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二十三章 流言四起

仙官 第二十三章 流言四起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一个连试卷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案首......举人们当然想象不到,叶行远在县试中写出了怎么样绝世的文章,不由得生了几分疑虑,觉得叶行远这个案首好像有些蹊跷。

但众人都知道封禁文章飞传进京这种事,绝不是周知县敢随意胡来的,况且欧阳举人又明里暗里保着叶行远,心中也就放下了。

当晚酒宴最终尽欢而散,叶行远也就算初步被接纳进了当阳县本地的读书人圈子。不过之后县里还是有些传言,叶行远这个案首的文章没有公之于众,有许多不服气的。

其余童生的文章,全都张榜公示,供人传抄,唯一只有这个案首例外,这在有心人眼里,就显得有些怪异。

一时间,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沸沸扬扬的流言就在县里传开,有人愤愤不平,“叶行远这个案首来得蹊跷,中间若说没有什么猫腻,我是不信的。”

也有人仿佛很懂内幕的解释道:“这叶行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只怕是搭上了县尊大老爷这条线,哪怕是当初提携他的欧阳老爷都被他骗了。你有多大本事,敢议论他?”

还有人说欧阳举人为了叶行远,气得心肝儿疼,连日闭门谢客,深恨这个无情无义的白眼狼。

不过这种流言暂时没传进叶行远耳朵里,在放榜的第二天,他便遵循惯例,前往拜见周知县。

县试完毕,总要拜见主考官,定下一个师生之礼。当然这种县试所谓师生关系与进士、举人和主考官之间的师生关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只能取个名头而已。

叶行远之前只在考场中遥遥见了周知县半面,其它都是从欧阳举人口中听了不少此人的性格行事,心中也颇为好奇。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面见本县的最大人物,更何况周知县对自己的初始好感度肯定为负,心下不免惴惴,带着点提防的意思。

不料叶行远到了县衙,却见周知县热情的派人将他迎了进去,会面的态度也颇为和蔼,不像传闻中那般难以相处。

叶行远也迷惑不解,难道真是因为自己文章实在太好,连县太爷都深为拜服?这种虎躯一震王霸之气发散,对方就纳头便拜的桥段,不像是应该发生在这现实中的啊。

周知县问了几句读书之事,便温言勉励:“你少年贫而读书,也是大不易。本官观你贴经、书法,必定是下了不少苦功,文章也是极好。

只路子尚粗疏了些,与圣人正训有些偏差之处,若得明师指引,前途不可限量。因这一念惜才之意,才点了你案首,切不可因此自满,今后仍须戒骄戒躁。”

叶行远口中唯唯称是,心里却在琢磨周知县的话里话里到底想表达什么。周知县指出名师指点前途无量,又一脸期待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明示自己赶紧顺杆儿爬,当场拜师,建立起牢固不可破的师生关系?

叶行远还不知道,县里已经有流言说他已经投靠周知县了,或者说,周知县已经将他招揽过去了。

这是要挖墙角啊,可惜你周知县来得太晚了,若是贫贱之时,周知县这般礼贤下士雪中送炭,他叶行远说不得就感激涕零投效门下。

但如今若投靠周知县,就是背弃力挺他的欧阳举人,只怕全县的读书人都会把他当作白眼狼,就算能有一时的前程,叫他日后如何还乡?

再说县尊的心腹爪牙是黄典吏,叶行远与一众举人们讨论过,一致认为在考棚中弄鬼的就是此人。

在别人眼里,幸亏叶行远运气好,有天雷帮忙轰破禁制,这才能取中童生。这仇还没报,叶行远又怎么会跟他去作同僚为伍?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因此叶行远也就含混过去,既然他不主动,周知县看上去也就不为己甚,又随便攀谈几句,叶行远正要告辞,却见知县身边的师爷送上了几份文书请示批阅。

周知县似是颇为心急,也不避讳,示意叶行远稍坐,提起笔来开始批公文,倒是表现出一副能吏的模样。

周知县连批了两份文书,看到第三份上,却是顿住了笔,询问道:“这正坡乡夏税未完,如今全县雨水吃紧,怎么又想请雨一寸三分?”

他语气平静,但听在叶行远耳中却是不寒而栗。

他自穿越以来,渐渐也习惯了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律。比如这两年,本县天地元气不足,导致雨水紧缺。

虽然守护地方的举人能呼风唤雨,但却不能增加总量,这里多用一点,别处就要少一点。在这个情况下,如何分配雨水就成了全县的焦点问题。这个调配的最终权力,理论上就在知县手里。

话说回来,山中几个乡最是缺水,其中在山阳面县中地势最高的正坡乡干旱情况最严重,周知县居然不想分给雨水,有点让叶行远心里难以接受。

朱师爷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他斟酌了一下说道:“县尊,接下来三个月乃是二茬播种之时,这时候若是无有雨水,只怕种下去的种子颗粒无收,正坡乡下半年的粮税就更无着落,不若从其它地方先挪些雨水......”

周知县摇头,“此事不可,本县这三年雨水很紧张,挪了给它,必损其余,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么?你这番话是听正坡乡高举人说的吧?他给了你多少银子?”

朱师爷大惊,连忙矢口否认,表示自己对周知县忠心耿耿,绝无收受贿赂之嫌。

周知县也没有追问,只用红笔将那一寸三分雨水几个字划去,再将文书递还,朱师爷双手接了,无可奈何的出去不提。

叶行远之前听欧阳举人提过,县衙与地方举人之间关于分配雨水的矛盾,却未曾想到如此激烈。

一个地方三个月没有雨水,那真是苦不堪言,作为当地的士绅,绝对忍不下去。这周知县果然是手段狠辣,目的明确。

叶行远刚刚偷瞄了几眼,山下平地几个产粮大户乡村,虽然也不能说是雨水充沛,但至少隔几日都有滋润,周知县将大部分雨水都调配给了产粮大乡。而越往山上,雨水就逐级递减。

从效率上来说,周知县做得倒也没错,在雨水总量不够的情况之下,优先保证产粮区,这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粮食出产;只是山上百姓也是人,种不出粮食就难以过活,这种一刀切的手段却未免太狠。

几年下来,山上的乡民还不知道要将这县尊骂成什么样子,叶行远自己也住在山中,这就更不敢投靠县尊大老爷了。过几年县尊拍拍屁股高升走了,被乡亲们指着鼻子骂的可是自己。

如此叶行远心里彻底决定了,一定要与周知县划清界限,便委婉地谢绝了周知县再次的暗示,装作什么都没听明白,告辞离去。

虽然得了案首,但叶行远还不过只是一个童生,地方士绅与县尊的矛盾,他没多大资格搀和进去。之前欧阳举人劝他先求秀才功名,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县城里所有事情都告一段落,叶行远就“衣锦还乡”,从县城回了家,路上也在琢磨着下一步的行止。

看这局势,县尊与地方上的矛盾愈演愈烈,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要爆发。自己偏偏在这敏感时期中了案首,被两边都注意到,说不定就要把自己卷进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否应该考虑出门去避避风头?

他如今是童生,有了浩然之体,不怕豺狼虎豹,也不怕时疫瘟病,出去游学似乎也是一条路子。

反正明年开春就是府试的日子,他提前去府城求学备考,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只是盘缠什么还得想办法,对于他这么个家徒四壁的乡村少年,还是挺愁人的一件事。

回到家中,报喜的人早来过了,叶翠芝听说弟弟中了第一名童生,欢喜无限。她狠狠心将家中生蛋的老母鸡杀了,炖了一大锅鸡汤。又去割了肉,炒了几样时蔬,虽然是家常小菜,却是温馨又丰盛。

中午姐弟俩大快朵颐,叶行远斟酌着将自己的想法与姐姐说了,叶翠芝一听之下,却是大为支持。

她虽是村妇,见识却明,什么政治形势东风压倒西风她不懂,但却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这几天之间,弟弟声名鹊起,又成了第一名案首,这种风头对一个少年人不见得是好事。

此时离家读书沉淀一下是最好的选择,若是考个秀才相公回来,那更是祖坟冒青烟。

叶翠芝抹了抹手,小心翼翼地掩上了门,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熔成细条状的散碎银子,塞到叶行远手里,“小弟,我早盼着这么一天,知道你们读书人花钱的地方多。从爹娘去世那日,我隔一段时日便攒些私房,每年赶集都换成碎银子,七八年来也有不少。

你去县试之时,我到村口铁匠处了熔了一称,总共有二两三钱,虽然不够你花销,但前往府城这一来一去的盘缠也勉强够了。到得府城,你可投靠城外十里铺陆家表舅,他与我家原本是极亲的,只是爹娘去世,这才少了往来......”

临行密密缝,叶翠芝虽然不是亲娘,胜似亲娘,叶行远正在感动之中,却听外面传来一声娇叱,“叶行远,好你个白眼狼,快给姑奶奶滚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