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大明之后青史尽成灰 > 第85章红鬃烈马

大明之后青史尽成灰 第85章红鬃烈马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12-01 17:08:40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顾炎武接到了任务,整个人都忙疯了,这位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壶水,一盘馒头,一盏灯,外加一个马桶。

三天下来,不眠不休,疯狂写作,别说朱颐垣了,就连叶廷秀,宋琏等人都看傻了。

这位也太拼了吧!

命就一条,可别玩没了。

倒是宋继澄和赵士哲看得明白,“十年寒窗,科场应试,不疯魔不成活……宁人这是要悟道了。”

叶廷秀顿了顿,突然笑道:“我只听说过阳明公在龙场悟道,从此所向披靡,只是不知道宁人兄能悟出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又能不能救亡图存?”

大家伙感慨着,临近中午时分,房门打开,顾炎武出来了,在他的手里,拿着三篇撰写妥当的文章,塞给了叶廷秀。

“我去睡一觉,有什么话,看过再说。”

顾炎武转身离去,回了屋中,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等他再度爬起来,从房间出来,看到的就是宋继澄几个大眼瞪小眼了。

“怎么,我写的不对?”

这几个人互相看了看,叶廷秀深深感叹,“怎么不对,简直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宋继澄也叹道:“确实,你这番功夫没有白费,悟出了大道。”

面对如此盛赞,顾炎武反而不好意思了,“还要多亏佥事,道理是他讲的,我不过是润色而已,可不敢贪天功为己有。”

赵士哲却道:“不管是谁,能写出这三篇文章,称得起是惊世骇俗了。”

顾炎武的三篇东西,其实是秉持朱颐垣的想法,第一篇分析大明得失,但他引入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当初朱元璋打天下,定下的祖宗法度,是被当时百姓接受的,因为没有百姓支持,一个要饭的小和尚,也不可能开创一朝,建立三百年煌煌烨烨的大明朝。

但是过去三百年间,... ...历朝历代,不断破坏太祖法度,败坏大明根基,就相当于不断篡改约书,朝廷未必多拿多少,但是中间的士绅官吏却是狠狠中饱私囊。

为什么大明会威望尽失,民心不在……道理很简单,持续破坏了三百年,朱元璋留的根基不管多厚,也早就消耗光了。

这篇文章只能说是有些新意,但说得还是兴衰治乱的那一套。

第二篇文章,则是重点阐发清朝,指出他们杀戮百姓、剃发易服、跑马圈地等等罪恶,说他们把天下人视为奴仆,就连自己的亲族大臣,也是奴才,投降清廷,就是给奴才当奴才。

真正要命的是第三篇,承袭前两篇,第三篇文章讲的就是怎么办,一言以蔽之,效仿太祖皇帝,重新和百姓围绕土地,建立约书,订立规矩。

给百姓生存之路,换取天下百姓支持。其中就是重新调整田亩,重订税赋徭役……文章写到了这一步,所有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顾炎武给均田改制赋予了道义上的合法性,甚至向前推,所有的王朝更迭,都可以看做是重新建立规矩的过程。

这一下子就告诉所有士林中人,豪门巨室,你们需要把嘴里的肉吐出来,分给老百姓。

龙场悟道,悟的是阳明公的心学之道,而这三篇文章,悟得却是天下大道。

“以老夫观之,江南诸公,未必会赞同。”赵士哲低声道。

宋继澄呵呵道:“岂止不会赞同,简直是禁止,焚毁!”

顾炎武眉头挑起,轻哼了一声,“他们说话,还有用吗?”

应天都丢了,福州的隆武天子,绍兴的鲁王,都是风雨飘摇,他们还有本事禁止这些文章吗?

更何况朱颐垣压根也不是靠着这些人,他授意顾炎武写这些文章,也是为了争取那些还有理想志气的文人,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 ...至于那些仇视这些文章的人,多半也会投靠大清,在乎他们的感受,根本没有用处,还不如把事情点破。

赵士哲想了又想,终于道:“咱们山左大社归附朱佥事以来,一直在思考救亡图存的办法,一直再想着要怎么才能赶走清廷,保全华夏衣冠……现在这三篇文章,可以作为根基了,我建议要让所有人立刻研读,领会其中的精髓。”

几个人越聊越高兴,就连叶廷秀都忽略了他隆武朝兵部侍郎的身份,开始认真思考这里面的道理。

很快他们又发现,这话还真就是朱颐垣讲最合适,他一个宗室子弟,反省朱家天子,总不能骂他乱臣贼子吧?

其次朱颐垣实力虽然不强,但都是自己打出来的,也是按照上面说法做的,不是泛泛空谈。

再有这东西是正儿八经的阳谋,不怕任何人知道,甚至还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隆武天子,鲁王监国,就是两个傀儡。

大清这边,也不可能自己推翻八旗制度。

至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他们根本没有这个理论水平……李自成全盛的时候,也只是提出了均田免赋,至于更深层次的道理,他们是没法探究的。

这倒不是说没有理论支撑,就不能运行,但是理直气壮,有了能说服人的道理,才能顺利运行,减少磨损,更省力,更轻松。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干得就是这件事。

顾炎武的这三篇文章,也赋予了朱颐垣这个团队的合法性。

别看沂蒙山区虽小,但是在道理上,却是眼下所有势力当中,最理直气壮的那个。

“既然理直气壮,那就大声讲出来!”

朱颐垣一锤定音,山左大社立刻行动,抢在新年之前,抄写誊录,然后想办法讲文章送出去,有的要送去江南,交给复社成员,请南方士林讨论。

... ...有的则是送去济南府、青州府、兖州府,向四周宣扬主张,争取人心。

另外朱颐垣还找了不少艺人,有唱大戏的,快板书的,讲评书的,趁着过年这个当口,结合实际,编排曲目,到乡村巡演,争取百姓支持。

朱颐垣这边忙得不可开交,而随着临近年关,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冲突也渐渐和缓,毕竟还要一起过日子,柳如是身份卑贱,总是忤逆丈夫,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她也只能随便找点事,消遣一下,她就让丫鬟随便买点话本,过来消遣一下。

好巧不巧,丫鬟买回来的就有一套《红鬃烈马》,讲的是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行,十分火热,到了什么地步呢?

民间有句话,叫男学关云长,女学王宝钏!

好家伙,王宝钏成了女中关夫子了,学她什么?恋爱脑吗?

还真不是,这个故事版本众多,细节处也不近相同。

有一版说的是薛平贵本是皇子,因为遭到陷害,逃出皇宫,藏身薛家庄,所以才叫薛平贵。十八年后,文武全才,返回长安。

窃以为这个版本有合理性,毕竟出身不够,薛平贵最后真的没法坐大唐的江山。

而初入长安的薛平贵很落魄,和叫花子混在了一起。

王宝钏是丞相王允的幼女,她恰巧碰到休息的薛平贵,发现有两条红龙钻入他的鼻孔,见相貌是帝王之相,随后又做梦,知道薛平贵前途无量,才动了心细,请薛平贵参加抛绣球。

有一见钟情吗?

没有,人家是看上了一支潜力股,准备进行天使投资。

好玩的是,薛平贵答应了王宝钏,却因为身份低贱,没法进入抛绣球的彩楼,而这时候是月老出手,把薛平贵带进去,又把绣球放在了他的手上。

然后才有王宝钏和老爹闹翻,三击掌... ...离开丞相府,住进了破瓦寒窑。

到了这一步,好玩的也出现了,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担任平西先行,要去远征,王宝钏可没说依依不舍,夫妻情深……而是鼓励他夺取功名。

而且薛平贵十八年后回来,寒窑重逢,王宝钏先问的也是你当的什么官?

听说贵为西凉王,王宝钏直接下跪讨封,半点没有小女儿之态,端的是女中丈夫,巾帼魁首……

人家守的是十八年,却不是因为恋爱,而是坚信自己的眼光。

柳如是看着话本中的王宝钏,也心生敬意,翻着翻着,到了最后,却有几张纸落下……正是顾炎武的文章,她拾起来观看,顿时就愣住了。

wap.

/94/9400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