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我要做首辅 > 第1090章 飞来横财

我要做首辅 第1090章 飞来横财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6-23 13:34:21 来源:大家读

徐渭看得出来,唐毅这家伙是存了功成身退的心思,但是他留下的一摊必须有人继承,而且这个继承者还必须贯彻他的主张,和皇帝继续斗下去,还要有本事把皇帝吃得死死的,往大了说,是保护新政,往小了说是保护唐家的安全。

很显然,申时行是唐毅中意的人选之一,但是这家伙和唐毅一个德行,都心思阴沉,表面上光风霁月,开市大吉,可是暗中却一肚子花花肠子,算计人从来不客气。

要推申时行接班,万一这家伙掉头一击,唐毅的乐子可就大了。

这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徐阶错选了张居正,被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唐毅可不能犯了徐阶的错误。

让申时行去河南,充当斩杀周王,斩杀保皇派的刀,等到日后即便他上位了,也没法和皇家修复关系,只能继续死斗下去。

阴险,真是太阴险了!

徐胖子如是想到。

“文长兄,亏你读了这么多年书,一点长进都没有……哦,也不对,至少你的肚子越来越大了,怀了几个?”

徐渭老脸通红,低头看了看比起弥勒佛还大的肚子,官服都遮掩不住的肥肉,满身游泳圈,当真是让徐大才子情何以堪!

“姓唐的,少要挖苦人,徐某这是大肚能容,心宽体胖,不像某些人小肚鸡肠!”

唐毅翻了翻白眼,“你怎么知道我是算计人?若是他不好好干,我手下的人怎么会甘心支持他?要想成为一方利益的代言人,不勇敢往前冲,哪有跟在后面捡便宜的。我唐某人也是在战场上七进七出,莫非文长兄都忘了?”

徐渭还真被问住了,这些年来,唐毅也的确不容易,能走到今天,真不知道担了多少风险。

“成了,算我说不过你!”

徐胖子拉着椅子,凑近了一点,“你让我拟订《皇室条例》,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怎么讲?”

“按理说这份条例自然是要限制皇权,但问题是限制之后的权力,是要落到内阁,还是落到咨议会议,日后皇室,内阁,咨议会议三方,要如何划分权力,另外还要不要设置其他的机构,军权和财权又属于哪一方,东西错综复杂,眼下虽然拿出了不少草案,可是我看过之后,矛盾甚多,也不好调和。每一项都牵连甚大,这不是我这个小身板能承担的。”

徐渭说着,无奈耸耸肩,十分滑稽。唐毅暗暗吸口气,的确不好办。他提议各省成立咨议局,就是集合万民之力,来压制皇权。大臣的权力来自百姓,而不是来自皇帝,来自上天。

既然如此,按理说咨议会议才是帝国的核心。

可是眼下咨议会议草创,各地选拔出来的代表良莠不齐,其中潜在的保皇党数量不在少数,依靠他们,未必能靠得住。

如果把权力留在内阁,并非每一位阁老都是那么自居,而且内阁从一开始设计,就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是给皇帝充当顾问的。

内阁大学士从中极殿大学士起,一直到东阁学士,通通都是五品,如果没有公孤师少的加衔,唐毅还要穿蓝袍呢!

其实不单是内阁大学士,还包括六科廊,都给事中才七品,典型的以小制大,位卑权重。说到底,也是为了防止大臣揽权,是替皇帝服务的。

在地方上也是如此,例如三司分权,布政使和按察使互相牵制,另外巡抚虽然是实际上的封疆大吏,可是他们只有三品或者四品,而布政使却是从二品大员,下属比上司品级高,手下还有一大堆的参政,巡抚只有孤单单的一个人,强龙不压地头蛇,除非特别强悍的巡抚,不然都会被吃的死死的。

一言以蔽之,大明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制约牵制,以小制大的精神,权责扭曲,病态制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皇权的安稳。

如果仅仅是砍掉了内廷,没有矫正这些扭曲,等到有朝一日,皇帝长大了,依旧可以将散落的权力收回去。

唐毅闭目宁神,思索了许久,幽幽道:“文长兄,你的意思是要从上到下,彻底调整官制了?”

“没错,我琢磨着,至少督抚要变成常设官,成为真正的疆臣,大学士要变成正一品,宰相要名副其实,六科要提拔位阶,达到和都察院同级的状态。整个文官系统,从上到下,要毫无瑕疵,才能真正扛起责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名不正,言不顺。”

徐渭的建议唐毅当然听得进去,他早就觉得大学士有些怪怪的,听起来像是学校的教书先生,而不是帝国的主宰。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所谓大学士,就是教导、辅佐、顾问的,说白了就是服务皇帝的。

事到如今,还留着原本的官僚系统干什么,不如就彻底改革。

当然唐毅也深深知道,疾风骤雨的改革固然酣畅淋漓,可是触动的利益太大,遭到的反弹也会非常多。

更何况架空皇权已经做得很过分了,又筹组咨议会议,方方面面的改革,已经让很多人缓不过来,应接不暇,继续弄下去,内忧外患,还真不好收拾。

唐毅很自信,却没有自大,他深知任何改变都需要恰当的时机,比如架空皇权,要不是李氏一伙丧心病狂,把百官当成寇仇,也不会有百官奋起反击。

要不是有蝗灾,他也没法大力向海外移民。

而改革官制,也需要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得到机会的办法有两种,一个是制造机会,一个是坐等机会。

究竟该怎么办呢?

唐毅正在思索着,却没有想到,一个天赐良机,从天而降,巨大的馅饼落到了唐毅的脑袋上。而送来这个馅饼的正是他的宝贝儿子,唐平安。

就在不久之前,莫朝的太上皇莫茂洽遇刺身亡,莫朝彻底大乱了。

平安小朋友敢对天发誓,他绝对没有下黑手,不过王寅那家伙就未必了……说起来王寅在胡宗宪手下的时候,号称毒士,他出的馊主意多了,比如抓捕王直的家人,伪造王老太太的书信,哄骗王直,到处煽风点火,弄得倭寇内乱,互相火拼吞并,人人提到王十岳都不寒而栗。

只是到了唐毅的手下,这家伙爱惜羽毛,凡事不喜欢太过出格,有十分力也只用三分,弄得束手束脚,王寅的才能也埋没了不少。

来到了安南之后,这家伙再也没有顾忌,充分发挥出天外飞仙,羚羊挂角的本事,前不久,明军集中七千火铳手,加上三万五千名莫朝士兵,在莫敬恭的率领之下,大战清化。

明军水师封锁了清化城的海路,并且开炮轰击城中百姓,击毁无数渔船。战斗持续了十天,清化城中的守军孤立无援,只能献城投降。

拿下了清化之后,莫敬恭大喜过望,简直要美出了鼻涕泡。

清化可不同其他的地方,这里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北交通要冲。同时在数年之前,他爹谦王莫敬典就在攻击清化的时候,受了伤,后来更是丢了命。

清化是莫敬恭的伤心地,拿下来之后,他立刻屠戮全城,凡是和后黎朝有关系的人,一个不留,足足杀了二十天,血水染红了海湾,漂浮的尸体吸引来无数的鲨鱼,整个城市都笼罩在血腥恐怖之中。

弄得平安满心难受,他早早回到了河内,懒得看安南人发疯。

莫敬恭疯狂的杀戮引来了各方的不满,包括莫朝的勋贵王族,趁机向太上皇莫茂洽谏言,要求解除莫敬恭的兵权。

莫茂洽当然知道侄子背后是明军撑腰,他没有这个胆子,思前想后,决定亲自率领人马前往清化,名义上是安抚地方,收拾人心,实则是约束莫敬恭,免得他胡来。

莫茂洽按照计划率领两万人马,在文武的陪伴之下,赶到了清化,接见了自己的侄子,并且加封他为平王,赏赐许多,然后就要调莫敬恭回河内。

莫敬恭也不傻,看出了伯父要把自己高高捧起来,架空权力。他索性就装病不出,赖在清化不走了。两个人就这么耗上了,不巧的是,一次莫茂洽巡视军中,观看军队演示火器,正在欣喜若狂,沉醉武器威力无匹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了一枚铅弹,炸开了莫茂洽的脑袋。

太上皇遇刺了!

莫朝顿时大乱,皇帝莫全认定了是莫敬恭杀死了父皇莫茂洽,悲愤欲绝,指天发誓,扬言要讨伐逆贼,积极调兵遣将。

莫敬恭有口难辩,已经无暇调查是谁下的毒手,他只能拼命抓住人马,拥兵自重。

可是狭小的清化养活不了几万人马,莫敬恭的手下人心涣散,大有分崩离析之势。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求助平安,求助大明朝。

“……莫敬恭允诺,只要大明能支持他,击败莫全,夺下皇位,就愿意将清化,还有海防港双手奉上。光是清化一地就拥有四百万亩农田,按照一个三口之家,耕种四十亩计算,足够安置三十万人……”

唐毅眼前一亮,清化不止有农田,还有大片的森林,还有海港,可以捕鱼,可以做生意,移民五十万,一点问题没有。而且有了这五十万移民,鲸吞蚕食,很快安南就会落入掌握之中……

“给申时行送信,移民工作可以展开了。”唐毅不无欣慰道。(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7.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7.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