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黄天之世 > 第七百四十七章:长安盛景

黄天之世 第七百四十七章:长安盛景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24 23:51:30 来源:顶点小说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初平五年(194年)的十月,秋意渐深。

数年的建设,如今的长安城比起此前汉时所修建的长安城大了数倍以上。

长安城如今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主要是三府六部、鹰狼卫等一众明廷中央机构的衙署,以及作为剧院使用的明光宫等一众公共建筑。

外城则主要是生活区和商业区, 大致的规划是按照唐朝的长安城来修建。

如今的长安城已经不再是汉时只供皇室居住的宫殿群,而是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现在长安城的规模已经远超两汉鼎盛之时,东汉时期的统计之中,京兆尹有五万户,共计二十八余人,但是现在仅长安城一城便有人口近三十万人。

按照预行的计划,长安城在未来将会容纳超过五十万以上的人口。

设计上新修建的长安城甚至可以容纳上百万的人口。

三年一上计, 万国趋河洛,

历史上在唐朝时期, 长安城的人口超过了百万,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池,也最为繁华的城池。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万国来朝,天下宾服。

后人形容唐朝,多以“盛唐”二字来称呼。

许安定都长安,其实心中也有想要太平道日后能有盛唐那般的成就。

万国来朝,天下宾服,何等的雄壮,何等的恢弘。

如今建国立制的目的自然是不会局限于这华夏之地,许安想要做的,是扭转华夏后世的命运, 从此之后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永远雄踞第一。

远迈汉唐, 治隆唐宋,真正的万国来朝,天下宾服。

长安城内的人口差不多占据了整个关中地区的十分之一。

如今整个关中地区, 也就是中州地区应天府、左冯翊、右扶风、弘农郡的总人口在迁移结束之后,将会超过三百万人,如今整个太平道掌控的四州总人口距离千万的大关已经不远了。

这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的人口是被解放的奴隶,还有隐匿的人口。

董卓强行迁移洛阳地区的人口进入关中地区之后,整个关中地区涌入了大量的人口,其中以长安城涌入的人口最多。

虽然后面皇甫嵩、王允等人反叛带走了一部分的人口,还有战乱的影响,但是当许安入主长安之时,整个京兆尹还有五十余万的人口。

许安入主长安之后,为了保证稳定,从并州太平道故地迁移出了八万户进入了关中地区。

许攸的家族便是迁移之中的一员,凉州也选了一万户迁入了关中。

攻下了益州之后,许安又从益州选出了两万户人迁入关中。

同时又从关中迁移了八万户人进入益州,填入了绵竹和成都,还有江都、南疆等地区。

从关中迁出的多是贫户,而从凉州、益州迁入关中的多是富户,并州迁入的则多是太平道的信众,军眷。

这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还是为了稳定,更好的控制四州地区,虽然耗费颇多,使得太平道的财政进一步的但是这一切最后都是值得。

如今的长安城有一百余座里坊,东西两市,城区之中林立瞭望塔,又称为警备塔。

塔内是由黄巾军的军队的掌控,互相传令,城区的大小之事皆不能瞒过瞭望塔上的军卒,一旦发生骚动,立即便有军卒敲响塔顶战鼓。

塔内值班军卒有五十人,整整一队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黄巾军军卒,足以应对城中发生的任何的情况,毕竟进入长安城中人,都不允许携带制式刀具,至于弓弩更是要被定罪。

在瞭望塔的旁侧,就是警察所的所在,平时一般是他们单独在城中维持秩序,军队一般只是在出现警察部队不能处理的情况之下动用,长安城的警察配备制式刀具,但是却并不配备弓弩。

如今的长安城,根本不像是经历过了地震和灾荒的样子,坊市之间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虽然人口稠密,来往之人众多,但是却是井然有序,车有车道,马有马路,人有人径,互不干涉,并不杂乱,反而是井然有序。

街道之上,有头戴着毡帽,身穿着裘衣,一看便知道是北地游牧部落出身的人牵着托着货物的马匹,走在马路之上,向着市集走去,自进入城中之后,他们眼眸之中震惊之色就没有消失过。

他们久在北方苦寒之地,何曾见过如此恢弘的城池,何曾见过如此繁华的街道,何曾见过这如此热闹的景象。

长安城这巍峨的城墙,这宽敞的街道,这往来的人流和车马让他们的眼睛根本不够看。

建立在龙首原的应天府,更是让他们感到敬畏。

各城区瞭望塔上,那些手持着强弓硬弩,头戴着黄巾的军卒时刻注意着城中的景象,锐利的眼神扫过他们之时,更是让他们不敢有半分的逾越之心。

车道之上,由双马牵引着的四轮马车缓缓的行驶在其上,四轮马车之上,树立着太平道的旌旗,同时也树立其商队商号的名字。

太平道的户部专门设有一司,名为商业司,所有的行商的队伍,还有成规模的商人都需要前去商业司登记入册,每年都要根据收益按时缴纳商税。

如今太平道内鼓励商业,汉庭一直以来都实行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如今也被太平道废除了大半,商人的地位也有所回升。

现在太平道内对于最基本的商人来说只是征收十税一,但是这个商税征收是按照收入、规模划分,规模越大,盈余越多征收的商税则是越多。

那些贩卖一些小东西的货郎,或者是挑着自家所种的少数农作物的农户小贩,并不需要缴纳的商税,他们并不被归拢到商人的行列之中。

因为漠南被黄巾军平定,划归到了太平道治下之后,很多商人嗅到了商机,纷纷北上用汉地的特产换取北地人手中的皮货,肉类。

而益州被攻占之后,又多了一条入蜀的商路,蜀地的丝绸在西域畅销,在中州之地仍然畅销,当然畅销的不只有丝绸,还有蜀地的陶瓷,以及蜀地的茶叶、山货。

茶叶因为许安的原因,饮用的方法变得简单了起来。

从原来的煮茶、粥茶变成了,直接将茶叶烘焙,然后倒入沸水直接沏茶,工序简单了许多,也便宜了许多。

因此茶叶也正式开始开始正式从贵族喜欢饮用,被很多人开始接受。

还有一些货物也比较畅销,但是普通的商人却是没有办法得到。

因为商业的兴盛,所以也调整了专卖禁榷制度,从原先只有盐、铁、酒之外,又增加了数种物资,矾、铁、煤、宝货等都在禁榷的范围之中。

西域的香料收益也十分的巨大,许安本来想要禁止,但是这样无疑会极大的打击商人前往西域的积极性,因此许安只是在香料上增加了一些税收,凡是经过玉门关的商队载有香料会收取多收取一些额外的税收,并不归在禁榷范围之中。

永宁门作为长安城的南方正门,人口往来自然是比左安门与右安门要多上不少。

长安城不仅仅是城中有人,城外也还有不少的住民,大部分都是以屯所的形式存在。

城门处一名又一名全副武装的军卒守卫在城门的甬道前,一丝不苟的检查着从城外进入城中的人群和车队。

王起站在永宁门的城墙之上俯瞰着城门处不断前行的队伍,就算是已经在这里执勤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样的景象他每天都能见到,但是再看无数次,都还是会动容。

“等到回来的时候再看吧。”

就在王起看着城楼下出神的之后,一只手突然伸了出来,勾住了他脖颈,搭在了他的肩上,将他往旁边拉了一拉,随后一脸贱兮兮的田璋不知道从哪里蹦了出来。

“快走,快走,到时间了,兄弟们都等了你半天了。”

王起一脸嫌弃的打开了田璋,笑骂道

“你倒是真快,半刻钟的时间都不到,你连衣服都换好了。”

田璋嘴上的八字胡微翘,指着城墙的马道,催促道。

“不是我们太快了,是你太拖延了啊,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你啊,你就穿着这身军服和我们先去买东西吧,老陈已经借到了马车,我们先去集市买点东西。”

王起看向田璋指着的地方,果然,陈伍、杨木、钟厚几人都在马道旁侧穿着便装等着他。

“去晚了,真的买不到东西了,最近很多部曲都放了长假,集市里面都是人,现在好东西都要抢,我刚刚看到有一车拉着蜀锦的商队刚刚入城,现在我们赶去集市刚刚好能够赶上。”

“攒了这么多的钱,也没地方花,买上一些蜀锦置办些衣服,你不是一直想给家里带些什么吗,带上一些蜀锦,恐怕阿嫂这一个多月的假期肯定对你特别体贴。”

田璋贼兮兮的笑着,田璋推着王起向着马道走去,王起虽然是军侯,但是他们几人从太行山时便一直都是一起,历经大大小小的战事不下数十场,彼此之间早已经熟络无比。

在战时,上下分级,田璋他们从来都是遵从王起的号令,但是下了战场,他们之间却是没有分什么尊卑秩序,一直都是吵吵闹闹。

他们这些黄巾军的军卒,或者说明军的军卒更为贴切一些。

作为如今明国国内的高收入群体,当军中正式开始分批次放假,明军的军卒开始踏上返乡的道路。

军中纪律森严,更是严禁赌博、酗酒之事,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消费的地方。

所以他们的手中都攒下了不少的余钱,中国自古以来都讲究衣锦还乡,锦衣不也行。

他们自然也不能免俗,于是这些时日,长安城的两座集市之中人员的流动比起昔日更加的频繁。

从丝绸、绢布、成衣,再到酒水、腌肉,还有北地的裘皮,益州的山货等等,都在他们的购买范围之中。

众人就这样吵吵闹闹的走下了城墙,这里的城防早已经由另外的部曲接管,他们已经完成了交接。

城墙之下,一辆高大的四轮马车就停在马道的旁侧。

“上车,上车!”

众人兴高采烈的登上了马车,陈伍负责赶车,众人都坐在后座,他们租的是一辆主要用于载人的车,但是后面也有着专门的盛放货物的地方。

四轮马车已经出现了很久,因此许安也开放了民间购买的权力,当然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各地的道路因为长期的修缮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又因为商业的发达,以及人口逐渐开始流动,有嗅觉的灵敏的商人趁机购买了不少的四轮马车,成立了运输的商会。

不仅仅是运送货物,短途载人也成为了他们的赚钱的办法。

因为太平道的影响,还有明军强有力的威慑,各地的流寇盗匪在中州几乎绝迹,毕竟他们在鹰狼卫、六扇门还有明军的眼中就是移动的军功,各地发生的刑事案件都稀少无比。

不需要护卫,也使得成本降低,四轮马车又使得载人量、舒适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利可图,那些商人自然是做起了此类的生意。

这些时日,因为明军开始放假,所以他们更是趁机将一些空闲的马车短期租借给那些放假的军卒,同时又开通了长途的运输,毕竟很多明军军卒的家庭都住在并州。

王起坐在四轮马车之上,感受着身下的颠簸,他看过无数次的四轮马车,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坐过,想不到这四轮马车居然这么的平稳。

车窗之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来往的行人脸上也不再是愁眉苦脸,惆怅不已。

就算是接连经历了旱灾、蝗灾还有地震,但是多数人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

王起看着窗外的景象,却是感到恍如隔世一般。

这里就在几年之前还不是城池,只不过是普通的田地,但是现如今无数的阁楼拔地而起,无数房舍星罗棋布。

那传闻之中的黄天之世,或许就是如此吧……

最后一段,怎么写都感觉差点感觉,笔力还是欠缺啊,看来要多多刷书了。

超过了45分钟,有点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