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九十五章 躁郁

顽贼 第四百九十五章 躁郁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刘承宗的信仅仅花了四天,就送到一千里外的西宁城。

但这并不是因为他的信使有一双飞毛腿,而是因为他太沉得住气了,刘老爷在西宁府早慌得成宿成宿睡不着觉,专门派了八百多号人在祁连山南麓,组成快速传信的临时急递铺,铺满所有可能被用来传报军情的山间垭口。

最前沿的急递铺,甚至已经铺到了祁连山北麓的肃南,铺司兵干脆就直接住进黄番五部的部落里了。

尽管河湟情况在上个月一度非常危及,但刘向禹不到万不得已,不愿给刘承宗传信,就只能自己梗着脖子死扛。

不说这边的战局,是为了不让刘狮子担心;不问那边的战局,是因为帮不上忙。

其实这事说来也怪,率兵东征刘承宗对战局不慌,守卫河湟的刘承运慌个差不多也就不慌了,只有出不上力的刘向禹慌得不行。

哪怕承运一再派人安抚,说二叔别慌,局势很稳定,只要兰州没事,明军不敢打进河湟。

刘向禹每次都说没事,我不慌,转头就搞出两道临时急递铺,一道八百多人,从新城一路铺到祁连山北麓,几乎是一里地一个人。

另外一道则是从新城铺到东关,三百里地,九百多号人,个个都是好射手,这次连跑都不用了,五镇的民兵负责给这帮人送饭,他们一百二十步一个人,边上立个八尺见方的大箭垛子,每天就在那站着,有信来了嗖一箭就射走。

慌是一方面,主要是刘老爷自从俩儿子北征甘肃,小小地算了一笔账,发现尽管狮娃去年带走帅府大部分积蓄,但今年一年他们就翻身了。

西宁府在刘老爷的管理下,生产力极强,而且一帮从陕北跑过来饿急眼的人,几乎是翻着番的开垦田地。

他们原本在河湟有六十五万亩种粮地,过来的第二年在新城开出七万三千亩军屯田,河湟大战后在新城以南的药水河谷开垦七万亩灌溉军屯田,去年还在西宁以北、新城以西开出十四万亩军屯田。

而且在河湟山地居住的土民首领受他们影响,也在疯狂开垦山间田地……粮食能换钱啊,换了钱能在百工局买到这世上他们想要的一切。

过去粮食也能换钱,但以前的河湟本地人都种产油的作物,对粮食没这么大需求,现在不一样,不管你有多少粮,只要能买元帅府的东西,元帅府就愿意收你的粮。

刘老爷本来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人,精打细算,结果今年一算,发现元帅府发财了。

尽管身处旱年,但有雪山融水的影响,对河湟收成影响不大,他们今年单军屯田一项就能拥有十五万石以上的粮食收入,依靠均田买粮的政策更能买到三十万石以上的粮食。

这其实跟去年收到的粮食差不多,本身不算发财,但今年有一个问题,元帅府在河湟没有吃粮的人。

在西宁府衙门没人的时候,刘向禹一想到这事情,就乐得咯咯直笑:吃粮的人都出去打仗了。

这么多年啊,自从儿子起事以来,刘老爷每天一睁眼脑子里全是数学题,多少人要吃多少粮,现在手上的粮够吃到啥时候,下个月、下下个月、明年的粮从哪儿弄?

只有今年,兰州有兰州的粮、甘肃有甘肃的粮,西宁吃粮的全出去打仗了,一下能存出三四十万石粮。

高兴,太高兴了。

高兴得刘向禹带着杨鼎瑞,又动员西宁修建廒仓的原班人马,在西宁城西再次规划了个大廒仓……粮吃不完,得找地儿存啊。

有这个经济基础,刘老爷搞出两条急递路线,一点儿都不心疼,偏偏,这会儿子的信到了,刘老爷一看就喜忧参半地闭上眼。

喜的是北边战事顺利,那西宁府衙里挂了张甘肃舆图,他一天看三遍,只要是那图上有的地方,只要是信上提到的位置,刘老爷闭上眼就知道在哪儿。

自大军抵达嘉峪关外算起,三个月拿下一关四城四十六座城堡要塞,歼灭、击溃、收编之下,削掉明军八个营的兵力,这战事进行的已经不能简单说是顺利了。

刘向禹可以肯定,庄浪河的洪承畴短时间内大概率要向河湟发起疯狂反扑,否则他的军队只能向宁夏方向撤退,因为随着这种大胜的消息传遍河西,明军势力全面撤出陇西已是必然。

因为陇西对明军来说已经无险可守、无粮可供、无兵可用,指望洪承畴手里这两万多人,在庄浪河跟元帅府甘肃、兰州两面七万大军对抗,无稽之谈。

准确地说是八万,因为如今在黄河北岸、庄浪河西岸驻营设寨跟明军的对峙的,还有西营八大王两个营。

曹文诏试过做莽夫,非常轻易地就击退谢二虎进入河湟。

谢二虎知道这个出了名的蛮子,根本就不跟他打,你只要敢进河湟我就敢往后退,而且不跟你搞什么成建制撤退,咱蒙古人直接溃退,跑得飞快,有种你散了阵追我。

曹文诏吃过一回亏,不敢散军阵,追得就比较慢,追到东关镇看见刘承宗修那五座锐角敌台,看得后背发凉,不敢往前进,再一回头,发现身后没人,赶紧拔营往回跑。

后边的柴时华、白广恩、丁绍胤三个营都被死死拖住,但凡他晚跑一个时辰,王文秀就能成功调集重兵合围,把他困死在东关与河口之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因为曹文诏跑了,那场仗元帅军吃了点小亏,主要是师襄的临洮旅里面有明军探子,在兵力调动时候被贺人龙知道了,这家伙找机会揍了师襄一顿,死了三百多号人。

不过除了人员,损失并不大,因为前脚打完仗,后脚贺人龙的辎重队就被延安战神杨彦昌扣了。

任权儿一边给贺人龙写道歉信‘对不起啊贺将军,我们家战神最近眼神儿不好,看见车队就觉得是流寇’,一边让手下把战利品拾掇拾掇,又给兰州城送回去了。

张献忠这个月过得就像过年一样,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安全感,别看明军近在咫尺,根本不敢上前,自从元帅府放弃庄浪卫,庄浪河的战线就尬在这了,元帅军占据庄浪河的西、南、东三面,明军从庄浪河下来就算进了口袋阵,三面挨揍。

而且他的军事负担并不重,张献忠毕竟是独立的首领,即使做了约定,他第一要务也是保全自身力量,像曹文诏那种看着不好打的玩意儿,他不往上凑。

张献忠其实并没有很重视承诺,只不过元帅府像座大山,而且是他唯一能依靠的大山,所以承诺必须重视。

不过在他看来独自干掉曹文诏代价太大,他更愿意跟其他元帅府军队配合,有计划、有战术的把这个家伙做掉。

他太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了,其实这两年他想了很多,在中原腹地站稳脚跟太难。

尤其在刘承宗跑到青海以后,他是陕西群雄里第一个带兵往西跑的人,他想进四川,但发现自己能跟左良玉打个有来有回,但确实打不过秦良玉,只好又退出来。

尤其是刚看见王文秀调过来试图包围曹文诏的军队,王文秀手下的军队已经跟其他陕西首领的军队完全不一样了,兵装军备完全自给,因此那时候张献忠特别想去西边,刘承宗地盘的西边。

刘承宗证明了,人去了外边也能过得很好啊,他不就带了一两万人跑到青海,这几年下来不也有模有样的。

张献忠太喜欢刘承运了,他知道承运不会打仗,但他也不欣赏会打仗的人,打仗谁不会啊?老子天底下最会打仗,手底下这帮小杂碎都听老子的,就一定能打胜仗。

他缺的是承运这样的人,能把后方搞得井井有条,即使明明不会打仗,手下还只有一群一触即溃的蒙古人,依然敢不调兰州军进河湟,确保如今这个口袋阵的战略,大局上胆识过人。

要胆量有胆量,要才能有才能,人才!

张献忠最尊敬人才了,他两个营的军队,除了精兵就是师爷,其他闲杂人等一概不留,什么是师爷?就是读书人。

不论童生还是秀才,哪怕是能识文断字的说书先生,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叫咱八大王看见,就得把你绑来当师爷,全营军士吃高粱面、糜子饭,师爷不行,就算是抢,张献忠也要给他们顿顿白米白面,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更是要啥给啥。

为了学习。

张献忠年轻时候没机会学习,当捕快又经常接触读书人,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如今有条件了每天都让军中师爷给他讲学,很多对旁人来说听起来昏昏欲睡的东西,他却听的津津有味。

因为一样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没啥实践意义,而他能在生活中把这些东西完全用上,他不光自己学,还让手下的亲信将领、义子一起学。

这些东西不能自己一个人,比如礼记上说劝谏,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不听,则逃之。

很有道理啊,劝谏三次还不听,说明君臣之间对事情看法有所不同,俩人里边肯定有一个大傻瓜,但到底谁才是这个大傻瓜,暂时还不清楚,所以分开再看看。

因此张献忠发现刘承运这个人才,他又绑不走,就专门把自己几个义子扔给刘承运,让他们跟在叔叔屁股后边端茶倒水,好好学习学习。

后来他才了解到,刘大元帅占下来的地方,比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范围还要远。

那可太远了,告辞!

所以张献忠最近总往承运身边凑,凑过去就问:“三将军,你跟咱说个实话,大元帅跟进藏的鞑子三兄弟关系到底咋样?”

承运就知道张献忠想干啥,赶紧摆手:“那个地方太高了,我哥都没敢从昌都上去,秉忠哥,你就在河州卫踏实待着吧,那地方爬上去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张献忠听这话愣住了,瞪着一双神经质的大眼盯着承运,就好像一头择人而噬的老虎。

他本来就是个沉默寡言的捕快,这些年死里逃生转战天下,每天都像这辈子最后一天,就连安稳觉都没睡过几天,经常刚扎下营熄火睡觉,突然一骨碌爬起来就下令拔营继续走。

严重缺乏安全感的生活让他性情变得躁郁不安,也不光他,他身边义子、将领几乎都有这种情况,这种玩意儿是经历造就的,跟血缘没啥关系。

只不过张献忠太喜欢承运了,居然瞪着刘承运硬生生把自己的躁郁调整过来,面色骤然变化,笑道:“哈哈,昌都在哪我不知道,但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早想歇歇了,死球拉倒!”

承运陪着笑脸,他太熟悉张献忠身上这种神经质又疯狂的感觉了,狮子营在陕北转战的时候,由他负责伤兵,很多人都这模样,症状最明显的人就是他二哥刘承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有时候精力旺盛、不眠不休、多话好动、容易走神、思维跳脱,经常说着这个就突然想到别的事;还有些时候像脑子生锈了一样,不说、不动、不吃、不睡,情绪低落。

但他二哥不是症状最严重的人,不少人除了那些不太正常的表现,还有更可怕的暴怒、自毁,稍有不如意,就对别人非打即骂,亦或自毁倾向严重,比如他们冯瓤将军肚子饿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不想活了。

承运一度认为这是种病,跟人精神上承担的压力有关,但他不会治,只知道这种情况高发于压力过大的时候,如果压力能得到释放,症状就会减轻。

就比如他二哥,每天举举石锁、出出汗,情绪会好一点,打一场胜仗杀得尸横遍野,立马就变成悲天悯人的刘秀才正常版本。

不过看上去,他二哥症状最严重的的时候,都比张献忠正常状态轻得多。

对承运来说,这样的人你惹他干嘛,对不对?他笑道:“既然秉忠哥想找个地方,那就先在河州卫屯着,等我二哥回来,我去跟他说,你放心,天底下这么多人,我哥最重视陕西的乡党,只要是乡党,都能谈,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张献忠也乐了,摩拳擦掌:“三将军也放心,大元帅想让我杀谁,都能杀,没有谁是不能杀的!”

正当承运与张献忠达成基础协议的同时,河湟的另一头,刘老爷一脸不爽地奋笔疾书,好不容易今年能在河湟攒下些许家底,二儿子一封信过来,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地短暂啊!

移民,移民又得吃粮了。

不过对于刘承宗的要求,刘老爷就像刘承宗看见白贻清痛陈甘肃积弊的长信一样:“过去丁口是河湟最大的问题,但现在这个问题不存在,你就说要多少人,不要说一万户,是两万口的一万户,还是三万口的一万户,都能给你移过去!”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