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我的姑父叫朱棣 > 第五十章 户部还是通政司?

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五十章 户部还是通政司?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2-09 11:04:31 来源:56书库

“陛下,臣以为征收商税和田赋一样,都是充实国用,同样的道理,还有盐税。长芦、两淮、两浙,大明为了确保盐税征收,至少安排了几万盐丁。臣以为比照盐税,增加税丁,势在必行。”

徐景昌侃侃而谈,义正词严,“初期最好有八千,最低也不能少于五千。只有这么多税丁,才能确保征税顺畅,充实国用。”

朱棣绷着脸道:“是不是太多了?这么多税丁,要增加多少开支?”

“陛下,这些税丁可以从五军都督府借调,暂时挂在户部之下,并不会增加开支,等到一切顺利,商税增加,到时候再进行调整,也会宽裕很多的。”

朱棣依旧皱眉头,他看了看夏原吉,“夏尚书,你也是这个看法?”

夏原吉略微沉吟,他拉着徐景昌一起来面君,心里头还是提防着徐景昌的。这小子一肚子坏水,在通政司干了几个月,比人家几年的老吏还要难缠。很多人私下里都说,去通政司就是闯鬼门关。

毫无疑问,徐景昌就是鬼门关里青面獠牙的恶鬼。

这种人如何能信任?

但是今天可不一样,徐景昌当真冲在前面,毫不犹豫替户部争取权力,当仁不让。

夏原吉多少有点感动,毕竟这是替户部说话,争取好处。

“回陛下的话,臣以为徐通政所言,颇有道理。臣这里也收了几个月商税,累计折算,有近五十万两银子,解送国库。”夏原吉顿了一下,然后道:“陛下,或许商税数额远不如田赋,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多。但田赋征收以粮食为主,不管储存还是运输,都非常麻烦,遇到了紧急的事情,从各地调拨粮食,会大大耽误时间。所以征收商税,保持相当数额的真金白银,方便朝廷应急,非常必要,这是关乎大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臣只有披肝沥胆,向陛下陈说。”

夏原吉的这番话,着实戳到了朱棣的痒处。

像大明这么庞大的农业国,又缺少金银,在征税的时候,必须以实物税为主,不然的话,老百姓损失太大。

一百多年以后,尽管吸纳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大明朝的一条鞭法,依旧造成了许多百姓破产,问题就在于从粮食变成货币,甚至还要从铜钱变成银子,多一道手,老百姓就多一道盘剥,可持续竭泽而渔了属于是。

明初的税收,还是以实物税为主。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许多大的工程,对外用兵,依旧要折算成银子……因为这玩意价值足,重量轻,携带方便,币值稳定。

不然你拿一千万贯宝钞给兵部,让他们采购军粮,半个月过去,宝钞贬值,只能买七成的,再过一两个月,就只剩下五成……这个仗还怎么打?

所以说开征商税,有个绝佳的好处,那就是增加纯粹的货币收入,这对大明朝来说,至关重要。

朱棣沉吟再三,也不得不承认,夏原吉打动了他,徐景昌讲的增加税丁,也算恰如其分。

“你们再拟定一个详细的章程上来,回头朕召集御前会议,就把这事确定下来。”

徐景昌长出口气,立刻道:“吾皇圣明,此举必能增加大明岁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拍了一顿马屁,夏原吉也说了好话,两个人从宫里出来。

徐景昌道:“夏公,再过几天,我就十六岁了。虽说我朝二十一岁成丁,但是在唐朝,十六岁就算是成丁。不管怎么讲,我都不是小孩子了。前几天我还劝说陛下,不要轻易御驾亲征,毕竟不是哪个帝王都像陛下一样,神勇无敌。万一亲征出现闪失,会动摇国本……夏公,我在通政使的位置上当不久,我也没想太多,能做成一两件事,无愧于心,无愧祖宗威名就好。有关商税的事情,你只管吩咐,晚生愿意冲锋陷阵,哪怕丢官罢职,我也在所不惜。”

这一番话,徐景昌格外真诚,哪怕老道如夏原吉,也被感动了。

“人生能得一知己就足够了。夏原吉何其有幸,竟然有徐通政愿意并肩携手,成就大事,你我二人,可称同志!”

徐景昌和夏原吉互道珍重,各自返回部里,夏原吉心潮澎湃,平静了好一会儿,才提起笔,撰写方略。

徐景昌跟热血奔涌的夏原吉不同,他哼着小曲,乐颠颠回了通政司,姚广孝还等在这里,徐景昌笑呵呵道:“少师,我准备一桌素斋,咱们俩下棋聊天,你意下如何?”

姚广孝看着止不住喜悦的徐景昌,眉头微皱,“你小子去找一个镜子,狐狸刚偷鸡得手,就是你这副模样。老衲很是不解,到底是哪个倒霉蛋,又被你算计了?”

徐景昌摇头一笑,“少师,你把我想得太坏了,我这个人,年轻热血,一心为国,不敢说天下少有的忠臣,也是大明的优秀青年。你不该老拿歹毒的心思想我。”

姚广孝呵呵两声,“徐景昌啊,你什么变的,老衲一清二楚。你不说我也不着急,咱们就慢慢看,你肯定会露出狐狸尾巴的。行了,去给老衲准备十八道菜,我吃好了,才不会坏你的事。”

徐景昌微微一怔,也只好点头称是。

他和姚广孝喝酒下棋,好不快活。夏原吉那边挥动大笔,撰写方略,全身心投入。

可是在另一边,朝臣们却是炸锅了。

兵部尚书刘儁,礼部尚书宋礼,左副都御使陈瑛,还有其余几位重臣,全都挤到了吏部尚书蹇义这边。

“天官,无论如何,您要拿个主意。”

蹇义微皱着眉头,“你们是说户部讨要税丁的事情?”

兵部尚书刘儁忙道:“确实……夏原吉实在是太过分了,他本就掌握户籍钱粮,现在又要税丁精兵,他想干什么?钱和兵都是他的,往后六部里面,要他户部为主吗?”

蹇义的眉头更深了,“不要说这些,陛下是同意征收商税的,我也觉得算是利国利民的善政,不必如此小题大做。”

宋礼忙向前探身,“天官,我觉得这事情没那么简单。户部有了兵丁,就会调查百官家业。到时候谁做生意,有多少收入,夏原吉都心知肚明。如果只是拿来征税还好,可他要是拿这个党同伐异,陷害忠良,到时候后患无穷啊!”

伴随着几个人忧心忡忡的话语,蹇义的眉头越来越凝重。

吏部尚书之所以是百官之首,权倾朝野,主要是吏部管官帽子,人事大权在握,谁都能无视吏部天官的意见。

但问题是如果户部掌握了钱袋子之后,还捏着兵权,能通过征收商税,挟持百官。这就出现了一个既能分钱又能惩罚百官的超级衙门。

到时候吏部是绝对没法抗衡,百官之首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夏原吉。

怎么办吧?

“陛下一心充实国库,商税势在必行,无论如何,也是挡不住的。”蹇义沉声道。

这时候陈瑛突然道:“就算挡不住,也不能交给户部,不然整个朝堂就乱套了。”

蹇义看了看众人,“不给户部,还能给谁?给吏部,还是兵部?又或是督察院?”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破事属实麻烦,不管给谁,都会打破朝局。

“天官,现在看起来,只能给通政司,毕竟他们除了通达政务之外,并无具体执掌。”刘儁突然幽幽说道。

通政司?

以徐景昌的可恶,他要是拿了征税的权柄,还不把天捅破了。

不行,绝对不行!

刘儁压低声音道:“让通政司征税,但是一分一毫都要入户部的账,这样一来,户部和通政司互相牵制,他们彼此争斗,大家伙才能松口气。”

蹇义眉头紧皱,“给通政司我没有意见,但我也说一句,夏尚书好歹还是咱们的人,如果交给了徐通政,他这人向来不按常理行事,我怕会弄出更大的乱子……”

众人一阵错愕,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良久,宋礼才缓缓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