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146章探班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146章探班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5-04 22:12:48 来源:繁體文學源四

第一百四十六章  探班

        老朋友们都到家门口了,易青自然没有不去探望的道理,毕竟在一起混了大半年,革命友情决定钢钢的。

这次红楼剧组回京,住的并不是之前的圆明园招待所,新的驻地听说比之前那地方,至少在环境方面要好了很多。

这倒不是因为剧组有钱了,可以奢侈一把,而是因为,圆明园招待所准备拆了。

政府部门大概是终于想起来要保护圆明园遗址,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规划了,易青住了大半年的招待所也在拆除范围之内。

易青一大早就出了门,还特意从单位借了一辆三轮车,车斗里堆满了各种好吃的,剧组那帮人缺嘴,这些东西是少不了的。

他也在剧组待了大半年,剧组的伙食已经不能简单用一个“难吃”来形容了,本来演员就是年轻人居多,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处在能吃的年纪,谁能扛得住一天三顿萝卜白菜的。

以前易青还在组里的时候,就经常回家拿点儿好吃的给大家分享,偶尔解解馋,现在有钱了,自然得好好的款待一下这些老朋友了。

蹬了两个小时,易青才找到红楼剧组的驻地,挺漂亮的一栋楼,门口还有个小广场,的确在居住环境这方面改善了不少,以前的圆明园招待所又老又破,睡着睡着觉,墙皮都能突然掉下来拍脸上,招待所门口的水泥体面开裂破碎,每次下雨都得有几个人摔倒在里面。

两相比较,这边都可以挂星了,离得老远,易青突然瞧见旁边的喷泉花痴那边有两个熟悉的身影。

“晓东哥,沈林姐!”

易青大喊了一声,结果得到的回应不是热情的拥抱,而是两个人惊慌失措的表情,还有满是埋怨的眼神,吴晓东更是惊恐之下,差点儿一头栽进蓄水池。

吴晓东几步跑到跟前,满脸慌张的... ...朝着四下看了看,道:“你喊什么你,当心让人看见了!”

沈林跟在吴晓东身后,虽然没说话,可分明是在埋怨。

易青瞧着,不禁翻了个白眼,你们俩的事,怕是连王导都知道了,也就是人家小老头儿嘴硬心软,不然的话,早就棒打鸳鸯了。

“行了!谁还不知道谁啊。”易青说着下了车,“你们今天没去拍戏!?”

吴晓东先是朝着三轮车的后斗看了一眼,顿时眉开眼笑:“哦!导演和主任都去河北考察拍摄场地去了,小易,这都带的什么好东西啊!”

说着就要伸手,被易青一把给拍了回去。

“急什么,待会儿有你的份。”易青说着推车向前,“你刚才说,王导和主任去哪了?”

吴晓东眼睛还是没离开车斗里的那些东西,随口回道:“河北啊!怎么了?”

河北!

易青想起来了,87版《红楼梦》里可不就是有好几场重头戏都是在河北某地拍摄的,还想起来某位大人物此刻正在那个地方积累资历,时刻准备一飞冲天。

三个人走到旅店门口,吴晓东站在楼下喊了一嗓子:“同志们,都来看看,是谁来了?”

一时间好些窗户被推开,一个个脑袋探了出来。

“小易!是小易!”

“真的啊!”

“小易,给我们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姐妹们赶紧下去,我看见了,满满一车斗,都是好吃的,快点儿啊!”

没有十秒钟的功夫,呼啦啦跑出来一大帮人,这么多老朋友来迎接自己,易青深表感动,可还没等他打个招呼呢,就被跑在最前面的陈小旭一把推开,然后他的三轮车就被围上了。

“这是什么?方便面,带面条来干什么?”

“香肠,还有大肘子,我都好些天没吃着肉了!”

“别抢,别抢,都别抢!”

“... ...给我一个,给我一个!”

这帮见吃忘友的家伙。

顷刻间,满满一车斗的好吃的被瓜分干净,也就是他们胃口不够好,怕没法消化,不然的话三轮车的轮胎都能被这帮人给嚼了。

分了吃着,大家这才想起来旁边还有一人呢,纷纷围上来,对着易青嘘寒问暖的,甘心的不得了。

“小易!你最近怎么样啊,这个香肠不错,下次记得多带点儿!”

“小易!我看你怎么还瘦了,得加强营养啊,我没抢到饼干,下回来想着给我带来!”

“小易!你能来太好了,这么长时间没见,我都想你了,你口袋里还有吗?我看鼓鼓囊囊的,装的什么好吃的!”

我特么就不该来!

这哪是远道而来的朋友,分明就是一帮逃荒过来的难民,满脑子就只有吃的。

“小易!来啦!”

易青看过去,见是周陵老师,顿感亲切,瞧瞧人家,都没提吃的。

“周老师!”

周陵笑道:“还能想着过来看看我们,不错,不错!”

易青忙道:“瞧您说的,我也是剧组的人,就说柳湘莲的戏拍完了,可您也不能拿我当外人啊!”

说着还摆出一副委屈的模样。

周陵见状大笑道:“对!对!对!都是一家人,别在门口站着了,快进来,还有你们,待会儿还有课呢,赶紧回去准备!”

众人顿时作鸟兽散。

“小易!待会儿等我们下了课,咱们再聊!”

“别急着走啊,好长时间都没见了,咱们好好说会儿话!”

易青一一应着,等大家都走了,周陵才道:“走吧,先去我屋里待会儿,咱们也聊聊,你小子还真是挺能折腾,我们在杭州的时候都听说了!”

易青知道周陵说的是《我爱我家》,只是没想到之前那场论战,居然传的那么远,杭州那边都知道了。#b... ...br#跟着周陵老师进了屋,周陵刚坐下就问起了关于《我爱我家》的事:“你们制作的那个情景喜剧,我虽然没看,可是也听一些朋友说起过。”

“那您觉得怎么样?”

“先不说别的,你能大胆的尝试新东西,只凭这一点,我就佩服你小子,换做别人根本不敢。”

的确不敢,现在的国人循规蹈矩都习惯了,特别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小心翼翼的,始终不敢跨越雷池半步。

“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拍电视剧需要钱,可我们哪有钱,只能怎么省钱怎么来!”

周陵听着,也是一声长叹:“是啊!钱,你们需要钱,咱们红楼剧组还不是一样需要钱!”

虽然年后红楼顺利复拍,但是缺钱的窘境也依然在困扰着王福林等人,谁也不知道下一笔钱在哪里,只能抠抠搜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小易,问你件事!”

易青见周陵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自然能猜到他想要问的是什么。

“周老师,您是想说京影厂要拍的红楼梦吧?”

周陵点头,苦笑道:“本来就有好些人不看好咱们剧组,现在京影厂也跟着凑热闹,人家有钱,而且请来的都是大明星,咱们剧组以后怕是要更难了!”

易青前世就曾了解过,当京影厂宣布要拍摄电影版的《红楼梦》之后,就有人表示过要停拍电视剧版的《红楼梦》,还罗列出一大堆理由,总之,面对这样的强敌,继续拍摄根本没有必要,再拍下去只能是浪费金钱。

可最终的结果呢?

电影版的《红楼梦》昙花一下,很快寂寂无声,而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却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最终一飞冲天,铸就经典。

往后几十年,红楼题材的影视剧还出现了很多,可87版的《红楼梦》却从未被超越。

哪怕到了易青重生的那... ...个年代,红楼故事再度被翻拍,可只要将87版拿出来,照样会被爆成渣。

很多人对此都存在疑惑,毕竟几十年之后的影视设备和制作手段越来越好,投资也越来越大,可为什么就是不能超越前作?为什么87版的《红楼梦》一直被奉为经典,而后来的一些拍摄,却成为众矢之的呢?

易青作为过来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因,87版之所以成为经典,难以超越,不是因为某一个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使得其无法超越。

首先就是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电视剧版被冠以87版的名号,但事实上并不是立项之后立马开拍的,而是请了一大批红学家组成了顾问团,以原著为蓝本,进行剧本的创作。

王福林导演把握住了《红楼梦》的核心和关键,并没有跳出红楼文本,对剧本肆意篡改和加工,而是完全遵照原著去拍。

即便是曹大大的红楼故事未完,剧本也是依据原稿前八十回对人物结局做了忠实原著的剧本创作。

特别是87版《红楼梦》对于结局的重新创作,当属绝妙。

续书里面的结局是贾宝玉去参加科考,贾家获得了赦免,家业重新振兴,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易青是很不喜欢的,看的时候简直如鲠在喉,因为他觉得最后贾家家破人亡,树倒猢狲散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87版的结局,凤姐的死,湘云沦为妓.女,以及最后贾宝玉走在白茫茫的荒原上,这些都是处理得极好的。

王熙凤死的时候,愿望是回到金陵,然而她只是被草戈裹尸,弃之荒野了,这时候响起了陈丽唱的《聪明累》,伴随凤姐生前身后情状的交织,不免让人唏嘘。

而后镜头切换到茫茫雪地荒原中,贾宝玉一身破烂紫蟒,踽踽独行。

虽然凄凉,但是这才是真正忠于原著的... ...改编,而89电影版却完全照搬续书,在层次上明显就落了下风。

另外87版《红楼梦》剧组为了更好地遵循原著,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剧组还组成了一个二十人的红楼顾问团,专门在大局上把控,这些人有的是红学家,有的是建筑学家,有的是民俗学家,有的是当时分管相关领域的领导,可以说,他们是剧组的总掌舵人,从根本上保证了87版《红楼梦》的水准。

为了更好地呈现书中描写的人、物、景,剧组不辞劳苦地全国各地选演员,不问身份背景,只要形象性格符合书中人物,都会想尽办法拉进剧组,这些演员在当时来说,籍籍无名,但最终因为一部《红楼梦》,互相成就,这在后世拍戏就要找大牌一线的影视圈,是不可能的事。

剧组为了选最合适的景,也是全国各地辗转,而不是随便搭个摄影棚完事,为了给后代留下可供参考的实物,剧组最终花了在这个年代来说不菲的价钱,在河北某地落成了荣国府、大观园等建筑,直到几十年之后,依然在影响世人,这是后来拍完一部电视剧,就拆掉摄影棚的剧组不可能相比的。

其次,正式开拍前的集中培训更是开了中国影视圈的先河,从最终成片的效果来看,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后来许多电视剧只要演员到位,一人一个剧本研究几天,或者干脆现场背,或直接弄个提词器,又或者直接让演员张嘴“1、2、3、4、5、6、7、8、9”的狂喷,这样就敢拍。

87版《红楼梦》可不是这样的对待表演工作的,剧组的所有演员都是全国各地去找的,几乎所有人都不是科班出身。

王福林导演这样决定,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可他依然坚持,只要是因为这样的人可塑性强,没有太多的套路。

在演员招齐后,剧组也并没有急着分配角色,而是对这一... ...群小演员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培训,三年啊。

后来的电视剧组,三个月有吗?

三周有吗?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大牌,不到电视剧开拍前一秒,都不到场,甚至拍戏的时候,有一点儿不满意,直接走人,更有甚者,甚至连剧组都不来,全程靠抠图,仗着自己是大牌,私下也不跟其他演员配戏找感觉,这样就想拍出好的电视剧,想超越经典?

特么门儿都没有!

易青前世看了太多所谓的大牌演员,那些人真的好意思说自己是演员?

这些所谓的大牌也就是被人称作流量明星的一个群体,而催生这个群体诞生的,则是一些资本盲目的投入,只要有流量,有关注度,就能当演员,就能演戏,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从什么时候开始衡量一个演员的标准不再是演技,而成了流量的?

这些毫无演技,只会对着摄像机镜头卖萌耍帅的所谓“演员”,带着迷之自信闯入影视圈,以背台词当做敬业标准,以擦破点儿油皮当做敬业标准,以天刚蒙蒙亮就来到剧组当做景标准,殊不知,这是他们的职业,他们所做的完全就是这个行业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最低标准。

可这些迷之自信的“演员”们,却看不清自己,更看不清演员这个行当,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对于表演怀着敬畏之心?

能在进组之前看看剧本,知道自己演的是谁就不错了。

可红楼剧组的演员呢,为了自己的角色,哪怕是很小的一个角色,他们付出了三年的青春。

红楼剧组这三年培训了什么呢?

《红楼梦》说的毕竟是一个贵族的故事,自然是培养这些演员的公子小姐气质,这是言行声色,手眼身法步,是骨子里的贵族气质,此外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些技能,都要有,后来那些所谓的流量明星,小鲜肉,除了一张脸,还有什么... ...易青亲身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培训,所有的演员都聚在一起,无论角色大小,大家吃住在一起,住集体宿舍,没有人享受特权,这样培养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在拍戏的时候才能更有感觉。

剧组还请来了不少专家给演员们授课,不仅仅要熟悉原著,要背熟台词,更要熟悉那个年代,那个社会环境下的风俗人情,熟悉每一个角色的定位,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把自己代入情境,演的时候才能更游刃有余。

可以说,没有拍戏前的集训,就不会有后来的经典。

其三,惊为天人的作曲,87版《红楼梦》不仅剧本遵循原著,演员三年集训培养气质,教习表演,私下磨合,更找到了著名作曲家王利平来作曲。

那些曲子听来如怨如诉,如泣如慕,催人泪下,让人为之震撼,后来也成为多版红楼争相引用的曲子,已经成为绝唱。

后来王利平自己也说,为红楼作曲,是他最耗费他心力的一个工作,作曲过程中,数次哭泣,可见情真意切。

要衡量一部影视剧是否经典,看得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还有贯穿影视剧始终的作曲,它是一部电视剧能否成其经典的灵魂。

易青懂音乐,也懂红楼,看过无数遍红楼之后,再听到王利平老先生作曲的红楼歌曲时,他觉得那就是为红楼而生的曲子,这不是随便找个作曲家就能完成的,老先生为了作这十几支曲子,花了一年零九个月才完成,这就是匠心,这是从字里行间挖出来的曲子,不对红楼烂熟于心,何能得来?

其四就是演员们的表演了,比如后来人们提起林妹妹,估计谁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陈小旭,虽然此前此后有许多版本的林黛玉,但以陈小旭的最为传神。她不是最美的,这点大家都承认,但她演的林黛玉显然是最接近曹雪芹笔下的黛玉气质的,这也是大家不得不承... ...认的。

就连陈小旭自己也承认,她的性格跟林黛玉很像,且演了黛玉后,没人敢找她演戏了,因为在大家心里,无论她演什么,人们都认为那是林黛玉。

除陈小旭外,还有邓洁版的王熙凤,欧阳棼强版的贾宝玉,张丽版的薛宝钗,东方文樱版的贾探春,沙玉华版的刘姥姥等人,可以说无论角色大小,每一个人都不辱使命,把自己的角色演活了,都说演戏的最高境界不是演角色,而是让自己成为角色,显然剧组的每一个演员都做到了。

所以当陈小旭去世后,人们会说,天上多了林黛玉,人间再无陈小旭,这绝非溢美之词。

此外,剧组的服饰,化妆等,也是所有版本里最令人舒适和认可的,这可不是随便拿几套衣服就出来糊弄观众的无良剧组,为了更好地呈现经典,剧组专门请到了著名服装设计师史延芹老师,为红楼梦设计了上千套服装,人们能看到,红楼梦只有36集,但光是演员们的服饰就足以令观众享受了。

红楼版本很多,当然87版也有自己的遗憾,但比较之后,仍然无法否认它的经典地位,因为幕后主创对原著的遵循,因为剧组不惜工本耗时耗力的拍摄,因为演员对角色的看重和钻研,让所有喜爱红楼故事的观众有幸看到这样的经典。

这样的红楼需要担心和别人竞争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其他的交给观众,皇天还不负苦心人,大家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周老师,人家有人家的优势,咱们也有咱们的优点,没必要非要和人家比较,咱们踏踏实实的做好该做的事情,结果总归不会太差吧!”

周陵闻言一愣,接着心里便是一片释然,不禁暗自感叹:他的年纪比易青大了那么多,没想到,居然还没有易青看得透彻,真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了。#br... ...r#“还是你看得透,小易,我真是服了你了!”

易青只是笑笑,没有接话,他能理解周陵的担心,毕竟两相比较,电视剧版的确处处比不上人家,不然的话,为什么剧组的那些红学家,有一大半都跑去了京影厂的电影版剧组?

“对了,待会儿你也开导开导大家,这些日子,就像有块大石头压在心口一样,不管是谁都心事重重的,再这样下去,咱们还没等被人家打趴下,自己就先扛不住了。”

这个的确是有必要的,看起来,易青又要给大家伙管点儿自信**汤了。

“没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