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我的姑父叫朱棣 > 第六十六章 抄了汉王府

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六十六章 抄了汉王府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2-09 11:04:31 来源:56书库

手里捏着朱棣御批的刑部公文,徐景昌是老神在在,这就相当于俩王四个二在手,你们凭什么跟我斗啊?

没那个实力,知道吗!

他笑吟吟看着匆匆而来的三位九卿重臣,尤其是走在最前面的郑赐,徐景昌笑着眨了眨眼睛……只这一下,就差点让郑赐趴下。

他以为靠着追税这一招,能逼着朱高煦提高利钱,从而化解危机。

但是公文副本送到了大理寺,吴中看到之后,脑袋嗡了一声。

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

如果汉王要交税,其他豪商大族怎么办?那些地方士绅,连田赋都要逃,几时想过叫利息税?

朝廷要是真的多了这个税种,以后的麻烦事就无穷无尽……更何况当今天子大刀阔斧,杀进了应天,可不是朱允炆那個好骗的笨蛋!

吴中匆匆来找郑赐,随后他们又找了左都御史郭资,三个人匆匆来到皇宫,想要取回公文,无论如何,也要避免追究汉王的罪责。

只可惜他们速度再快,也落后徐景昌一步。

朱棣御笔批准,大局已定,你们来晚了。

面对此情此景,大理寺卿吴中硬着头皮向前一步,仗着胆子道:“陛下,此案涉及到了汉王,事关重大,光是刑部处理还不够,大理寺需要核实才行。这也是大理寺的职责所在,倘若汉王有罪,自然要处理。但事关一位皇子的清白,万万不能疏忽,这也是天家体面。”

没等朱棣回答,徐景昌就哈哈大笑,“要说别的事情,大理寺属实要过问。但税收不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更何况只是初次发现,汉王只需要上缴税款,老老实实缴纳罚金,甚至都不用坐牢。这事情也就是发生在了应天,不然地方衙门就可以处置,连刑部过问都是多余,更遑论大理寺?至于什么天家体面,更是无稽之谈。陛下不徇私情,汉王遵守国法,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更让天下臣民百姓知道,国法之重。总而言之,我以为吴公多虑了。”

徐景昌还真没胡说,别的事情不知道,偷逃税款怎么处理,他一清二楚,毕竟这些法度他都参与过。

此时吴中跟他讲道理,那不是和卡大佐比发疯吗!

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

眼瞧着吴中招架不住,左都御史郭资干脆道:“依照督察院所知,汉王殿下收取利息极低,便利百姓,人人称颂。是一些无事生非之徒,构陷汉王,这一次刑部处事草率,诬陷贤王,臣请治刑部尚书郑赐的罪!并且请陛下收回成命,重新会审此案。”

没办法了,只能丢卒保车。

郑赐浑身一哆嗦,却只是把头低得更深了。

这事情宁可包庇汉王,宁可处置几个士绅大户,也不能让这个判例落下去,不然就等于给朝廷多了一柄砍士绅的大刀,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是自己惹出来的麻烦,事到如今,也躲不过去了,不行就主动请罪吧?

只不过请罪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自己这一世英明,也要赔进去了!

正在郑赐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时候,徐景昌却突然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有关汉王这个案子,臣也和郑尚书聊过,深知他的一些想法。”

郑赐一愣,我是跟你说过,可你跟我讲的是让汉王知难而退,提高成本,我是按照你的意思,才弄成了这样!

郑赐想说又不敢说,只能怒目圆睁。

朱棣问道:“你和他怎么商议的?”

“启奏陛下,此事关乎税收和皇子,都非比寻常。因此这个案子务必要慎重,要办成铁案,郑尚书也非常用心,给的结论臣以为是经得起考验的。”

徐景昌朗声道:“陛下,臣想请问,借贷谋利,是否属于商税范畴?”

朱棣怔了一下,他还要想想。

郭资立刻驳斥道:“徐通政,商税是买卖货物,有了利润,才需要纳税。借贷无有货物,只是金钱往来,怎么能算商税呢?”

徐景昌从容道:“卖货得到的是利润,借贷收获的是利息。大可以这么说,利润是商品的利息,利息是货币的利润……这二者本就是一样的道理,伱非要说不一样,除非是有意帮着一些人逃税,我想左都御史不会这么干吧?”

郭资倒吸口气,真的说不过,徐景昌这小子简直太妖孽了,听说他天天跟姚广孝下棋,难道这些都是姚少师告诉他的?

想到了老和尚,郭资也惶恐不安起来。

徐景昌笑呵呵道:“陛下,既然道理说通了,汉王属实有逃税的问题。但他和靖安侯那种公然冲撞不同,因此只要缴纳税赋,并且按时交上三倍罚金,就什么罪过都没有了,只要日后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就是。”

他扭头笑看着三法司,不紧不慢道:“你们三位看这个案子还有哪些问题?陛下已经降旨,你们要让陛下收回成命,可需要铁证如山才行!不然出尔反尔,岂不是伤损吾皇圣明?难道你们打算封驳圣旨?”

徐景昌说着,把手里的御批冲着他们晃了晃。

这三位脸色惨白,天子没有落笔,他们据理力争,还有挽回余地。现在已经成了定案,走的就是推翻圣旨的流程,那麻烦何止万倍!

徐景昌这个兔崽子是真的坏!

眼瞧着三人无言以对,徐景昌心花怒放,也该给个甜枣了。

他笑道:“臣以为,此案应该作为一个典型判例,告诉天下人,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借钱谋利,是要交税的,哪怕贵为汉王,陛下亲子,那也不行。同时也要跟大家伙讲清楚,商税开征不久,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朝廷会网开一面,酌情处理。不会随便抓了一个,就开刀问斩。臣以为这样可以减轻百姓恐慌,更方便落实征税事宜。”

徐景昌感叹道:“陛下,臣真是年轻,对刑名之事,一窍不通。还是跟郑尚书讲了这些,臣才有了写心得体会,郑尚书当真是我朝大才。陛下欲有大作为,必定要制定法规,不能随意胡来,这方面理该重用贤臣,郑尚书就是最大的贤才!”

这么长时间了,还从来没见过徐景昌跨过谁?

今天这么卖力气赞美郑赐,这位尚书大人算是赚到了。

只是他也不傻,徐景昌这小子无事献殷勤,不会平白无故夸奖自己,事情闹到了这一步,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他这是要推自己一把啊!

果不其然,朱棣已经听了个大概。

真正关键的不是不是老二如何,而是从今往后,朝廷又多了一项税源。

别管能收上来多少,有总比没有强。

朱棣怦然心动,而且他隐约察觉到,这事情绝对不简单,往后的文章大着呢!

所以果断道:“徐景昌讲的很有道理,加刑部尚书郑赐太子太保衔,赐飞鱼服。日后刑部要在税收方面,多多用心。遇到逃漏税款,决不轻饶,哪怕身为皇子,一样不能幸免。更不要让一文税金缺失!”

完了!

最后一句简直是宣判死刑,等于是逼着自己跟士大夫玩命啊!

徐景昌冲着呆傻的郑赐笑呵呵道:“郑尚书,快谢恩吧,你还要抗旨不遵?”

郑赐茫茫然,叩谢皇恩。

朱棣摆手,让所有人都推下去。

郑赐是升了一级,奈何半点喜悦也没有。

宛如一句尸体,晃晃悠悠,从金殿出来,抬头望去,阳光耀眼刺目,他一想到从此之后,所有借贷的利息都要纳税,整个天下的士绅都会憎恶自己,他浑身一颤,险些扑倒。

一双手臂,稳稳搀扶住他。

“郑尚书,我还要恭喜你啊!”

郑赐抬头看了看,吴中和郭资早就不见了身影,只有厌恶的徐景昌,尚在身边。

“你,你可害苦我了!”郑赐欲哭无泪。

徐景昌哈哈大笑,“这算是什么害你?走吧,咱们去落实旨意。”

“落实旨意?”郑赐不解。

很快他就清楚了,从皇宫出来,靖安侯王忠带着大批税丁过来汇合,徐景昌高声道:“走,跟我一起去抄了汉王府,追讨税款罚金!”

郑赐只觉得浑身一哆嗦,险些摔倒,我可不想得罪汉王啊!

谁能救救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