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十二章 元辅,朕有疑惑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二十二章 元辅,朕有疑惑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1:20:50 来源:蚂蚁文学

“富国、强兵。”张居正正襟危坐,这京营提举补录将才,是一件大事儿,事涉京营军权。

大明和俺答汗在宣大打了十多年,居然还没打赢,眼下大明局势的困局,大抵可以归咎到打不赢这件事上,晋党如何一步步势大,权倾朝野内外?

还不是没打赢,让晋党一步步的巩固了地位。

若是能像成祖文皇帝那般,长驱直入,打的北虏望风远遁数千里。

今天朝局,还能是这样的局面吗?晋党还有这么大的胆子吗?

张居正继续说道:“古人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京营升平日久,武备废弛,员弁受文吏箝制。今后将帅忠勇可任者,宜给以事权,使其得以施展才能。”

“在京四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总督、镇、巡等官,各举将才,以备任使。若所举之人立功或坏事,则赏罚坐连举主。”

张居正开头引用的是杜预兵书《司马法》的一句话,天下虽暂时安稳了,但是忘记战争一定会变得危险。

而大明武备废弛,大明的将领、庶弁将(基层军官)、军卒,都受到了文官的节制,处处寸步难行,将帅忠勇可以任事的,要适当的放权,让大明武将施展才能。

而京营任事,大明各级总督、镇守、巡抚、四品以上,都可以举荐将才,赏罚一体,立了功一起奖励,犯了错,一起处罚。

具体如何放权?

戚继光埋伏董狐狸,擒董狐狸的侄子,械送入京,当时情况突然,蓟辽总督梁梦龙事后才知晓,但是梁梦龙没有弹劾戚继光私自用兵,而是上了贺表,赞叹戚继光的勇武。

这就是放权。

敌人都欺负到了家门口,还要总督、总兵官商量好,功劳怎么分,锅怎么分,这还打什么仗?权责不清,令出多门,是大忌中的大忌。

那军队以谁为首?战时以将帅为主。

这就是放权。

王崇古要把自己的狗拉到京营里吃皇粮,而张居正提出的办法是,大明内外文武,皆可以推举将才。

张居正说的正大光明,做的也正大光明,他又详细解释了一遍遴选之法,把所有举荐到京营的将帅、庶弁将都练一遍。

具体怎么操练?按照什么章程?

戚继光写了两本兵书,就按着那两本兵书练,浙军能承受的了,遴选的将才,承受不住?

大明十岁人主都能咬牙坚持下来,说自己天生贵人,难道还能比陛下尊贵吗?

真金不怕火炼,大火猛锻,烈火烹油,剩下的都是精锐了。

冯保听闻立刻拍手称赞道:“这个法子好!既然是重振军威,既然是要强兵!就用这个法子。”

“王少保,你不是觉得京营糜烂,你不是说举贤不避亲吗?你敢不敢把你名单上的那些人,也都扔进去操练一番?”

“有什么不敢的!”王崇古抱着手说道:“就怕到时候有人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好好的操练,最后剩下的都是一群趋炎附势之徒!”

张居正眉头一皱,看着王崇古面色变得冷厉了几分,手在桌上前伸了一些,往后靠了靠,语气平淡的说道:“王少保多虑了,此事兵部、五军都督府、提督内臣,多少双眼睛盯着,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众目睽睽,弄虚作假,岂不是小人长戚戚?再说不是还有王少保盯着?”

张居正此言一出,文华殿内就剩下了小皇帝翻书和春风吹动罗幕的声音,原来小声商议的嘈杂声,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有些紧张,张居正平时说话都很温和,语气略微有些变化,所有人都察觉了出来。

“但愿如此。”王崇古察觉到了张居正语气的变化,立刻说道:“元辅,我不是质疑元辅操守,就是怕这阉贼提督内臣,从中作祟。”

杨博看人非常准确,王崇古易怒,被冯保三两句话就挑拨的火冒三丈,这便是失语,说了不该说的话,这内外文武皆可提举,所有人操练一番,优中选优,可是张居正提议的。

王崇古质疑有人弄虚作假,首先就把枪口对准了张居正。

张居正这才露出了笑容说道:“无碍,此番我来主持,若是提督内臣坏了事儿,定然要禀明陛下,做出处置。”

王崇古这才松了口气,得罪了谁不要得罪死了张居正,一句冒犯之言,说开了,张居正也不会那么斤斤计较。

面子都是互相给的,张居正不满,王崇古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了软话,这梁子就没有彻底结下。

“小人。”冯保骂了一句王崇古小人戚戚,刚才杨博跟张居正说话,又说了一句阉贼,那冯保便要骂回去。

王崇古立刻回了一句:“阉贼。”

“小人。”

“王少保。”杨博看着骂战再起,又开头提醒了一下王崇古,别跟阉人一般见识。

“哼。”

“哼!”

杨博出面,这骂战在两声冷哼之中停了下来,冯保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王崇古接受了这个提议,大家都到校场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

他的那封名单,兵部尚书谭纶硬生生卡了几个月,吏科给事中弹劾,谭纶立马致仕,摆出了就是不干了,也不通过的态度来。

再争执下去,张居正不耐烦,把浙军的精干,都调拨到京营来,王崇古这个提督京营,彻底就成了空架子、摆设了。

张居正所言,其实是谭纶的想法。

谭纶为何迟迟不肯核准名单,王崇古那份名单都是王崇古的人情往来,王崇古愿意不愿意,他都得那么举荐。

都坐在了文华殿上,作为堂堂二十七廷臣之一,写份提举将才,居然还要考虑人情,跪着当明公,那还算什么明公!

这件事就算是这么敲定了下来。

廷议吵吵闹闹,但在张居正的主持下,大多数都有一个比较不错的结果,处置极为迅速,一直卡着的考成法,在杨博松口表达了自己赞同的意见之后,考成法暂在京师施行,而不是一下子推向全国。

一个政令拍脑门决定,那不是一个成熟的明公该做的事儿,运行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再推向全国,才是应有之义。

朱翊钧得到了新教材《帝鉴图说》,这里面都是张居正编写的历代君王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一十七章,但是每一个都寓意深刻。

“臣等告退。”廷议在吵闹之声中结束,伺候皇帝读书的人,开始入场。

冯保十分郑重的说道:“陛下,臣昨天听说陛下要亲事农桑,困难重重,一时心急,就把这事告诉了元辅,让他帮忙想想办法,毕竟是外廷的事儿,臣不好多嘴。”

“嗯,你今天讲的不错,继续保持。”朱翊钧合上了《四书直解》看着冯保,颇为满意的点头说道。

冯保听谁说的?听乾清宫张宏安排的宫婢说的。冯保又是怎么把话传到了宫外?冯保让义子徐爵去的。

张宏早上上殿前已经通禀了。

内外各有目的,通力合作,促成此事。

“陛下谬赞,谬赞,臣就是仗着陛下皇威,才能凶他们两句罢了。”冯保脸上笑开了花,赶忙说道,皇帝一句表扬,他在宫里的地位就稳定一分。

皇帝终究会长大的。

朱翊钧没有怪罪冯保向外面透露消息,什么能透露,什么不能透露,作为宫里的大珰,冯保应该明白其中的尺度。

宫里和宫外一点消息不通,那容易出现误会,宫里和宫外消息互通有无,那皇帝就极其危险了。

至于如何有效的、合理的、有目的、在恰当时间、将某些机密消息掺和一些假情报泄露出去,这是一门很考究老祖宗功力的本事。

泄密这种事,本身就是一种手段。

朱翊钧非常佩服冯保的就是冯保这《气人经》的水平,张宏那个性子,怕是很难学的来。

冯保长松了口气,端着手笑容满面,陛下夸了,而且没怪罪他传消息,这都证明,他这个位置能稳当一些了。

“元辅先生大才。”朱翊钧在看书,也在听政,张居正的处置,游刃有余。

“谢陛下夸赞。”张居正颇为傲气的接受了这份赞誉,他的才气和贤能对得起陛下的称赞。

传道解惑开始,仍然是论语,仍然是圣贤书,但是张居正总觉得小皇帝的理解,有些古怪,圣贤书都被皇帝注解的面目全非了。

孔子真的是那个意思吗?

给小皇帝讲筵,甚至让张居正产生了一种坐而论道的感觉,但是小皇帝的所有注解,都是在一问一答之后形成的,是张居正自己说出来的,似乎本应如此。

张居正开口说道:“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谄:卑屈。骄:矜肆骄纵。可,是可以,但还没有到极致。”

“子贡问夫子: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慢,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但是还比不上贫穷而能乐道,富有而能好礼的人。”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问道:“元辅先生何解?”

张居正回答道:“常人贫苦时,却无卑躬屈膝之意,富贵时,却没有矜肆骄纵之心,这已经极为难得了。”

“若是能做到贫困苦寒,还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富有显贵,仍然在追求礼法,那便远超常人了。夫子如此回答子贡,是勉励他,追求还没达到的境界。”

“谓曰:贫贱不谄,富贵不骄;居贫向道,富而好礼。”

“如此。”朱翊钧颇为确切的点头问道:“元辅,朕有疑惑。”

“若是一人处于贫困之中,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行路时,路上的砾石磨破脚掌,此时有人说,跪下磕头,就有饭吃,就有衣服穿,就有鞋子阻拦砾石之痛,元辅教朕,此人如何不跪?”

张居正眉头紧蹙,眼前闪过了许多的画面,说道:“不能,所以才要居贫向道。”

朱翊钧疑惑的问道:“既然要跪,谄媚卑屈,就做不到贫贱不谄,更无法追求圣贤之道。”

“然也。”张居正回答道。

朱翊钧继续问道:“若是一人,处于富贵之中,打伤了卑贱,一拳三文钱,十拳五十文,打死人一两银子,甚至一两银子都不用,打死人都无人惩罚,有人替他善后遮掩,作恶却不自知,元辅教朕,此人如何不矜肆?”

张居正沉默了许久,才俯首说道:“不能。所以才要富而好礼。”

朱翊钧摇头说道:“既然矜肆骄纵,就做不到富而不骄,更别说富而好礼了。”

“然也。”张居正回答道。

君臣的这番奏对,让文华殿内陷入了安静之中,圣贤书读到这里的时候,似乎出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皇帝在问,张居正这种大才,似乎无法用圣人训来解释了。

朱翊钧问的是什么?

小善人打了佣奴一拳,扔下三文铜钱,佣奴都会感恩戴德。

自那以后,小善人就知道打人只要三文,打十拳加点钱,杀了人,也不用怕,有人帮忙遮掩,在小善人的眼里,作恶根本就不是作恶,那人还是人吗?

不是。

人在小善人的眼里,就变成了一个物件。

人都是物件了,那还提什么矜肆骄纵,富而好学呢?

朱翊钧感慨万千的说道:“如果贫穷困苦不改变,终究会谄媚卑屈,如果富有显贵,不加约束,必然会矜肆骄纵,日久之后,世风日下,礼乐崩坏。”

“谓曰:…”朱翊钧拿起了铅笔,写了几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