有何恐怖?”

“不求长生与美色,那便会追求权力与功绩。”姚广孝缓缓开口,引出了他对朱高煦的看法。

这话说出,便是连在斟茶的亦失哈都顿了顿手上动作。

这动作很小,却被朱高煦察觉。

诚然,他现在的步子确实有些大了,疏通黄河、运河,还要下西洋,裁撤卫所、移民百万、纠察税务……

这些事情,单一挑出一件,都能让平庸的君王忙碌数年,而他却在坐上太子位后不到四个月就将这些事情全部安排上了。

他的这举动,不正是好大喜功的表现吗?

“少师觉得这些事情不该做?”

朱高煦端起茶杯,沉吟后抿了一口。

“其实殿下心里自有一把秤,这些事情到底该不该做,到底该如何做,何时做,您比贫僧更为清楚。”

姚广孝毕竟与朱高煦二次见面,不可能交心的说出一切,他只能引导。

“殿下现在的局面,可不算太好……”

姚广孝望着低垂眼帘沉吟思考的朱高煦,缓缓开口道:

“疏通黄河是好事,但下西洋和移民百万、纠察税务这些都得罪了人,裁撤卫所、缩减兵员更不用多说。”

“您入京城以来,除了拉拢淮西武勋外,其余时刻一直在树敌,而眼下的敌人已经足够多了。”

“两个月前,陛下为您缓和了江东六府官员的关系,可眼下看来,您又得罪了其他人。”

说到此处,姚广孝也不再继续说下去了,因为他知道如果说到这里,朱高煦还不清楚自己犯了什么错的话,那他们就没有必要继续说下去了。

“我应该先停下哪一件事?”

朱高煦很清楚自己应该停下一些事情,但他在做的这些事情都很重要,如果现在停下,那日后就难办了。

“事情有轻重缓急,有的事情连高皇帝都没能做成,殿下羽翼未丰,何必着急?”

姚广孝的话脱口而出,朱高煦便明白了他在说什么。

直隶的纠察税务,确实查出了不少东西和人,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朱棣确实帮朱高煦和江东六府官员缓和了关系,但这不代表江东六府官员就不记仇了。

朱高煦自以为他以钞抵税七百万贯能赢得江南人心,殊不知这群人根本不领情,斗恩升仇就是他们的写照。

“我知道了,还有吗?”

他颔首应下,目光放在姚广孝脸上,却见姚广孝轻摇头:“其它的,便是贫僧说了,殿下也不会停下的。”

“殿下只需要记得,您还年轻,可以慢慢来,凡事欲速则不达。”

“受教了。”听到姚广孝这么说,朱高煦就知道他想说下西洋的事情,可朱高煦停什么都不可能停下西洋的事情,所以姚广孝才会说他即便说了,自己也不会停下。

缓缓起身,朱高煦朝着姚广孝作揖行礼,随后才走出鸡鸣寺。

在寺外马车旁,被召来的胡纶已经等待许久,见到朱高煦出现,他立马就迎了上去。

“殿下,山东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

“上车说。”

朱高煦打断了胡纶的话,拉着他坐上了马车,并对亦失哈开口道:“去傅府。”

“是……”亦失哈应下,开始令人驾车。

不多时,待马车动了起来,朱高煦才将目光放到了胡纶身上。

胡纶见状便作揖道:“以我们的人目测各地情况来说,孔府及其亲眷拥田数百万亩。”

孔府,这个当初就让朱高煦不待见的“政治正确”,眼下成为了山东清丈田亩的最大阻碍。

洪武元年,朱元璋赐给孔府祭田两千顷,收入用于祭祀孔子、四氏学教官俸禄等。

另外,朝廷还在前代基础上,增加孔府学田,即孔氏家学所属的土地。

孔府祭田和学田都不向朝廷纳税,孔氏子孙也免除徭役,只有私田需要按规定纳税。

但实际上,即使私田,朝廷也经常给予蠲免,只纳很少的税粮。

除此之外,孔府还有一项税收特权,就是孔子各庙书院和祭田田庄设立的集市,孔府有权征税。

孔府的势力,不仅停留在山东,也在河南、直隶、北平等地拥有大量的田地。

明代的田亩丈量是一笔糊涂账,所以纸面上孔府拥田百万亩,可实际上拥有的数量要比纸面数量更多。

如果能抓住罪证,一举扳倒孔府和其亲近的其它乡绅富户,那山东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改善。

原本朱高煦是准备用建文佞臣来扳倒南北孔府的,可他仔细找了找,不管是北孔官员还是南孔官员,他们的罪名都不足以牵扯到整个孔府。

所以从两个月前,他就让胡纶去踩点,对孔府的情况做调查。

“有致命的地方吗?”

“没有……”

朱高煦询问,胡纶却尴尬摇头。

“这不怪你,是高皇帝和建庶人给孔府赐田太多了。”

“不过你也不用泄气,只要停止赐田,他们再想兼并土地,始终会露出马脚的。”

朱高煦安抚胡纶,同时对他开口道:“你的西厂,现在有多少人了?”

“算上臣自己,一共有三千六百七十二人。”胡纶不假思索的回答,朱高煦听后则是想到了刚才姚广孝的话。

“孔府那边你留些人查就行,其它人调转方向,主要给我查沿海走私的事情,看看有多少人牵扯到了走私上。”

姚广孝说下西洋是需要停的事情,可朱高煦不可能停。

既然如此,他就得掌握下西洋为什么需要停的原因。

走私这种事情,不管南北都有情况。

北边走私盐铁,南边走私各类物资,单说红糖一项,每年往来日本所获利益便可达到十万贯,其余绸缎、铁料就更不用多说。

日本锻造刀剑所用最好的铁料,就是产自明朝齐鲁、闽粤等地的铁料。

这些货品的走私利润很大,足够撑起一个利益链。

趁这个机会,可以抓住一群人的把柄。

“我稍许让亦失哈调二十万贯给你,你自己调用,但我要的东西,你想办法送来。”

“殿下放心!”

眼见朱高煦这么说,胡纶也作揖应下。

不过在他应下后,朱高煦还是提醒一句道:“你查这些事情,肯定会有人阻碍行贿,只要你守得住本心,该给你的我都会给你。”

“臣惶恐,臣今日一切都为殿下所给予,断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放弃大好前程!”

朱高煦的话,让胡纶连忙作揖表示忠心,他很清楚,朱高煦收拾不了天下所有官员,但朱高煦可以收拾他,而这就足够了。

何况,朱高煦如今不过二十有一,身强力壮。

别说熬走那群文臣,便是熬走他胡纶都不是问题,他何必要贪恋那些蝇头小利。

“你清楚就行。”

朱高煦淡淡一句,同时马车也抵达了傅府门口。

走下马车,朱高煦看了一眼当初悬挂“颖国公府”牌匾的地方,此时哪里悬挂着“傅左都督府”。

“臣傅让,恭迎殿下大驾光临,殿下千岁……”

傅让早早就带着妻女等待朱高煦到来,他的妻子是他在广西征战时迎娶的思恩府土司之女,并且已经为他诞下一女,如今还在襁褓之中,不足岁许。

“进去吧,我有些事情要与你说。”

朱高煦示意傅让跟上,并带路走进了傅府之中。

来到这里,让朱高煦想到了以前,想到了傅友德。

伴随着他坐在正厅主位的时候,他还没有从回忆中走出,直到傅让坐下,并让人准备饭菜,他才回过神来看向了傅让。

“我说过,颖国公的位置给你留着。”

“我现在,哪里还有资格……”

朱高煦开口,可傅让却苦笑,他并不认为靖难之役结束后寸功未立的自己能得到一个公爵的爵位。

面对他的苦笑,朱高煦却突然询问道:“你在广西改土归流,难道就没发现广西西南与云南东南土司对朝廷阳奉阴违吗?”

“自然。”提起正事,傅让也恢复了平常的神态,眉头紧皱道:“这些土司,全因有安南的胡主撑腰,常年对朝廷不敬。”

傅让说出了西南沿安南土司不安定的主要原因,这听上去有些天方夜谭,可却是自唐末到如今一直存在的事情。

安南长期操控土司对朝廷不敬,甚至连广西布政使司有时候也要考虑与安南的关系。

当初宁远土司刀拜烂、广南土司侬贞佑的叛乱,就是因为有安南撑腰才会闹得那么久。

对于安南,朱高煦心里一直怀着收复的想法,毕竟掌握了安南,就掌握了进入南洋的桥头堡。

从安南南边清远出发,就能直接抵达万里石塘,前往吕宋和勃泥,甚至可以沿海前往暹罗和南边的巨港。

这样一个不安分却有很大价值的恶邻,在朱高煦看来,本就该诛灭。

他之所以要先下东洋,再下西洋,原因就是得先从东洋获取长远利益,然后趁机诛灭安南,打造下南洋的桥头堡。

来找傅让,就是想给傅让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不止是他,还有王瑄、杨展、张纯等人也是如此。

“您想对安南动手?”

傅让不傻,当他被朱高煦引导说出安南的时候,他就知道了朱高煦的想法。

“下西洋,必须得拿下安南。”朱高煦开口道:“打安南这件事,我准备让你来。”

“南边气候和北边不一样,神机营和女真八卫受不了的。”傅让已经到京一个半月,自然知道了神机营和女真八卫的厉害。

可问题在于,神机营和女真八卫根本没去过广西,广西的气候他们肯定适应不了。

“所以我准备调一批火器给你,由你携带前往广西练兵。”

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答,同时询问傅让:“你要多少兵马能保证收复安南并坐稳当地?”

他询问后,傅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思考片刻后才给出答案。

“如果有足够的野战炮和攻城炮,并且还能有海军配合的话,地上最少需要五万人,并且还要有十万民夫和足够的马船来运送粮草。”

“这些我都能给你!”朱高煦颔首道:“下东洋需要一年时间,所以对安南动手时间我预估在永乐二年冬季。”

“具体怎么出兵,走哪条路线,以何种口号出兵,你自己在这两年时间想好。”

看着朱高煦的目光,傅让知道这是他让自己一家复爵的最佳机会,而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缓缓起身,不卑不亢的对朱高煦作揖唱礼:

“臣,定不辱使命!”

《明太宗实录》:“九月丙子,都督傅让上疏安南挑拨土官,乱我国政,上遣礼部斥安南。”

《明太宗实录》:“九月丙子,上与太子曰:“勿骄”,太子遂自省,上闻之甚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