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四百一十章

仙官 第四百一十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蜀中一地,波涛暗涌,山雨欲来,叶行远回到天州府之后,这种感觉就越发明显。

他星夜兼程,赶回衙门,当即就起草了正式公文,再度秘折送到隆平帝手上——这样的大事,叶行远可不敢直接上书,大学士们与他不睦,天知道会利用这件事惹出什么样的风波。

在隆平帝表态之前,叶行远并不打算自作主张。这是皇家内部的事,隆平帝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要是贸然将此事传到朝中,必然是一笔烂账。

在做好充足准备之前,叶行远并不愿意当第一个挑起火头的倒霉蛋。

当然此事他不能隐瞒按察使王老大人,他为自己遮掩,已经算是同伙,这时候有了结果,当然要提前知会一声。

王百龄虽然早料到蜀王谋反,但看到那些血书还是触目惊心,骇然道:“想不到你真能得手,这...这又该如何是好?”

这诚然是蜀王谋反的证据,但同样也是烫手山芋,王老大人心道这种东西拿到手里,就算是他身为一方大员,都要谨慎考虑该如何处理,何况是叶行远这么敏感特殊的身份。

叶行远却淡然道:“此天子家事,我已秘折陛下,还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态度。”

王百龄想起叶行远还有一重锦衣卫的身份,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叶行远又深得隆平帝的宠信,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倒能占得先机。如果是普通官员,这时候还真不知该怎么办。

“既然如此,我们便都守口如瓶,此事等陛下有所指示再说。”王百龄叹息道:“不过如今铁证如山,便是当今念及亲情,也绝不会宽待,蜀中只怕就要腥风血雨。”

叶行远想到慈圣寺中惨况,漠然道:“这也是咎由自取!”

蜀王倒台,连根拔起,蜀中官场波及者众。这种涉及皇权的大事,不杀的人头滚滚皇帝誓不会罢休。但这也是他们自作孽不可活,不如此,也无以告慰慈圣寺中那些无辜死去女子的亡魂。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隆平帝在京中收到叶行远秘报,果然是雷霆震怒,恨不得立刻将姬继深召回京中,当面问他到底有什么薄待于他,居然密谋造反。

不过他也知道不能打草惊蛇,就忍下了这口气,寻思找人商量,这才发现居然没什么心腹大臣可以询问。朝中诸位大臣,虽然口口声声忠君爱国,但心底到底是不是与隆平帝一条心,却得打个折扣。经过这么多年斗争,皇帝心里也有数,不敢完全信以为真。

隆平帝寻思一番,吩咐安公公把司礼监的王仁找来。

王仁为人多有智谋,当初隆平帝就颇为见重,如今出了这般大事,也只有这个心腹可以商量了。安公公心中不愿,但也无奈,他自知自己才具有限,突然有一腔忠心,但到底该怎么办,实在没法给皇帝出什么主意。

王仁到底也是皇帝的心腹,在这种时候找到机会表现也是理所当然。

安公公唉声叹气找到了王仁,王仁正在司礼监中品茶,听说皇帝召见,又派的是身边最得力的安公公,心中就有所感。当下不动声色,随着安公公一起晋见。

听闻蜀王谋逆事,王仁袖子微微一颤,便已恢复寻常,神情不变,淡然道:“陛下毋庸担心,蜀王谋逆事,朝中诸位,只怕大家都有感应,必有准备。这等行事不秘者,如何能成大事?

为今之计,便是借着这机会,派出一二能言善辩之士,直去南浔州,说服蜀王,免动刀兵。召他回京,一举灭其狼子野心。”

隆平帝愕然,没想到王仁开口竟这么说,恼道:“这么说来,满朝文武都知道蜀王要造反,就瞒着朕一人?”

王仁不置可否,只躬身道:“所谓疏不间亲,朝中诸位老大人,就算是知道些什么,没有真凭实据,也绝不敢妄言此事。也就是有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才会把这件事捅到了圣躬之前。”

隆平帝大怒,“若是没有这一二忠臣,朕其岂不是一辈子都要被蒙在鼓里?”

王仁坦然道:“蜀王谋逆之日,必然天下震动,陛下也就知道了。”

安公公在旁边听得都一身冷汗,心道平日王仁说话一向是拐弯抹角,今日这么这般耿直?这是成心要气死皇帝不成?

隆平帝倒是回过味来,觉得王仁今日之言颇有深意。他按捺住性子,耐心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若无人秘报于朕,就朝中的消息,直到蜀王谋反,朕才会知道?”

王仁点头道:“陛下圣明,不过陛下也不必担心,蜀王虽然经营数十年,但是格局太小,终究是癣疥之疾。只要朝中挑出一员能臣,提兵而起,便能旋踵而灭。”

隆平帝一怔,又问道:“皇叔这么不顶事?”

他虽然也不是非常看得起蜀王,但是毕竟这是皇叔,承载天命之人,当年与父皇争位,也就差那么一点儿。蜀王是实权藩王,在蜀中一带有兵有粮,怎么在王仁口中,听起来就比一般盗匪还不如?

要知道这几年河东闹王泥鳅这个悍匪,已有三四年了,到现在劳民伤财,还不能将之剿灭擒获。难道皇叔连这个王泥鳅都不如?

王仁叹道:“蜀王虽然兵精粮足,然则手下无人可用,辟处蜀中一隅之地,鼠目寸光,他若不出蜀倒也罢了,一旦出蜀,三五日内必然败北,只不知会成全谁的名声。

到时候此人必然名动天下,封侯之事也是不得不为。陛下到时候只能捏着鼻子看一场狂欢。”

隆平帝听到这里似有所悟,他并不是愚笨之人,王仁点到这儿,他怎么能不明白?蜀王要造反,全朝廷都知道,就他一个不知道,然后大家都冷眼旁观,等着蜀王跳出来在吧唧一下灭了。

那领兵剿灭蜀王谋逆之人,必然是新一代的名臣,隆平帝再怎么不喜欢他也得给他封侯——这难道是朝中诸位大佬,给谁准备好的一场升职秀?

隆平帝郁闷起来,这岂不是说明皇家之人虽然号称承载天命,但完全就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他咬牙切齿道:“若非王卿家,我还不知道朝中之事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不知他们打算用什么人来领这一份大功劳?”

王仁漫不经心道:“陛下又差了,在天下读书人看来,士大夫从来都是一个整体,纵有纷争,那也是读书人之间的雅事。具体何人,何足道哉?无非是各种妥协而已?

比较热门的人选,无非是隐居在京师的大儒宇文经、严首辅之子小严相公等人罢了,但到时候事起,也未必便是他们领军,看各方撕扯与便利罢了。”

这连刷声望的备选都早准备好了,隆平帝黯然无语。这个朝堂之上,其实没他这个皇帝真不要紧,只要有圣人门徒们在,维持这个庞大的官僚系统,世界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运转起来。

就算有什么变故,他们也有娴熟的一套手段来应对,根本不需要他皇帝来操心。

这说起来似乎便是圣天子垂拱而治,但隆平帝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味。当前之世,众正盈朝,隆平帝斗了几十年,也不过只是能够保证一个皇权的基本盘而已。

想要插手到真正军政大事,其实都会被委婉的顶回来——或者说朝堂会表示尊重皇帝的意见,但是实际执行,永远还是他们那一套中庸之道。

隆平帝腻味透了,但是这几十年的斗争经验也告诉他,正面硬上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顶多是两败俱伤,当初推行矿税的时候,皇帝不顾内阁的反对,甚至让他们统统告老还乡,拼的两败俱伤。但是换一批人上来,还不是那个死样?

皇权受到了损害,那是永久性的,很难恢复。

而官僚们即使受到打压,没过多久就自然恢复,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隆平帝开始思考起来,如果没有叶行远的秘报和证据,他确实会得过且过,到最后就眼睁睁看着蜀王造反变成一个笑话,成就了他人的名声。

但是现在他既然掌握了脉络,当然要想办法争取一个最优的结局。

皇帝盯着王仁,想着刚才王仁出的主意,也渐渐咂摸出几分味道,“若是真的能够说服蜀王回京,那此事自然大事化小,虽然蜀王罪不容赦,但至少保留了皇家的体面,那边的如意算盘也打不响。

只是你说一个能言善辩之士,谁能替朕前往南浔州?若是派他们想要派的人选,最后不还是落入他们彀中?”

隆平帝的尴尬是发现这个世界皇权固然至高无上,但要实践执行却无论如何得用官僚。

那他们将执行变成什么样,就完全不是皇帝可以控制。皇帝想要蜀王识时务回京,说不定官僚们就故意刺激蜀王造反,惹出来的结果只怕更加难看,而最后笑到最后的,还是整个官僚系统。

既然没人能用,难道要用宦官?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王仁从容道:“皇上对叶行远宠信有加,此时正是他出手的好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