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六十六章 一拳胜过一拳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六十六章 一拳胜过一拳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1:20:50 来源:蚂蚁文学

张居正让兵科给事中张楚城以金字诰命,攻讦王崇古、杨博子杨俊卿僭越的目的,是为了把杨博给摘出去,张居正仍然不想对杨博动手,杨博虽然为了晋党说话,但是做的事儿,仍然没有太过于出格。

但是王崇古和张四维,就有些太过于不知好歹了。

非要惹他张居正。

本来应该为晋党冲锋陷阵的言官葛守礼,此时看这件事跟杨博没有关系,直接就选择了闭嘴。

武库司郎中林绍怀、兵备参议吴哲,贪了七万多两银子,那晋党在宣大两地,到底弄了多少银子?这后面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勾当?谁知道张居正还有没有后手?

这个时候凑上去,不是被张居正顺带手,给一巴掌打死吗?

张居正问之前在宣府、大同做总督军务的王崇古,知道不知道有人在逃避巡检边方、阅视鼎建,向京中监察人员行贿。

二十七员廷臣都清楚的知道,这都是晋党的人,王崇古不知道才怪,这就是给王崇古一个把自己摘出来的机会。

“诚不知也。”王崇古没有多少犹豫,选择了保全自己。

朱翊钧在月台上,手里的铅笔一停顿,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王崇古说自己不知道,只是为了脱罪,不被牵连进去,文华殿内外群臣,都清楚的知道,王崇古知道,但是王崇古就是能说自己不知道。

“王少保不知情,那这件事王少保以为应当如何?”张居正反过来询问起王崇古的意见来,这就是打定了主意,似乎是让王崇古清理门户,但其实是让王崇古党内互害,削减他在晋党之中的影响力,进一步瓦解晋党的凝聚力。

朋党这个东西,最是讲究凝聚力,一旦朋党这条船,从顶上开始漏的时候,人心散了,就彻底散了。

张居正令人点了大同总兵官马芳贿赂阅视主事官,逃避阅视这個雷,让王崇古表态,就是在进一步打击晋党的凝聚力,至少不能像这次一样,上下齐心,抗拒朝廷的巡检边方,阅视鼎建,将监察的权力,真正的铺向宣府大同。

这是张居正第二波攻势的真正目的。

王崇古明知道前面是个坑,但只能往下跳,张居正环环相扣,压根就没给王崇古任何其他的选择,他万般无奈的说道:“自然是革职查办为宜。”

杨博则是一脸的颓然,靠在椅背上,怅然若失,这晋党到底还有多少事瞒着他?若非张居正先以金字诰命案弹劾,把杨博摘了出去,杨博在这一轮的攻势下,就只能被迫提前离开朝堂了。

张居正是为了考成法顺利进行,但是杨博还是感谢张居正的不杀之恩,至少在人生最后这段时间,张居正保住了杨博的名誉。

兵部尚书谭纶忽然开口说道:“大同左都督马芳,大小百十战,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首无算,威名震边陲,久在边方,颇著劳绩,今当晚暮,理应曲赐优容,不让天下军士寒心为宜。”

马芳是汉人,被劫掠到迤北,做了俺答汗的养马奴,嘉靖十六年,终于找到了机会逃脱了敌营,从一个普通军卒开始做起,一路靠着军功,一步一个台阶,爬到了大同左都督的位置上。

在嘉靖二十九年到嘉靖四十五年,旷日持久的对峙之中,嘉靖皇帝看了马芳的功绩,也只说一句:勇不过马芳!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笼络人心的把戏,不仅仅小皇帝擅长,谭纶也擅长。

谭纶之所以唱这么一出,是配合张居正,这之前就已经提前打好了招呼。

张居正在弹劾马芳的奏疏上,写上了自己的意见,也没说话,将弹劾大同左都督马芳的奏疏交给了张宏。

晋党内阁没有人,就没人有资格在奏疏上贴浮票,除非皇帝有更好的主意,否则一般情况下,都以内阁意见为准,这就是大明内阁在万历年间形成的间接决策权。

当然,皇帝可以不听。

朱翊钧对奏疏的内容看了许久,下印之后,才开口说道:“责成大同左都督马芳回籍闲住吧。”

“谢陛下隆恩。”王崇古听闻皇帝陛下打算就事论事,没打算扩大打击面,松了口气,行礼谢恩。

张居正没有揪着这件事穷追猛打,看似是给了晋党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是张居正翻出了第三道奏疏,面色极其严肃的说道:“以阅视纪录,宣大山西副总兵麻贵、麻锦,参将贾国忠、李如槚、李国珍、杨尔干、王国勋、薛邦奇、赵崇璧、葛臣,凡十员革参将,徐行提问,仍更置参将及游击,奚元、张元宝、濮东阳、吴昆、任秉公等,补录。”

“凭什么!”王崇古猛地站起身来,惊骇无比的说道:“元辅,这里是文华殿,你自己说的,每事都要廷议,如何如此独断专行?主上就在月台之上看着你呢!”

张居正拿出一份表单,猛地拍在桌子上,厉声说道:“凭的就是巡检边方给事中李乐阅视长城鼎建记录!尔等拿了朝廷的银子,关隘呢?长城呢?军卒呢!王崇古,你回答我,在哪里!”

“虎峪口破关,破的关在哪里!根本就没有关隘!”

“杨太宰,知道这些事儿吗?”

张居正的眼神里带着一些期望,他不希望杨博也是这些糟烂事的参与者,杨博肯定是利益即得者,但是他不希望杨博是指使的那个人。

“知道,昨天晚上知道的。”杨博露出了一个惨淡的笑容,有些手足无措,左右来回看了看,看到了廷臣们惊骇无比的面孔,带着痛苦的语气回答了张居正的问题。

杨博发现自己又对了,张四维就不该招惹张居正的。

腐化李乐,反而把张居正惹恼了,依照杨博对张居正的了解,不招惹李乐,张居正不会如此大动干戈,一拳胜过一拳,打的晋党毫无招架之力。

张居正听闻,反而是松了口气,至少他看了这么多年的硕德之臣,在人生最后的一段路上,没有完全成为国之蠹虫,至少在为晋党说话张目的时候,杨博心不安。

不是张居正识人有问题,是陆树声有问题。

张居正又看向了王崇古,端着手,语气变得平缓了起来问道:“王崇古,要不咱们这文华殿上二十七廷臣,一起到宣府、大同阅视一二?”

朱翊钧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若是真的要去,朕一道前往,顺便叫上迁安伯,戎事,还是戚帅更明白些。”

叫上戚继光,就要叫上六千南兵,就是叫上十万三镇军一同前往,这不是阅视,这是平叛。

晋党之所以不敢掀桌子,是知道打不赢。

朱翊钧在干什么?在火上浇油,在拱火。

光吵吵有啥用,动手!

打起来!

血流成河!

朱翊钧在为张居正站台,主少国疑,皇权缺位的当下,张居正无论做什么事儿,都缺少大义的名分支持,朱翊钧能做的真的不多,他不会坐视张居正孤军奋战。

杨博听闻小皇帝开口,也立刻就明白了,李乐的事儿,宫里怕也是早就知道了,宫里对张四维腐化李乐之事,非常非常不满,杨博看着王崇古低声说道:“亲家,慎言。”

杨博在文华殿公器所在,提到了他和王崇古的姻亲关系,不是为了让张居正忌惮,而是为了让易怒的王崇古清醒一些,不要被眼下的局势所激怒,胡说八道,最终导致更加难堪的事儿发生。

张居正既然敢发难,显然是早有准备。

冯保拿起了那封清单,啧啧称奇的说道:“厉害,厉害啊,我看看这份清单上,宣府沿边墩台共一千七百七十三座,啧啧,居然有七百多座年久失修,长沟口、四海冶口、长生口、关北口、独虎口、沙沟口、三岔口这些隘口,城关居然还是嘉靖十八年营建。”

“这么年来,这些个隘口每年都问朝廷要银子翻修,隆庆五年三月,仅仅关北口就要了七万银翻修关隘,关隘呢?王少保,您这是在养寇自重,弛防徇敌啊!”

“那王少保的意思是,宣大山西副总兵麻贵、麻锦等十余参将,不能动吗?”张居正合上了奏疏,单刀直入,不让王崇古讲屁话,岔开话题,而是直奔问题的核心。

要么,你王崇古承担长城鼎建松弛的代价。

要么,让宣府、大同两个副总兵和十多个参将承受这个代价。

出了事,责任总是要有人担的。

王崇古思虑再三,颇为肯定的说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庆赏威罚,理应如此。”

这次是被张居正抓到了,不放点血,张居正决计不可能放过晋党,翻脸又不敢,那只能认输了。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又看着杨博,杨博满脸的痛心,这样的事发生是大明的悲剧,而王崇古的表情则是有些怨恨,似乎是在怨恨为何元辅先生盯着他们不放。

朱翊钧有些奇怪,做错了事,被处罚,这不是理所应当?

他这个皇帝犯了错误,李太后都会让张居正写罪己札记,让朱翊钧到太庙里对着列祖列宗诵读,背会为止,这晋党犯了错,还被人揪了出来,王崇古有什么好怨怼的!

张居正抖了抖衣袖,拿出了第四本奏疏。

到这里,并不是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