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一百七十五章 策论考题

仙官 第一百七十五章 策论考题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06-03 05:26:07 来源:69书吧

贡院之中,王学政面色肃然端坐中央,望着鱼贯而入的考生。第一眼就瞧见了叶行远,不免面现厌恶。受到流民作乱的压力,他在几位大人的压迫之下,不得不改了科考的结果,这等于是在他老脸上重重扇了一巴掌。

其实王学政与叶行远并无旧怨,当初之所以要将他压下去无非也是受人所托。结果出尔反尔,别人倒是无事,偏他这个行事者最没面子,这叫他心里怎能不恨?

“这秀才来得倒早。”王学政冷笑,虽然未行褒贬,语气中却带着讥讽之意。省试名次,与你来的早晚无关。这么巴巴的前来,果然是贪慕名利之辈。

手下人都是伶俐之辈,听话听音,再说科考之事过去未久,谁都猜得到学台大人对这叶行远有怨气。便进谗道:“大人有所不知,这秀才哪里是来得早了?是拿钱买了队伍前面的位子,方才当先进入。”

听得真相,王学政更是气闷,不住摇头道:“斯文扫地,成何体统!”

王学政心中对叶行远更是不满,若有机会,他是毫不犹豫会将叶行远压下去。之前科考并非正式的科举,是否录取都在王学政一念之间,在抚台、藩台、臬台三位大人都带话过来的时候,他也不能硬扛。

但现在省试糊名密封,有天机监督,要是叶行远在程序中被刷落,谁也没法找王学政的麻烦。至于怎么在糊名的情况之下将人拿下,王学政就一声暗笑,读书人的事就算是你们几个方面大员也未必能搞得清楚!

叶行远还未知今日主考的恶意,进入贡院之后,他与唐师偃分开,施施然找到了自己考棚。才刚落座。便有小吏送上热茶水与毛巾,陪笑道:“叶相公稍坐,擦把脸。喝口茶。”

嗯?叶行远一怔,心说来考试还有这待遇?以前可从来没听说过。省试贡院规矩严格。哪个考生不是战战兢兢,就算是王孙公子,在这儿也只能老老实实窝着。

小吏见叶行远不接,笑道:“叶相公考试辛苦,我家大人只怕有人对公子心怀不轨,所以特差小人来示意。无论贡院之中有何变化,都请不必担心,大人自会处理。”

叶行远明白了。这是某位大佬在向自己示好,被推脱道:“贡院自有规矩,这些东西我亦有准备,不敢劳烦你家大人。不知大人是哪一位?”

无非是抚台、藩台、臬台中的一位,但出于礼貌,叶行远总得问上一句。那小吏神神秘秘在桌上写了一个“胡”字,躬身恭敬而退。

原来是巡抚胡大人,叶行远一笑,一介秀才在贡院之中考试,倒有一省抚台来讨好。这纵然不是绝后,也必是空前了。

想来布政使潘大人、按察使万大人这两位也必有安排,有这三驾马车保驾护航。这省试与县试府试的待遇,可大大不同。

叶行远心中笃定,更不着急,只自己取茶烹煮,闲坐闭目养神,等着乱哄哄的考生入场搜检结束。

书中之前说过,省试比之府试主要就是多一道策论。试帖诗与文章,叶行远之前都有了经验,并无压力。倒是策论部分可能影响到他的考试结果。

省试要考两天,第一日是诗文。第二日是策论,从时间的安排上来看。也可知道策论在这次考试之中的重要性。

第一日,诗、文的题目都是寻常,叶行远不敢怠慢,细细拟好做了,检查一遍并无遗漏错误,这才换来巡场交卷。眼看日已偏斜,便热了吃食,胡乱填饱肚子,早早休息。

夜间微凉,又有人悄悄送上被褥,表示自己是藩台大人差遣。叶行远啼笑皆非,怕惹麻烦也怕有夹带,便婉拒好意,只将被子裹紧,一觉睡到天明。

一早便有人送来热汤,叶行远也不再管到底是谁的吩咐,干脆一概拒绝。他也知道这几位大人必是料定他不会接受的,只是透露个讯息,表示自己随时在此而已,关键之处,只怕还在之后的策论。

省试中的策论考试,与科考又不一样,因为引动天机,灵力下降,而推演变化,成就虚幻现实,实际的评判已经不是由文章而定,而是由具体施政的纲要为准。

如果在推演之中,策论能够顺利实施,得到好的效果,这一篇文章自然就能得到好的评价,也就意味着在省试之中的名次不会差。而如果策论在推演之中失败,没有成效或是出现了负面效果,那可就大大糟糕,策论部分,只怕难以得分。

所以说考中举人之后就能够机会选官,这推演现实的策论考试本身也是一条重要的前提。这代表着中举之人,已经有能力独立处理一些地方事务,施政一方,这与但凭文章的秀才还是两个层次。

就比如科考之中王学政出题“戍边养民”,如果是省试,在贡院之中叶行远写下文章的同时,勾引天机,便能够推演出边戎的幻境。

叶行远便要在这幻境之中,以文章之意施法,待时日长久,看其结果。如果确实能够起到作用,便算是策论成功,否则就算是写得天花乱坠,此文仍旧一文不值。

这与传统科举方式就大不相同了,毕竟这是一个神通自足的世界,出现这种全新的模式,也并不意外,叶行远甚至稍稍有些期待。

王学政也是早起,昨日诗、文都已糊名上交,他连夜粗粗看了几十篇,未见特别出色的。今早起床便不甚乐意,斜刺里又看见叶行远好整以暇的准备早饭,心中更是不爽,招呼巡场考官,准备下发这次的策论考题。

“辰时已至,可将考题发下,令众考生琢磨,至酉时收卷,不得延误。”王学政轻声吩咐,一众考官领命而行。叶行远拿到考题,等到锣响,翻转一看,不由心中大喜。

这一次的策论考题居然是“流民策”。这对叶行远来说,难道不是送分么?

要知道定湖省中流民作乱,三位大佬束手无策,还是他叶行远单人匹马搞定的,这种实际的经验可是远远超过一众同侪,考别的他或许还担心一下。比这个,就拿他处理定湖省的实务拿出来,不就是一篇大文章么?

这一次省试倒是顺风顺水,没有人刁难,只有人巴结,连考题都是投其所好,看来这解元真是非我莫属了。叶行远心中大定,但他天性谨慎,难免要多想几层,有备无患,免得乐极生悲。

省中流民闹出那么大事来,省试以此为题,考流民策也算是理所应当。不过省试考题虽然不是一人而定,但王学政必然有很大的发言权,此人对叶行远可不会有什么好感,会留给他这么适当的题目么?

叶行远想到这一点,精神一紧,字斟句酌的仔细阅读相关材料,连看三遍之后,果然被他看出些名堂来。

虽然同样是流民,但省试要考的可不像是定湖省遇到的这种情况,如果叶行远生搬硬套,只怕就落入了陷阱之中。一旦差之毫厘,纵然他的方法在定湖省中被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但因为初始条件不同,在推演实施当中,就会谬以千里。

其实考题所附的史料并不详细,粗粗一看,无非是天旱民不聊生,穿州过县而已,但时间点却是轩辕历两千七百二十八年。

这个时间点乃是乾朝永正七年,乃是本朝之前两代,距今七百余年,而这永正年间正是乾朝倒数第三位皇帝在位。永正之后,乃是历平,历平皇帝在位仅仅三年便驾崩,乾朝就迎来了末代哀帝。

永正在位共十四年,勉强也算得国泰民安。在永正七年爆发的流民潮,初时看来只是些小事,只要朝廷适当赈济,安抚民众,也就该平复下来了。

但历史却并不如人愿,纵然朝廷和各地官府都拿出钱粮赈济,却如杯水车薪,并未在根子上遏制住流民问题。

而流民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十几年间不曾止歇,最后于西北一地汇聚了百万灾民,威胁京畿!此时乾朝内外交困,在这流民的压力之下,竟然无法支撑,竟想要南迁以避锋芒,弃子民于不顾,终于引起了中原板荡,最后导致改朝换代!

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的流民,可不能轻易处置,必须得考虑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流民初起的当地地方官吏,该当如何应对?

如果没有注意到轩辕历两千七百二十八年这个时间点,叶行远得意洋洋的写自己安抚流民的手段,那肯定就是被人坑了一道。

“真是坑人于无形之中啊!”叶行远心中吐槽,幸好自己看得仔细,这才不曾落入他人彀中。不过这王学政也真够大胆,居然在这种敏感的时候选这种题,就不怕有心人参他一本,说他借古讽今,内含影射么?

毕竟七百多年前有流民,现今亦有流民,七百多年前的流民引发了改朝换代,为历代文人所嗟叹。这种时候王学政还敢以此为题,当真只能是如今没有文字狱,读书人地位崇高。

叶行远不去管他,皱眉思索起来,这道题倒也有趣,值得好好想想。(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