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大明镇海王 > 第2147章,尚书房的日常

大明镇海王 第2147章,尚书房的日常

作者:中华田园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11-21 13:14:55 来源:69书吧

大明京师乾清宫尚书房内。

“陛下,今年我大明风调雨顺,大江南北全部传来好消息,迎来了大丰收,预计今年收获的粮食足够我大明吃上十年!”

户部尚书童瑞满脸笑容的向正德皇帝朱厚照汇报起今年的秋收情况来。

前面几年不是干旱就是洪涝的,今年总算是迎来了风调雨顺的一年,大明各地也是迎来了一个大丰收之年了。

“好啊,一年种的粮食够吃十年,我大明是再无饥荒之忧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高兴直点头。

农桑乃是国之根本,只有农业发达、粮食充足,社会才不会出问题,其它各行各业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繁荣起来。

如果农业都出问题了,连填饱肚子的粮食都不够的话,谈其它的任何东西都是扯淡,首先的任务就是解决大明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

“这一年产的粮食够吃十年,这可比以往丰收年份产出的粮食要多很多啊。”

刘晋听完之后,想了想也是说道。

“是的!”

“根据各地统计数据,这几年我们大明各地粮食的种植面积有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在黑土省、河中省、辽东省、两广以及北黄金洲。”

“这些地方原本就有着大量的土地没有开垦,原先的时候粮食大丰收,粮食价格极低还卖不出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更多的种植一些棉花等经济作物。”

“这几年我们的粮食大幅度的出口到全球各地,尤其是欧洲、奥斯曼帝国、中东等地,粮食的价格虽然还是很低,但能够卖得出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就高很多了。”

“特别是在黑土省和北黄金洲,这两地离欧洲近,粮食可以轻松的运输到欧洲出售,故而也是有大量的土地开垦出来。”

“黑土省和北黄金洲都有着广袤的肥沃大平原,非常适合机械化的耕种,耕种效率高、收成好,效率非常不错。”

“再加上现在我们大明的人口比起以前来也是多了很多,大量新生代的成长,他们逐渐的成为社会的重要劳动力。”

“这些因素加起来,都促使我们大明的耕地面积比起以前来要大出很多倍,粮食的产量自然而然就大大提升。”

童瑞详细的向大家汇报起大明农业的状况来。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大明地广人稀有着大量未开垦的土地,现在这些土地慢慢的开发出来,再加上机械化的耕种方式,这产量自然就蹭蹭的上去了。

以前是农民都不太愿意种地,因为种地收益不好,这种出来的粮食很难卖不出去,还卖不出价来,谁还来种地啊。

还不如将一些土地用来种植牧草,用来饲养牛羊,用上好的粮食来饲养鸡鸭鹅猪什么的,即便是有地都不太想去种地了。

“那今年这粮食的价格肯定又会很低了,这谷贱伤农啊,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将这些粮食给卖出去才行啊。”

王守仁想了想又担忧的说道。

这粮食大丰收本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这粮食多到吃不完、卖不出去的时候就让人头疼了。

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可都指望着这粮食能够卖出去换些银子回来的,这大明各地都大丰收了,这粮食的价格肯定是会大降,并且很多地方的粮食还根本就卖不出去。

“嗯,是必须要想办法将这些粮食给卖出去才行。”

刘晋也是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大明今年粮食可以大丰收,还不是因为前面的这几年坚持大规模的向欧洲、奥斯曼帝国、中东等地区出口粮食。

以极低的价格出口粮食,运到了当地都比当地产出的粮食价格更便宜。

正是这样的低价,大量的粮食出口到了欧洲、奥斯曼帝国和中东等地区,让农民的粮食卖出去了,这才提高了积极性。

如果现在又卖不出去的话,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又会受挫,恐怕明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就会大幅度下降了。

“欧洲今年的粮食收成怎么样?”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回陛下,根据现在知晓的情况来说,今年欧洲这边的粮食产量要锐减。”

“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欧洲这边战火连绵,很多地方受到战火的波及,农业影响极大,尤其是西欧产量大国法兰西,南北两面遭到西班牙的进攻,目前已经是岌岌可危,粮食种植受到巨大影响。”

“其次就是前面几年我们在欧洲的布局,让欧洲的很多贵族选择了圈地养羊,大幅度的减少了粮食种植。”

刘晋也是连忙向朱厚照汇报起来。

“那正好今年继续向欧洲这边倾销粮食,我们可以卖的比去年还要更便宜,只要粮食卖出求就行了。”

“先让他们吃几年便宜的粮食,等时机到了,我们再一波连本带利的收回来。”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是!”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

现在是小冰河期开始的时候,气候反复无常,灾荒之年经常都会出现,这想要收购欧洲那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以低价的粮食冲击欧洲各地的农业,让他们形成了依赖,等合适的时机在突然的提价,他们即便是不吃也都要吃,即便是价格高昂,他们也都要含泪的买下来。

不吃饭可是不行的。

这一招在后世可是被老美用的滚瓜烂熟,不知道收割多少地方的财富。

粮食绝对是最可怕的武器!

相比起来现在大明都还不算什么,因为科技还没有发展到基因科技的层次,无法弄出转基因的粮食和种子。

如果科技发展起来了,不仅仅是可以控制粮食,还可以控制粮食的种子,到了那一步的话,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连种子都给你控制了,你即便是想要自己种地都种不成了。

一旦到了那种地步了,基本上就已经是别人砧板上的肉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陛下,湖广布政使启奏希望能够在汉阳修建一座跨长江大桥。”

工部尚书方永良站出来向朱厚照汇报起来。

“修长江大桥吗?”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

这身为一代帝王,当然是要给后世留下一些东西的,一座能够造福后世的大桥,这无疑是极好的东西。

弘治皇帝时期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现在可是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标志性建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因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存在,大明长江南北之间的往来变得极为便捷、快速,火车可以直接从北方开到南方。

现在湖广汉阳这边又要修建长江大桥,这绝对是必须要支持的。

“大概要多少的预算?”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预算制度也是刘晋搞出来的,当初刘晋当户部尚书的时候弄出来预算制度,所有的任何开支都会提前进行规划,给出一个预算,这样一来的话,财政支出就会有规划,也会比较的合理,各个方面都能够照顾到。

这和以前户部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的户部京城入不敷出,很多时候就知道一味的去节省,钱用不到刀刃上,有些必须要办的事情又办不成,导致了大明朝廷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和影响非常的弱。

预算制度从出现到现在,也是一直延续下去,大家也都已经习惯性的先去看看相关的预算,如果可以就去办。

“预计大约需要五千万两白银!”

方永良连忙说道:“湖广当地可以筹集大约2000万两白银,需要朝廷拨款支持3000万两白银。”

“模式也是采用南京长江大桥的模式,谁出资谁受益,在天津交易所上市进行交易。”

“倒也不需要花多少的银子,这湖广地处中间区域,有一座大桥也是很不错的,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朱厚照听完也是点点头,银子花不了多少,现在大明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接近20亿两白银了,花个3000万两白银根本就不算什么。

况且这个是投资,以后还可以慢慢的有回报的,像南京长江大桥现在的回报率就还算可以,每年都能够收到几百万两银子的通行费。

“陛下,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当然是要支持的。”

“不过标准还是要参照南京长江大桥的标准来,修桥可以,要修高一点,不能影响了长江的通航。”

刘晋一听也是点头标志了支持。

大明的基建虽然还算可以了,但是和后世相比,那还是差了很多的,这长江大桥肯定是可以修建的,但不能因为修桥就影响了长江的通航。

要知道因为长江,现在湖广、江西等地都发展的极其迅猛,长剑便利的水运,让这些地方和沿海地区的差别并不大。

前期又花过大量的资金去疏通长江河道、修建码头等等,还不都是为了发挥出长江黄金航道的价值出来。

事实证明是非常有用的,湖广、江西的发展非常迅猛,连带着还带动了贵州、重庆等地区的发展。

这湖广也是发展起来了,有钱了,这才能够起了修建长江大桥的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