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一品布衣徐牧姜采薇最新章节 >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少年青凤

并没有留在交州,而是一路马不停蹄的,立即赶往江南。

急去的马车上,黄道充沉默地坐着,眼睛看向车窗外,有着说不出的憧憬。这一生,他都是很谨慎的人。

在当时,甚至为了避开选择,而选择了假死。但现在,他已经没有了退路,黄家的一切,已经和整个西蜀,牢牢绑在了一起。

“爹,若是我们选错了呢。”

在黄道充的身边,一个少年郎忍不住开口。

“再不选,便没有机会咯。”黄道充笑了笑,“再说了,咱老黄家,一开始选的人又不是我。左右,这大势避不开,便闭着眼睛赌一把。”

“爹可不是闭着眼睛,爹想了很久。”

黄道充大笑起来,“之休啊,你记着了,等入了成都,你便先换个名儿,叫马休陈休都可,这事儿,我已经和徐蜀王通过气了。”

“爹,能叫陆休么。”

“别胡说,西蜀陆长令陆公,是千古无二的英雄。等入了成都的将官堂,记着小心一些,莫要让人探出了情报。”

“爹,我都明白。”

黄道充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颅。他年轻时风流倜傥,又因为开枝散叶的原因,这一生,足足生了九个子嗣。但若要说最成器的,莫过于是那一位了。

一念至此,黄道充的脸上,又涌出一股难言的悲伤。

此时,马车已经停下来,送儿子离去,黄道充继续往陵州前行。这一次,他要在江南陵州,接过那位西蜀小军师的空档,帮着镇守。

“恭迎青凤先生。”天色昏黄,等在官路边的东方敬,坐在木轮车上,认真地抬手作揖。

“小军师,有礼了。”黄道充下了马车,满脸都是欢喜。

“青凤先生一路风尘仆仆,晚辈早已备好接风宴,请随我来。”东方敬没有任何倨傲,态度谦逊无比。

“好说了。”

……

在成都王宫,夜色之下,烛火显得越发亮堂。

徐牧和小狗福,分坐两边。

“主公的意思,是要调走东方军师,让黄道充坐镇江南。”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不过,东方小军师很快便会回来。若换成其他的人,我是不放心的。”

在心底,徐牧一直都相信,凭着老黄的本事,比起天下五谋这些,也不会差的太多。南海五州的事情,更笃定了这一点。

试想一下,一个原本在局中的粮王五户家主,却能用一出假死,走到了这一步,可谓是天纵之才。

再看看现在粮王其他人的下场……

“恪州那边,调来了一个羊倌。我也说不到,黄家主能不能赢那位羊倌。”小狗福有些担心。

“稳住即可。”徐牧笑了笑,“其他的不好说,若是羊倌想从老黄那里,要讨得便宜,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主公,东方军师要做什么?”

徐牧沉默了下,“还是和先前一样,使北渝换将。但这一次,并不在恪州。恪州作为北渝重地,蒋蒙几乎是不会动了,我只能将目光,放在其他的地方。”

小狗福一下子明白,脸色隐隐激动。

“主公所想,大善!”

“并非我一人之力,是和小军师商量过的。刚好,老黄又愿意出来了。你也知,我西蜀势弱,再坐以待毙,只怕真要完蛋。”

“主公,我这几天都和虎哥儿在一起,每日多吃两顿,到时候便能多长身子。”

徐牧哭笑不得,“你莫急,我会等你。你要真变成傻虎那模样,只怕你家老师,要从坟山里爬出来,揪着你打。”

“我倒是希望如此,便能再见到老师了。”

这一句,不仅是徐牧沉默,连着说话的小狗福,都一时跟着无言。

贾周对于西蜀的意义,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定海之针。若无贾周,西蜀走不到今天。

“狗福,先回去休息。”

小狗福起了身,冲着徐牧认真长揖,才拿起卷宗,往宫外走了出去。

徐牧伸了个懒腰,犹豫了一会,才往王宫后院走去。

多走了几步,正看到两个一大一小的人影,蹲在树下吃着什么。待孙勋提着灯笼走近一照,徐牧瞬间想骂娘。

不知什么时候,司虎和徐桥两个,正蹲着啃烧鸡。吃了有四五只,鸡骨头扔了一地。

“虎叔叔快跑!”

听到徐桥的声音,司虎怔了怔,迅速跑着烧鸡往前狂奔。

“司虎,你他娘的都要生娃了,还跑来偷食!”徐牧追了一段,发现追不上,只得脱了鞋履扔去。

“父王,虎叔叔最近在府里,说鸾羽婶婶闻不得油气,才趁夜跑来找我的。”

“吃了几只?”

“一只,加两个腿。”

“跟你讲过,夜里不要偷食,小心生胖了。君子之风,当仪表堂堂——”

“婉婶婶,父王出宫了!”徐桥喊了一句,迅速往前跑开。

徐牧怔了怔,还没回过神,李大婉已经跑了过来,拽着他的手,便往屋里拉去。

孙勋也带着人急忙跑开。

“徐桥,爹的好大儿!”

……

成都外的七十里坟山,夜风骤吹。

一个少年人影,沉默地跪在一座庙祠前,连着磕了三个头。

“老师,学生又来看你了。”

在风中,只过了一会,少年垂头落泪。他的人生,原本是个农家子,最好的结果,是跟着自个的蜀王东家,做个打杂小厮,若是情况好一些,或许会成为后期营的一员小校尉。

但因为一个老人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一天夜暗无光,他的老师顾念家国大义,后背中箭,死在他的面前。

小狗福铺下席子,蜷着身子,睡在了庙祠边上。

夜风吹过。

便如他的老师坐在了身边,手里捧着书册,诲人不倦,一转头,冲他露出满脸的笑容。

“吾青凤,将有一日,循着老师的遗志继往开来,替西蜀,争下中原河山。此志昭昭,日月可为见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