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三十章 大礼

顽贼 第四百三十章 大礼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崇祯六年的腊月初六,一封通过长城边驿站的加急报告送入乾清宫。

这封信是曹化淳从西宁送来了,看得出来沿途军兵驿卒不敢怠慢,仅仅用了六天时间就送到北京。

其实他送的信里,没什么重要情报,否则书信也无法从河湟经过审核送出去,信上的内容只是跟崇祯汇报了一下刘承宗准备婚礼的进度。

除此之外,就是建议皇帝下诏,从兰州采买一套亲王婚礼的仪制,赐给西宁。

曹化淳到新城也有段日子了,他能感觉到,刘承宗这个武装集团的气质,跟上次见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元帅府的优点很多,他们军队战意高昂、装备精良,而且有了稳定的粮食收入与军工制造,比从前更加强大,说翻天覆地一点都不夸张。

但他不是来给叛军找优点的,恰恰相反,他此次出使必须找到叛军的缺点。

以过去的狮子军为例,曹化淳倒是勉强找到了一个缺点,那就是元帅府将官对他的态度更好了,敌意降低了。

在过去狮子军对朝廷的态度是首要敌人、绝对敌视,但是这次曹化淳进新城,不说受到良好的待遇,至少他跟许多高级将领、锦衣番子与元帅府护兵聊些与军政无关的寻常事情,都可谓相谈甚欢。

想想也很简单,人的思想是可以通过舆论引导的,在青海,他们的首要敌人是蒙古,但大元帅的对外政策不是敌视消灭,而是以吞并手段搞共同体,这种政策本身对他们的稳定没有太大益处。

但胜在兵精粮足且建立政权,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就是追求升官发财。

元帅府没有人以升官发财为耻,下起守门小兵、上至将校官员,每个人都毫无忌讳地追求升官发财,不惜为此操练、学习、做事。

他们信奉自己有堂堂正正追求财富与权力的能力,更相信大元帅能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说实话,曹化淳原本是想以朝廷为例的发现元帅府缺点的,但后来发现以朝廷为例,根本找不到元帅府的缺点,甚至于追求升官发财是不是缺点,在他心里都成了疑问。

这本不应当是疑问。

曹化淳十三岁进宫,自幼在内书堂学习,教习都是翰林院的进士,不要说琴棋书画,儒家经典也不弱于秀才。

读书人讲究的是诚意、正心、修身,升官发财应该是人生的过程而非目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生应该有比升官发财更高级的追求。

但比起朝廷标榜诚意、正心,实则意不诚、心不正的风气,曹化淳实在不知道**裸的追求和暗戳戳的猥琐,究竟哪个更胜一筹。

不论如何,曹化淳都认为,元帅府此时上上下下,在精神思想上都比狮子军时期更加混乱。

首先是刘承宗婚礼筹备的仪制早已僭越,那身做工精美的暗纹皮袍,虽然是暗纹,曹化淳还是能看清楚那十二章纹,他对那东西最熟悉了。

龙啊蟒啊,没有什么关系,在大明这些玩意不是随便穿,但不说棉甲戎服的团龙纹,单就飞鱼斗牛蟒袍龙袍这些赐服,能穿在身上的人太多了。

只有十二章纹,是从舜帝到大明,仅有秦代中断的帝王仪制,只有皇帝才能把十二章齐齐穿在身上。

尤其在刘承宗提到刁民之说时,他能明显感到巨大的危机感。

那些话不是说给他听的,而是说给当时在院中落座的帅府诸将听,唤醒人们潜藏在心里对朝廷的敌意,引导元帅府治下军民拥有比升官发财更为高级的追求——变革天命。

消灭其口中不务正业不事生产霸占财富的刁民,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为了让更多人有自由追求权力与财富的机会,顺天应人,发起东征。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显然刘承宗是在统一思想,要把大义握在手里。

曹化淳看见这个时机,他想坏了刘承宗的事。

刘承宗过去以逃兵身份起兵反叛,违背了法律要被剿灭,但剿不灭的情况下,就算书信扔到崇祯脸上,崇祯也无法在道义上责难半分,因为欠饷吃不饱饭,这是朝廷没干好朝廷的事。

但如今时过境迁,曹化淳认为这场婚礼,正是削弱刘承宗反叛正义性的好机会。

他的意思是反正这会刘狮子僭越是板上钉钉,拦是拦不住了,不如由皇帝下诏从兰州采办,赐他一套亲王成婚的仪制。

最好再给兰州发一万套盐引,按国内盐价拨十万两从元帅府购三百万斤青盐,作为婚礼花费,以示朝廷对其厚爱仁义,做给河西内外看。

如此一来,将来刘承宗再想举兵,不说内部士民之心会让其束手束脚,至少河西士民官军对其抵抗必然更加坚决。

君君臣臣,就是国君做好国君的事,臣子做好臣子的事。

曹化淳觉得自己的建议很好,虽说元帅府的盐价比内地贵得多,但河湟的盐市是饱和的,刘狮子用这个牟利,盐湖的产量远超河湟消耗,用国内的盐价来买,尽管对他来说是低价,却是更大的市场,能赚到多余的钱,想来是不会拒绝。

而在朝廷这边,拨银十万,发引一万,成本最后由盐商承担,况且汉中发了大水,盐价高企,没准朝廷还能从这里头挣点钱呢。

崇祯皇帝的回信更快,仅仅用了四天就进入河湟,被驿卒交到在日月山祭告天地的刘承宗手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这一亩三分地,曹化淳送信也好、收信也罢,都瞒不过刘承宗。

刘狮子知道他给皇帝写信,早在呈送兰州之前他就和杨鼎瑞一起看了书信,他不知道曹化淳的出发点是好是坏,但这建议确实对元帅府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自然是经济收入,坏的方面则是威望损失,这让他对曹化淳这个信王大伴高看一眼,确实有点东西。

不过信该送还是要送,刘承宗有恃无恐,事情主动权最终还是在他手里。

如今崇祯皇帝回信过来,刘承宗没有拆封,直接递给了曹化淳。

曹化淳对这封信太期待了,拿在手上就拆,拆到一半才忐忑地抬头,问道:“大帅不看看?”

刘狮子心说信都回来了,我还看什么,不论信是什么,看你的反应就知道了。

他摆手笑道:“不看不看,皇帝给你写的信,你看就是了。”

曹化淳放心了,但他满面欣喜与期待,都在展开书信的一刹那,凝固在脸上,变成一片死灰。

皇上领会了他的所有想法,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的建议,还在信里花了九成的篇幅,给他讲述这样做不合礼数的道理。

祭天结束的队伍向新城折返,杨鼎瑞和曹耀同刘承宗打个招呼先回去了,他们要去回家准备行纳吉、纳征礼的仪制了。

刘狮子要先后办两场婚礼,首先是迎娶樊三郎、白柳溪和云交月,其次是察哈尔的八位娘娘。

察哈尔八位娘娘都有自己的亲戚在斡耳朵部落里,她们的娘家人可太多了。

但樊三郎、白柳溪、云交月俱是家中无人,也就三郎有个车才这样没有血缘的便宜亲戚。

因此她们分别认了杨鼎瑞夫妻认做义父义母、曹耀的夫人为干姐,一起把杨鼎瑞家作为娘家。

家里没人的问题,不仅仅出在她们三人身上,整个元帅府都有这个问题。

按照礼仪,刘承宗不去亲自接亲,要派遣有儿女一双的大臣去代他接亲,问题来了,元帅府治下有儿女一双的人不少,但在大臣这个范围里,太难了。

他们起事至今,也就才五年而已,人们加入狮子营、狮子军的时候,大多是光棍儿,这几年打仗没停过,又经常千里行军,过去是没家眷、有家眷的也难在一处。

许多高级将领结婚都是这一年的事,哪儿来的娃娃,儿女双全且俱在河湟的,只有杨鼎瑞、周日强俩人。

就这杨鼎瑞仨娃娃,俩都是安塞闹饥荒时候婆姨捡的,正儿八经儿女双全,就周日强一个人。

所以接亲的任务,只能交给周日强了。

包括祭天在内,整个婚礼流程要持续七日,元帅府要准备御座、制案、节案、卤薄、彩舆等器物,杨鼎瑞家也要收拾准备。

回城的路上,曹化淳忧心忡忡,刘承宗倒是很轻松,笑道:“皇上没同意。”

曹化淳点点头:“皇上说这不对,不合礼制。”

刘承宗咧开嘴无声地笑了笑,随后又语重心长地对曹化淳道:“皇上说得对,你要听!”

曹化淳把这话理解为嘲讽,让他很生气,梗着脖子道:“皇上励精图治,不是大帅口中的刁民,正心诚意不应被嘲笑!”

一下子队伍里能听见他们对话的人都不说话了,人们小心地看向被顶撞的刘承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刘承宗没有生气。

甚至他的脸上没有半分强忍愠怒的僵硬神色,整个人很正常,依然语重心长,重复道:“皇上说得对,你要支持他。”

他说这句话的心思很复杂,同情成分居多。

杨鼎瑞前些年给崇祯写信时候就说过,礼数是君臣父子,即使崇祯跟叛军通信,都要讲究个礼数,看得出来是个挺迂腐的人。

而在这份迂腐里,刘承宗看见的是绝望。

人没什么高级的,就和小钻风一样,狗子有天性,人也有天性,狗子有人来驯,人则有社会来驯。

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是在和社会博弈,叫两声有肉吃,以后饿了就叫两声;叫两声挨顿揍,以后饿了就得撒撒娇,有正向激励就继续做,挨了毒打就想其他办法,最终形成一个人的认知与行为模式。

崇祯不一样,这个人严格按照自己所知的道理去指导生活,处处碰壁,活在一个几乎没有正向激励的绝望世界里,仍初心不改,每天元气满满的投入皇上这一伟大而复杂的职业里。

眼看这么个人,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带着国家走上不归路,刘狮子作为同行有啥好苛责的呢,没有。

“你是皇帝近臣,说这些话,我不怪你,以后没事别劝皇上,支持他,皇上做的事都对。”

刘承宗几句话把曹化淳说蒙了,问道:“大帅这话是什么意思?”

“皇上统御天下,靠的是礼乐制度,他信、他这么做,即使时局坏到这个样子,天下仍未分崩离析,因为天下没有理由分崩离析。”

刘狮子摇头道:“我没有嘲笑皇帝的意思,过去我不太理解,但如今我也有些经验了,我的经验跟皇上的经验完全不一样,我们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我没法去嘲笑他。”

在河湟忠于刘承宗的人,和在天下忠于朱家天子的人,万全是两类人,他的经验根本不能指导皇上。

“你不要因为看见河湟的景象,就劝说皇帝做些什么离经叛道的事情,你看见的这些帮不到皇上,反而会害了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曹化淳瞪大眼睛,早前他确实有回去跟崇祯皇帝好好讲讲河湟变化的事。

因为刘承宗在他眼中是个外藩统治者,而且还把这个没有称制的王国搞的很好,他认为很多事情对大明或许有指导意义。

但如今刘承宗明明白白的把这话说出来,倒是让他有些举棋不定:“大帅,容小人斗胆问一句,这是为何?”

“皇上是昏君吗?国事不是从他开始坏的,他只是没能力挽回而已,这水旱蝗瘟,你换了谁坐在他那个位子上也一样,大明保不住,除非……”

曹化淳急切问道:“除非什么?”

“没什么除非,皇上对自己有要求,框框架架把他自己约束得太狠,但没准把这些框架拆了,大明也就没了。”

曹化淳心说这么绝望吗?

怎么好好一个国家,让刘承宗一说感觉像明天就亡国一样。

其实某种程度上,刘承宗认为崇祯好就好在迂腐,他不迂腐国家也保不住,敢行些非常手段,自己就把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干掉了。

刘承宗摇头道:“像这样,哪怕亡了国,皇上身后名也不算坏;他要是干点别的,最后恐怕不单国亡了,还成了真正的亡国昏君。”

“改朝换代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咱们是老相识了,曹老爷得过且过,不行来投我,多的不说……衣食无忧。”

刘承宗话说到一半,看见新城方向数骑卷起烟尘,没过多久就奔至近前,亲信护兵翻身下马,抱拳道:“大帅,王会首来了,带来急报。”

王会首是王自用。

刘承宗一皱眉,周边众人俱被屏退,就听护兵报告道:“大帅,王会首说,三边总督洪承畴进甘肃了。”

洪承畴。

刘承宗缓缓呼出口气,心中暗道:好一桩新婚大礼啊!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