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科幻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九十二章 刘娥的教导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九十二章 刘娥的教导

作者:放羊小星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15 16:38:20 来源:笔趣阁SO

“我朝自有重北轻南的传统。”

刘娥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引导的语气回了一句。

李杰眉头微蹙:“依大娘娘的意思,这应是北人策动的?”

“善!”

言罢,刘娥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在她看来,这必然是北方士人的发起的,并且要不了多久,这阵风就该从市井传到朝堂。

“六哥,日后若是为政,切记一点,凡政事,皆需‘异论相搅’!”

刘娥一边说着,一边时刻注意着官家的神色,眼见官家面带不解,她便继续说道。

“何谓异论相搅?”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这里,刘娥借用了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中的一句话。

大义是士子学着不同的学说,持有不同的观点,百家各有不同的追求和愿景,以致于朝廷无法建立稳固且统一的法度。

众所周知,董仲舒秉承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宋人,尤其是宋人士大夫的眼中,地位还是很高的。

故此,刘娥也看了不少董仲舒的文章。

另一边,李杰适时地提出了‘疑惑’。

“大娘娘,依董子的意思,异论不是坏事吗?”

刘娥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是坏事,同时也是好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六哥,世间万事万物,从不是非我即彼的。”

“异论,固然会造成一些麻烦,比如拖沓,繁复等等,但和它的益处相比,这点小麻烦,也算不得什么。”

“我朝疆域有万里之广,为君者又常守京师,对于地方上的事,难免会被朝臣误导。”

“如果朝堂上的大臣,全都份属一系,届时,欺上罔下之事,定然屡见不鲜。”

“而这,正是实行异论相搅的原因。”

“为君之道,首在制衡,如咸平初年,你爹爹曾同时启用张齐贤和李沆为相。”

“彼时,你爹爹明知两人素有不和,为何还要同时启用二人?”

“不过是援先朝(指太宗朝)故事罢了。”

宋真宗即位时发布的制书中有一句话,‘先朝庶政,尽有成规,谨守奉行,不敢失坠’。

而这,也是异论相搅的由来,虽然异论相搅是真宗提出的,但他也是从太宗那边继承而来的。

李杰沉默片刻,反问道。

“若人人异论相搅,朝政当何由?”

听到这个问题,刘娥并无恼怒,而是耐心的解释道。

“专任虽能加快政事的处理速度,但同样容易催生权臣。”

“自秦三公九卿制起,宰相独揽朝政,权相迭出,至汉,内朝设六尚,外朝设‘十三曹’,再至魏晋、隋唐之三省六部。”

“历朝历代,皆循此制。”

刘娥的言论虽然有些牵强附会,强行将相权与皇权之争,往异论相搅上靠。

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自古以来,相权和皇权之争便没有停歇过。

到了宋朝,皇权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皆是分割相权的产物。

“我懂了。”

李杰没有继续唱反调,异论相搅确实有益于维护皇权的稳定,这是母庸置疑的。

然,它的危害同样不小。

可用,但需慎用。用‘异论相搅’,也是不得以为之。

毕竟,古代王朝的信息传播速度远不如后世,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法洞悉天下所有事。

信息沟通不畅,必然会带来信息障碍墙。

别说是古代,便是后世的网络时代,障碍墙同样是存在的。

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无法面面俱到,总有疏漏的地方。

而这方面的缺漏,需要监督体制来弥补。

如果挑选合适的监督者?

一是看监督者的个人道德品行,这一点,从言官的选任标准,也能看出一丝端倪。

台谏官的选任标准中,除了官阶、资历、出身之外,德行才学也是尤为重要的。

别无脏滥(贪污),以及忠厚淳直,更是屡次写入诏举台谏官的敕文中。

其次,则是选用不同派系的人。

官官相护,这是无法避免的痛点。

指望同一派系的人互相监督,无异于自检自查。

自己查自己,能查出什么?

显然,这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唯有引入另外一方,或者说第三方,才能减少这一局面的形成。

因此,即便宋朝历代君主都知道异论相搅的坏处,但他们仍然遵从这一祖制。

这也是变相版的‘稳定压倒一切’。

得!

得!

没过多久,任守忠带着两名小黄门,捧着一堆札子来到了内殿。

以前,这些札子都是先由刘娥先批复,然后再转呈到福宁殿这边的,但现在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大多时候,刘娥都会领着李杰一起看,两人一边看,一边讨论其中的内容。

搁在外人眼中,这明显是一个信号。

太后已经开始慢慢培养官家处理政务的能力,对于外朝的文官而言,这是太后贤德的象征。

监国者不贪权,肯定能赢得文官群体的称赞。

而对于内朝的内侍而言,考虑的便不止是贤德问题,还得考虑站队问题。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后重用的人,日后官家亲政还会继续重用吗?

谁也不知道。

所以,如今宫中的内侍们,纷纷心思各异。

“咦?”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刘娥翻到了某一份札子,忽然发出一记惊咦之声。

紧接着,她将手中的札子递到了李杰近前。

“六哥,先看看这一份。”

递过札子后,刘娥简短的评价了一番。

“这个范仲淹,还是上次承明殿议政时,由六哥钦点的吧?”

“倒是一个人才。”

另一边,李杰接过札子,迅速的看了一遍其中的内容。

札子是关于苏湖地区水患的,根据范仲淹的走访调查,苏湖地区水患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河道阻塞。

南方地区本就多雨,苏湖地区又水网密布,一旦遭遇暴雨,在河道阻塞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水灾。

因此,范仲淹奏议重修水道,最好是将汇入吴淞江的水道,分流入江入海。

一看到这份札子就知道,这妥妥的是一个大工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