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靖难攻略 > 第264章 午夜惊魂

靖难攻略 第264章 午夜惊魂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9 19:25:59 来源:蚂蚁文学

“哔—哔——”

翌日,在朱允炆时刻关注渤海军动向的时候,在槐楼镇休息的渤海军也在急促的哨声中起床。

由于身处敌境,全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穿上胸甲和裙甲,其余甲胄则是等遭遇突发情况时再穿戴。

借着残留的粮食,渤海军算舒服吃了一锅热饭。

出发前各队伍打下白条在屋舍桌上,每屋借住费用五文,以白条盖印。

印章为木质,各有纹理,每百户有一枚,纹理各不同,内容则是打白条的百户是哪支队伍,算是基础防伪。

当大军开拔,不久后他们就再度遭遇了桥梁被破坏的事情,不过好在有朱高煦的安排,等大军抵达被破坏的桥梁时,桥梁已经修好,大军顺利渡河。

今日他们的目标是南边的高邮,当年张士诚就凭着这座城挡住了百万元军。

当然,说是百万,但朱高煦估计数量应该在三四十万左右。

此战过后,张士诚也十分重视高邮的防务,因此高邮城防可以说十分森严。

向高邮而去的这一路上,他们经过了张家港和清水潭,不出意外,这些城镇的百姓都因为受到了朝廷的宣传而觉得渤海军残暴,尽数逃难去了。

这么一来,倒是方便渤海军打白条,吃白食。

历经一日的奔波,赶在黄昏时分朱高煦他们总算抵达高邮城外。

“这高邮城不大,但是城防却做的不错,看样子当年张士诚没少修补它。”

高邮城北,眺望南边的高邮城,朱高煦调侃一声,随后对众人吩咐:“就在我们后边的王家巷休整,明日继续南下,在昭伯镇扎营。”

“是!”陈昶等人作揖应下,而后开始安排大军休整。

他们的举动被高邮城守军看在眼里,连忙驾驶舟船走水门,将消息送往了南边。

与此同时,分兵而下的孟章、杨展二部也在各自进军。

孟章带骑兵,一路走小路南下,所经过的乡镇尽量被他所避开,反正如今淮东之地百姓人人自危,卫所守军根本不敢出城,这倒是给了他们清理痕迹的时间和机会。

倒是相比较他们,杨展所率领的渤海海军才让人踪迹难寻。

他们在云梯关收集了打出的铁炮弹,又将云梯关守军的兵器、铁料尽数熔炼为铁炮弹后便运着粗糙的铁炮弹开始南下。

船上,水手们在打磨铁炮弹,将炮弹表面坑洼不平的地方磨平。

由于船上带着炮弹的模具,所以制作铁炮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铁模铸炮虽然有许多弊端,但用来铸造炮弹却问题不大。

铁炮弹这玩意,哪怕在陆地上使用,也不敢保证能全部回收,更别提海上了。

因此,只要铁炮弹不会损伤炮膛,那就可以用作海上的水战。

对于渤海水兵的众人来说,他们的虽然谈笑风生,可眉宇间却始终充斥着一丝忧愁。

他们都知道,南军水师盘踞在了长江口,并且想要逆流而上强攻长江口的难度,远比在海上作战要强得多。

如果没有当地百姓的帮助,逆流而上的战船速度不一定会比人在岸上走来快。

一时间,所有人都心情凝重,可在船室之中,杨展却低着头书写这一路海战的经历。

从南北城隍岛到登州,再到云梯关、再到眼下……

在他的笔下,渤海海军的优缺点被细数了一遍,不过总的来说,优点是大于缺点的。

对于杨展来说,渤海海军的缺点就是实战经验还是太少,这点和平倭水师比不了。

如果把渤海的战船给平倭水师的水兵,那平倭水师只需要五十艘三千料战船,就可以清剿藏匿去南洋的倭寇。

“笃笃——”

“进来。”

敲门声响起,杨展头也不抬的开口。

呼吸间,门从外向内打开,走进的却是胡纶的身影。

杨展见来人是他,直接从桌上一旁拿出了一封书信。

“这是我的亲笔信,只要你们见到我父亲,那这次的事情起码能有八成把握。”

“还有两成呢?”胡纶接过信,紧跟着询问一句。

“还有两成就是看我父亲能不能控制住陈瑄了。”

杨展说罢,再度低下了头,而胡纶闻言也点头转身离去。

不多时,渤海海军之中放下了一艘百料沙船,乘坐这艘沙船,胡纶向着西边的浅滩前进。

待他抵达,他便拿出了自己早早准备的扬州府锦衣卫令牌,从就近的衙门征募了一匹挽马。

乘骑这匹挽马一路向南,最终在黄昏时分抵达海门。

如今的海门已经被南军水师接管,利用扬州府锦衣卫的令牌,胡纶成功被渡船送往了崇明所。

此时的崇明岛还没有后世那么宽大,而是由一个主岛和数十个沙州组成的水师营地。

那些沙州之上,基本都设置了一到两处炮台,比胡纶掌握的数量还要多,显然南军水师并没有偷懒,而是在这段时间不断增加长江沙州的炮台。

不出意外的话,从此地到京城的长江水道上,还有无数这样的炮台。

饶是渤海海军船坚炮利,可在这群炮台面前,被逆流而上所限制船速的渤海海军就和活靶子没区别。

如果南军水师还在镇江、常州境内设置铁索横江,那想要渡过长江简直难如登天。

虽说铁索横江从东汉到如今出现多次,无一不是遭遇瓦解,可那是上游对下游的瓦解,而不是下游对上游的瓦解。

况且有晋灭吴、隋灭陈的两场典型例子,铁索横江的战术也开始渐进,逐渐从单一的水战变成水陆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

胡纶好歹也在渤海军服役多年,心里自然清楚如果南军水师拒绝向渤海靠拢,那渤海会遭遇多大麻烦。

眼下的渤海耗不起,每多停留一日,对于他们来说都多危险一分。

正因如此,胡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看渡船接近崇明岛,他整理了心情之后,跟随渡船登陆崇明所渡口。

在此处,数十上百艘大小不等的战船横亘江口,并且还有诸多被征集而来的沙船、乌稍船。

这些船,胡纶不用多想也知道是收集而来准备火攻的火船。

火船如果趁夜色顺流而下,那试图逆流而上的渤海海军会遭遇什么,胡纶都不用猜想,脑中就浮现出了一名名水兵点燃火折子,丢下火把后就跳入水中的画面。

这一艘艘火船所装载的火油和火药,足够炸沉渤海的战船。

“请……”

当水兵声音响起,胡纶也在短暂检查过后登上了崇明岛的崇明所。

之后的他被一名千户官接待前往了崇明千户所城,并在这里看到了数以千计的水兵。

千户所内已经没有百姓,有的只有正在备战的水兵们。

胡纶被引进千户所衙门内,并在此处见到了一名和杨展有几分相似的中年武官。

“本官便是平倭总兵官杨俅,敢问北边有何消息传来?”

杨俅还不知道胡纶的身份,因此表情十分凝重,似乎在担心北边打到江边一样。

胡纶看了看左右,杨俅见状也起身道:“你们不用跟来。”

“末将领命!”诸将应下,胡纶也跟上了杨俅的脚步,不多时二人来到了后院的书房。

在进入书房前,胡纶用目光检查了所有地方。

身为锦衣卫,他自然知道锦衣卫如果要听墙根会躲在什么地方。

确定没有锦衣卫后,他这才在进入书房后递出书信:“这是北边的消息,杨千户特意交代过,请将军看完后便焚毁。”

扬州府千户官也姓杨,因此胡纶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妥。

杨俅接过了信件,打开一看便瞳孔紧缩,但很快恢复平静。

他面色凝重的看完信中内容,其中杨展提及了他们出现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什么时候会进入长江口。

时间是四月初三子时,也就是明夜子时,地点则是崇明沙州南边的江南水道。

显然,杨展准备直接渡过海口,抵达南边的松江府,然后再走松江府水道北上。

杨展需要杨俅帮忙的地方不多,第一点是交给胡纶一份调令,第二是加大对崇明以北的江口防务,尤其是廖角咀。

初四卯时,杨展会调五十六艘二千料以上的战船出现在这里与南军水师交战,以此来掩护南边五十七艘一千五百料的战船暗渡长江南口。

因此,除了手中调令,杨展还需要杨俅将驻扎在长江南口的战船调往廖角咀参战,给他们机会前往京城。

“我大概明白了……”

杨俅皱着眉头看完这份信,然后当着胡纶的面,将信件焚毁。

他的声音拔高了几分:“如果贼军水师南下,我会率兵将他们挡在北口,不过北口是陈都督负责,我要将此消息告诉他才行。”

杨俅担心隔墙有耳,因此开口阐述了北口和南口的防务问题。

显然,陈瑄始终对杨俅留一手,他将战力最强的平倭水师调往了长江南口,兴许是觉得上次的海战有些奇怪,因此生出了戒备。

不过这么一来,倒是方便了杨展暗渡长江南口。

杨俅手写一份调令,冠冕堂皇的开口道:“北边若是还有消息,你持着这份手书,可以随意渡过长江两岸。”

“多谢杨总兵官,末将的消息已经送达,告退。”

胡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在作揖过后转身离去。

在他离去后,杨俅也手书一份,差人送往了驻扎在江南常州三浦口的陈瑄。

二者距离虽然有六十余里,但有江南的纤夫帮忙,速度快些的沙船完全可以在四个时辰内将消息送达。

不出意外,消息送抵之后,陈瑄立马率领长江水师从三浦口出发,在次日卯时抵达了崇明所。

下船之后,他这才看到渡口之中的数百艘沙船已经装好了火药桶和火油罐。

这些沙船加上他带来的三百多艘沙船,足有上千艘之多。

凭借这些火船,他有自信在自己的主场找回场子。

长江可不比大海和淮河,渤海战船入淮河容易,不代表入长江容易。

“陈都督!”

杨俅隔着老远便带人走来渡口,边走边作揖的同时还叫嚷起来。

陈瑄闻言也转过头去,见到杨俅的同时向身后看去。

在他身后,站着一名三旬左右的正六品官员。

陈瑄见杨俅走来,连忙介绍道:“林御史,这位就是平倭水师总兵官杨俅,这次的消息也是他截获而来。”

“原来如此,久闻杨总兵官平倭之名,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下官在京监察御史林嘉猷,在此见过林总兵官……”

伴随着陈瑄开口,担任在京监察御史,被朱允炆派来检查二人忠心的林嘉猷便轻点头,与杨俅招呼了起来。

监察御史隶属都察院,官职正七品,比起陈瑄的正二品和杨俅的正三品来说,可谓低微到极点。

不过背靠都察院,还有皇帝撑腰,林嘉猷派头十足,并没有要和杨俅作揖的意思。

见此情况,杨俅略皱眉头,他并未听说监察御史还有在京一说。

只是稍微想想后,他便明白了这所谓的在京监察御史是个什么东西。

说好听些就是来犒劳他们的,说不好听些就是来监督他们的。

对此,杨俅倒是没有什么畏惧,反而十分不满。

一个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也敢在自己这个正三品面前摆派头,真当自己是泥捏的?

杨俅想要发作,可陈瑄却熟悉他,上前与他作揖的同时,不免小声提醒。

“这位是朝中方博士的弟子,小心些……”

“方博士?”杨俅迷糊片刻,但很快想到了担任文学博士的方孝孺。

因为朱允炆在这群人的建议下开启举荐的模式,因此方孝孺等人不停举荐自己的弟子入进入官场。

想想这群连进士都考不上的儒生,只是因为一个举荐就大批进入官场。

一开始他们还算收敛,只是进入史馆任编修。

但到了今年,他们就开始插手实权了,不断对都察院、地方三司等衙门插手。

这个林嘉猷,想来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难怪瞧不上自己这群武夫。

“林御史谬赞了,不知御史前来所为何事?可是朝廷有旨意下发?”

杨俅作揖回礼,可林嘉猷见状却只是颔首:“朝廷派下官来,本来是想犒赏三军,但不曾想杨总兵既然收到了贼军水师南下的消息,因此跟着陈都督前来视察。”

“敢问杨总兵,那贼军水师何时能到此处?”

林嘉猷虽为儒生,可对于眼前这些武夫却实在提不起尊敬的想法。

瞧着他的举动,杨俅也十分不满,心中都开始谋划日后如何找这厮报仇。

只是面上,杨俅还是毕恭毕敬:“按照扬州府内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应该在今日黄昏到明日清晨左右就能抵达廖角咀。”

“正因如此,我才书信告知陈都督。”

“多谢杨兄告知,不然我还在三浦口等着驰援扬州呢。”陈瑄作揖表示感谢,杨俅也接上话茬:

“我想调平倭水师前往廖角咀,由长江水师看护长江南口,陈都督伱看如何?”

杨俅直言开口,同时他也知道陈瑄对自己有一丝戒备,因此这次的毛遂自荐一定会被拒绝。

“这就不必了吧,若是贼军走南口怎么办?”

一道声音响起,但不是从陈瑄口中传出,而是从林嘉猷口中出现。

林嘉猷可是清楚记得杨俅父子受过朱高煦恩惠,虽然杨展已经战死广西,可谁知道杨俅会不会临阵投敌?

让他驻守南口,陈瑄驻守北口才是最好的办法。

“呵呵……”陈瑄见林嘉猷主动站出来,也尴尬笑了两声,然后对杨俅说道:

“林御史说得对,万一贼兵走南江口就不好了。”

“南江口,还得是交给杨兄,至于北江口和廖角咀便交给在下了。”

陈瑄附和起了林嘉猷的话,但是他们都心知肚明,渤海军既然南下,那大概率是出现在北边。

如果届时他们不出现,陈瑄他们也完全有时间前往南口参加防务。

“既然如此,那末将领命……”杨俅的表情一下子难看起来。

陈瑄见状连忙安抚:“若是北口战况激烈,兴许我还要调杨兄你来帮忙。”

“如此倒好。”杨俅一听说能参战,脸色也稍微好了些。

这样的神色变化被林嘉猷看在眼里,不免在心底嘲讽:“武夫就是武夫,连养气功夫都没有。”

只是嘲讽在心底,面上林嘉猷还是得安慰杨俅:“杨总兵的功绩在这里摆着,届时如果没有杨总兵,我们恐怕也难以御敌。”

“是极是极……”陈瑄跟着附和,杨俅闻言却作揖:“既然如此,那末将就调兵前往吴江口和宝山、高桥了。”

“杨总兵官慢走。”林嘉猷作揖,陈瑄也跟着附和。

不多时,他们便见整个崇明所走出了数千名兵卒,算上已经在南口驻守的兵卒,足有万人规模。

他们驾驶战船出港,分别前往了江南松江府的高桥、吴江口和宝山一带,不过更多的则是停在了江心中,看模样是准备随时驰援北口。

这样的做法,倒是表明了渤海海军一定会在北边出现,因此陈瑄也开始加强防务,调集战船前往廖角咀,同时令火船准备。

一旦廖角咀战败,那长江水师就会撤回崇明岛,接下来就是上千艘火船建功的时刻。

陈瑄在准备,林嘉猷则是寻了一处哨塔走上,望着滚滚长江,不免与身旁的吏目们说起了长江种种典故,长者味道浓厚,让人无语的同时,却还得硬着头皮听下去,即便林嘉猷说错也不能揭穿。

时间一点点过去,从清晨到正午、再到黄昏……

陈瑄带着长江水师在廖角咀等了又等,始终等不到渤海海军出现。

渐渐地,他们开始松懈起来,而天色也渐渐黑了下去。

林嘉猷眼看没有战事可见,便嘲讽了两声杨俅,转身去了陈瑄为他安排的屋舍休息。

与此同时,南江口却密布战船,而负责指挥他们的杨俅则是前往了高桥镇,单独包了一座酒楼,请弟兄们热闹的吃了顿饭。

在热闹声中,一艘艘与平倭水师战船相差不大的战船从南边驶来,巡哨的战船看见了对方的旌旗是平倭水师的标志,当即上前阻拦。

“你们是谁派来的,怎么打着我们的旌旗?”

平倭水师千户官杨会拦下这支船队,同时对甲板上嚷嚷起来。

他一早就看见了这些船只的跑口挡板,如果不是见到这群船只的甲板上没有火炮,他都准备直接动手了。

“我家船队是奉杨总兵官的调令前来送战船的,这是调令,请千户官上船检查。”

崔均站在甲板上,按照杨展交代他的话对杨会大喊,同时派人用夹杆递出了调令。

杨会诧异自家老爷什么时候买了船,不过还是接过调令看了一眼。

在确定确实是自家老爷的调令后,他也命人接船舷,走上了这坐船之上,在崔均的引路下往船舱走去。

漆黑的夜里,杨会只能凭借崔均手中火把看清前路。

待他走下船舱,眼前的一幕让他瞬间将手握到了刀柄上。

只见在船舱之中,数十门与南军不同的火炮摆放着,一旁还有许多火药和铁炮弹。

这群火炮他可太熟悉了,不就是渤海海军的火炮吗?

“杨会,别乱动……”

忽的,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杨会动作停滞,甚至连他身后的那十余名兵卒也停下了动作,纷纷张大了嘴巴。

那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使得他们身体都僵硬起来。

仿佛机械般,众人缓缓挪动目光,最后在漆黑的船舱之中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少…少…少…少……”

最先回头的兵卒磕磕巴巴的看着眼前人,随后回头的兵卒们也纷纷被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鬼啊!!”

对人胆子极大的杨会在此刻吓得屁滚尿流,脸上满是鼻涕。

他亲眼看见了杨展的出现,偏偏他还穿着一身鸳鸯战袄。

自家少爷死的时候,不就是穿着一身鸳鸯战袄吗?

“少爷啊,俺可没有对不起杨家啊!”

人高马大的杨会跪在了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要说对不住,也是老爷对不住您啊,您死了老爷都没哭,俺还为您哭了七天灵啊!”

“少爷,您可不能带俺走啊,俺二十八还没讨婆娘,俺走了俺家就绝后了,您可是吃俺娘奶长大的,您不能这样对俺娘啊……”

杨会的胆小让四周随他上船的兵卒都忘记了害怕,甚至连崔均都没想到,前面还凶神恶煞的杨会,会在看到杨展的一瞬间怂成这副德行。

“少爷啊……”

“别哭丧了,我还没死!”

杨会还在哭嚎,却见杨展脸黑走出来,一把将试图将他抓起,却发现这厮太重,抓不动。

“少爷您一路走好……”

“走个屁,老子诈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