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新三国策 > 第三十章 荆南之虎

新三国策 第三十章 荆南之虎

作者:晶晶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6-03 04:10:36 来源:69书吧

在我的治理下,经过近一年多时间的发展,豫章的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民殷府丰的光景使得淮南等地受饥挨饿的百姓纷纷携家南迁而来,流民的安置又将是新的一年最艰巨的任务,而军队在十月间的那场恶战后,士气和战斗力都得到了提升,规模也有了扩展,豫章的常备军现有一万余人,加上农耕的军屯兵,总数已不下四万人。

虽然数量还远远没法与刘表、孙策、袁术相比,但以偏远的豫章一郡之力,能养活这么多军队已算是奇迹了。

一万常规军中,驻守彭泽的水军有四千人,归水军都尉甘宁指挥,留守东线石印山的主力有太史慈军四千人,加上守卫豫章城的二千亲兵,这是我军精锐所在,而四万多军屯兵则分布在上缭、海昏、番阳等地,宜耕宜训,作为主力部队的补充。

西进荆南,我拟调动八千兵力往长沙,其中水军三千人,步兵二千人,再加上从庐陵郡征来的山越兵三千人,正好八千众。其中步兵由我统率,水军由甘宁统领,刘晔为参军、负责粮草、军械征调。

我在等,

等着出兵的最佳时机。

闻知我的安排,随军出征的甘宁诸将个个兴高采烈,神采飞扬,而担任留守的太史慈、朱桓等将领则是一万个不高兴,太史慈更是好几次擅自从石印山返回豫章,要求请缨出征,在我的苦口婆心声色俱厉的劝说下,才悻悻然回了石印山。

荆南战事日渐吃紧,我一面在豫章秣马厉兵,并着侦骑往荆南打探战事进展。

这一日,信使再次送来张羡的告急文书,我打开一看,却是桓阶笔迹,信中道:“自十二月三十日始,贼将文聘围城已有月余,其间数番激战,喊杀声酣烈,致将士渐倦,一月九日,文聘差贼将刘磐、黄忠偏师攻占攸县,意在切断守军与外界之通道,主公为鼓士气,亲冒箭矢,登城楼迎敌,终使敌兵不得前进半步……。”

桓阶寥寥数语,虽未曾明知长沙战况,不过从这信的字里行间,我却分明能感觉到战事的激烈,信中所言张羡亲登城楼是为鼓舞士气,但反过来理解的话,不正说明长沙已危在殆息,急待救援。

那文聘为刘表所器重,镇守荆北数年,致南阳张济不敢南下一步,当为荆州第一将,这次刘表将其调到南方来,看来是意在速战战决。

从现在的战事演变进程看,张羡处处落于下风,断非文聘之敌。

我本还想再等等,待刘表、张羡斗个两败俱伤后再动手,现在看来我若再不出兵,恐张羡不能支撑久矣!

建安二年二月十日,我以甘宁为先锋,率一千人先行,自已亲领水陆军四千人从豫章誓师南下,准备取道庐陵与慕沙所部的三千越族士兵会合,然后挥师西进,翻越庐陵与长沙之间的深山小道,直扑攸县。

攸县境内东、西两面崇山峻岭,丘陵相嵌,中部呈岗地平原,是往经长沙的必经之路。

兵贵神速,我军不分昼夜连续行军,五日后终于顺利抵达攸县城外。

但却还是晚了一步。

刘磐、黄忠已于昨日攻下城池,驻守于此。

我用手遮住夕阳照过来的余辉,仔细打量远处城池,却见城头“刘”字大旗招展,手持刀枪的士兵严阵以待,城墙深壁高垒,危然耸立,端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好所在,可惜张羡只知死守长沙,要是能在攸县布下一支精兵,战局当不致于如此被动。

刘晔道:“我观攸县刘军守备森严,若强攻必无结果,宜智取之。”

我道:“然!”

正说话间,忽有小校飞马赶来,报:“甘将军已抵城下,现与一敌将撕杀正紧!”

我问道:“战况如何?”

小校回道:“我来之时,甘将军已与敌将斗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负!”

我暗自惊异,心想:“以甘宁之勇,能在他月牙戟下走上几个回合的人都不多,那敌将能与甘宁战成平手,倒也有些本事,究竟是何等人物,我倒要见上一见。”

刘晔道:“兴霸虽勇猛,但所领之兵不过千人,势单力孤,我恐有失,况我军远道而来,将士俱疲,实不宜力战。”

我道:“事不宜迟,走!”说罢,我双腿一催马腹,越过前面的队伍,向阵前冲去。

待到城下,却见两军阵前,尘土滚滚,呐喊声震耳欲聋,阵中两将,盘马交错,刀戟并举,战在一处。这边甘宁跨马摇戟,正杀得性起,再看对面那员敌将背影甚是高大威猛,腰间悬挂金背雕弓,筒中插着雕翎数枝。

待转过马头,我仔细打量,却见此人面泛红光,额下胡须花白,年纪已在五十上下。

这时,敌将大声道:“甘兴霸果然名下无虚,好武艺!”

甘宁大喝道:“汝可是怕了,要是自甘服输的话,我可不杀之!”

那老将闻言,哈哈一阵大笑,笑得额下花白胡须颤动,道:“甘宁小儿,真是狂妄无知之极,我是看汝等远道赶来,今日撕杀我以逸待劳,我黄汉升岂能占此便宜,即便胜了也是不武,况今日天色渐晚,我两人不妨暂时休战,待明日汝歇息养足精神之后,我再胜汝也不迟!”

两军交战,若要取胜,无非是以已之长,克敌之短,现在我军疲惫,正是敌军乘机掩杀的有利时机,而这员老将竟不肯占此便宜,当真是少见的很。

甘宁以为敌将有小视之意,顿时气极,怒道:“黄忠,汝休要逞口舌之利,要战何须待明日,来人,与我点齐火把,今夜我两人且挑灯夜战,不分个输赢不得收兵!”

我闻言急道:“快传我命令,鸣金收兵!”

久闻长沙黄忠老当益壮,不输壮年,此话看来不假,竟然连甘宁也取之不下,我不禁起了爱惜之心,此时听甘宁不肯罢休,意挑灯夜战,我恐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忙不迭的休兵罢战。

甘宁在阵前听得身后锣声响起,只能狠狠的瞪了黄忠一眼,道:“明日再战,我定生擒于汝!”

黄忠大笑道:“哈,那要问我手中大刀答不答应!”

两人各自圈马回本阵,待甘宁来到近前,我急切问道:“兴霸,可伤着否?”

甘宁却不理我的问话,只气鼓鼓的说道:“我正欲生擒黄忠,何故鸣金收兵?”

豫章诸将中,甘宁为人极是自负,暗底里一直与太史慈较劲,互相之间要争个高下,这次西征我遣他为先锋,甘宁甚是得意,一路之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极是卖力,除了想争着头功外,还有给太史慈看的意思,不想方到攸县,便被黄忠挡在城下,甘宁心中怎能不急。

我听甘宁语气,知其还在为方才之事生气,便宽慰道:“我军远道赶来,将士疲乏,急待休整,故鸣金收兵,此非兴霸之过也。”

刘晔也跟着在一旁劝解,甘宁脸上这才慢慢舒缓开来。

当日,我军就在离攸县三里之地扎在营盘,暂作歇息。

等安好营寨,我即召来刘晔、甘宁诸将,道:“攸县刘表军主将乃为刘磐,前番曾袭扰上缭,被我与子扬羞辱,今日必思复仇,方才接战,兴霸与黄忠不分胜负,我料刘磐必定不甘,今晚必乘我军劳顿率军劫营,我等可设计擒之。”

甘宁、华歆听言,皆点头称是。

刘晔道:“既如此,我等可设伏于营寨之外,待刘磐杀入空营时,四下齐出必能破敌!”

刘晔说的有道理,以空营诱使刘磐入瓮,再乘其慌乱之时破之当不是难事,只是攸县城深沟壑,若是城中守军因此而坚守不出,则战事将旷日持久不下,此非我所愿也,虑及此处,我不禁双眉紧锁,苦思良策。

甘宁见我犹豫不决,以为我对夜破刘磐信心不足,遂道:“少冲兄不用忧心,今夜甘宁定生擒刘磐!”

我听此言,知甘宁误会了,忙道:“以兴霸之勇,刘磐怎是敌手?我所虑者,非刘磐这般持勇无谋之辈,实为黄汉升也。”

这时,帐下一将道:“校尉大人可是有了爱才之心,那黄忠武艺,虽比甘将军差了些许,然与荆襄诸将相比,当可为武将之首,惜在刘表手下不得重用,今若施计收之,必能归附。”

我定睛一看,却是偏将李通,这李通字文达,乃江夏平春人也。少时以侠闻于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率二千余人,与恭、通外和内违,通欲杀直而恭不肯,通知恭无谋,即单独定下计策,约直相会,乘酒酣而杀直,直既死附众大扰,通遂诛其党帅,尽并其营。

后黄祖领江夏郡,妒李通之财,数往讨之通始不给,遂与之不睦,便假平贼之机诬通与黄巾余党有勾结,率江夏军征讨,李通接战失利,败亡江中,后闻我平复豫章之威名,便率部曲归之。

李通初投我军不久,此番献计定是想有所作为,方才他说黄忠武艺不及甘宁,实不尽然,白日一战甘宁黄忠不分胜负,但若再战下去,甘宁疲乏定是不敌,不过李通这样说法,想是为了照顾甘宁的面子。

我道:“计将安出?”

李通道:“通在江夏之时,闻忠与磐抵足相眠,交情深厚,为挚友耳,今若刘磐被困,黄忠必倾力救援,如此攸县空虚,我军则可乘机夺之。”

刘晔闻言道:“文达之计甚好,不过攸县城墙坚固,即便守军空虚取之也是不易,不如令一军假作败兵,骗取城池岂不更妙。”

我大喜道:“有此缚虎之绳,黄忠必可收矣,但不知何人可当袭城之重任?”

李通道:“末将愿领此令。”

甘宁见李通抢了先手,急道:“宁亦愿前往!”

我见两人争峙不下,忙打圆场,道:“兴霸勿急,汝若去夺城,黄忠何人可敌之,文达献计在先,夺城之事自责无旁贷!”

甘宁听我如此一说,脸色稍缓,道:“既如此,甘宁遵令便是!”

主意既定,各将依令而行,我与甘宁、刘晔诸将引军伏于营外山岗之后,李通则自引一千军伏于城外。

冬夜的风划过草荠,枯黄的茎叶轻轻摆动着,萧瑟而凋落,我蛰伏在山岗间的密林中,等待着猎物的到来,身旁将士们在擦拭和磨砺着戎装利刃,所有的人都沉默着,一个年轻的骑卒正在不远处为心爱的马儿添上一把嫩草。

这少年用手轻抚一下马缰,拍了拍战马宽厚的背脊,仿佛在说:伙计,待会儿可要好好加油啊!

我看在眼里,心里忽然涌过一股暖流,此情此景是这般的熟悉,一年前的我也是如此模样,渴望着用热血和生命来换取旁人羡慕的眼神。

那时的我,血是炽热的,心是单纯的。

即便身在天涯,我只以一腔热血去赌心中所愿。

只要努力过,虽死无憾!

只可惜,现在的我背负着太多的牵挂,再也不能象以前那般心无杂念,一意而行。

当成熟笼上眉头时,纯真便渐渐失去了。

我轻轻的走过去,少年听到脚步声响转过身来,见到我时一阵慌乱,惊慌道:“属下见过将军!”

我朝他笑了一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少年答道:“属下乃吴郡阳羡人周鲂,字子鱼。”

原来是吴郡人,字竟是子鱼,与华歆相同,我本就对这少年有了好感,现在听这少年一说乃是同乡,更觉亲切。

我问道:“怎会从军的?”

周鲂脸上一红,低声道:“上次我随孙将军……,噢不,随孙贲到番阳时被俘虏了,后来就被编入了军队……。”周鲂的声音越来越轻,沦为俘虏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周鲂年轻气盛好面子,怕别人耻笑于他。

其实,周鲂多虑了,在我所带的这五千豫章士兵中,象周鲂这样以俘虏身份投效过来的,不在少数,哪个要是以此来取笑旁人,岂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自取其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