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七十章 你给这点钱,朕很难做事

朱翊钧赏赐了入朝朝贡的三娘子,召见了各国的使者,算是让各国使臣一同见证了大明皇宫的鼎建,新的皇宫那一排的玻璃,让人目眩神迷,而且都是双层的玻璃,保暖上佳。

朝鲜使臣就是照例问安,天冷了,朝鲜国王带来了问候,顺便兜售了一下高丽姬这款暖床神器,高丽姬是一种从唐朝开始朝鲜就开始培养的高端产品线,专门用来服侍贵人,价格昂贵,是朝鲜出口商品的主力。

朱翊钧对这些不感兴趣,大明的肉食者很喜欢这些高丽姬。

高丽姬皮相好归好,但高丽姬多了容易家宅不宁,胡元用自己的国祚践行了这一条铁律。

琉球的使者琉球正议大夫郑宪、琉球中山王王府长史郑佑,表示了对大明皇帝武装巡游的感谢,琉球的倭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五桅过洋船的巡航有效的震慑了倭寇,琉球使者表示希望大明垂怜,可以继续巡航。

“琉球国王献上了国书,希望大明的水师继续前往琉球,威震倭寇,为表示我国王诚意,特每年献上三十万斤鱼油、一万斤的鲛油、五十万斤硫磺,助军旅之费,酬远师之劳。”郑宪这次入京不仅仅是感谢,也希望大明朝能够继续武装巡游,军旅之费由琉球赞助。

琉球国发现大明军不再武装巡游,这一点让琉球国很难接受,大明水师的武装巡游和册封,对于琉球国而言是了不得的大事,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大明突然不来了,倭患再起,稍微研究后明白,原来是没给钱。

不赞助,大明水师真的不去。

朝廷现在的风力是聚敛兴利,聚敛兴利必然要核算成本,必然要斤斤计较,有付出才有收获,大明展示了其武装力量,这次琉球国拿出了诚意来,请大明前往继续宣扬武威。

“贵使远道而来,朕甚是欣慰,百舸争流,千帆竞过,大明水师每次前往,都是靡费极重,望贵使周知,劳烦贵使回朝之后,告知国王尚久,朕有意在琉球设立若干海防巡检,遴选水师锐卒浪里白条,前往巡安,除此之外,大明水师前往,需合适驻地三处,否则水师至,而无安身之处。”

“这是水师前往巡游的必备条件,没有这些,水师如何前往?望周知。”朱翊钧的话一口一个贵使,一口一个告知,但是话里的意思很不客气,翻译翻译就是,琉球给这点钱,他这个大明皇帝很难做事。

他要在琉球设立海防巡检,还要在琉球三个地方营建军港,专供大明水师停靠。

琉球不给,大明水师就不去,这话里恩威并重,琉球其实也有别的选择,比如直接投靠岛津家,俸岛津家为宗主,让岛津家帮忙处理倭寇就是,倭寇处理不了,直接变成倭寇得了,反正琉球国王尚久的母亲也是倭人。

两个琉球使者闻之面色剧变,这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事儿了,而且他们完全没料到,大明的胃口这么大,要三个良港,若干海防巡检驻地,这可是天朝上国的水师和海防巡检,必然带来无数的问题。

这对琉球而言是难以接受之事。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是面露惊骇,皇帝这个条件,属实是有些过分了,要钱要货,要地还要海防巡逻的海权,这完全是在加重对琉球的军事羁縻。

朝臣们这才意识到,大明新政的源头张居正不在朝中了,大明新政的源头正在逐渐转换为大明皇帝!

还不如张居正呢!

大明皇帝比张居正更加激进,甚至有些急于求成,万一琉球国王眼一闭,脚一跺,直接投靠了倭国,如何是好?

“告知国王,若是肯答应,遣使再来便是。”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两个使者回去商量,再给个答案,如果国王没有回应,那也是一种回答。

大明水师就要想办法动武了,琉球这个万国海梁,大明是决计不可能放弃的,尤其是现在开海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朱翊钧的条件已经很客气了。

按照朝中最激进的谭纶的说法,大明应该在首里府,也就是琉球的都城,建立一个鸿胪寺外事衙门,专门照会琉球国王,在首里府的那霸港营建市舶司,都饷馆都饷作为大明水师驻军的助军旅之费,酬远师之劳。

朱翊钧挑选了一个不那么激进的方案,驻军加海防巡检,加重军事羁縻,再图政治羁縻和经济羁縻。

小皇帝的世界观里,军事是压舱石,是一切的基石,没有军事羁縻,其他的羁縻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臣等告退。”两名使者无奈选择了离开,大明皇帝的胃口很大,不知道国王能不能接受如此严苛的条件,可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给这点东西,实在是没法办事。

安南和满剌加的使者,连汉话都说不利索,需要通事全程翻译,朱翊钧也没有多少兴趣沟通,主要是恩准其每年朝贡一次,朝贡就是商贸,在广州电白港入明,在市舶司报备。

暹罗的使者送了一个祥瑞,白猫,朱翊钧对这东西不是很在意,令礼部回礼,暹罗求朝贡堪合,按照旧制暹罗三年一朝贡,改为了一年一次。

安南、满剌加、暹罗都改了朝贡,一年一次,之所以要如此更改,主要是为了柚木,暹罗拥有大量的柚木,最好的造船木料。

暹罗的使者表明了自己对越来越庞大的东吁王朝表示了担忧,莽应龙是个雄主,暹罗使者担心莽应龙南下,对于这个担忧,朱翊钧表示自己会下诏知会其收敛。

至于莽应龙收敛不收敛,那就不是皇帝能左右的了,大明和莽应龙的冲突,集中在云南地方,进攻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暹罗使者败兴而归,没有得到皇帝的有效承诺。

最后出现的是来自西班牙的特使黎牙实,他四处打量着走进了皇极殿,行大礼面圣。

“免礼。”朱翊钧笑容满面的说道,黎牙实在京师,没有主动搜集大明的军事情报,主要是考察风土人情,也经常写信回去,让安东尼奥带回去给国王,黎牙实这个人的立场很有趣,他极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同时生活的十分惬意。

“尊敬的陛下,这座辉煌的宫殿,远不如陛下那般耀眼,您的光辉必将照耀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感谢神的恩赐,让我有幸见证到这些时刻。”黎牙实用着咏叹调和极为熟练的汉话,拍着大明皇帝的马屁。

每次见面,黎牙实的开场白,总是让文化趋于内敛的大明朝臣脸红,这个人,实在是太能拍了!

“有事说事。”朱翊钧也见过黎牙实好多次,上次见面还是上次,六月份大帆船到港,安东尼奥觐见皇帝的时候,黎牙实随行,都是熟人。

“陛下,我要成婚了。”黎牙实笑容满面的说道:“我曾经在主的面前,许下了诺言,要终身不婚侍奉神,但是现在我要违约了,只能请至高无上的陛下,为我赐福了。”

朱翊钧对这件事了解了一些,终身不婚侍奉神,在西方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种风潮,比如英格兰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是终身不婚。

现在黎牙实背弃了主,背弃了信仰,自然要得到赐福,那只能寻求东方的神庇佑了,而东方的老天爷,普通人是无法得到老天爷的赐福的,只能通过天子得到福佑,黎牙实是这样理解大明的宗教的,皇帝新房子建好了,他过来道喜,也希望获得皇帝的福佑。

朱翊钧是不吝福佑的,只要黎牙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就好。

黎牙实的结婚对象,是泰西的红毛番,那个女人跟随安东尼奥来到了大明,伺候黎牙实,日久生情,两个人的相处充斥着恋爱的酸臭味,最终走到了爱情的坟墓,婚姻的殿堂。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女人是离异带个娃。

张居正和多尔衮用自己切身的经历,反复的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别人的孩子养不熟。

张居正是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身后荣辱的推行新政,万历皇帝给张居正的待遇,差一点就挖坟掘墓鞭尸了,而多尔衮在主少国疑的时候,带着鞑清入关,摄政定鼎江山,死后被顺治皇帝加封为皇帝,没过多久就被开棺鞭尸。

多尔衮,鞑清实际上的开国皇帝,站在建奴的立场上,多尔衮用了二十年,让鞑清从地方割据,坐稳了江山。

多尔衮不是不想杀了大玉儿和小福临,自己做皇帝,实在是他没有儿子,皇位总是要传给侄子。

黎牙实是个特使,不算是大明的臣子,他要接盘,朱翊钧只能选择尊重他人命运。

黎牙实得到了皇帝的赐福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朱翊钧开始处理国事,朝会,万历皇帝最讨厌的地方,因为放眼望去,先生在时乖的恨不得吐舌头的朝官,变得面目可憎了起来,无论万历皇帝要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

朱翊钧其实也面临着相似的局面,只是因为张居正还活着,所以朝官还有所收敛。

“兵科给事中裴应章在否?”朱翊钧拿起了一本奏疏,翻看了一下,等待着裴应章,朱翊钧这个随机点名法,搞得朝臣们不敢失朝,失朝被点名,就会学了贾三近,丢人丢官直接社死。

“臣在。”裴应章赶忙出列,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臣在。”

“混账东西!”朱翊钧将手中的奏疏一合一扣,猛地扔了出去,砸在了裴应章的身上,吓得群臣都猛地哆嗦了一下。

大明的奏疏也是拉开看的,为了方便皇帝扔,张宏专门设计了一种夹扣,只要扣住就可以扔出去了,非常方便。

以陛下的准头,想砸绝对能砸的中。

“驿站靡费之事,应当寻良方改良,不得裁撤,朕已经说过很多次,驿站兹事体大,尔上奏,倒是不说裁撤了,你要朕转卖给富商巨贾?”朱翊钧一拍桌子,看着裴应章那叫一个气。

他不让裁撤驿站,这些人就变着法的在驿站上做文章,想出了转卖之法。

朱翊钧从来没有一次,把奏疏扔到人身上去,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的失态。

“陛下,臣以为不可。”谭纶一听这给事中要朝廷卖水马驿,赶紧就站了出来,俯首说道:“这驿传靡费,应当议挂号之规、外勘合赴科,挂号以防假伪,内勘合该司送科,令本人赴科亲领,以防磨改,而不是这么一句靡费过重,转卖为宜。”

“其靡费过重,山人诈获马牌肆意指示穷民苦力,挂号堪合,无故不得申领马牌配驿,严配驿之法。”

“严赏罚之令,驿递员役阅历既多,熟知情弊,举发者赏、卖放者罚,如此为宜,驿传国之手脚,不可轻言废弃转卖。”

谭纶不是说,而是一直在做,他一直在整饬驿站滥用之事,收缴了大量滥发的马牌。

驿站归兵部管辖,整饬的效果极好,靡费过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结果这个裴应章轻飘飘的一句,既然赔钱,卖了就是。

“缇帅,拉下去给朕打,廷杖二十,明日送吕宋为官吏,吏部知道。”朱翊钧看着裴应章,宣布了对裴应章的处置,打廷杖,送吕宋,正好吕宋缺人,跟大鳄鱼龇牙去吧!

其实裴应章的思路很有趣,既然赔钱,卖掉就是,虽然不知道富商巨贾为什么要买,但是出售不良资产,这不是理所当然?肠子根本就是直的。

但是驿站,对大明而言,那是皇权的延伸,赔钱也要干下去,况且现在还不那么赔钱了。

“臣遵旨。”万士和俯首领命,对于皇帝苛责言官、伤害骨鲠正气的乱命,万士和不仅没有反对、责难陈善,还顺从的答应了,尽显谄媚臣子的本色。

裴应章被拖下去了,大明皇宫的大门刚刚重新开启,就有人被打的皮开肉绽,血滴在了皇极殿前的月台上,算是给大明皇宫开光了。

大明的驿站每年朝廷要给银大约七十七万两,这还只是驿卒的粮饷,不算地方的消耗,大明的九龙驿,确实是靡费极重,所以从嘉靖年间,朝廷财用大亏后,一直有人在鼓噪裁撤,唯独崇祯皇帝上了这个当。

“皇叔,缀术已经编修妥当了?”朱翊钧拿起了第二本奏疏,这一本让朱翊钧变得和颜悦色了起来,皇叔朱载堉还在发力,上次从王锡爵豪宅藏书阁里翻找出来的《缀术》已经翻译编修完了。

缀术到底讲的什么,朱翊钧一直好奇,这本书是大唐算学的教科书,但是因为晦涩难懂,经学博士都要学四年的东西,在两宋失传了。

而这个孤本,再次寻到,朱翊钧就交给了朱载堉去处置。

朱载堉将其研读重新编修了出来。

“回禀陛下,已经送往了明理堂,国子监的太学生是有福气。”朱载堉出列俯首说道。

重新编修就是为了让它更加容易理解,朱载堉弄明白了缀术的内容,大明当下的纯粹数学的研究,居然还不及一千年的祖冲之和祖暅二人,实在让朱载堉汗颜。

缀术讲的东西,其实就两个,一个微分,一个积分,微分是无限分割,积分是求和,这俩东西隐隐之间有着某种普遍的联系,但是还缺少一个关键的工具,将他们转化,朱载堉正在研究它们的关系。

现在缀术已经加入了国子监太学生的豪华算学教科书之列,成为了明理堂的教科书。

的确是有福气的,这种孤本再传的案例很少很少,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好好好。”朱翊钧不住的点头,对朱载堉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肯定,又对皇家格物院的博士们进行了一轮恩赏,这些博士都是宝贝疙瘩,王崇古在营建皇家格物院,还专门给他们营建了住所,独门独院,配有铁林军护卫。

朱翊钧拿起了第三本奏疏,脸立刻黑了下来。

首辅吕调阳,次辅王崇古面面相觑,皇帝陛下就是属狗脸的,这脸说变就变。

“山西道监察御史王致祥知在不在!”朱翊钧拿着手中的奏疏,面色不悦的说道,连语气都森严了几分。

“臣在。”王致祥一听到自己被点名,吓了一哆嗦,裴应章被打了二十廷杖,被拖回来的惨状,就在眼前,王致祥颤颤巍巍的出列。

“尔上奏来,言亲亲之谊宗室之福,为郡王之下婚丧给配,朕问你,钱从何来?”朱翊钧将奏疏放在了一旁,询问王致祥。

万历元年末,忠君体国侯于赵上奏言事,最终郡王之下全部自谋生路去了,朝廷也停止了郡王之下、五服之外的宗牒,这王致祥说要给婚丧官给。

问题来了,钱,谁来出?

不谈成本,光谈好处,彰显亲亲之谊,那自然是好,成本呢?

“自然是国帑内帑。”王致祥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他的奏疏违背了圣意,或者说没有体会陛下对奏疏的具体要求,自从上次朱翊钧和张居正讨论成本二字之后,对于奏疏就进行了规范,说一个政令,不能只谈好处,要依照矛盾说,将另一面展现出来,把谁要付出代价说明白。

王致祥这本奏疏,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所以让皇帝生气。

王致祥说的问题的确存在,自从嘉靖二十九年,朝廷财用大亏之后,就一直在薄待宗室,这是违背祖宗成法的,他作为言官,当然可以讨论国事,但是不依照矛盾说讲明成本和代价,是他犯的错误。

“哦,国帑和内帑出钱,王御史,国朝财用稍振,可是也没多少余钱,这头对土蛮汗用兵,那头水师营造,不是不想,是做不到,你可清楚了?”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加赐皇叔三百银币,以示亲亲之谊。”

皇叔这张牌,最开始的用法,就是为了省钱的同时彰显亲亲之谊。

“臣,清楚了。”王致祥长松了口气,他可比裴应章幸运多了,就是挨了两句骂,皇帝还肯解释,没有挨打,更没有流边。

况且,他上奏疏的目的已经达成了,皇帝赏赐了皇叔朱载堉,表达了亲亲之谊。

“阅视军务吏科左给事中王道成在不在?”朱翊钧拿起了另外一本奏疏,继续处理国事。

王道成阅视山东军务,发现了若干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比如沂州卫逃军极多,王道成说沂州卫非常重要。

言:沂郡左控青齐右连兖鲁,背负泰岱之险,面俯淮余之卫。元以来屡被兵革而日照濒海,嘉靖以来防倭甚严,太祖平山东,亦命中山王徐达先下沂州,遂长驱而北,诚齐、鲁之噤喉矣。

就是这个关键地方的军务开始糜烂,逃军越来越多,这引发了王道成的关注,甚至还在六月份亲自前往,刚刚回京,就写成了这本奏疏。

“臣在。”王道成出班俯首说道:“陛下,沂州卫逃军之事,臣已经察闻清楚。”

“是何原因?”朱翊钧开口问道。

“一言以蔽之,山东有个衍圣公孔氏。”王道成选择了直言不讳。

他用一句话概括了他这六个月的走访调查,山东兖州有个衍圣公,军屯卫所的逃军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可山东的情况更加严重。

王道成此言一出,那可是直接往朝堂扔了个大炸弹出来,把朝官给炸懵了,王道成,实在是太勇了。

在纠仪官一阵威武和肃静之声后,朝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王道成俯首说道:“近年衍圣公,责借卫军修工,劳费不堪,以致班务废弛军伍逃亡;其二,则是罚班扣粮,军兵庶弁皆贫乏每月粮止二三钱银,惨不忍睹;其三,罚工,一月追银一两二钱,三月追银三两六钱,计各军一岁之粮不足完一班之罚。”

王道成十分详细的解释了这三方面的原因,衍圣公借调沂州卫军兵给自己的田亩修水渠灌溉,结果导致军兵困苦劳累,就直接逃亡了,这是直接的原因,其次就是罚班扣粮,王道成本来以为是军将苛责,到了地方一看,才知道是没有。

这个解释起来不复杂,沂州卫的粮草由山东供应,而山东因为衍圣公兼并过多又不纳税,导致山东亏空巨大,而辽东都司的粮草也由山东提供,为了保证辽东都司的粮草供应,沂州卫就出现了亏空,沂州卫越来越少,一个月只有二三钱银的配给了。

大明京营一个军兵一年十八两,一个月是一两五钱银,而沂州卫一个月只有二三钱银,这个军饷,已经无法保证基本生活了,逃军出现理所当然,一个壮丁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要保证的是全家人的生活。

逃到哪里去,逃去辽东,或者干脆落草为寇。

最后便是罚工,衍圣公府责借卫军修工,干的不好还要罚钱,干三个月不仅仅拿不到衍圣公给的钱,还要倒找钱给衍圣公府,一个月一个人就是一两二钱,搞到最后,全军的粮饷不够交罚款的。

“如果朕是沂州卫军兵,朕也得逃啊,是只有沂州卫吗?”朱翊钧听完之后,由衷的说道,给衍圣公府干活,居然还要倒找钱,这找谁说理去?没地方说理,跑就是唯一的办法了。

“只是今年轮到了沂州卫倒霉罢了。”王道成再次选择了直截了当,他既然把这个事捅了出来,就没打算藏着掖着,衍圣公府不是今年一次,是年年都找卫所借军兵修工,不是垦荒就是疏浚沟渠灌溉,山东的逃军尤其严重,正好今年轮到了沂州卫。

之前不是没发现,只是衍圣公作为儒门至圣先师的后裔,朝廷没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现在,王道成捅破了。

“奇了怪了,衍圣公府凭什么借调军兵修工?!连黔国公府都是让自己的家奴去做工。”朱翊钧满是奇怪的说道。

王道成斟酌了一番回答道:“黔国公府自然不敢过分苛责军户,毕竟云贵多生苗,外有莽应龙为大患,过分苛责,莽应龙就和这些西南生苗沆瀣一气里应外合了,衍圣公府也消停了几年,倭患渐止之后,旧念复萌,便又开始了。”

“至于衍圣公府凭什么借调军户,臣愚钝,不知其详。”

这件事最怪的就是,衍圣公府借调军兵做工这件事,就这么发生了,甚至成了一个默认的惯例,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连王道成都没查清楚。

“启禀陛下。”万士和站了出来,俯首说道:“孝宗朝,弘治七年,衍圣公上奏言田亩荒芜水利不兴沟渠堵塞,请命征调民役,自此开始,而后成惯例至今。”

万士和解释清楚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为弘治七年。

万士和读书,读史书,王道成求告到他的时候,他也是不知道,查了很久,才从实录里查到了祖宗成法,倒也不算费劲儿,根据万士和的了解,这种离谱的事儿,不是发生在正统、天顺年间,就是发生在弘治年间。

果不其然,被万士和给找到了。

明英宗对衍圣公府不算优待,甚至还有责罚,但是明孝宗对儒家是格外优待了。

“下明旨,杜绝以后衍圣公府借军兵修工。”朱翊钧思前想后说道:“两广战事渐止,罗旁已安定,山东巡抚平调浙江,浙江巡抚谢鹏举调往两广,让凌云翼去山东。”

山东巡抚杨世华是个老实人,他在山东的清丈可谓是寸步难行,朱翊钧也不再等了,直接派了凌云翼去了。

衍圣公不服清丈还田,凌云翼就是那把杀人的刀。

朱翊钧明知道凌云翼好杀人,还把凌云翼调过去,显然是皇权特许。

有意思的是明朝就不乏有儒生批评衍圣公吸血了,而且是拿到皇帝面前去批评。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