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游戏 > 直播探店200元挑战古玩街 > 第241章 高晋阳的父亲东瀛的故事 求

&esp;&esp;第241章高晋阳的父亲,东瀛的故事(求追读)

&esp;&esp;“我想那位您的海外朋友,一定是东瀛人!”

&esp;&esp;见老泰山的眼神颇为惊讶,楚昂又补充道,“此物在国内并不多见,是一不错的收藏…”

&esp;&esp;不错的收藏--这是楚昂对东瀛茶具的很委婉的评价,因为这套茶具并不算珍贵,市场价也就3000块钱左右。

&esp;&esp;当然,老话说得好,千金难买心头好,土豪收藏家总归是少数,大多数人收藏也图就一开心。

&esp;&esp;只要自己开心,嘛钱不钱的!

&esp;&esp;这也是楚昂未向老泰山提价格的原因。

&esp;&esp;听到楚昂的话,老泰山点了点头,眼神流露出了几分悲色,“这盏茶具的确是一位东瀛朋友送给我的,他叫阿布,是位国际刑警,家里很有钱,他的父亲是关西纺织业巨头,不过阿布是一位非常正直的警察!”

&esp;&esp;“……”

&esp;&esp;瞧见老泰山一脸悲痛,楚昂便知这盏茶具背后一定还有点其他故事,八成还是个悲剧。

&esp;&esp;只是今天是开心的日子,不适合聊悲痛的话题,楚昂没有犹豫,连忙又把话题转移到了龙井茶上。

&esp;&esp;作为直播探店主播,楚昂口才还是非常厉害的,因此没多会儿,老泰山便被他逗得哈哈直乐。

&esp;&esp;“您爷俩聊什么呢…”柳韵走来,看到楚昂与自己父亲有说有笑,内心也算是松了口气,展颜轻道,“爸…吃饭了!”

&esp;&esp;“好…”老泰山站起身,拍了拍楚昂的肩膀,“吃饭!”

&esp;&esp;柳韵母亲摆好碗筷,几人正欲坐下,屋外忽然传来敲门声。

&esp;&esp;“谁啊…”柳韵嘟了嘟嘴,闷闷不乐的说道,“真讨厌!”

&esp;&esp;男朋友今天第一次来家,跟自己老爸聊着正开心呢,门外就有人敲门,可真够扫兴的!

&esp;&esp;心里虽这般想的,不过柳韵还是来到门前,打开了门,“你们…你们是…”

&esp;&esp;门外站着两人,

&esp;&esp;一老人,一中年男人。

&esp;&esp;老人一头白发苍苍,胡须已经全部花白,看上去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如鹰隼一般犀利。

&esp;&esp;中年男人倒还是个熟人,上午在荣宝斋清仓会的时候,柳韵还见过他,只是关于此人的名字,她想半天也没想记起来,于是转身喊了一声,“楚昂~”

&esp;&esp;“……”

&esp;&esp;楚昂侧身向门外看了一眼,顿时一愣,脱口而出,“高晋阳…你阴魂不散啊!”

&esp;&esp;高晋阳也没想到能在此地看到楚昂,小声在老人耳边低语了几句,“父亲…他是…”

&esp;&esp;“……”

&esp;&esp;老人深深的瞥了一眼楚昂,随后笑咪咪的走进了客厅中,“柳队长…别来无恙!”

&esp;&esp;这时,楚昂注意到自己老泰山在看到老人后,脸色顿时拉了下来,一脸阴沉,“高展融先生,请你离开,我家不欢迎你…”&esp;&esp;“柳队长,别这样说…咱们在东瀛有段日子不是相处很好的嘛…”老人满脸笑容,“还有…我其实更喜欢柳队长称呼我为高先生!”

&esp;&esp;说着,老人眼睛眯成一条缝,面无表情的瞥了一眼楚昂,随后又快速收回目光。

&esp;&esp;“柳队长…阿布警官的死与我无关!”老人笑的时候,显得和蔼和亲,“您应该对我有些误解,所以这次我亲自登门道歉,打听到您喜欢喝茶,高某带来了两件礼物,还望您收下!”

&esp;&esp;老人话音落下,身后的高晋阳拿出一提壶。

&esp;&esp;提壶高约20厘米,肩部两侧向上起虹桥式提梁,整器装饰青花折枝花,青花发色淡雅,釉面滋润。

&esp;&esp;“青花折枝花纹提梁壶!”楚昂一眼便认出了那件宝贝,惊讶的嘀咕了一句。

&esp;&esp;柳韵低声道,“很贵吗?”

&esp;&esp;楚昂同样低压着声音,“茶叶博物馆收藏一件同款宝贝,那件是明万历年间的,眼前这件…我瞧着像永乐年间的!”

&esp;&esp;柳韵虽不懂古董,可也知道博物馆收藏的宝贝,价格定然价格不菲,再说眼前这件宝贝又是永乐年间的,价值远远胜茶叶博物馆的同款。

&esp;&esp;“小子眼光不错…”老人似乎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赞赏的看了楚昂一眼。

&esp;&esp;楚昂挑眉,嘴唇微动,可老人却不给楚昂说话的机会,不由分说的把青花折枝花纹提梁壶放在客厅的桌子上,随后又给高晋阳使了一个眼色。

&esp;&esp;高晋阳马上拿出了第二件礼物,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很大的铜炉。

&esp;&esp;铜炉平口外侈,收颈,鼓腹圜收,足根部有如意头装饰,盖钮为一硕大的狮子造型,神秘生动,周身沿饰一周莲瓣纹,器形古拙周正,表面铜质精细,犹如婴儿的肌肤,上面还闪着一点点的金光,看上去给人一种浑厚古朴的气。

&esp;&esp;看到这铜炉,楚昂瞳孔一缩,“宣德炉!”

&esp;&esp;宣德炉,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esp;&esp;它有特殊意义,因为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esp;&esp;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朱瞻基甚至亲自督促下,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与工部侍郎吴,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esp;&esp;整个制作过程,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次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直到朱瞻基满意后方准开铸。

&esp;&esp;它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又由皇帝曾亲自督促,这放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esp;&esp;而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esp;&esp;只不过宣德年制造的宣德炉间一共只铸造出三千座香炉,此后再也没有出品。

&esp;&esp;宣德年间制造的宣德炉,如今难以寻踪,市场上流通的香炉虽也被称为“宣德炉”,事实上大多为后世仿品,不过即便是仿品也有很多天价之物。

&esp;&esp;就比如崇祯年间的“冲天耳金片三足宣德炉”与顺治年间制作的“大鬲宣德炉”分别在拍卖行拍出了1500万与660万的天价。

&esp;&esp;老人微微颔首,对楚昂的越发欣赏了起来,毫不吝啬的夸奖道,“楚嘉良的手艺总算传了下来!”

&esp;&esp;求收藏,求推荐,生活不易,扑街叹气,害!!!

&esp;&esp;

&esp;&esp;

&esp;&esp;(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