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尘埃落定

仙官 第二百六十七章 尘埃落定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清气灌顶,成就大儒,这是叶行远意料之外的战果。有此一得,他已经心满意足,翰林修撰这个官职所授的神通“一目十行”是否能够存续,也就不是非常在意。

虽然在清气灌顶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插曲,惊动众人,但之后授予神通的过程仍然是按部就班,叶行远第一个得授了神通,略加感悟,便可运用。

这一门神通主要是用来读书的,获此神通之后耳聪目明,任何典籍都可一见即通,亦可轻易的发现版本中错讹脱漏之处。

翰林院修撰本是闲职,只偶然参与草诏、书籍编订等文字工作,此番神通也算实用。有了一目十行的能耐之后,对日后的修行也大有帮助。

只不知道离了翰林院之后,叶行远是否还能维持这一门神通。有圣旨在前,他不便在翰林院久待,获取神通之后,便带着文书凭证回转吏部,准备迁转事宜。

这时候东阁大学士沈孝和二皇子早就离去,负责新进士授官吏部左侍郎也不知去向,另有一位员外郎接待叶行远。

叶行远自请戍边,得圣旨嘉许,原本爱弄权的吏部官员也不敢怠慢。更何况在此之前,李夫人早就打通了关节,定下了琼关县知县的位置,不过一时三刻,便把手续完成。

叶行远的身份一日三变,由新科状元而至翰林修撰,转而又成了一位县太爷。他谢过吏部诸人,取了公文、印信,回转驿馆。试验了一下新神通发现还在,更是大喜,随即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准备上任事宜。

短短一日之间。平地生波澜,变化万千。而最后尘埃落定,引动了朝野之中的纷纷议论。

“琼关县?此地可真是妖族前线,而且一路上流寇妖孽作乱,要去那里上任,真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宇文经听说了叶行远最后的去处,方才略略放心。

叶行远入翰林得旌表,乃至于成大儒,这都让宇文经心惊胆战。他固执的认为,叶行远此时获取越多,将来祸乱圣人之道的能力就更强。

必须得趁着他立足未稳之际。便将其诛灭,这才是防微杜渐之道。于是琼关县这地方就成了此人最好的牢笼,宇文经只希望他能死于此地,方能彻底放心。

严秉璋听宇文经之言,不置一词,仍旧是老神在在的安坐于太师椅中,只眯着眼看堂上斜照的日头。倒是他儿子小严相公严学文开口笑道:“宇文兄何其太紧张?此等小人。一莽夫即可杀之,何必成日为他忧心忡忡?”

宇文经正色道:“小严相公不可小觑了此人,叶行远实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如今年轻资浅,这才没有机会发挥。只要给他熬了几年资历,怕不就是朝中大敌。

何况他离经叛道,却还能在十七岁成就大儒。对天机感悟至深。自有趋吉避凶之道,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严学文恼道:“不过是新科状元。又能如何?这两日京中人人都在说年轻的大儒,叫人耳朵生茧子实在可恼,可他就算再爬二十年,也不过是官场上的小卒,一覆手便可灭之!”

宇文经啼笑皆非,他知道严学文心比天高,又因为是首辅之子,自己虽然不过是举人出身,偏偏看不起进士。心中只怕对叶行远是又妒又恨,但严学文也不想想,除了有个好爹之外,他还有什么能比对方强的?

幸而严秉璋年纪虽然大了,但并不糊涂,看上去放任这个儿子,其实也不会给他什么权力。故而严学文的话听听便罢,不必在意。

宇文经含糊应了几句,又转回话题,对严秉璋道:“这一次不知是哪位大学士的手笔,一举手将叶行远差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他这也算是求仁得仁无所怨尤。不过学生心中还是有些不安,愿往琼关一探,求相爷准许。”

按说叶行远前往琼关,外有妖族,内有流寇,百姓刁顽,仓廪空虚。再加上朝中必然不会给什么支持,他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难以翻身。但宇文经就是不放心,他不亲眼去看看,只怕日后叶行远在外的时候,他每夜都要睡不着觉。

严秉璋抬起了眼皮,目光在宇文经的身上停留了一阵,这才慢吞吞开口道:“你是我心腹左右手,若是离去,多有不便。”

首辅倒是没有质疑他为什么要去,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大儒,其实无论怎样重视都不为过。五位大学士表面上不会多做什么,但是经过昨日之后,内心对叶行远应该都是更为忌惮。

但忌惮归忌惮,他们或许认为将叶行远压在边关就已经足够了,并不觉得对付他是当务之急。严秉璋虽然关于此事从头到尾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但态度已经非常明显。

叶行远是要压,但是用不用得着宇文经出马?

宇文经苦笑道:“相爷也不可轻视此人,观其省试、会试文章,便是绝境尚能让他找到一线生机,扭转乾坤。如今不过是戍边而已,安知道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他心中总有不确定的预感,不过他这些话早已说了好几次,此时也不过是再抓紧机会强调罢了。首辅心中自有主意,也不会轻易动摇。

宇文经看严秉璋脸上神色未变,心中暗叹,又道:“这一阵子京中无大事,相爷身边有李、金诸君,必可分忧。如今小严相公也已回京,正可倚为臂助。”

严学文听他这句马屁,大为得意,干笑道:“宇文兄你就是太过谨慎,你要去看看也是不妨,有我在京中,你一切放心。”

他巴不得宇文经赶紧离开父亲身边,这白身之人一向话多乌鸦嘴,偏偏父亲对宇文经又是言听计从。有宇文经在京中,严学文行事都束手束脚,所以虽然觉得大惊小怪没有必要,仍旧出言支持。”

严秉璋沉思一阵,最后才勉强点头,“暮秋之时,西北将乱,你若要去也须得早去早回,以半年为限。”

宇文经浑身一震,知道首辅对时局的掌控细致入微,他说暮秋西北要乱,必然不假。便应承道:“学生明白,最迟九月,我必动身回京。”

叶行远哪里知道有人在背后处心积虑的要坑他,他一切顺遂,志得意满。回到驿馆之后,便开始收拾行装,为赴任作准备。

李夫人听说之后,第一时间来道贺,“公子之道成矣。既为大儒,浩然正气存于心中,入圣人陵墓也只如等闲。诸弟子定然不会为难你,五德之宝,唾手可得。”

五德者,忠孝节勇和,这本身就是儒者的行事标准。叶行远既然成就大儒,从理论上来说就是他的德行得到了天机的承认,天机都承认,圣人弟子岂会不认?

如此一来,便把探墓寻宝的难度大大降低。

李夫人惦记的便是圣人之宝,至于定下琼关知县,那是顺理成章,中间费了不少周章,她也不拿出来邀功。

叶行远却没那么乐观,摇头道:“当今大儒,不过灵力、天机二物也。德行一道,并非必须,不像上古之人谦谦君子,不求天意而求道德。我现今成了大儒,取宝之事或许会占些便宜,但也不多。”

他顿了一顿又道:“李兄的职位可曾运作好了?我们只怕不能同行吧?”

李夫人道:“已求了西凤关总兵麾下一个军职。但西军派系繁杂,尚未确定,大约得公子先行一步,我们随后便到。”

西凤关与琼关县毗邻,到县城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他们姚家的后裔果然有些力量,在选官之事上能够如此精准,叶行远也颇为惊讶。

便点头道:“这样也好,我到任之后也不会急于动手,总得摸清当地情况,掌握脉络之后,再行探墓。恰好趁这段时间等你。”

李夫人虽然不怕叶行远独自行动,但叶行远还打算要借助李夫人的力量。何况五德之宝和圣人灵骨都是他的,他也没必要冒险去吃独食。

与李夫人说定之后,叶行远再度安排唐师偃和朱凝儿两人。唐师偃原本打算还乡,听说叶行远远赴不毛之地,心中担忧,便斟酌道:“此去山高路远,又说西面不太平,贤弟孤身一人怎好上路?不如为兄陪你一起,等到了琼关再转到回乡。”

叶行远心中感激,不过还是想也不想便拒绝了,笑道:“唐兄的孩儿也该出生了吧?你既不在朝堂,洒脱而去,何必随我搅这摊浑水?你不必担心,此行乃是我心甘情愿,早有安排,有惊无险。”

唐师偃叹道:“早知贤弟你神机妙算,行事自有道理,如今你成就大儒,更无凶险。我便回转定湖,贤弟若有什么事,尽管找人捎信来,虽千里之外,我旦夕必至。”

朱凝儿也想跟去,但她暂时要留在京中主持鸦神大庙的修建,也脱不得身。叶行远叮嘱她在京中为耳目,若有消息,随时通报,她也只能咬牙应了。

一切安排妥当,叶行远选了黄道吉日准备出京。在此之前,早就对他有过承诺的隆平帝果然又微服出宫,约见了叶行远一次。(未 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