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三百一十九章

仙官 第三百一十九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叶行远的官服上染上了鲜血,他缓缓拔出蛮人的利箭,将被射杀的年轻士兵平放在地面上。他感觉到很疲惫,甚至于懒得回复李宗儒毫无道理的指责。

这场围城战比他在子衍墓死后空间所遭遇的规模要小得多,但却更残酷许多。正是因为琼关县小,缺乏高大的城墙将敌我严格的分开,战争便成为了血腥的绞杀,失去了原本的艺术性。

有人在死去。守城的士兵拼上了一切守护自己的家园,读书人、贩夫走卒、老弱妇孺,甚至城内的妖族都登上了城墙,他们知道一旦城破,等待自己的将是何等恐怖的命运。

县城中的蛮族早就离去--事实上这是历年的惯例,一旦北方同胞进攻威胁到了边境,他们便回乖巧的消失,以免被卷入其中遭受池鱼之殃,或者干脆成为人族泄愤的对象。

阿清案之后,少部分蛮族中的激进者更是蠢蠢欲动,不过在叶行远巧妙的统治之下,他们找不到暴动的机会,最后只能与大部分早就决定安生过日子的同胞一起离开。

而冒险穿过时常有蛮族骑兵游曳的荒郊,逃难往走的平民也不少,另有许多村民一早看苗头不对,就逃离了村庄往南避难。

现在琼关县中的人口只有平时的一半,但也更为团结,这让蛮族骑兵的攻城战更为艰难,也让双方都产生了巨大的伤亡。

“是你害死了他们!”李宗儒依旧在尖声斥责着,他背对着蛮族的军队,站在城墙上老泪纵横。

虽然一直处在边境,但是身为尊贵的读书人,他并没有近距离看见过真实的战争。他所得到的知识都来自与书本,这些是圣人的经典,能够让他理解生死之间的恐怖。

可是在真切地接触到鲜血和尸体之后,李宗儒的信念仿佛刹那间崩塌了。圣人所构筑的完美秩序,在蛮族粗鲁残暴的攻击和脆弱的死亡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他不明白这些人为何会死去--不,其实他是明白的,只是他从来不愿意相信而已。百无一用是书生,李宗儒最得意的弟子被蛮人的马刀砍下头颅的时候,他胸中涌出了悲哀的念头。

叶行远今天已经第三次使用了从《子衍子兵法》中参悟的“无攻人之恶”神通,透明的金色光障笼罩城门,让刚刚被蛮人悍不畏死冲出缺口的地方暂时变得坚不可摧。

参与守城的青壮迅速用石块填充裂缝,在叶行远的神通失效之前,再一次让蛮族骑兵的攻击无功而返。

神通消耗了叶行远大量的体力,他面色苍白的靠在城墙上,眼神尖锐的望着不甘心失败、仍然在反复冲击城墙的蛮人,思考着应对的方法。

李夫人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的阴影中,在攻城开始之后,她停留在县城之中,利用兵法和从子衍处学来的经验默默地辅助着叶行远。琼关县中人并不了解她的身份,但对她却十分信服。

“蛮人开始着急了。”李夫人同样没有搭理疯疯癫癫的李宗儒,对着叶行远担忧道:“接下来每一天的攻击只会比今天更强。这些蛮人都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所以才会被派来执行这危险的任务。”

叶行远微蹙眉头,叹息道:“事到如今,唯有死守而已。”

蛮人也有其极限,正如叶行远预料,发往京师的告急文书起了作用。朝中正在吵吵嚷嚷该由谁挂帅前往边关救援,而省城的救兵也已经在筹备之中。

尽管磨磨蹭蹭,但是半月之内,他们总该赶到琼关县城墙下,否则无论如何也无法向朝廷交待。

这样算下来,接下来的十天将是蛮军破城的唯一机会,这两千多蛮军骑兵欺负边境县城没有太大问题。但一旦大军来援,他们就只能望风而逃。

所以他们将会不计损失的发动攻击,而叶行远也将面临艰难的考验--幸好在子衍墓中他得了兵法神通传承,参悟出了“无攻人之恶”神通的初步使用方法,这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一直站在一旁的李宗儒发出惨笑,“死守?叶大人,你也很清楚,这些蛮人入寇,无非是想要你的性命。你为何还要垂死挣扎,拖着满城百姓一起送死?”

他神智昏乱,说话也就没了顾忌,言语中带着一股刻骨的恨意。

“大胆!”李夫人大怒,喝道:“我们敬你是文坛前辈,但怎可胡言乱语?县尊乃是守城的主心骨,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满城百姓都得面对蛮族的屠刀!”

叶行远一摆手,阻止了她,并不动怒,温言道:“战场之上,先生也总算说了真心话。蛮军南下,竟然只是为了在下一人?我自问行事合于圣人之道,不敢有任何行差踏错,与朝中诸公纵有不合,亦非不共戴天之仇,为何要心心念念,一定要置我于死地?”

生死边缘,他说话也懒得再兜圈子,干脆直接向李宗儒提出心中的疑问。李宗儒面色惨白,虽然宇文经与他强调过数次叶行远此人的威胁,但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定的信念。

便硬撑道:“你心知肚明,何必问我?你虽有惊世之才,却离经叛道,走幸进之途。圣人云见微而知著,日后必是奸邪之辈,此时不除,定然危及天下!”

叶行远啼笑皆非,他大致能够了解以诸位大学士为首的官僚逻辑。圣道传承三千年,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刻板迂腐的东西,当然仍有劝人向善的闪光一面。但在具体执行之中,却试图将任何预期之外的变化都扼杀在萌芽之中,让一切变成一潭死水。

很不幸,叶行远就是圣道之中无法把握的变化,故而这些官僚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要将他除去,甚至不惜勾结蛮人,让一县之地的百姓陪葬。

想到这里,叶行远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愤怒。他冷笑道:“在下虽然不肖,但无论如何,也不曾害民。如今蛮兵围城,分明是有人搞鬼,孰是孰非,孰正孰邪,岂不是摆在眼前?先生难道要闭目塞听,还要怪到在下头上么?”

李宗儒满面沉痛,一时语塞。宇文经此次的设计,实在是超出了他的底线太多,尤其是亲眼看到死亡的恐怖之后,他更开始怀疑所谓“一时”与“百世”孰轻孰重。

为了所谓百世安稳,所作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尤其是那些被牺牲的草民,他们的痛苦和冤屈,又有谁来承担?

仁者爱人,圣人一向悲天悯人,重视每一个升斗小民。这种牺牲,真的是从他的教诲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么?李宗儒读书破万卷,心中却无结论。

叶行远沉声道:“李先生,我知你是一个真正的仁人君子,并非欺世盗名之辈。故而你放不下心中之疑,甚至愿意来琼关县赴死。此志此情,令在下十分佩服。

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所谓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与其在此处枉送性命,你不如好好想一想,圣人之道究竟所求何物?秉持本心,方能见真知。”

送死这种行为,叶行远自度做不出来,他再怎么受天命陷阱鼓动,但心里始终还是有一条底线。这或许是因为前世而拥有的顽固实用主义思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当然这不影响他对李宗儒这种坦然赴死的行为表示尊重,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不惧死的志士在,圣人之道才在腐朽中仍然闪烁光华。

叶行远见李宗儒呆若木鸡,又接着说道:“在下为官,只求心之所安。既然赴任琼关县,便只知保境安民,造福乡里,自问并无大错。理念有殊,自可著书立说,百家争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何至于要杀人灭口?”

与官僚系统的矛盾,主要就是理念上的分歧。经过这一段日子,叶行远心中恍如明镜一般,朝廷诸人对他近乎发自内心的厌恶,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投靠皇帝一边,也不是因为他在几件小事上驳了大学士们的面子。

归根结底,是叶行远内心深处的桀骜不驯,他的修行越深,体现出来与圣人之道的背离就越明显。在考上进士之前,叶行远或许还比较像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

但随着他锋芒毕露,这种内心的光彩也不可抑制的流溢出来。这是几千年见识在他胸中的累积,近乎是两个文明的撞击,必然是火星四溅。

轩辕世界是个有神通之世,朝中大学士更是饱学之士,火眼金睛。他们或许看不穿叶行远的底细,但是对那种散发着离经叛道气息的内在,却不可能不引起警惕。

所以与其说是少数几个奸人在排斥叶行远,倒不如说是整个圣人教化之下的僵化官僚系统在自发的抵制他。

这种矛盾不可回避,叶行远在这白热化的琼关守城战中明了此理,也完全没有了回避退缩的想法。他想要在此世立足,唯有争斗不休。所谓与人斗争,其乐无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