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三百八十二章 虎视

顽贼 第三百八十二章 虎视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16 10:22:44 来源:大家读

六月初五,是元帅府西路与中军计划出征的日子。

东路王文秀部数条军情经塘骑送抵营盘城,加深了刘承宗对敌人的了解,也增进了他对麾下兵将的了解。

刘狮子早年最喜欢对付的敌人就是卫所旗军,这帮人的装备好、战斗力低、训练不足,对叛军来说是最好捏的柿子。

但此次先锋作战,归德千户所旗军和征召民壮,在山地同卫拉特交战,表现出不亚于明军诸镇边军的战斗力,令人刮目相看。

他们以阵亡二十三、战伤六十人、失踪三人的代价,击斩卫拉特准噶尔部二百余、斩获首级七十七颗,在小规模战斗中创造出辉煌的胜利。

如果不是王文秀准确汇报了战斗过程,刘承宗很难相信这样的遭遇战,是由包虎领着一群归德民兵打出来的。

归德千户所在编旗军只有一百四十八人,在此次作战中倾巢而出,还从三十三座土寨征召民壮八百,组成一支不满千人的队伍。

这支队伍曾在去年抗击绰克兔台吉,拉着铸造于洪武十三年的铜炮跟喀尔喀骑兵开战,今年不过是去年的情景再现,不过他们得到了元帅府的支援。

元帅府在河湟大战中缴获了许多明军现役火器。

比如明军的百虎齐奔火箭车、带矛头的单眼神枪、戚继光的五雷神机、赵士桢发明带铳刀的佛朗机式擎电铳、铳尾带刀的鲁密铳、用小斧头做支架带盾牌的迅雷铳,还有喷火油的猛火油柜。

这些装备有些太过简便落后,以至于威力不足;更多装备确实非常好用,但是又对辎重要求较高。

而元帅府在漫长征战的过程中,在火器上已经形成以轻、重、远为代表的轻鸟铳、重铳、抬枪、轻炮、重炮的五重火力配备,所使用铅丸铁弹也仅有几种规格,对辎重依赖较小。

因此刘承宗并未将这些火器并入军中,只拨划各城作为守城物资……在他的设想中,这些武器装备很好,但大规模装备对元帅府战斗力提升有限,反而会增加辎重与制造压力。

因为想要大规模装备,首先要考虑辎重问题,这些火器与帅府现役轻重铳的口径不同,也就无法适配士兵们的弹药小筒与铅弹模具。

而新造一批装备又显得鸡肋,造一杆带盾牌斧头的五管迅雷铳,花费工时甚至超过一杆抬枪,战斗中连开五铳未必抵得上抬枪一铳。

不过这些劣势,对包虎麾下依然使用祖传装备的归德旗军来说不是问题。

王文秀送来的战报详细记述了包虎部在山地混战过程中,通过火器创造出巨大的优势,他们几乎没有伤亡,就将准噶尔部的军队击退。

甚至在平地结阵,包虎部依然有一战之力,只是抢割首级和后方起火,才丢下二十多具尸首撤退。

但割首级这事儿,刘承宗确实没啥能苛责的……这是包虎部民兵战斗力高昂的来源所在。

在王文秀送来的报告里,提到归德千户所旗军与民壮此前一年,都拾起了从前丢下的武艺和训练,就因为刘承宗赏过他们一百八十两银子。

刘承宗都忘了自己啥时候赏过归德旗军银子了。

但归德旗军记得,元帅府给予一颗敌军首级的赏格是,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不多,寻常之家一年收入;十两银子不少,足够让人卖命。

为此刘承宗专门给新城去信一封,派护兵携带他的亲笔表彰信去往归德,按照千户赏银百两、副千户赏银五十两、百户十两、首级十两、战死抚恤十两、战伤五两、失踪五两的标准,给归德军户、民壮发放赏银。

并且命王文秀向归德所派遣军法官两名,让他们学习帅府条例,不重首级重战胜、击破、捕俘、战利的传统。

前线传来的消息也不全是好事。

就在刘承宗率中军三营南下前夕,一名剃了头的塘骑狼狈逃回中军,报告了塘骑千总、怀远校尉戴道子探明卫拉特大营之后被俘虏的消息。

对这个消息,刘承宗心中无半分惊讶。

戴道子是老塘骑军官,有非凡的冒险精神,别人不敢冒的险他敢冒,自然也会拥有远超常人的被俘几率。

好在是被俘不是战死,刘承宗希望他能撑到战争结束,好让自己用敌军俘虏把他换回来,不过在此之前,他需要妥善利用戴道子送回的情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元帅府中军三个营一万零八百名士兵,携带骡子两万两千头、战马七千二百匹、驴车战车两千二百辆、轻重火炮三十六门,在六月初五的辰时自倒淌河,发兵南下。

他们在当日上午翻越南山、渡过恰卜恰河,经龙羊峡的渡口城堡,沿途失去道路,军队被迫分为两部。

后部押运火炮战车在戈壁沙丘中缓慢行进,前部披挂锁甲,沿黄河南岸继续行军,以一個时辰三十五里的行军速度,快速穿越河卡草原,在傍晚完成一百四十里行军,按时抵达羊曲渡口。

最早抵达羊曲的军队,是虎贲营的两名降将把总,一个是马科、另一个是蜂尾针张振。

就在六月初五傍晚,距羊曲尚有三十里路的刘承宗收到马科传来的急信。

信上说卫拉特鞑子已率先抢占羊曲东西两侧的古城,眼下他与蜂尾针正驻军于羊曲城西十五里的山沟,向中军请求输送皮筏,做攻城准备。

马科就是西宁人,知道羊曲城的构造。

这与其说是一座城,倒不如说是河岸渡口修造的堡垒工事,在黄河狭窄处的东西两岸,各有河卵石垒筑矮墙,三重石墙仅高四尺、宽八尺,攻城难度不大。

不过由于情报中卫拉特善使骑兵和火枪阵,强攻羊曲城会给他们造成不小的麻烦。

因此马科的建议是里应外合,以蜂尾针部自西城外佯攻吸引注意力,马科部率兵移至城南,以皮筏绕过城防直袭腹心夺取西城,与东城对峙。

这个计划不算坏。

不过刘承宗没按他的想法来,因为他已经发现,自己的目的与卫拉特联军的目的相抵触,最终的战场很有可能就在羊曲附近。

刘承宗想把战场限制在黄河东岸的小河套,封死卫拉特联军西归退路;而卫拉特首领们则恰恰相反,他们要把战争限制在河西的河卡草原,以维持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态势。

这让羊曲渡口成为必争之地,谁占领这里,搭起木桥,谁就能将重兵器运至对岸。

本来羊曲两城之间有座木桥,可供战车火炮通行,但因为小拉尊前些年跟他哥古如台吉内讧,兄弟俩把桥烧了。

所以对他来说,羊曲西城是必攻之地,但黄河对岸的羊曲东城才是此次战役的关窍所在。

“告诉马科,让他两部人马暂且养精蓄锐,待皮筏送抵,以蜂部佯攻,马部顺流夺取东城,固守待援。”

正当刘承宗向部下传达命令,催促后方炮队急行,护兵突然报告道:“大帅,右翼塘骑正在后撤。”

刘承宗闻言将后续命令按下,率十余骑自军阵走出,攀上一处沙丘向西望去,黄昏下的塘骑正摇动旗帜缓缓次第后撤。

塘兵后撤不必多说,自然是西边遇到了敌人。

果然没过多久,退至中军的塘骑便报告道:“大帅,西边有三个步骑混杂的千人队合流,尚距三十里……他们也在向羊曲行进。”

刘承宗不惊反笑,听到这个消息一双眼睛直冒光。

卫拉特看上去正在集结军队,三千步骑,不论在哪里都是一支能左右战争局势的力量。

尤其在卫拉特军队分布较少的河卡草原上,三个千人队集结一处,对刘承宗来说不是坏事而是大好事。

河卡草原上的卫拉特军队至多不到一万五,轻轻松松逮住三千人,至少能让杨耀率部荡平河卡的进程加快三天。

少跑多少冤枉路啊!

他当即对塘骑下令:“集结塘骑,将这支敌军所在四面八方遮蔽,再探周遭虚实;让蜂尾针留在羊曲,把马科召回来。”

出现在河卡草原上卫拉特军队隶属于杜尔伯特部,他们的首领叫达来台吉。

达来台吉是杜尔伯特部的优秀首领,此际正值卫拉特内忧外患最为严重的时代,达来台吉却以联姻笼络的手段,为部落争取到宽松的内部环境。

杜尔伯特部一直以来,都在额尔齐斯河到咸水湖之间游牧,这是一片危险的土地,时刻面临喀尔喀蒙古的威胁。

但是在达来台吉的率领下,他们逐渐迁徙至鄂毕河流域,避开了与喀尔喀部的纷争、又以武力驱逐在当地游牧的诺盖人,征服游牧地重合的哈萨克诸部,为杜尔伯特部赢得生存空间。

这一度使杜尔伯特部进入短暂的兴盛时期。

不过如今这一切已接近烟消云散,卫拉特四部的内部矛盾空前加剧,杜尔伯特部也难以幸免,先是与土尔扈特部因占领土地相互交战,前几年又联合国师汗与准噶尔部开战,势力大不如前。

青海距离他们在鄂毕河流域的牧地太过遥远,相较而言,他更愿意率领部众去千里之外俄国人占据的秋明据点杀人放火,也不愿让部众把性命搭在五千里外的青海。

因此达来台吉对这场战争并不热衷,只是为和硕特部的东迁捧个人场,毕竟他跟国师汗算是连襟。

他们俩都娶了土尔扈特部首领鄂尔勒克的姐妹为妻,尽管如今达来台吉已经跟大舅哥鄂尔勒克反目成仇,但是跟国师汗的关系还不错。

自从进驻河卡草原,一月以来,达来台吉一直负责监视南山堡驻军,这段时间里,元帅府汉军在他心中的威胁程度不断上升。

最开始,他没有把元帅府放在眼里,毕竟南山堡作为元帅府最早修造的堡垒,看上去确实非常简陋,驻军也不多。

就和达来台吉的老对手俄国人在鄂毕河修建的堡垒差不多,差别无非只在于这是座土石工事罢了。

有堡垒、蹲着不动,几乎就是很好欺负的代名词,随随便便一个王公贵族拉出两三千人马、拽上两门土炮,就能打得他们找不着北。

但随着元帅府打完河湟大战,将兰州郊外尽掠还师,向南山堡增兵,达来台吉的压力倍增,元帅府的威胁便猛然提升了几个档次。

俄国人在鄂毕河可没办法突然拉出七八千人马。

而就在两天前,他收到国师汗的口信,得知归德城汉军南下与准噶尔部交战。

最坏的情况已经出现,北方强敌还是参战了,达来台吉为策应国师汗的行动,在河卡草原上呼朋引伴,集结军队增援羊曲渡口,为河东诸部西撤创造有利条件。

忧心忡忡的达来台吉正率军在戈壁沙丘上行走,散布于大军左右的探马突然回报,在他们周围出现了许多不怀好意的骑兵。

等达来台吉带人查看,一时间有些发蒙,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以他下马用骆驼结出的方阵为界,纵横每隔三百步就有一个孤零零的骑兵,骑着高大健壮的河曲马,头顶着有高高盔枪的钵胄,穿赤红布面甲,胳膊上有一片一片压叠甲片的护臂,马鞍子挂着三根枪管的短火枪和弓箭、持角旗长矛立在那里。

他们四面八方到处都是,既不进攻、也不后退,只是隔着三百步直勾勾盯着他的军阵,构成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

达来台吉被他们看得心里发毛,大战将至的气势让他不敢再在阵前站着,甩着马鞭返回驼城军阵,下令道:“驱逐他们!”

方阵四边的骆驼被牧兵叫起,闪出通路,一队队杜尔伯特部枪骑兵自阵中列队走出。

他们十人一队前后两排,绝大多数都戴着红缨毡帽、身穿看不出颜色的皮袄,极少盔甲,持握长长的枪矛、携带弓箭,向塘骑发起冲击。

他们冲上去,眼前的敌人就不紧不慢地次第撤退,形成一道富有弹性的防线,对骑兵来说,追逐三里不过片刻,等他们反应过来,周围的塘兵已经在人数上略占优势。

技艺精湛的骑兵撒开缰绳,肋下夹着三眼铳攥着火绳向他们次第冲来,间隔十余步,以砰砰几声冲向,宣告混战开始。

看着一队队枪骑兵追逐敌人的背影,渐渐和沙丘混成一体,直到在视野中消失,策马立于阵中的达来台吉稍稍松了口气。

他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这些怪模怪样的敌人究竟是什么路数。

就听见空旷的戈壁滩上传来几声轻响。

片刻之后,一名枪骑兵赤手还阵,离军阵仅数步之遥,达来台吉才看见他胸口皮袄破了个洞,殷红血色在袄下的布裤蔓延,随后身体倒曳、骑兵坠地,受惊的战马拖着卡在木马镫上的靴子逃回阵中,在沙丘拖出一道沟壑。

随后大风席卷戈壁,黄沙迷了人眼。

三百步外风沙里,赤甲骑兵战马扬蹄的身影若隐若现,肋下夹着属于枪骑兵的长矛,微微扬起下巴,缓缓摇动掌中悬挂角旗的长矛,虎视眈眈一如平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