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22章圈子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22章圈子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5-04 22:12:48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来嘞!两位的爆肚,慢用您呢!”

80年代的京城,虽然是首都,可是论发达程度,和一些沿海城市相比,都略有不如。

易青就是请客,都不好找太大的地方,最后还是冯晓刚做主,俩人钻胡同找了一家狗食馆。

这种小店面装修不考究,卫生条件一般,可东西绝对好吃,而且量给的非常足,北方叫狗食馆,到了四川叫苍蝇馆子。

门口那紫檀木的招牌上就两个大金字一一爆肚。

格外任性。

两到盘子爆肚,拌着秘制小料,香菜,辣椒油,看着就让人觉得饿,本来易青下午还要回剧组招待所,不打算喝酒,可是难道遇见冯晓刚,不喝两杯总觉得缺点什么。

中国人攀交情,酒是最好的媒介,往往并不熟悉的两个人往酒桌上一坐,两杯酒下去,就可以呼兄唤弟了。

兄得,你就是我亲兄得!

易青酒量不错,基本上两斤的量,冯晓刚一般,不过这人好喝酒,尤其是今天遇见事,心里郁闷,特想找个人唠唠。

“啊”冯晓刚一口酒闷下去,呛得直扒拉胸口,好半晌才缓过来,“真TM过瘾!”

易青也陪着喝了,又给俩人都满上。

冯晓刚塞了一筷子爆肚进嘴,他也是有日子没见荤腥了,在《四世同堂》剧组,那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剧组资金不宽裕,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每天就是土豆白菜的对付,整个剧组上下一视同仁,连演男一号祁大爷的老艺术家邵桦都一样,冯晓刚憋了满腹的牢骚,也没法说什么。

一大盘子爆肚,冯晓刚没一会儿就干进去大半,抬头看了易青一眼,有点不好意思,自嘲的笑了一下:“我是真的有日子没瞧见这么好的粮食了!”

易青也笑了,他在红楼剧组的日子不一定比冯晓刚好多少,招呼着店老板:“老板!再来一盘子,还... ...有我们刚才要的凉菜也快点上。”

“好嘞!您呢!”老板在厨房里答应了一声。

看冯晓刚吃的那么香,易青也是食指大动,抄起筷子对付他面前那一盘子。

真TM香!

填饱了肚子,俩人这才有了聊性,冯晓刚和易青虽然是初次见面,尽管易青刚开始和冯晓刚套近乎是带着目的性的,可这会子是真觉得眼前这位对他的脾气。

冯晓刚更是如此,以前上学,当兵,在城建公司上班,倒是还不觉得怎么样,可自打一门心思的想要往文化圈里混,他觉得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憋屈。

圈子里那些个真正的大拿没人瞧得上他,尽管他伏低做小装孙子,可他巴结的那些人,始终都和他隔了一层,贴不上心。

好不容易混进了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可真进来了才知道,这个圈子里更TM乱套,资历、地域,宗宗样样都像是卡着他的脖子一样,让他没一天是舒心的。

有心辞职不干了,可是又舍不得,冯晓刚也只能让自己就这么憋屈下去。

易青耐心的听着冯晓刚发牢骚,说他工作上不顺心,还有哪些瞧不起他的人让他有多窝火,时不时的附和两句。

关于冯晓刚的那些事,易青差不多都知道,工人家庭出身,毕业后当过兵,还是部队里的文艺骨干,退伍之后被分配到城建公司,如果冯晓刚的人生到这里按部就班走下去的话,基本上和易青前世一样,忙忙碌碌,平平淡淡。

可这人天生爱折腾,好日子不会学着享受,非要折腾出点动静来,稳定的工作不要了,费尽心思的进了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听着好像调动工作很容易,可动这么一步,也是冯晓刚装孙子装来的。

后来人们都知道冯晓刚是京圈混出来的,跟着京圈的那些大佬王硕等人都很熟,持这种说法的,... ...基本上都是在给冯导脸上贴金,事实上,从始至终,冯晓刚在王硕等人跟前,最多也就是一碎催的命,说白了,人家压根儿就没瞧上他,哪怕他后来大红大紫,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也还是一样。

也许会有人觉得冯晓刚根本就没必要拿着自己的热脸蛋.子去贴王硕等人的冷屁股,本身就有才,还怕没有出头的机会。

这么想的人真的是太天真了。

中国社会讲究的就是人情关系,一个人就是再怎么牛逼,想要单打独斗闯出一片天,那不是难,而是很难,所以中国人无论做什么,都习惯性的结成一个个代表着利益共同体的圈子,说白了,就是大家伙抱团取暖。

文艺圈更是如此,简单来说,按照地域不同,就可以分成京圈,西北圈,东北圈,香江圈和宝岛圈。

京圈,最早是由一批部队大院的文化人士立起来的,他们也被叫做大院子弟。大院子弟就是指建国后在京城机关大院长大的干部子弟,有军政文工团或者八一制片厂大院等部队文艺机构背景,以50、60后为生力军,部分40后做补充。

中国摇滚最早就出自大院子弟林某,他在60末、70初接触了大量先锋音乐,并组建了乐队,在家中、军队里举办小型的摇滚派对,好事者还考据出他能听到的专辑,当时大部分人都还忙着赚饭钱,穿个喇叭裤都能当流氓抓起来的年代,邓莉君的音乐都还是靡靡之音,有途径接触外国文艺,可以不赚钱专心搞爱好,搞摇滚的,可想而知其身份。

最著名的大院子弟有马位都、王硕、姜纹、郑小龙、崔建、叶景、叶大英,以及后期加入的张原、徐静磊、大小王兄弟,甚至还有从2005年就北上极力向京圈靠拢的陈可鑫,京圈不只是一个圈子,它是很多个人脉圈子汇在一起的大圈,基本大多数知名的演员导演都住在京... ...城,在京城居住的导演、演员、编剧基本占到了全国总数的八成,所以这个圈子的机遇也就格外得多。

京圈向外扩展的很慢,进去也很不容易,例如现在跟易青坐在一块的冯晓刚,他最多也就算半个大院子弟,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千方百计讨好王硕,像追求梦中姑娘那么死缠烂打,后来终于梦想成真,见到真佛取得真经了。

进入京圈的顺序很重要,按资排辈的情况明显,比如后来唱歌唱红了的陈雨凡,他也是军区大院长大的,他演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就是改编自王硕的《玩的就是心跳》,里面的冯裤子原型是冯晓刚,陈雨凡的角色叫许逊,很出名,王硕好几本有名的书里都有他。陈雨凡圈内混的也不错,不过王硕这样前辈是不会和他玩在一起的。

当然不是说不进入这个圈子就混不下去了,很多人和这圈子没关系,也照样风生水起,只要是能抱上了京圈的大腿,那就不缺电影资源和大导青睐了,因为他们特别喜欢互相介绍提面儿,用熟人熟脸,京圈也不仅仅是面上这几个经常能看见的人,也不仅仅限于内地娱乐圈资源,港台的资源和欧美的一些合拍片资源也都会融在里面。

由此可见京圈是何等牛逼,在西北圈没有崛起之前,京圈在国内文艺圈,基本上就处在垄断地位。

冯晓刚想要混文艺圈,按照地理位置,京圈自然是他的最佳选择,为了成功打入这个圈子,这两年他可没少受憋屈。

两杯酒下肚,冯晓刚有点高了,早就忘了剧组那边的事,拉着易青说个没完,都好长时间没说的这么痛快了,他对易青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青子!刚才在院里,听你说什么来着?哦!对了!你卖了一剧本给我们单位对吧?”

“没事瞎写的,高陵老师觉得不错,就跟李主任推荐了一把,没想到这事还就成了!... ...”

易青可真不是成心打击冯晓刚,再说了这货被京圈的几位大佬打击了这么长时间,心理素质也早该锻炼出来了。

冯晓刚听了,要说心里没有一点不自在,那肯定是骗人的,但要说嫉妒还真犯不上,就他认识的那些人,随随便便拎出来一个,就够撼动文艺圈的,只不过,还真没有易青这么年轻的,才十八岁就能自己写剧本,还能卖出去,就冲这个,冯晓刚必须在心里写一个大大的服。

“牛逼!来,走一个!”冯晓刚说完,闷头喝下去小半杯。

易青见状,还真怕把冯晓刚打击坏了,真要是那样,中国电影岂不是少了一位商业片大师。

“我也就是运气好,听周陵老师说,中心这边正为剧本的事着急呢,要不然,李主任还真不一定能看得上我写的东西!”

“谦虚!青子,你这是谦虚,没真材实料,李主任也不可能收,对了!你那剧本卖了多少?”

冯晓刚是有点高了,不然的话,这种事能随便打听嘛。

易青倒也没瞒着,毕竟是从三十多年以后穿越过来的,虽说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了好几个月,可真要说起来,这两千多块钱,他还真没当回事。

“也不多,一集五十块钱,一共五十集!”

一集五十,那五十集就是

艹!

赶上老子两年工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