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 > 终极学霸 > 第二百零九章 启封人

【μ((C∩Br(x))\E……】

【|u(y)u(z)|/d(y,z)……】

台上的李牧继续书写着下面的步骤,并没有去关心台下发生的事情。

不过,他也能够想象到台下听众们的惊讶。

对于解决任何数学问题来说,思路和方向都是最重要的,错误的方向只能带来无端的浪费。

而幸运的是他往往都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大概也算得上是数学直觉带来的作用。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过去,黑板上不断地被写满,然后又不断地被他擦掉。

循环往复了一遍又一遍。

因为现场的听众们手上都拿着他的论文原文,所以也就没必要拖来一大堆的黑板,将所有的过程都记录下来。

让他们自己记笔记就好了。

渐渐的,四十多分钟便过去了。

四十多分钟不长也不短,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也很难一直保持四十多分钟的专心致志。

不过,今天的这些听众,不普通的人可是有很多,至少坐在前面几排的那些数学家们,40多分钟下来,依然保持着绝对的认真。

而随着李牧的讲述不断进入到关键地步,他们也会时不时地眼前一亮,为李牧的某一个步骤而感到精彩。

直到一个小时过去——

“……让我们开始考虑一般极限空间 Mn j→ X的情况……”

“在6.28小节中,通过运用前两个小节的结果,我们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度量μ满足Ahlfors规律性……”

“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所有紧凑子集上的Nj是趋近于C^(1,α)的……”

“那么到这里……”

李牧在黑板上的计算忽然停了下来,转过身面向了现场的听众们。

他微微一笑,说道:“来到了这里,大家也许就应该猜到,我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他的话,让所有听众们立马提起了注意。

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那些没有听懂的人只能表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问题他们也想问。

而对于听懂的人,他们立马就翻开了手中的第一本论文,也就是《K-模下椭圆曲线的自洽性质》的倒数第10页。

“他要论证椭圆曲线和k理论之间的联系了……”

第1排的座位上,法尔廷斯低语道。

这是整个证明中最关键的步骤。

没有之一。

要论价值,在李牧的完整证明之中,也是这一步价值最为关键。

因为其搭建的是,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理论之间的桥梁。

李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旁的怀尔斯也没有说话,全神贯注的将注意力放在李牧的证明上。

他眼镜下的目光微微眯起。

这一个月以来,他也将李牧的证明过程给翻了个遍,可以说,对于其中的每一个过程,他都十分熟悉。

然而,在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他却始终十分的疑惑,李牧是如何思考的?

这些大数学家们,都安静什么无比,等待着李牧给出答案。

在李牧的下一句话没有说出来之前,整个会场都仿佛打开了静音模式。

终于,李牧开口了。

“请让我们在这里回想一下谷山-志村定理,以及它的证明过程。”

“若p是一个素数,而E是一个有理数域上的一个椭圆曲线,我们可以简化定义E的方程模p;除了有限个p值,会得到有np个元素的有限域Fp上的一个椭圆曲线。”

“在我的老师安德鲁·怀尔斯证明它的时候,曾经先考虑利用岩泽理论进行证明,但在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后,他又尝试了利用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却又在一类特殊欧拉系中遇到了问题。”

“直到最后,他想起了何不如将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尝试,于是一念之差,就使得我的老师完成了证明。”

“而现在,K-模理论已经使得K理论联系了模形式,而所有有理数域上的椭圆曲线又都是模的,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模形式这个桥梁,将K理论和椭圆曲线之间实现沟通——”

“成功,就变得十分简单了起来。”

“而在这里,我必须要说的是,岩泽理论和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之间的结合,同样有着绝妙的运用。”

说着李牧便转过身,继续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而随着他寥寥几步的展示,坐在第一排的世界级数学家们,他们的眼中当即就亮了起来。

“原来如此!”

“岩泽理论和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他竟然能想到这样的思路!再运用庞特里亚金对偶定理,Γ对偶于所有复数域里的p-次单位根所成的离散群……”

法尔廷斯原本坐直了的身体,此时此刻也放松一般地靠在了座位的靠背上,脸上露出了笑容。

作为一个十分纯粹的数学家,他的兴趣没有别的,只有数学,所以此刻在见到李牧如此精彩的数学演绎,对他来说不亚于看完一部评分9.9的超级大片一样,感到十分的心情愉悦。

而德利涅此时也摇着头感慨道:“难以置信,难以置信。”

“李牧的知识储备真是给人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

“老了,老了啊。”

此时的德利涅有着一种十分深刻的感觉。

随着数学的分支越来越多,细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他们这些数学大师们,基本上都只能说是专精于某一方向的数学大师,而在没有谁能够做到全能。

哪怕是他的老师,数学皇帝格罗滕迪克也做不到。

而那些数学问题,就像是他们要挑战的敌人,面对这些敌人,他们只能使用手上唯一掌握的那把数学武器来应对。

所以,他们总是失败,因为想要击败这些敌人,往往需要他们精通更多的武器,才能突破其破绽。

而李牧,却恰好就精通于很多个方向,掌握着很多的武器,所以他在面对这些敌人的时候,往往都能够发现这些敌人的破绽,进而将其击败。

像是过去的冰雹猜想以及孪生素数猜想,再比如现在的哥德巴赫猜想。

也许……

李牧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不断地找到成功道路,同样也是这个原因呢?

德利涅摇着头,心中充满了感叹。

只不过忽然间他的余光一瞥,便见到旁边的怀尔斯就差没有笑开花了。

而怀尔斯也注意到德利涅看了过来,当即就说道:“听到没?李牧都说了,他用到了岩泽理论和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这可是我当年用过的方法,你们还质疑我这个老师没有给他带来帮助呢。”

“这种谣言以后可就不能乱说了啊,不然的话我就要告你们诽谤了。”

德利涅顿时就没好气的说道:“李牧使用的岩泽理论和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和你当年用的完全不一样好不好,他在伱当初的方法上可是进行了更多的修改,比你当初的结合要完善的更多。”

怀尔斯摊手道:“所以这才是我的学生嘛!怎么?你不服气?”

德利涅更不想理这个家伙了。

就像个小孩子一样,老顽童吗?

当年这个家伙还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当然,虽然心中十分鄙视怀尔斯,但德利涅此时也十分的懊悔。

曾经,他也有一个收李牧为自己学生的机会,但他没有好好珍惜,直到今天他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帝再给他重来一次的机会——

他一定要抢在怀尔斯之前,给李牧送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

当初他可是亲眼看着,怀尔斯将那根钢笔送给李牧的。

而他什么都没表示,甚至还给怀尔斯来了个助攻。

早知道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

悔不当初啊!

……

当然,李牧的这一步,也让其他的学者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天才的思考。

看到这里的时候,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代入到李牧的角度中,然后思考自己能否想到利用岩泽理论和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结合,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之后利用庞特里亚金对偶定理进行处理的思路,最终彻底实现K-模理论和椭圆曲线之间的统一。

最后,90%的人都只能摇摇头,认为自己肯定是想不到这样的思路。

然后还有9%的人,则很果断地没有去想这种事情,他们连做到这一步都做不到,就更不用说再去思考接下来的处理方法了。

当然,还有1%的人就属于比较嘴硬的那种,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想到,不过,这类人也都无足轻重了。

而讲台上,李牧完成到了这一步后,接下来的步骤也就变得十分明朗了起来。

简简单单的几步下来之后,李牧最终转过头,笑道:“所以,到这里,我们就很容易地能够得到——”

“所有在Q上的椭圆方程,都是K-模的。”

“至此。”

“我们就成功的将椭圆曲线、k理论以及模形式,融合了起来,实现了最后的统一。”

他的双手一张,用宣布的语气道:“暂且先不讨论待会儿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到了这一步,我可以十分自信的表示,代数几何,和数论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起来。”

“朗兰兹先生所提出的纲领,距离最终的实现也从此更近了一步。”

话一落下,掌声便突然响起,从第一排开始,直到最后,全场的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实现郎兰兹纲领是所有数学家的共同目标,而李牧做到了这一步,已经值得他们为此送上热烈的掌声了。

听着掌声,李牧也微微一笑,聆听着这热烈的掌声。

而直到掌声渐渐停息,随后他继续道:“另外,我也在这里做一个预测,基于K-模理论下的椭圆曲线,对于解决阿廷猜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各位对解决阿廷猜想感兴趣的话,不妨利用K-模理论下的椭圆曲线尝试一番。”

听到李牧的话,在场的人又都是一愣。

阿廷猜想?

阿廷猜想也是朗兰兹纲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其直接对应的是朗兰兹纲领两部分之一的函子性猜想,也就是说,证明阿廷猜想将有助于证明函子性猜想,而证明函子性猜想,也就等于将朗兰兹纲领实现了一半。

一时间,许多人都跟着思考了起来,最后纷纷眼前一亮。

确实!

K-模理论下的椭圆曲线,对于解决阿廷猜想的确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

阿廷猜想推测,既不是平方数也不是-1的给定整数a是无穷多个素数p的原始根模,并且在椭圆曲线方面也有着延伸性的讨论,这么一想……

在场的不少人,立马就都作出决定,回去之后就尝试一下研究阿廷猜想。

哪怕证明不出来,取得一些成果,少说也能发一篇一区的论文嘛。

毕竟这可是阿廷猜想!

台上的李牧,将这些听众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微微一笑,这就是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意义。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过程中所诞生的理论和方法,将有助于更多问题的解决。

数学,也是由几千年前的1、2、3、4,发展到今天这个模样。

随后,他也重新转过头,继续了接下来的步骤。

“那么,下面就要彻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了——其实到这里,后面的步骤也都十分清楚了。”

“所以,我就不再废话。”

李牧将已经写满的黑板擦干净,然后势如破竹般地进行起接下来的步骤。

场下的听众们也都紧跟着翻看的第二本论文,跟着李牧的证明,继续记起了笔记。

也确实如李牧所说,接下来的步骤十分的清楚,他运用K-模下的椭圆曲线,将圆法十分轻松地代入进去,随后又将筛法进行结合。

直到最后——

“所以,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看到,对于所有大于等于6的偶数N,单位圆上的环路积分式D(N)都是大于0的。”

“我们将其代入到原筛函数中,也可以轻松地验证,λ=2的时候,该筛函数大于零。”

“至此——”

李牧放下了手中的黑板笔,再次看向观众席,干脆利落地宣布道:“显然,我们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寄出的那封信,在欧拉的手中未能完全启封,于是欧拉又将这封信,寄往了未来。”

“它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在280年后的今天,成功的抵达了终点。”

“我很荣幸,成为它的启封人。”

“谢谢各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