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我的姑父叫朱棣 > 第三百三十三章 这一死,比活了一辈子都重要

“下官拜见定国公!”

徐景昌急忙抬头,只见一个白面无须的高大身影站在门口,身上穿着斗牛服,器宇轩昂,俨然熊虎之将。

来人正是郑和!

可别觉得宦官就一定身虚体弱,说话尖尖的,郑和随着朱棣靖难,那可是提着刀,能上阵杀敌,屡立战功的,不然怎么会得到赐姓,成为朱棣的心腹。

如果真论功绩,不说封个国公,给个侯爷也是没问题的,差一点,也是伯爵。

奈何一个宦官身份,锁住了郑和的上限。

他也知道,却是没有什么抱怨。

只是郑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能真的封侯。

“定国公,我,我真是不知道怎么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徐景昌哈哈大笑,“我不过是据实上奏,提了点微不足道的建议罢了……当不得什么。”徐景昌请郑和坐下,这才道:“宁远侯,想必你也能知道,有人嫉贤妒能,不免会嚼舌头根子,说些不在行的话,你不用担心,有什么事情告诉我一声,放心,我这里有足够的办法让他们闭嘴。”

这话说的,郑和一万个相信。

徐景昌的赫赫威名,简直无人不知,别的不说,蹇义和夏原吉等人被他弄出了京城,现在都没回来,要不是有朱棣在,那几位能不能活着都不好说。

郑和笑道:“定国公厚爱,下官受之有愧。其实当下的勋贵,不少都是一起出生入死,还不至于胡乱嚼舌头根子,就算有人说什么,我只当不存在就是了。我郑和此生只忠于陛下,我……也没有后人,不会在意乱七八糟的事情。”

徐景昌含笑点头,“宁远侯果然大度,不过咱们也不是软柿子……毕竟伱可代表水师,这不是你自己的荣辱,而是水师体面!”

这下子郑和浑身一震,不由得正色道:“定国公,你的意思,水师的地位要提升了?”

徐景昌道:“其实早就想提升了,你也知道,水师地位越来越重要,执行海外任务,全都靠水师,商贸往来,讨伐不臣,哪里离得开水师?陛下那边也是想要提升水师地位。只是水师这边缺少足够的将领,也没人能撑着场面,所以拖延下来了。这回我运作你担任宁远侯,也是想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海外作战的军团,暂时定名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

“对,就是配合水师执行海外任务的专职兵马……我是打算推荐曹国公统帅,你们这边有一个国公,一个侯爵,也不会有人欺负了。如果不行,我把我大伯也弄过来。”

郑和还能说什么,“多谢定国公抬爱,下官唯有殚精竭虑,不负所托。”郑和顿了顿又道:“定国公,我瞧着将琉球并入之后,大明水师横行海上,属实方便了许多。接下来……定国公打算朝哪里动手?”

徐景昌笑道:“自然是方便下手的……要有好处,又要师出有名才是。宁远侯可是有好办法了?”

郑和道:“谈不上好办法,只是偶尔听说一件事,朝鲜国主李成桂重病,似乎死在旦夕了。”

提到了李成桂,徐景昌也是感慨……这人绝对算是个人物,他趁着元末乱世崛起,掌握了高丽王国大权,并且取而代之,建立李氏朝鲜。

纵观他的前半生,绝对算得上枭雄人物。

只是到了晚年,让儿子篡权,被彻底架空,落个晚景凄凉。

朱棣刚登基的时候,还想过讨伐高丽,考虑当时的情况,徐景昌费了好大功夫,把这个差事交给了朱高炽。

朱高炽只是惩罚了高丽,并没有帮着李成桂复位。

又是几年功夫,李成桂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郑和跟徐景昌道:“定国公,你看此事算不算一个机会?”

“算,怎么不算!这还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徐景昌兴奋搓了搓手,跃跃欲试。

“宁远侯,你先去备战,回头机会到了,立刻出兵。”

郑和答应告辞,徐景昌可不敢怠慢了。

琉球那是牛刀小试,那个国家属实太小,环境也太惨了。能卖个好价钱,已经算是老天开恩了。

这不是什么讽刺,而是事实。

至于其他的藩属国,尤其是面积很大,历史不算短,还有几百万人口的,想要轻易吞下来,难度还不小。

徐景昌火速给各部下令,尤其是礼部这边,让他们赶快探查情况……只是还没等礼部这帮人弄出结果,老岳父黄观就再度撰写文章。

上一次他就是针对夷商试图购买大明女子的事情,黄观一篇文章,落下了几十位官员的脑袋。

这一次黄观更进一步,他认为大明子民高贵,而大明作为文明的代表,也有义务带领蛮夷,走向开化。

一句话,大明上国,权力是无限的。

其余藩国的权力是有限的,且要服从于大明。

对于这种爸权主张,徐景昌想说,请加大力度。

徐景昌将文章递给了朱棣,同时又明发各部,要求所有官吏,尤其是军中将领,深刻领悟,并且撰写感想,一起讨论。

徐景昌这边先是进行思想动员,随即又把锦衣卫叫来,让纪纲安排人,去密切了解情况。

“你清楚这一次要做什么不?”

纪纲忙道:“知道,需要了解清楚朝鲜的虚实,打探军力,为了讨伐出兵做准备。”

“还有呢?”

“还有……下官一时没想到,还请定国公指点。”

徐景昌呵呵道:“你需要收买高丽军中将领,你该知道,李成桂是怎么起来的……我需要你物色下一个人选,还要联络当地大户,收买朝臣……总而言之,你要想办法,能做的,不能做的,全都做了……没有通天彻地的能耐,还当什么锦衣卫指挥使?”

这一句话,可把纪纲镇住了,属实自己做得还不够,必须加强才行。

情报也撒出去了,再有就是筹措军饷,安排人马。

徐景昌这边是紧锣密鼓,丝毫不敢怠慢。

几乎与此同时,李成桂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位李氏朝鲜的开国之君,晚年经历两次王子之乱,幽居昌德宫,比起囚犯还不如。

彻夜寒风,孤单无依。

七十四岁的他,形容枯槁,头几年就染上了消渴之症,整个人日渐消瘦,到了如今,就跟一张皮覆在骨架上面。

两只干枯的眼睛,仿佛僵住了一般,只是偶尔动了一下,证明他还是个活人。

而就是这点光彩,此刻也时有时无,以至于在夜里最终熄灭。

李成桂薨逝。

他的孝顺儿子李芳远第二天才姗姗来迟,看了一眼,就下令入殓。

一个失去了权柄八年的老国主,就连在朝鲜国内,都没有什么动静,任谁都想不到,竟然在大明朝,掀起了一阵滔天波澜。

“定国公,受到了消息,李成桂死了。”胡濙急匆匆道。

“当真?”

“千真万确!”

徐景昌顿了下,一拍巴掌,大笑道:“好啊,真是太好了,他这一死,比活了一辈子都重要。”

“下令,立刻召集各部尚书,前来商议大事。”

几位尚书匆匆赶来,徐景昌笑道:“诸公,又一次开疆拓土的机会来了。”

杨士奇好奇道:“定国公,可是准备讨伐朝鲜?”

“不!”

徐景昌摇头道:“我准备缉拿不孝之徒。”

“不孝之徒?”

“就是朝鲜国主李芳远,他暗害生父,忤逆不孝,悖逆人伦。如此大奸大恶,岂能安然活在世上?我大明此番吊民伐罪,只抓不孝子李芳远一人,不牵连其余。”

这几个人也熟悉徐景昌的套路,这位总是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下手。

出兵捉拿李芳远,而不是讨伐朝鲜,这里面的意思就大不相同,难度也下降了几个档次。

但是话又说回来,既然能抓对方国主,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徐通政这一手属实有点东西。

“定国公,此事应该交给谁去办比较合适?”

徐景昌笑道:“此事正需要你们来推荐。”

杨士奇斟酌了一下,“定国公,你看让夏尚书担任钦差如何?”

让夏原吉去?

徐景昌眼珠微微转动,忍不住点头,“可以,夏尚书熟悉北方情况,又德高望重,足智多谋,属实是难得的人选。就让他代表大明,前去吊唁李成桂。”

徐景昌又看了看其他人,黄淮和胡广等人都表示赞同。

随即徐景昌上书朱棣,建议派遣夏原吉前去,并且要求让朱勇带领三千人,护送夏原吉前去。

熬了这么多年,朱勇这个小弟,总算是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老大啊,你可太够意思了。

“我说朱勇,你有什么计划没有?”夏原吉好奇问道。

“计划?什么计划?”朱勇仿佛没听明白,“这用什么计划啊?”

夏原吉翻白眼了,你个兔崽子,怎么跟徐景昌一样不靠谱啊!

“那可是一国之主,你难道不需要准备吗?”

朱勇毫不客气道:“您老人家也知道是国主啊?既然如此,那就更不能计划了……没听说吗,计划不如变化快……咱们到了地方,直接抓人,上船就走,至于其他的事情,跟咱们半文钱关系都没有。”

夏原吉顿时脑袋嗡嗡的,徐景昌,你他娘的是盼着老夫不死,派我过来送命啊!

“那个……我现在回去成不?”

朱勇点头,“可以,只是要担一个临阵脱逃,抗旨不尊的罪名……您的九族还在吧?他们都会感激您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