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四百九十一章

仙官 第四百九十一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周明王二十四年,秋,天子驾崩。姜国舅纠集一干人马,拥立天子嫡长子为王——这事情合乎礼法,圣人并未拒绝。

此后姜家一跃成顶级门阀,凡是沾亲带故的,都弹冠相庆,涌入朝中。一时间公卿间风气大坏。

圣人弟子都恳求圣人出手,拨乱反正,但圣人却拒绝了。

他在学宫静思三日,豁然贯通,终于召集弟子,宣布自己的决定,“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圣人挂冠而去,周游列国,周王室因为圣人而拥有的绝对权威,就在这一日完全失去。公卿们不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还觉得他们赢了这一场蜗牛角上的争斗,欢喜无限。

所有人都未曾反应过来的时候,燕国第一时间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叶行远一听到这消息,立刻下令大军北下,攻伐齐国。

这时候齐国已经不复春秋霸主时候的强盛,被燕国攻打初时还不在意,但没想到燕军骑兵强横,器械精良,无论野战还是攻城,都是势如破竹。

不过半月功夫,燕**队已经连拔十余座城池,渡过定河,直抵齐国腹地。

齐国国君吓得屁滚尿流,不知该如何是好——最近这几年有圣人坐镇,大国也不敢擅起攻伐,遇到这种事,诸位大臣连忙向周王室求救。

姜国舅把持朝政,觉得如今天子的威权还如圣人一般,便轻描淡写以天子名义下旨,要燕国退军,接受天子仲裁。这几年圣人都是这么处理问题,大家都习惯了。

然而叶行远却完全不吃这一套,将周天子的使者赶出军营,当日便下令继续进军,开始攻打齐都。

姜国舅气得怒不可遏,号召天下共击之。但这时候诸侯国早看出了圣人走后,王室色厉内荏的本质,哪里还会听他们的,顶多就是明哲保身骑墙观望,绝不会轻易出兵。

齐国得不到援助,周天子的谕令又不起左右,只能咬牙组织守城抵抗,但哪里能扛得住燕军的十年生聚?守城三日,便被叶行远的回回车轰破了城墙,齐王肉坦出降,齐国七百多年的传承社稷,竟尔灭国!

燕国一举取河东膏腴之地,如今人口、土地、军队,都可以说是列国最强。一时间人心惶惶,天下震动。

有人道:“这可如何是好?强燕如此霸道,只怕灭齐之后绝不会满足,必然要西进南下,天下大乱就在眼前!”

有人却欢喜道:“乱世已久,五霸争雄,城头变幻大王旗,小民甚苦。若真有雄主,横扫**,一统中原,也不是什么坏事!”

有人反驳道:“燕国虽强,打下齐国也是出其不意。想要消化齐国一地,也得多年时光,哪有那么容易继续攻伐?其余诸国,若能连横共抗燕国,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前几年秦国崛起,诸国连横抗之,但现在看来,北边的比西边的还狠!秦国虽强,攻打魏国赵国还互有胜负,未能克竟全功。燕国却这么凶残,一口气灭了齐国,这种大国除了内部崩坏,还没发生过被吞并的先例,怎么不叫诸强人心惶惶?

一时间暗流汹涌,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占据主流的还是纵横家们,现在无数舌辩之士奔赴诸国,舌灿莲花,鼓吹连横抗燕之道。就连原本最强的秦国,也接待了不少这样的说客。

秦襄王很不习惯。秦国最近一直被视为要大家一起推的大魔王,现在突然转变画风,变成了要争取的队友,令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他向收下大臣询问,迟疑道:“燕国如今真的有这么强?燕军虽然强横,但是毕竟出于贫瘠之地,不耐久战。如今中原诸国吓到这个地步,有这必要么?”

大臣战战兢兢答道:“启禀大王,如今燕国今非昔比,任命钟奇为相之后,北破妖蛮,西吞青丘,掠夺了无数财富。如今兵精粮足,齐国猝不及防之下,被其攻灭简直是理所当然。”

以前燕军是强,现在的燕军是灭绝人性的强,各种跨时代的武器和装备加上完整的后勤体系,几乎是碾压式的节奏。齐国现在虽然弱了不复当年,但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别国看到了燕军的可怕战绩,当然会感觉到害怕。秦国的探子也传回了消息,备述燕国的强大,纵然是号称无敌的老秦军,只怕也难以抵挡燕国的兵锋。

更可怕的是,燕国现在有一个稳固的后方,资源取之不尽,源源不绝。除了壮丁数量上还有劣势之外,几乎不怕消耗战。

人少是燕国现在的软肋,但是他们盔甲厚重,武器锋利,又是以多打少,以强攻弱,战损比极低,一旦消化了齐国的人口,那真的能有席卷天下之势!

其余诸国,这个时候不联合起来,就再也没有联合起来的机会了!

随着秦国的加入,诸国连横势成,一齐攻燕,指责燕国无故灭齐,要退回燕国,重建齐国。叶行远早料到会是这种结果,也不担心。

他虽然没有圣人只手擎天的本事,但是经过十多年准备,在自己的地盘上打守城战,他可是一点儿都不怵。

毕竟叶行远和子衍子这种千古第一的守城大佬学习过,也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再加上装备和战术上的优势,又怎怕一盘散沙的围攻。

他竟然是生生以一国之力,在开阔的平原上,坚壁清野,挡住了诸国联军,战势陷入僵持,联军无法前进一步。

“诸国聚众虽多,不能长战,入冬之后,必然退去。”叶行远稳坐钓鱼台,还耐心为幼小的燕昭君讲解战事。

诸国虽然都派出了军队,连南方的吴越两国都派了骑兵,但确实不可能长时间作战,顶多熬过了冬天,他们就得回去。

叶行远并没有乘胜追击的意思,他本来就是想要稳扎稳打,消化掉齐国之后,再图下一步。他一向有足够的耐心,尤其这是在圣人的世界之中,他更不能胡来。

各国联军占不到便宜,咬牙过了冬之后实在后勤跟不上,只能陆续退军。

叶行远也不追击,仍然保持种田的节奏,如今他占据齐燕大地,背靠青丘国,默默发展,等待平推。

诸国都知道叶行远的念头,但他们实在无能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燕国继续壮大。

又过五年,燕国准备充足,叶行远大军蓄势待发,圣人这时候却踏上了燕国的土地。

他是来见叶行远的。

圣人一至,提心吊胆的连横诸国心里燃起了希望,就盼着圣人能够再如当日维护秩序一般,一举压服叶行远,让他们得以苟延残喘。

叶行远却知道圣人绝不会是这个目的,他亲自迎到城门外十里,只见圣人带着高华君等人,手持竹杖,信步而来。

圣人的腰背仍然挺得笔直,双眸发亮,他虽然在这几年中周游列国,马不停蹄,自嘲“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他的精气神却反而更进一步。

如果说以前他如山岳般高耸入云,如海洋般深不可测,那叶行远这次看到他的时候,却觉得圣人如天一般,笼罩一切。

叶行远心中有数,这时候的圣人已经领悟了天机和天命。

他恭恭敬敬的弯腰行礼,“参见老师!老师得悟大道,弟子不胜欢喜。”

圣人大笑,回顾身后诸弟子,又叹道:“我这般弟子,却没有一个如你的资质,若非三千年之遥,我真愿你传我衣钵。”

这话说得就重了,圣人身后的弟子除了高华君之外,还有许多贤弟子日后称圣的存在。叶行远虽然觉得自己也不差,但也不敢与这帮人物比资质。

便苦笑道:“弟子只是侥幸前知,怎敢与诸位师兄弟相比?”

他是三千年后来人,熟悉圣人事迹,当然知道他这样子是悟道了。至于其他这些贤弟子,不管怎么说也是当局者迷,怎么可能这么轻易体悟圣人之道?

圣人点头道:“不骄不躁,可谓我真弟子也,这二十年来,你春秋可曾读好了?”

叶行远恭敬道:“越读只觉得越深不可测,二十年前曾通读,如今不过读郑伯克段于鄢而已。”

郑伯克段于鄢是隐王元年事,是春秋头一卷的内容,还不到全书的百分之一。

圣人弟子们惊讶叶行远的学习速度之慢,圣人却颇为满意,笑道:“读书能有自得,便是好事。我且问你,燕国厉兵秣马,意欲何为?”

叶行远早知有此一问,并不奇怪,淡然开口道:“灭战国,统一天下。”

众弟子哗然,当今尚有周天子,甚为诸侯之相,怎能出此大逆不道之言?有几个脾气暴躁的当场便要发作,圣人却仍然保持平静。

他问道:“统一天下之后,你又当如何?”

叶行远胸有成竹道:“书同文,车同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圣人之道,未必就是绝对的真理。但用于终结这乱世,却最好不过。叶行远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当然不会错过这些关键点。

这是天下大一统的基础。圣人合掌大笑,良久才对众弟子道:“天命在彼,如之奈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