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六十二章 肃州参将胡志深

顽贼 第四百六十二章 肃州参将胡志深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三月十四正午。

肃州城南,元帅军列营十里。

刘承宗远远望着河西走廊第一雄城,即使隔着城墙,也能看见城中心八丈高的钟鼓楼。

肃州是河西规模最大的城池,昼夜之间,城头已换旗三次,先是明军的朙字旗,随后被三劫会起义军拔掉,换上了靛蓝底色的三瓣白莲北斗旗。

而现在,高应登部被迎入城内接管了肃州防务,白莲北斗旗也被换下,城头飘扬着属于他的四方元帅旗。

不远处虎贲营把总蜂尾针张振驰马而来,通报后行至帐前,行礼报告道:“帅爷,城内军户跟那帮信白莲的都安稳了;所有会被伏击行刺的地方都有我们的兵,保证万无一失;韩将军已经把卫衙收拾出来,帅爷能睡个好觉了。”

刘承宗揉了揉脖颈子,蜂尾针这话吧,乍一听没啥毛病,但仔细思索,他口中那些‘会被伏击行刺的地方’,显然是马科检查的……元帅府就这一个有过行刺经验的将领。

“入城不急。”刘狮子摆摆手,问道:“你是说军户和三劫会,不是一伙人?”

他刚进嘉峪关,就已经收到高应登关于三劫会众在肃州城内起事的情报。

肃州严格意义上是两座城,一座是古老的酒泉城,一座是明代洪武年间扩建的肃州城,这座城极为方正,一切以城墙基座与三层钟鼓楼为中心,向东南西北按八卦布局。

这座正中心的钟鼓楼,是古代酒泉城的东门,再向东蔓延的半座城,则是洪武年扩建的成果。

刘狮子不是没见过大城的土包子,兰州城、平凉城都很大,那两座巨城大半都为王府占据,城内军兵百姓并不多,攻城难度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肃州则不一样,这座城里居住的七成都是军人家庭,一旦居民顽强抵抗,必然会付出极大代价。

三劫会众起事,令元帅府兵不血刃拿下肃州,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

但此时从城内出来的蜂尾针言外之意,似乎三劫会众与军户们不是一条心。

蜂尾针不禁笑出一声,随后收敛笑意,道:“大帅有所不知,城内信白莲的早就准备起事了,那些莲花旗都是提前赶制,但不知何故,本应两天前进城主持起事的首领索康却没来,这场起事就搁置了。”

“他们的头目不是那个叫宋贤的?”

“不是,信白莲的的都要渡三劫,大帅有所不知,肃州城有四条大街九个大十字和十八个小十字。”

蜂尾针说起来语气里满是羡慕,摇头道:“人家宋商贾在三个大十字和六个小十字上有自己的铺面和商号,要吃有吃要喝有喝,他这样的人哪儿有三劫啊。”

肃州城的东南西北都修得方位极正,这座城唯一不规整的地方就是东西略长、南北稍短,总体上为长方形,这是因为明代的肃州其实是两座城拼起来的。

它的老城是西门到钟鼓楼,为晋代修的酒泉城,钟鼓楼就是以古代酒泉城的东门城门楼为基,在上面修了三层重楼,形成近三十米的高度,异常巍峨。

明代洪武年间对酒泉城进行扩建,拆了东城墙,继续向东规划了半座城,形成如今的肃州城。

因为明初的河西缺少人口,肃州城不像其他城池因人口众多自然扩张,而是陕西为解决肃州卫旗军安置进行规划,因此街巷格局格外分明,就算是外地人进了城里,怎么转都很难迷失方向感。

以鼓楼为中心分开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每条街上又都有两个大十字路口,算上十字穿心的钟鼓楼,被称作九个大十字。

四条大街九个十字又分出九条小街和十八个小十字,以及三十六个半截巷子,构成整个肃州城的布局。

蜂尾针对刘狮子解释道:“城内的指挥胡志深、王彦明本想让宋贤出钱粮募兵,宋贤不愿,他家典当铺的掌柜是三劫会在肃州的土地,知道起事口号,宋贤就趁焚烧借条募兵时喊了出来,指挥使王彦明当场被杀,宋贤轻而易举就拿下了肃州城。”

刘承宗眯起眼来,这么说送来,他们入关的时间刚好,早两日,这肃州城也不好打;晚两日,恐怕城里这帮人还得为首领位子内讧一遭。

现在好了,高应登的军队稳定了街面,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城内遭受二次战乱的破坏。

蜂尾针这边说着,就见不远处的肃州南门,两列军兵簇拥着几人出城,还有元帅府的马队在左右护卫。

有塘骑率先过来报告道:“大帅,高将军说,城内原肃州卫指挥使胡志深、商贾宋贤前来迎接。”

刘承宗扬着马鞭对蜂尾针笑道:“看我不入城,他们倒还急了,正好,见一见拿下肃州的。”

不管怎么说,这个投降的指挥使胡志深和煽动起事的宋贤对元帅府都算有功,随肃州城头飘起降旗,整个嘉峪关要塞防御体系宣告崩溃,为元帅府在军事上取得巨大优势。

据兵分三路扑向周遭墩堡的魏迁儿传回消息,先锋军完全是一路奔走一路收降。

附近的守军统统望风而降,眼下整个酒泉绿洲,还在坚守的要塞城寨只剩他们身后的嘉峪关,以及面前北大河对岸的临水驿。

两座要塞的守军兵少势衰,尽管据守城池,短时间帅府围困军队难以速胜,不过他们也没有出城袭击的能力,只能龟缩城中等待援尽粮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不远处两支服色迥异的小队缓缓行来,左边十余人各着戎服,看上去是肃州城的降军;右边十余人皆穿民服,倒是有人举着面三瓣白莲北斗旗,显然是三劫会的会众。

刘承宗觉得这面旗很好看,白色旗面蓝染过,只留着上莲花下北斗的白印子,简洁大方,寓意还很好,莲花生在地上、北斗飞在天上,这旗子是反了天啦。

他正要跟部下夸上两句这面旗子,余光就看到蜂尾针看向三劫会众的表情很复杂,皱着眉头眼神里居然还有点嫌弃。

说实话,刘承宗心里对三劫会也存在轻视,因为这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三劫会作为一个独立会道门的战争潜力了。

在这方面,三劫会的会首王自用不如他,因为王自用这人有本事,但创新意识不行,他操练会众、组建军队使用的教材,是刘十六口述刘承宗在黑龙山编的那套民壮操典。

那套东西在延安府的特定环境下,由刘家人使用,一年半载能练出个小戚家军,但是在王自用手里,练出一群草寇都算带兵有方。

不是因为刘承宗强而王自用弱,关键在于那套东西是刘承宗依照自家情况编写的,上面只有练兵的东西,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没有地方的经营建设,这些东西他大、他哥、他弟,在延安府都给他办了,不需要编写到教材里。

而王自用没有这些东西,组织结构是松散的白莲教、武装给养靠的是军户狠撬帝国墙角,这就导致三劫会在地方上到处都是会徒,有极强的情报能力,却没有控制地方的权势,相当于斗地主剩三张牌,手里只有一个二俩三。

要么小偷小摸,要么就只能暴动起事,局限性非常大,最尴尬的是就算夺取城池,也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

就算本来是凶悍勇猛的边军,进了三劫会,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也得变成软脚虾,原本当兵有十成的本事,到三劫会这得做百总,能发挥出两成就不错。

他们跟正规军比不了的。

因此在刘承宗的心里,三劫会众的定位,就是非正规军的乡勇草寇,元帅府的军官对三劫会轻视不奇怪,但蜂尾针轻视就不对了。

这家伙也是草寇出身,过去跟赵可变搭伙带兵,都被老兵鄙视到脚指头了,荣获元帅府第一个被手下士兵战场解职的荣誉称号,他凭啥瞧不起人家三劫会啊?

刘狮子正在这疑惑呢,蜂尾针就开口了:“大帅,信白莲的这帮人不行,没本事还不服管,城里抢劫十起有八起都是信白莲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宋贤倒还有些本事。”

实际上他说的已经很克制了。

城外的元帅府将士都对三劫会有极大好感,一边认为他们是自己人,另一边又觉得他们帮大元帅夺了肃州城,但是在率先进城的高应登、韩世盘两部将士心里,对三劫会的态度直接大转弯,直接耻与为伍。

就在高应登入城的一上午,肃州城名义上在三劫会的控制之下,但实际上只有城南两个十字街在宋贤的控制下,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控制,到处都在打砸、抢劫、斗殴、杀人。

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会众都很朴实,欺负老百姓的事在肃州城里很少发生,但是在抢劫过程中自己砍自己是数不胜数,因为城破之后——所有人都是三劫会,群龙无首。

蜂尾针的思想变化其实全部来源于高应登,他进城之初,并没有觉得胡乱抢劫的局面很坏,直到高应登给他上了一课。

高应登是刘承宗借延安卫勤王,用二百匹马换来的猛将,追击贺虎臣溃兵时曾把自己追进敌军溃兵阵中,被干翻后让敌军扶起来拉着跑,己方追击军队这才撵上他,又把他俘虏了。

他得到的所有的思想教育,都来自刘承宗,因此最见不得胡乱抢劫。

蜂尾针进城被高应登叫过去稳定秩序,当场给他上了一套正规军对草寇在劫掠观点上的降维打击。

“高将军说了,劫掠不是问题,元帅府有组织的劫掠,帅爷的目的是要均贫富,让人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他们私自劫掠,自然就是我们的敌人。”

蜂尾针这会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对刘承宗道:“卑职进城时还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才想明白,他们劫掠大户,是把钱财粮食留给自己,他们就成了大户,自然就是帅府的敌人。”

蜂尾针做梦都想不到,他的一番话居然能反过来启发刘承宗。

他的话让刘承宗意识到元帅府将领的另一短板,大多数将领并不熟悉与友军协同作战,在城池被内部攻陷后,参将一级将官无法以端正包容的态度面对协助自己的友军。

元帅府有这份经验的,只有他、大哥、承运、曹耀等寥寥数人而已,在那之后他们发兵入青海,就没有再跟友军协同作战过了。

而如今元帅军再度入关,与各路友军协同,在刘承宗眼中不可避免。

元帅府虽强,但刘承宗也没有自大到认为他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扫清天下,与友军协同作战,是元帅府将领必须学习的一课。

意识到这一点,让刘承宗当着蜂尾针的面笑了起来。

半日混乱对肃州这座城来说不是好情况,但是对元帅府接下来的发展,却是将领们极好的学习机会,毕竟肃州的三劫会没有首领,各个小头目一盘散沙,即使高应登处理不好,也不至于引发内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没等不明就里的蜂尾针发问,不远处宋贤与指挥使胡志深已经行至近前,经卫兵通报,二人上前拜倒行礼。

刘承宗上前搀扶起二人,笑道:“肃州易旗,二位是元帅府的有功之人,就不要行礼了。”

宋贤推辞一句,另一边的胡志深却连忙答道:“禀报汉王,易旗全是宋先生的功劳,小人不敢居功。”

刘承宗其实本来对胡志深没啥印象。

但是在他的诸多称号里,就喜欢别人称他汉王,本来意识到元帅府短板的事,就让他心情大好,这会听见胡志深称他汉王,心里更高兴了,当即笑道:“我这人很好相处,只要你对内反明,对外抗金,就都是我刘承宗的兄弟姐妹。”

胡志深心说,这反明抗金,是都跟我没啥关系啊,我最多就是不反元帅府,还想当个混吃等死的指挥使享受生活罢了。

他知道元帅府不缺这样的人,很多有本事的降将都是混吃等死的状态,那他这个没啥本事的人……应该也能混吃等死吧?

胡志深在大明趴在祖宗的功勋簿上混了这么多年饭,从来不觉得混口饭吃是丢人的事。

但是刘承宗心里不这么想,大手一挥便道:“我看这样,宋先生献城有功,本身也有才干,就暂领肃州卫指挥同知一职,掌管印信,全领肃州卫事。”

宋贤面上当即露出狂喜,这喜悦一多半是装出来的,但也有一部分真情流露,作为河西第一个开城献降的人,他对刘承宗提拔他做官,早有预料。

只不过他心里估计的官职是千户。

“至于胡将军,我便任命你为肃州参将,给你肃州营的编制,暂发一月粮草前去劝降募兵,一月之后开向前线,立下功勋另有重用。”

胡志深都快哭了,说好的混吃等死呢?他拜倒道:“小人多谢汉王提拔大恩,但小人并无真才实学,还望……”

刘承宗眯起眼来:“嗯?”

胡志深被吓得一顿,赶忙退求其次道:“还望大王能将肃州教谕董矩、义丈夫颜秩拨于营中,另派一名善战将领,协助小人掌管营事。”

刘承宗完全不能领会胡志深对自己是废物小点心的定位,只当这是谦辞与避嫌,心里还说这胡将军挺懂事儿,便看了蜂尾针一眼,摆手道:“既然如此,张振,你就先在肃州营当个副参将,给胡将军打打下手。”

说罢,他看向胡志深,道:“不过胡将军,你的副手,还要靠你自己去招降,嘉峪关里有个游击丁国栋,临水驿城里有个千总米剌印,能招降哪个,就看你的本事了。”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