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三百六十七章

仙官 第三百六十七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确实是如今天州府官场的写照。

蜀中在一向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省份,在中原人看来这里是南蛮盘踞之地,江南人则觉得这里瘴疠丛生,尚未开化,甚至在岭南一带的人都嫌弃这里吃的太辣。

然则实际蜀中富庶,不下江南。这里稻米一年两熟,又产昂贵的青盐,气候宜人,山中盆地是一等一的宜居之地。

但这只是说天州府周边,若是进入山中,那还是贫瘠原始,甚至有许多神秘毒蛊的传说。

也正是因为贫富悬殊与特殊的地理位置,蜀中官场一片灰暗,就是本朝都曾闹出过好几次影响甚大的贪腐窝案。有刚硬的皇帝曾经狠下心肠杀了一批,但是换汤不换药,几年之后,依然故我。

王百龄为人刚介,他对蜀中官场一直是格格不入,有心想严肃纲纪,偏偏又各种掣肘。这几年间牢骚不断,素来是说怪话的高手,没想到叶行远一来便给了他一个惊喜。

这句话虽然俚俗,但越念越觉得又味道,要是他有这个权力,恨不得把这副对联挂到天州府中每个衙门门口。

所以说第一印象很重要,虽然王百龄之前对叶行远有成见,但就因为这十个字完全改观。

他私下对师爷说,“此人不愧是状元,真有捷才。听他话中意思,到蜀中是有所为而来?”

当官最重要就是察言观色,见微知著,哪怕是清官也不例外。王百龄能做到今日这高位,当然也不全靠他的臭脾气。叶行远这一句话,便漏了些许心思。

师爷摇头道:“此人官声倒是不错,不过到底是何路数,学生也暂时看不出来。他行事天马行空,每每有令人匪夷所思之举,实在不知道他是哪边的。”

凡是接触过叶行远,或是关注过他事迹的人,都会感觉到一种奇妙的违和。说他不拘一格也好,说他出人意料也好,总是每每将他看死的时候,他又有新的变化。

叶行远为官资历尚浅,反正没有什么苛索的名声,也不曾听说他爱财。但说他是耿直清流,又显然不是,只能说他是一种新类型的官僚。

他想要干什么,连内阁大学士们也无从得知。就比如这一次谁都猜叶行远的资历政绩,应该想办法运作回京,谁知道他虽然离开了边疆琼关,却来了同样偏远的蜀中。

难道叶行远真的是抱着纯净官场风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心态来的?想着他在琼关的所作所为,也难以让人相信。最终的结论,还是需要观察。

叶行远不管上司对自己是什么样的看法,他倒是一本正经开始上班,并且像模像样的开始研究积压的卷宗。

按察使司如果一定要类比,更像是省公安厅与省检察院的结合体,到了这种层级,除非是大案要案,否则并不会亲自参与调查,更多的则是监督、核查各地办完的案子。

像叶行远在归阳县与周知县的冲突,一县父母官都失了踪,也就意味着县级的司法机关近乎瘫痪,所以才会有范佥事下来甩锅。除非就得这种层次以上的案子,叶佥事才可能参与。

这种事情当然不会每天都发生,日常工作便是查看各地上报的卷宗案例并予以批复。

而想看一个地方**与否,从刑事案的处理中就最容易看出端倪。所以叶行远很耐心,他知道自己在蜀中也是长线的工作,并不急于一时。

新官上任没有三把火,底下的书吏也松弛下来,紧张了差不多半月之后,也就故态复萌,该怎样还是因循旧例,叶行远默默都看在眼里。

青妃有些看不过去,进谏道:“底下书吏徇私枉法事甚多,何不先行处理,以儆效尤?”

叶行远摇头道:“蜀中一地,只看几处迹象,尤其是天州府地方已经是烂成一窝,我有心一举把桌子掀了,现在动手抓些小喽啰,只怕会打草惊蛇。”

青妃奇道:“这半月你几乎足不出户,虽与其它衙门的同僚有过几次应酬,但也不过是表面功夫,如何能摸得到内情?”

叶行远叹道:“哪里用摸,这些案卷之中,统统写得明明白白,何须再问?”

这些卷宗越看越窝火,连他都有了些恼意。这些地方基层官员与豪族勾结,贪赃枉法,无法无天,甚至连稍微的收敛掩饰都不肯做,卷宗上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有一良家少女,光天化日下为阔少拦截,带上酒楼,其后衣衫不整坠楼身亡。当地判下为饮酒过量,失足坠亡,阔少有劝酒之嫌,罚铜五十斤了事。

又有一妇人,因貌美而为人惦记,一日间借酒撒疯,竟然杀死其公婆丈夫,将其强行奸污。妇人告上公堂,最后断下来结果是妇人通奸小厮,鸩杀全家,判了两个斩立决,至于妇人控告的凶嫌,连名字都被隐去。

叶行远只随口说了两三例,青妃便气得柳眉倒竖,怒道:“这等冤案,你还不滚去翻案,还说些什么?”

她为阴神,历千年,见世间百态,但还真没发现有一个地方的司法能阴暗**到如此程度。

叶行远苦笑道:“翻案自然是要的,不过还不是现在。第二个案子若是没有问斩,那我就算是上京告御状,也得保住那妇人性命。

只可惜前年秋天,这妇人与所谓的‘奸夫’已经问斩了,我要为他们翻案,倒是不用急于一时。”

青妃默然,她倒是忘了,叶行远看的卷宗是最近五年的,许多案子早已审结。就算将来还能翻案,错判枉死的人,那是再也救不回来了。

她咬牙切齿道:“我竟然不知这些狗官这般草菅人命,若是我父皇之时,我定要奏请他将这些贪官污吏统统剥皮充草!”

叶行远并不以为然,“就算是文帝之治,吏治也从未真正清廉过。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凡有人当权,便会有人徇私,除非真是圣人所言的大同世界。”

老百姓指望清官救命,其实只是不切实际的妄想,若真想要人民当家做主,终究需要起来革命。然则革命之后,民变成官,又是一场循环。

青妃不想去研究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她更关注现实的民生,“那最近的卷宗呢?前面的案子翻不了,我就不信近期没有冤案,之前枉死之人也就罢了,若是你在此地,再叫人冤死,还当什么官儿?”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叶行远有这样的觉悟,到蜀中来,他也有绝不与这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决心——没有这点节操,又怎么可能得到颜无邪的认可。

叶行远便应道:“这是自然,最近正有一个案子,我觉得是提纲挈领的突破点。我正想顺藤摸瓜,将他们一网打尽。”

青妃甚是惊讶,接过叶行远手中的卷宗,翻阅良久,怒火中烧道:“朗朗乾坤,竟有这等龌龊事!真是让人恶心!只是你怎么知道此事会与天州府官场扯上关系?”

叶行远故作神秘道:“你只需看看这涉事之女眷便可知晓,区区一座禅寺,哪里有这么大的胆子?背后必有黑手。此事延绵十余年,民愤极大,直至今年因为王老大人的压力,才终于算是告破。

但将所有黑锅都让几个和尚背了,无知愚民或许会信,明眼人又哪里会不知道其中有猫腻?”

叶行远所说的案子,乃是今年春上天州府破获的一起少女失踪案。三月初的时候,有天州府洪原县村民罗老实报案,说自己年方十五岁的女儿失踪,不知去向。

这天州府附近少女失踪案其实十几年来屡有发生,但一直都未曾破获,府县捕头只推作是被外乡人拐走了,但仔细研究案情,就会发现不对。

当时罗老实也被告知女儿与人私奔,他却死活不信,跑到省城拦着按察使王老大人的轿子告状,王老大人雷霆震怒,责令洪原县彻查。

洪原县原本也是阳奉阴违,但大概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报应终有时,这罗老实的女儿竟然侥幸逃了出来。被解救之后,指证是天州府青秀山慈圣寺的和尚们见色起意,将她劫掠入寺内,肆意.淫.辱。

幸得一个小沙弥动了善心,悄悄给她解了绳索,她才有机会逃出。

此事传开,震动整个天州府,县里再也压不住,派人围住了慈圣寺进行搜查,结果不但发现了刚刚被泄愤杀死的小沙弥尸体,还有十数具女子尸骨,从受害人的衣物与信物来看,正是这十几年来天州府周边失踪的少女。

这下子事情就闹大了,关键是慈圣寺是青秀山上的大庙,有许多善男信女去上香,连官眷都有不少,谁知道竟然是如此藏污纳垢的所在。

后来事情起了连锁反应,还有一名官眷证实在寺内被.淫.辱而死,这就成了滔天大案,原本王老大人还要追索,不知为何却停住了不在向下追查,只定了寺中数名大和尚的死罪,又封寺遣散无辜僧众,似乎有意到此为止。

叶行远就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