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三百四十章

仙官 第三百四十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琼关特区的发展顺风顺水,这一段时间叶行远认为是自从穿越之后过得最舒畅的。虽然不是没有人想找麻烦,但票号与铁器厂都顺利开张,运营也没什么大问题,前几年的憋屈感也算一扫而空。

因此叶行远甚为快意,雄心勃勃,一切都照着他的计划在进行。他打算以琼关特区作为自己第一个根据地。

这里虽然条件艰苦,各族混居,但也有地处边疆,天高皇帝远的优势--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官僚系统的力量,并没有也不屑于深入到这种老少边穷地区。

这让叶行远有了更多的自由。虽然他只是转运副使,内阁也派来了姜克清担任正使来掣肘于他,但毕竟经过围城一役,叶行远在琼关的威望极高,几近说一不二,姜克清暂时也对他退避三舍。

而负责铁器厂的王礼,更是全力配合,对叶行远言听计从,这让痛恨阉党的姜克清更看不过去,但也更加束手无策。照这样下去,琼关特区早晚能够经营成铁板一块。

叶行远经过一场血战,见了那么多人牺牲,也早就抛却杂念,一心一意夯实根基。如今乱世将起,他作为文官流官,虽未必能常据一地,但到任何地方都要当成根据地来经营,绝不会轻易放手。

日后就算调任,他也要在琼关特区深深打上他的烙印,以便将来。

这一日叶行远又与青妃商量将来,青妃这一段时间对他也甚为佩服,赞叹道:“大人你真是生而知之,凭着琼关这几手连环妙招,让人应接不暇。姜克清这等人物,在你面前竟然束手束脚,根本施展不开。照此下去,大人之谋划便有眉目了。”

叶行远曾经在青妃面前吹嘘他有货殖之法,能够让琼关特区三年大兴,青妃初时还将信将疑,到如今便只剩下佩服。

如今叶行远赴任琼关不过一年多,琼关升为特区,他当上这个实权在握的转运副使更只有半年而已。但如今琼关特区繁荣富庶,日进斗金,谁还能相信去年此地还在鏖战?

叶行远并不居功,只淡然笑道:“这是借势而为,并非我一人之力。若无朝廷支持,琼关地方特殊,也断无这般立竿见影之效。如今看来,还有两年,本官可从容布局,就算西北战事起,也能保得琼关平安。到时候才是琼关最盛之时,可惜当时我应当已不在此地。”

经营琼关,不光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天下。叶行远就是在这战略眼光上高了轩辕世界人一筹,故而才让人都猜不透他的想法。

琼关作为边境贸易市场的特殊性,让它在得到种种优惠条件倾斜之后,便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叶行远力推并保障的新型生产关系,就像是在庞大的中原王朝开了个口子,原本隐在水面下的财富自然喷涌而出,云集于此。

只要政策不变,朝廷不倒,便能保障琼关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这本身也是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故智,叶行远借用之时,同时还引进先进的生产力,这当然就形成了近乎奇迹一般的成果。

如此一来,琼关在贫瘠的西北就显得愈发突出,甚至突出到在战乱之时都有可能能够保住自身的地步。

一旦乱起,诸方混战,只要没有一方有压倒性的优势,就不会轻易去动琼关这个经济重镇。因为谁都需要钱粮,而琼关一乱,可以给西北输血的渠道就没了。所以诸方势力反而要小心翼翼保护这个会生金蛋的母鸡,也许乱世琼关能得的好处,比如今更强,不过这是后话,叶行远也不必去管。

他所求的,不过是趁着朝廷回光返照的这几年,在固若金汤的圣人体系中打下几个楔子。

特区富了,别的地方还穷着,这就形成了不平衡,自然就会眼红。圣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看着特区走的路,别的地方必然会群起而效仿,而其中种种离经叛道的行径,只要有利益,都会被人有意无意的忽略。

等到遍地开花,落后的体系便再也无法容纳经济的变化,那时候才是叶行远的变法之基。

当然仅仅一个琼关还不够,叶行远必须抓紧时间,再创造出几个琼关,才能加快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也让他在乱世之前抢到更多的时间。

这本就是叶行远与青妃商定的谋略,叶行远提出大概的战略思想,青妃查漏补缺,以保证其可行性。

如今大势已成,叶行远因势利导,其实已经不必拘泥于一时一事的成败。

青妃道:“这半年来大人殚精竭虑,如今已是水到渠成,接下来心思便该放在琼关政事之上,免得被人摘了桃子。我看姜克清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近日必有动作。”

叶行远点头,“我本欲待局势稳定,便做足准备,再入子衍墓,以求第三件五德之宝。不过锦衣卫那边也有消息,说姜克清蠢蠢欲动,不得不防。”

能够忍半年,看半年,姜克清此人心性也算是了得。作为衙门正堂,他并未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甘心被叶行远架空不动声色,叶行远对他也是刮目相看。

科举体系出来的,都是一等一的人精,哪里有什么等闲之辈?

转运使衙门车水马龙,不过忙的除了叶行远以外,便是诸位各有职司的佥事。作为正印官,姜克清反而清闲,他也不急,只带着一个老师爷下棋饮茶,优哉游哉。

姜克清闲闲落下一枚白子,他全盘局势已然大坏,唯有中腹尚有一争的余地。老师爷原以为他要挑起战端,不想他竟然只是在未曾活净的角部自补一手,不觉愕然。

老师爷垂手道:“大人这一手落下,白角已然无忧,但通盘已经落后,终局之时,约莫要输老夫五个子。何不径取中原,或有一战之机?”

姜克清淡然一笑,反问道:“我与先生下棋,败多胜少,只要老先生不犯错,可让我二先有余。平日下棋,我该输几个?”

老师爷略一计算,点头道:“这一两年来,大人都是输六七子左右。”

围棋一道,六七子看似不大,但已经是甚远的差距,姜克清说老师爷可以一开始让他二先,差不多也是实话。他已近中年,也不可能全心浸.淫.棋道,这一两年来棋力也没什么长进。

听老师爷这般说,姜克清笑道:“既然如此,今日只输五子,其不是可当小胜?人贵有自知之明,本官算路差了老先生一筹,若是在中腹挑起混战,只怕会一败涂地。”

老师爷叹道:“大人行事,真是谨慎有余,此‘小输当胜’之论,亦觉新鲜。不过纹枰论道,本是小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其余大事,似不可这般轻忽。”

他一直追随姜克清,辗转官场数年,来回几千里,忠心耿耿。此时知道琼关的局面对姜克清不利,便借着下棋,暗中进谏。

姜克清沉吟不语,良久方道:“世上之理,皆有共通之处,若是不自量力,妄自螳臂当车,只怕必然会被碾为尘泥。如今天时大变,乱世将起,谁知谁是车驾,谁又是螳螂?”

老师爷听他语气,猜不出他心头所想,待要再问,姜克清却索然投子道:“今日倦了,便到此处,来日再来相谈。”

老师爷只得悻悻告退,只听门外蝉嘶声起,不知不觉,暑意已深。

姜克清是二月初二抵达琼关,如今已是八月,再过几日就是中秋。这半年来他都并无什么行动,如今京中传来消息,让他配合对付叶行远。

姜克清仔细研究过,也觉得此事是大好良机,然则到底是否要推波助澜乃至于赤膊上阵,他却仍旧举棋不定。

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在观察,他并不是一般的官僚,目光不只往上看,亦往下看。半年来琼关的变化可说是天翻地覆,他也看在眼里。

二月寒冬刚过,残雪未消,民生凋敝。城墙上还满是破损,染着血渍,恐怕空气中都蕴有未曾散去的尸臭。但只是短短半年,如今城墙修缮一新不说,市集繁盛,每日商旅络绎不绝,当地百姓的日子更是好过了许多。

虽然未必有外地商旅挣钱,但是这些商队来到琼关,要吃饭要住宿,或是打开门做生意,至少也得租用当地人的房屋,购买当地人的伙食,这就是一笔不菲的银钱收入。

有精明之辈,早就借机多盖几所院落,专门租给外来的商队,那真是坐在家里便能挣钱,还全无风险。如此一来水涨船高,尤其脑子好使的人族,就算说不上富庶,也早有了小康的生活。

妖、蛮之辈行动慢了一拍,但他们也有自己家乡来的商队作为补充后援,也挣了不少钱。如今生活一好过,几方如乌眼鸡一般的矛盾倒是消解了许多,甚至能和和气气的一同奔着挣钱而去。

难道这就是圣人所言的“大同之世”?无论妖蛮人族,齐心合力奔小康,一团和谐。只是这“大同之世”竟然喻于利而不是喻于义,这倒是让姜克清迷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