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四百三十章

仙官 第四百三十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蜀王准备了数十辆囚车,将巡抚、布政使、知府等一干人等全都押入,准备押解送京。反正这些人已经都被皇帝免职,只是因为继任者未到,暂时还在衙门履行职责而已,蜀王也不算僭越。

同时上书隆平帝,涕泣哀告,说自己忠心耿耿,不想蜀中一班狼心狗肺之辈,因为儿子被杀,心怀怨望,竟然想裹挟藩王造反。

幸好有按察使司衙门佥事叶行远识破诡计,将这些叛逆一网成擒,请皇帝发落。

隆平帝收到蜀王的上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皇叔怎么自断臂膀,难道他真的被叶行远说服,放弃几十年的野心,准备重新做人了?

这简直说不通啊!隆平帝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又把王仁找来询问,这位司礼监秉笔太监似乎对叶行远很有了解,或许他能为自己解惑。

不过王仁听说此事,也是瞠目结舌,良久才对隆平帝道:“叶大人当真有鬼神莫测之机,我虽料到他必有办法压服蜀王,并处置蜀中这些官员。

但怎么也没料到,他竟然能让蜀王亲自出手,这...这当真是断了蜀王的根基。由此可见,王爷对蜀中再无野心。”

蜀王肯定不是不想造反,自己经营了几十年,儿子被人宰了就算了?这说出去也没人相信。但是当今之世,乃是官僚的时代,蜀王玩这一手,将拥戴他的蜀中官员全部干掉,那就是彻底得罪了官僚群体。

日后哪里还有人敢去投诚蜀王?至少以后蜀中的官员,绝对不敢让自己与南浔州还有什么关系。

如此一来,蜀王就算想要一统蜀中都没那么容易,更谈何问鼎中原?

难道...他的目光已经投向别处?王仁若有所思,大概猜到了一些,但也不能肯定,于是便没有在皇帝面前奏告。

隆平帝心情极好,也就没有追问,不管叶行远用了什么办法,他这件事实在办的漂亮。

如果不是因为怎么也得敲打皇叔一番,隆平帝都觉得蜀王可能不必进京了。他这么一搞,自己还怕什么?叶行远这小子真是会釜底抽薪。

“如今蜀中官场一扫而空,可惜叶卿家资历不足,不然我就让他巡抚地方又怎么样?我看朝中大佬,远不如他多矣!”隆平帝真动了委任叶行远为蜀中巡抚的意思。

不过他知道这任命在内阁肯定通不过,不说叶行远是这些大学士们的眼中钉,便是普通官员,就算立了大功也没有可能这么快提拔。

皇帝想了想,最后给叶行远暂时署理天州府之职,但又不另外指派天州府知府的人选,等叶行远干上一年半载,便给他转正,等于在这个考察周期之内,又给叶行远暗暗升了半级。

就这升官速度,已经是空前绝后了。

叶行远立下如此大功,况且蜀中现在确实官场空虚,除了王百龄躺赢大占便宜升任巡抚之外,总要找人看守天州府大邑,叶行远是最好的人选,内阁也无法阻止。

诸位大学士和吏部不情不愿的下了文书,叶行远便以弱冠之龄,任省城知府,蜀中百姓兴高采烈,放鞭炮庆祝。

蜀王继续进京,一月之后金殿见驾,痛哭流涕,表示悔悟。隆平帝心软,不但没有治他的罪,还赏赐了许多,让他暂时在京中休养一阵,等开了年再回返蜀中。

姬继深也没想到这么顺利,想起临别之时,叶行远对他说当今重情义,此去京中,多则三载,少则年余,必可回返。更是赞叹不已。

不过此事这么容易解决,文官系统却很不乐意。

一直蛰伏的宇文经听说前因后果,蜀王居然进京谢罪,并且自断退路,眼见这谋反之事烟消云散,不由愕然良久。

他对挚友陈直叹道:“我早说叶行远要一飞冲天,但也没料到此人手段居然高明至斯。如此一来,朝中大佬的布置全然落空,未来几年朝堂又是一阵大乱......”

陈直不解,问道:“蜀王之事,怎么又与朝堂有关。”

宇文经默然不语,朝堂之上,谁都知道蜀王要造反,而且谁都知道蜀王一旦出蜀,必然会很快败亡。

对于朝中诸位来说,这不过是一场功劳罢了。宇文经本来也是储相的人选,严首辅一直刻意在栽培他。

如果机会合适,他来领兵剿灭蜀王,封侯青云直上也不是不可能,或者是其他人,这对朝中各派系的倾轧与安排并无影响。

但叶行远釜底抽薪,彻底解决了蜀王造反一事,也就是彻底抹掉了剿灭谋反藩王这个功劳,朝中原本安排好的接班付诸东流,之后自然就是明争暗斗的开始。

朝堂一乱,肯定没人会去管一个小小的叶行远,他在蜀中又可以从容经营数年。一个琼关已经让他不可扳倒,再有一个蜀中,等到日后叶行远回返京师的时候,就将是让整个朝堂都震荡的庞然大物。

宇文经长声叹息,却已经无法阻止。

蜀中官员,因为犯了谋逆大罪,隆平帝纵然法外开恩,但也都是夷三族的命运。莫巡抚等人痛骂童知府,说本来可以安稳做个富家翁,就是因他出馊主意,性命不保,几人在刑场上都狗咬狗不可开交,京中诸人只当是看了个大笑话。

拿下了这一大批官员,原本有人担心蜀中会因此动荡,但王老大人升任巡抚之后,出榜安民,行事老到。又有叶行远这精神支柱在,老百姓们安安稳稳,倒没出什么乱子。

叶行远也与青妃吐槽,“如今冗官甚多,其实民众自有自治之能,便是没有这些官员,一样能过得很好。偏偏这些官老爷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不可或缺。”

青妃笑道:“天下官员,哪个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却不知自身的权力与重要性,全都掌握在百姓手中,百姓无官,仍能自由自在,官无百姓,不过是个光杆司令疯子罢了。”

这一场官场动荡过去,叶行远乐得轻松,慈圣寺一案牵扯到如今引起这般结果,也是他开始时未曾预料到的。

如今叶行远署理天州府,算得上是地方一把手,想要探索圣人弟子墓,倒是方便了不少。恰好数日之内,李夫人也考察完毕,到天州府与叶行远会合,接下来便可开始入蜀的正事。

如今五德之宝,叶行远手里已经有了三样。

裴将军的宝刀,高华君的靴子,子衍的冠冕。

而蜀中天州府,有圣人另一位弟子颜无邪的墓地,也将是另一件五德宝物的产地。

颜无邪是圣人的衣钵传人,甚至圣人说过其亲子都不如颜无邪远矣,后来颜无邪入蜀,兴修水利,开颜渠灌溉四方,令蜀中化为天府之国,不愧“复圣”之名。

他的墓地与高华君、子衍的都不同,香火极为旺盛,在天州府的最中心,每日里游人如织,所以叶行远来到此地甚久,都没有起探索之念。

现在万事俱备,自己又当上了天州知府,时机才差不多成熟。

李夫人建议道:“想要偷偷潜入颜无邪墓,那是不可能了。如今刚好逢颜子诞辰,蜀中又出大事,大人可以公祭颜无邪,找机会进入墓地。”

叶行远点头道:“夫人之言甚有道理,我也是这么个意思。不过颜无邪不知掌何五德之宝,却要费心思量,总得一次成功才好。”

上次子衍墓去了两次方才成功,幸好因为琼关偏远,所以才不会被人发现。

但是要公祭颜子,总不能短时间内再祭两次,故而准备更要充分些。

李夫人叹道:“正是因为颜无邪与其他诸子不同,五德俱备,我看他应该占一个‘和’字,只是这和字之宝却不容易理解,吾等也难以筹备。”

五德“忠孝节勇和”,裴将军之勇、高华君之孝、子衍君之忠,都是极为突出的品质,在进入其墓地之前,都可略有猜测。

比如高华君必然是与其父母的关系,而子衍君的考验必然是围城,但颜无邪会给出什么样的考验,才会拿出代表“和”的宝物,就是李夫人也无从揣测。

叶行远思索良久,也并无头绪,看来只能进入古墓之后,再做打算。

宣布要公祭颜无邪之后,百姓们也是甚为支持。颜无邪乃是蜀地大贤,三千年后百姓仍然受其遗泽,都颇为感念。

如今叶行远行仁政,除贪官污吏,还蜀地一个朗朗乾坤,在百姓们眼中,就算还比不上颜无邪,但也算的上是蜀中青天。

他来祭祀颜子,大家都觉得再恰当不过。

于是半月之后,正逢颜子诞辰,叶行远做了长文,称赞颜无邪的品德与功绩,教化蜀中,天现异相,天花乱坠,这又是文曲转动之相,主蜀地多出才子,百姓们更是感激涕零。

而到了夜间,叶行远独自为颜无邪守墓,李夫人夤夜赶到,以五德之宝共鸣开启古墓。叶行远与李夫人结伴而入,却发现此次的墓中情形,与之前几次又大有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