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我要做首辅 > 第1027章 债务置换

我要做首辅 第1027章 债务置换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6-23 13:34:21 来源:大家读

货币本身有多少价值,其实不重要,只要能完成交易,不停流转,就足够了。

当朝廷接受银元结算的时候,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商家为了缴纳税赋,就必须接受银元,假如拿银子去交税,还要缴纳百分之五的火耗,这百分之五的价差,商人不愿意背,就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你买东西一百元,我买就要一百零五两,谁也不是傻瓜,越来越多人跑到银行兑换成银元。

原本不看好储蓄银行的豪商大户们,他们也傻眼了,继续囤积白银,拒绝银元,朝廷也没有逼着你兑换银元,可是人家有的是手段收拾你。

各地的银子成色都不同,折算起来非常麻烦,再加上火耗,一百两的银子,能有八十两的购买力,就偷着笑了。

相比银元,也好不到哪去!银元还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不用折色,没有火耗,携带方便,交易容易……做生意的谁不想简单方便,时间就是钱,就是命啊!

明知道接受银元,要被银行宰一刀,可是不挨宰又能如何?

他们很快想明白了,“吴大人,我们被猪油蒙了心,一时不查,没有想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小的愿意换银元,小的这就把家里的银子都拿出来,换成银元……对了,溢价两成还有了吗?”

“一千两以下有,一千两以上,没了!”吴天成板着脸说道。

这帮人心头一颤,乖乖,第一次的时候,可没有上限啊!

“吴大人,您老也是做生意的,知道大家伙不容易,店大欺客,总归不好吧?”

“客?我看就是一群恶客!”吴天成毫不留情道:“你们手里有大把的银子,为什么之前不拿出来,不就是囤积居奇,想要看朝廷,看师相的哈哈笑吗?不治你们的罪,那是师相仁慈,还想溢价,做梦去吧!”

唐毅带出来的人,善男信女可不多,当初白银危机的时候,这帮人没少在背后兴风作浪,搅得天下不安,连带着交通行也损失惨重。

时过境迁,以为就没事了,怎么想来的?

你们敛了多少财,今天还都要吐出来。

一两银子,兑换一元,当初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一点便宜没有。

而且关元和新银元不一样,含银量足足差了一大截。

等于是银行从他们身上挖下了一大块肉,一口就给吞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假如不挤兑合盛元,晋商还能继续维持下去,至于吃这么大的亏吗?

世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

京城的大商人们苦兮兮地互相看看,只能认倒霉。

“吴大人,我们换了!”

“别忙,还有件事,要知会诸位一声,朝廷颁布了规矩,各级衙门超过一百元的开支,都要在银行走账。日后各大商行工场,超过一万元的交易,也要在银行办理,我建议各位还是赶快把银子存进来,还能生利息,一旦迟疑了,或者私下用白银交易,被抓到可是要吃牢饭的!”

吴天成放肆地敲打着这些人,这一次银元的改革,绝不仅仅是发行一种货币那么简单,而是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权力……金权!

金权崛起的第一瞬间,就是头角峥嵘,威力无匹,让人爱恨交织,又割舍不断。

前面提到过,各级衙门在银行建立账户,开销都要走银行账目,如此一来,资金流向有据可查,开支规范严谨,想要大肆贪墨,中饱私囊,难度就大了无数倍。

这一招的威力,就比高拱数年整顿吏治的功效还要厉害三分。

再有,商业行为也要经过银行,财务情况就变得一目了然,全面征收商税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兴利除弊,光是这两点,就让这一次的改革充满了吸引力,其实好处还不止这些。

唐毅向隆庆讲述着,“陛下,长久以来,地方上都存在火耗的问题,征税要比正常的数目多两三成,甚至有达到五六成,至于各地的田赋,更有直接征收两倍的。”

银两成色不同,需要重新熔铸,过程中自然要消耗,可是消耗多少,谁也说不清,所以该征多少税,全看地方官吏的心思,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商人受了多少盘剥。

至于田赋,同样如此,每万石田赋划为一个粮区,选拔丁多粮多的人家作为粮长,将粮食运到两京的仓库。

记住了这一万石粮食,是运到目的地的数量,中途吃了多少,损失多少,都是粮长自己的事情。

如果粮食不够,就需要自己掏腰包填补,填不上就要挨板子。

为此,各地的粮长都尽量多征粮,两倍不算什么,甚至有人征到三倍,不但应付朝廷,还中饱私囊,大捞一笔。

“陛下,银元不需要重新熔铸,也没有火耗问题,只要推开之后,实在是惠民德政,经济必定更加繁荣。数年之前,张阁老就提出过一条鞭法,当时臣担忧火耗问题难以解决,故此暂且压下。如今机会总算是成熟了,臣准备在两年之内,像在除了西南,陕甘等地之外,推动税制改革,从实物税变成货币税!”

这一项改革,可以说是唐毅所有改革里面,最为重要的一环。

提到历代的税收,北宋巅峰时候,岁入一亿六千万,被后世无数人称道,当成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富足安乐的证据。

其实这是严重偷换了概念,这一亿六千万,如果都是铜钱或者银子,早就把契丹灭了一百八十回了,大金国也没有崛起的希望了,搞不好大宋都能提前把地球搬回家了。

很可惜,事实不是这个样子,这里面包含了贯、石、匹、两,统统折价,最后才是一亿六千万。

也就是说,其中有铜钱,有银两,有布匹,有粮食,其中光是布,就分出十几种,还有许许多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只能放在仓库里发霉,根本派不上用场。

对于朝廷来说,真正有用的是钱,是银子,随时撒下去,就能立竿见影。

货币代表着购买力,而购买力也可以看做支配社会的权力,购买力越强,支配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动员能力越厉害,能快速武装出大批的军队,以大明的体量,真的走到了那一步,绝对是独孤求败,天下无敌!

唐毅给隆庆勾勒出一幅十分美好的图景,隆庆听得几乎入迷了。

国富民强,吏治清明,四夷宾服,疆域辽阔!

隆庆盛世,或许真的不是空想。

“唐师傅,要走到这一步,一定十分困哪吧?”

“陛下圣明!”唐毅叹道:“动了火耗银,地方小吏势必反扑,推行一条鞭法,原本的士绅地主也不会甘心的。”

“师傅可有妙策?”

“妙策不敢说,事到如今,唯有攻坚克难,不避刀枪,拿出壮士断腕之心,奋力向前。”唐毅正色道:“臣准备推行省考和县考,给予吏员上升空间,另外再调整官吏俸禄,尽量减轻压力。至于推行一条鞭法,臣以为眼下或可以依仗工商金融集团的势力,去瓦解士绅的力量。”

“师傅胸有成竹,朕就等着听好消息了。”隆庆的依旧一副甩手掌柜的德行,反正这么复杂的事情,他没有多大兴趣,更让他关心的是银元究竟能不能成功。

自从银元推出一个月,大明储蓄银行一共收到了三千多万两的存银,而实际支出的银元只有两千五百万元。

别忘了,银元只有七成多的含银量,计算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就赚了一千多万,几乎顶得上一年的岁入了,日进斗金都不足以形容银元的成功。

其实能有今天的成绩,多一半是踩在晋商的尸体上。

假如当初白银危机的时候,唐毅要求各级衙门把银子出入合盛元,让晋商帮着打理岁入,还会有那么多的挤兑吗?

过去的事情,无法假设,谁也不知道唐毅是真的有主意不说出来,还是刚刚想出来的办法……是随着大明储蓄银行稳定下来,唐毅又来了新主意。

他让户部尚书王国光清查了历年以来,朝廷积欠的款项,总计数额超过了一千五百万两,最长久的一笔钱,甚至是正德年间借的。

看着堆积如山的账册,阁老们都挠头。

高拱早就提到过,让唐毅早点把债都还了,不然一年一百多万两的利息,比掏了心肝还疼。谁知道唐毅这家伙就是不答应,还拼命借债,也不知道他打得什么算盘?

“元辅大人,该揭开谜底儿了吧?”

唐毅淡淡一笑,随手拿出一份约书,给诸位阁老传阅。

又是借钱的,还是一千五百万两,这是要干什么啊?不活了?

大家都好像在浓雾里,唐毅幽幽说道:“这一千五百万两是大明储蓄银行借的,把旧债都偿还了吧!”

这不还是拆东墙补西墙吗?换汤不换药,有什么用啊?

赵贞吉和陈以勤脑子转不过来,倒是新进的阁老张守直聪明,他翻到了一页,用手指了指,大家都凑过去。

新债只有百分之三的利息,相比旧债,只有三成左右,以新债换旧债,朝廷每年的利息支出一下子降到了三十万!

“天啊,还能这么玩?”大家瞠目结舌。(未完待续。)

请知悉本网:https://www.bqg7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1.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