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游戏 > 直播探店200元挑战古玩街 > 第220章 士不可不弘毅(求追读)

&esp;&esp;第220章士不可不弘毅(求追读)

&esp;&esp;楚昂道,“看样子有人先我们一步来到了这里!”

&esp;&esp;老头俯下身子,摸了摸盗洞的泥痕,“看样子…这个盗洞距今也有七八十年了!”

&esp;&esp;楚昂一怔,七八十年,算算时间的话,好像是…民国时期。

&esp;&esp;盗洞中残留着一些破烂不堪的瓷器瓦砾,赵成晋走上前,小心翼翼的查看了一番,旋即惊呼道,“青花九龙纹大缸…”

&esp;&esp;楚昂走来,捞起地上的一块碎片打量了一番后,心惊不已。“还真是青花九龙纹大缸!”

&esp;&esp;青花九龙纹大缸,是明代大型御用青花瓷器中的经典之作,旧宫博物馆有一尊青花九龙纹大缸,原明朝永乐年间的宫廷御用瓷器。

&esp;&esp;缸体造型规整,做工精良,釉色肥厚莹润,通体龙纹,花纹繁而不乱,层次清晰,笔致生动严谨。

&esp;&esp;瓷身围绕着八条火云龙,腾空跃飞,搅江蹈海,一副华丽而热闹的皇家气势。

&esp;&esp;必物烧制极其不易,需工匠将缸坯入窑,需烧制十九天以上,期间对于火候的要求十分精细,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esp;&esp;同款的永乐青花九龙纹大缸,即便是在文物众多的旧宫博物馆也是镇馆之宝的存在。

&esp;&esp;望着地上的瓷器瓦砾,赵成晋一脸心痛,“这可都是文物啊,这些该千刀万剐的盗墓贼!”

&esp;&esp;老头:“……”

&esp;&esp;楚昂则比赵成晋冷静的许多,“把附近的破碎的陶俑、瓷器都收集起来,日后或许还有修复的可能!”

&esp;&esp;“对对对!”

&esp;&esp;楚昂的话瞬间令赵成晋想到了什么,拍了拍脑袋,“还有金缮修复工艺,这些宝贝还有重现世间的可能!”

&esp;&esp;说着,赵成晋开始整理盗洞周围的破碎瓷器瓦砾,蹑手蹑脚,唯恐再对文物造成第二次伤害。

&esp;&esp;瞧着赵成晋神情专注的模样,老头一言不发,拿起铁锹,主动清理起了盗洞。

&esp;&esp;见状,几位警察也加入了清理盗洞的工作中。

&esp;&esp;楚昂拿出手机,给单老汇报这里的情况,同时也让老院长尽快派专业人士,对古墓进行修复与保护。

&esp;&esp;柳韵走来,“这是谁的古墓?”

&esp;&esp;楚昂摇了摇头,“暂时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挖掘确认…”

&esp;&esp;虽不能确认墓主人的身份,不过能用旧宫博物馆同款宝贝青花九龙纹大缸陪葬,说明此地墓主人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esp;&esp;“我挖到了一块碑!”

&esp;&esp;而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嚎了一嗓子。

&esp;&esp;赵成晋走近一看,脸上浮出笑意,“是墓碑!”

&esp;&esp;楚昂蹲下身,抚去墓碑上的尘土。

&esp;&esp;“朱之瑜?”当看清墓碑上的字体时,赵成晋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esp;&esp;几位警察疑惑的对视了一眼,“朱之瑜是谁?”

&esp;&esp;一旁的泉子举着小手说道,“泉子知道!”

&esp;&esp;众人齐齐看向了泉子。

&esp;&esp;泉子笑了笑,道,“朱之瑜,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的学者,清兵入关南下后,为了匡复明室,驱逐清军,朱之瑜先生追随鲁王朱以海,郑成功、张煌言等人抗击清军…”&esp;&esp;“期间三赴安南、五渡东瀛,奔走于厦门、舟山之间,后复明无望,朱之瑜先生又不愿投降清朝,晚年一直生活在东瀛…”

&esp;&esp;“朱先生的学问和德行得到了东瀛朝野人士的礼遇和尊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聘请他到江户讲学…”

&esp;&esp;“根据东瀛的史书记载,先生开讲之时,不论是少年学者,还是斑斑白发的老者,大家或依靠着柱子静听,要么就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听道,所有东瀛人都把他的学术当成了圣经。”

&esp;&esp;“当时,德川光圀不敢对其直接称名称字,希望朱之瑜能够取一名号,作为称呼…”

&esp;&esp;“朱之瑜就以故乡“舜水”为号,意思是“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也表示自己从不忘故国故土…”

&esp;&esp;“舜水先生一称因此而来,当时许多著名学者也都慕名来求学,朱之瑜先生在多地都颇有名望。”

&esp;&esp;“寄寓东瀛二十多年,舜水先生仍着明朝衣冠,因追念故国,于明郑永历三十六年(1682年)在大阪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德川光圀等私谥“文恭先生”…”

&esp;&esp;“即便在现在,朱先生依旧很受东瀛人民的爱戴!”

&esp;&esp;“……”

&esp;&esp;赵成晋却道,“我记得朱之瑜先生埋葬东瀛常陆太田市的瑞龙山…”

&esp;&esp;泉子点了点头,“是的,瑞龙山是水户德川家族的家族墓葬,里面埋着从第1代藩主德川赖房…”

&esp;&esp;“1682年,朱先生在大阪去世,德川家族大家长把朱先生葬于瑞龙山上…”

&esp;&esp;“为了表示对朱先生的尊敬,德川家长又用明朝式样建了朱之瑜的坟墓,碑文题“明徵君子朱子墓”…”

&esp;&esp;听闻此话,不少有点蒙圈,打断道,“泉子小姐,容我冒昧的问一句,既然朱之瑜先生被葬在东瀛,那这个墓是…是…”

&esp;&esp;“是衣冠冢…”当看清墓碑上的内容后,楚昂郎声道,“此地是朱之瑜先生的衣冠冢…”

&esp;&esp;衣冠冢?

&esp;&esp;众人仍是有些不解。

&esp;&esp;楚昂道,“朱之瑜与那些只会讲空话的明末东林党不同,他是当时少有的经世之才,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东瀛二百年后的明治维新!”

&esp;&esp;“不过,朱之瑜虽然成为了东瀛的大师,但他内心最想做的事情是光复祖国,正如书中所说,欲求得一师与满虏战,朱之瑜的意志可谓坚定…”

&esp;&esp;“但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连整个王朝都不能阻止,何况是一个朱之瑜的意志,大明王朝终究只能存在朱先生的梦里…”

&esp;&esp;“他期盼的铁甲雄狮终究没有再现,或许只有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梦里面去光复大明江山,去拜见他心目中的崇祯皇帝!”

&esp;&esp;“过去很多学者总是调侃明末遗老,但谁又能知道他们的执着呢?”

&esp;&esp;楚昂唏嘘,“亲眼看着一个大时代的终结,亲眼看着一个新的王朝的崛起,这种信念的丧失,对于老学者无疑是天塌了!”

&esp;&esp;“古人曾言——士不可不弘毅!”

&esp;&esp;“大势倾轧在即,有人舍命挽天倾者!”

&esp;&esp;“有的人愿意在崖山自尽,有的人愿意东渡海外,这就是曾经古人的执着,而这也是读书人的另一面…”

&esp;&esp;“历史悠悠而过,沧海横流,这些人的英雄本色,永远不会被忘!”

&esp;&esp;求追读,兄弟们,别养书,呜呜呜

&esp;&esp;

&esp;&esp;

&esp;&esp;(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